05.09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都与这位老者有关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初见陈敏求时,他带着记者去他的小院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介绍:“这是桃树,这是李子树,这是杏树……”记者问这些树是啥时候栽的,他笑着回答:“退休以后,以前哪有时间啊!”的确,退休前的陈敏求太忙了。

翻开他的履历就能看到,陈敏求用时间和心血,见证了宁夏交通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宁夏第一座现代化的黄河大桥、宁夏第一条隧道……


与宁夏的“弹簧路”结缘

陈敏求在宁夏生活35年,许多往事都已模糊,但说起初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情景,至今依然记得十分清晰。“我是1961年来到宁夏的,当时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到宁夏公路勘测队,是一名技术员。”陈敏求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方言,笑着说起当年的情景。“别说柏油路了,在银川城区连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基本是土路、沙子路。”

他感受最为深刻的,是从银川走固原。要先坐车到叶盛,然后渡黄河,再坐车继续走,400多公里路,得走整整3天。而且出门前,要先看天气,如果天气不好,就不敢走,如果下雨,车就没法走了。


当时在他们交通人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宁夏的交通状况:晴天扬灰路,下雨水泥路,春季弹簧路,秋冬搓板路。

说起往事,陈敏求感慨颇多,语气也变得不轻松。当年,他准备在宁夏奋斗一场的时候,却因为工作调动,于1963年离开宁夏。陈敏求以为只是“暂别”,没想到这次“暂别”,长达19年时间。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参与中宁黄河大桥建设

1963年到1982年间,他随交通部公路二局辗转青海、四川、湖北乃至遥远的中非共和国,作为主要设计者和施工指挥者,参与了飞跨乌江天险的乌江大桥、横亘长江的三江大桥、连通珠江的容奇大桥的建设,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再次回到宁夏,已是1982年9月,此时的陈敏求,不再是当年初出校门的学生,他给宁夏带来了桥梁、道路修建的丰富经验。

他将自己的经验,首先运用于1983年12月开工建设的中宁黄河大桥中。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最初的设计进行详细测算,经过多次的重复测算,原来设计方案中的灌注桩长度每根减少10米,这一处改动为国家节约资金90多万元。在大桥两岸的防护工程建设中,他结合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实验,缩短了护岸长度,这一改动,又节约了100万元的建设资金。

这座大桥,也成为当年宁夏“三纵六横”公路网中重要的一环,成为连接宁夏中北部沿黄地区和南部山区最主要的过河通道和交通咽喉。当年,银川走固原的时间,也从3天缩短为1天内到达。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山区里那一条条“救命路”

采访中,这位做事非常严格的老厅长,说到一件往事时,展现出了柔软的一面。陈敏求用缓慢的语速说起1987年的一次事故。上世纪80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很少,人们多坐船渡河,在永宁县东和渡口,就发生过一次翻船事故。

“道路不畅造成了多次事故,也制约着宁夏经济的发展。”陈敏求说,面对宁夏的实际情况,交通厅做出两个决定:一是大力修建干线公路,二是建设南部山区的道路网。

陈敏求主持修建了宁夏东西干线公路。东干线起点位于石嘴山,经陶乐、白土岗子、下马关、预旺、彭阳,最后至于甘肃省平凉市。西线是贺兰山沿山公路,北起平罗县崇岗镇,经青铜峡土墩梁,西至中卫再渡黄河至海原、西吉到甘肃省静宁县。

而在南部山区的修路经历,更是让陈敏求感慨不已,“从1984年起,国家连续10年动用库存粮棉布以工代赈,宁夏新建和改建了山区公路1600多公里。”陈敏求还记得当初一位固原地区专员李国山的话:“这是一条条救命路。”陈敏求解释说,1987年,固原地区经历了一场大干旱,正是因为这些乡村公路的建成,才使得粮食和牲畜的饲料能够及时运进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山区的人们,也借助便利的路网“走了出来”。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宁夏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除了解决山区乡村道路不畅的问题,陈敏求将目光转向全国范围,他主张宁夏要跟东部联系起来。而这个纽带,为一条高速公路。

陈敏求说,当时听说宁夏要修高速公路,社会上反响强烈,大多数是反对声音。1988年,中国已建成沪嘉、沈大等高速公路,而在宁夏,绝大多数人仍然没见过高速公路,对此并不理解。有人认为,宁夏修高速,是花钱晒马路;也有人认为,与其用钱修路,不如投到南部山区扶贫;还有人算细账:占七八千亩土地,10年少了7000万斤粮食……

陈敏求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反对意见,那我们就去外地实地考察,看看别人的高速公路到底怎么样”,陈敏求带着考察团先走山西,再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经过近半年的考察,反复做工作,向自治区政府汇报,最终形成的结论是:“高速公路就是好,我们也要修。”

姚叶高速建成后,成为京藏高速在宁夏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宁夏“八五”期间“三纵五横”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宁夏连通东部省区的重要通道。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宁夏的第一条公路隧道

1997年之前,开车走312国道的司机都对一座山“不寒而栗”,这座山就是六盘山。“六盘山险峻,沿山而上的公路弯弯曲曲,异常难行。”上世纪90年代,陈敏求对这座山最深的印象,是频发的交通事故。

1992年,国家决定修建六盘山公路隧道。当时,不仅宁夏,全国范围内,修建的公路隧道也不多。“再难也要修。”陈敏求明白这条隧道修建的意义,他协同全国的桥梁道路专家,整日整夜地研究可行性方案。

这条全长2385米、宽9米、高5米的隧道的修建,耗时5年,最终于1997年正式通车,也是当时西北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建成通车后,结束了陕、甘、宁三省区人民翻山越岭过六盘山的历史。

如今,宁夏的公路总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黄河公路大桥也多达15座,宁夏交通已四通八达。退休多年的陈敏求,依然关心着宁夏的交通建设,采访结束时,他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宁夏的交通发展方向,应该是向东和向西,向东,能走活了,向西,能走出国门。”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个人简介

1938年: 出生于湖南湘乡市。

1961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宁夏公路勘测队任技术员。

1963年~1977年:随交通部公路二局先后在青海、四川等地担任桥梁建设工作,先后担任乌江大桥、三江大桥、容奇大桥等桥梁的主要建设者。

1982年9月: 调回银川工作,参与中宁黄河大桥修建工作。

1983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

1998年~2003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


​转载:壹度YIDU@壹度丨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隧道,第一座现代化黄河大桥…都与这位老者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