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欧阳捷:下半年房企资金压力将会更大

2018年已过去一半,上半年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楼市经历了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的“五限”;房企融资额降低、融资渠道逐渐收紧、融资成本上升;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市场的大力发展,市场各方心态陡变。楼市调控是否存在“时间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能否让长租公寓迎来风口?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了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看看他是如何看待楼市现阶段,对未来又有何预判。

欧阳捷:下半年房企资金压力将会更大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上半年楼市,你如何总结?对今年下半年楼市信心又如何?

欧阳捷:年初我们预判,“楼市大稳小乱”,市场处于“零增长区间”。

大稳是指在“房住不炒”的定位和“控房价、抑泡沫、防风险”的要求下,整体市场相对平稳,地王鲜见、房价整体趋稳,投资、新开工、土地购置、成交量价增速都相对稳定,不超过15%的增长或略有下降。

但各地政策动作不一,有刺激的、有放松的、有抑制的、有打压的,一城一策甚至一城多策,放眼望去,呈现小乱格局。

未来,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不会大起、也不会大落,房价不会暴涨,也不会大跌,楼市将进入平稳发展期。

在此期间,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城市乱象丛生,但依然是小乱的。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会放缓,可能接近个位数的“零增长”,销售面积增速也会接进入“零增长区间”,甚至不排除个位数的负增长。

这是因为房企到位资金将明显下降,不支持房企扩大投资,没有投资增长,就会减少新开工,进而降低可售货值,进而拖累销售业绩。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当下的楼市,你最关心什么问题,为什么?

欧阳捷:降杠杆是今年宏观经济的核心要求,在追求规模的逻辑下,绝大多数房企是不会愿意主动降杠杆的,因而定向收缩就成为房地产降杠杆的政策逻辑。

目前,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基本叫停,债权融资明显压缩,非标通道已被关闭,资产证券有所收紧,只有银行业务和海外发债还有余地。

5月份,虽然银行按揭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负增长区间,开发贷款增速也进入负增长区间,虽然销售较好,房企到位资金增速提升了3个百分点,但下半年融资可能更紧,资金压力将会加大。

一旦出现中小房企债务违约,或将拖累整个行业。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房企转型升级,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怎么破局?

欧阳捷:房企转型升级难在两个方面:

一是路径依赖。虽然2014年住房市场大幅滑坡,很多房企萌生退意,但随后的大水漫灌和去库存刺激制造了新的历史高峰,也救活了一大批僵尸房企,大多数房企的日子相对滋润,对住房市场心存眷恋。

大多数房企除了房地产开发之外几乎丧失了学习能力,在顺周期的晴朗日子并未探索转型准备,也未寻找转型之路。

二是路径选择。

房地产的转型究竟想往哪里去?过去乃至现在,无论是互联网+的横向打通,还是房地产业链的纵深发展,鲜有房企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传统产业步履维艰、利润微薄,房企看不上眼;高端产业资源匮乏、隔山相望,房企难以交融;新兴产业风云际会、资本运作,房企不善运作。

不破不立。

房企转型升级首先要有打破坛坛罐罐的心态,唯有不留后路的决心和意志,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转型之路。

同时,房企要组建专业团队,研究转型升级的可行方向,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储备必要的资源匹配,制定合理的实施时间表。

从技术角度看,调整心态与资源投入都是相对容易的,更难的是房地产行业的转型方向。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当下的火热长租公寓市场你怎么看?

欧阳捷:虽然租赁市场是一个新的风口,很多企业也很关注,租赁市场的REITs也慢慢地在打开,但租赁市场目前来看,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长租公寓只能存在于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活跃、流动人口较大的热点二线城市,这对于必须上了规模才能赚钱的产品类型来说,是个致命的掣肘。市场空间有限,如果房企纷纷往里面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这个,我认为并不划算。既然长租市场不盈利,为何企业前赴后继涉足其中呢?除了想寻求融资渠道外,主动进入的房企是为了试水和占位,因为大城市才有租赁住房市场。被动进入租赁住房市场的房企,主要原因是受限于土地性质或规划要求只能做租赁住宅。而其市场容量终归会见顶的,如果不在市场容量见顶之前占位,未来可能就没有机会从事租赁住宅的长期运营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