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美團吹響上市號角能否釋放更大商業價值?

美團吹響上市號角能否釋放更大商業價值?

繼小米之後,美團赴港上市再次引爆話題。

6月25日上午,港交所網站上掛出了美團遞交的招股書,或將於8月30日通過港交所的聆訊,9月26日正式上市。

不過與小米爭議滿滿的上市之路不同,美團上市更像是企業和資本市場共同利益需求下的眾望所歸,尤其是面對外界對盈利和生態佈局的質疑,越過上市這道坎之後,可能會更直觀地檢測出美團長期的商業價值。

這對美團來講,亦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生活服務市場爆發,為何美團會成為最大紅利受益者?

當很多人把盈利問題看成美團上市的最大疑慮,其實是過度偏向於虧損數據,美團一面營收快速增長、一面虧損持續收窄,一旦達到平衡點之後,盈利可能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數據顯示,美團點評收入連續三年增長,由2015年的人民幣40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幣130億元,同比增長223.2%,2017年更進一步增加至人民幣339億元,同比增長161.2%,三年收入增長超七倍。其中,美團點評交易額由2015年的人民幣1,610億元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幣2,370億元,漲幅46.8%,並於2017年進一步增加51.0%至人民幣3,570億元。

如此增長規模背後順應的正是國內生活服務市場線上化爆發,隨著滲透率越發提高,宏觀經濟環境的利好,所帶來的不只是行業發展,還包括美團收割紅利和營收擴增的想象力。

美團吹響上市號角能否釋放更大商業價值?

從艾瑞報告的預測可以看到,在線商家的滲透率在2018年可能高達50.2%,隨後幾年這一數字將會更高,到2023年達至80.6%。同時生活服務電子商務行業的規模在2017年已達到 27,050億人民幣,預計到2023年將增至80,110億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19.8%。由此可以預見,當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商家轉移到線上,消費升級帶動的內需消費,將會使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迎來更進一步的機遇。

只是生活服務領域垂直平臺眾多、且多有佔市場優勢的行業巨頭,為什麼美團有可能是最大的紅利收割者呢?

一方面基於在餐飲、到店、酒店等高頻生活服務場景的現有地位,美團長線運營的優勢會越發集中。以外賣為例,根據艾瑞報告,美團點評的市場份額在2015年為31.7%,截至2018年3月31日增長至59.1%。這不僅僅是消費市場增量的結果,也意味著局勢已定後的精耕細作,促使平臺獲取和留存消費者的能力提升,而這點正是生活服務平臺的關鍵競爭力。

另一方面,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的平臺,比起專注於個別垂直市場的平臺,在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市場中更有機會贏得領先地位。這可能就是全生態服務和單點競爭的對抗,映射到當前市場現狀則為美團以一敵眾的佈局和野心。

一年前很多人還對王興的邊界論有所非議,一年後當美團的整個服務鏈條浮出水面,可能競爭市場上最大的強敵已經形成。

單點競賽的同時,全生態服務才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美團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之前,攜程在酒旅服務上偏安一隅,滴滴坐擁網約車市場,更多的垂直細分市場還尚未醞釀出行業巨頭,此時的美團無非和攜程、滴滴一樣,處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單點賽程上。

原本看起來各自相安無事,可王興率先把美團提上了生態佈局的層級,也就意味著這一廣闊市場空間的競爭形勢,演變為全聚合服務平臺和垂直領域巨頭的對抗。很明顯,美團的舉動頗有阿里、騰訊當年以核心業務為基石佈局全產業帝國的作風,一如王興對這次上市的願景,“美團有機會成為和A、T一個量級的公司”。

當然,在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市場,全生態服務和單點競賽孰優孰劣,目前難以下定論,而且伴隨著美團的擴張,一個最大的質疑也隨之而起:美團如果在所有涉足的領域裡,都沒能做到“數一數二”的話,其疊加效應一定不是1+1>2。

不過,事實證明美團的疊加效應,更準確地講是生態效應,已經顯現。

外界一直著眼於虧損數額而擔憂美團盈利,實際上更有參考價值的數據應該是收窄的趨勢。據招股書顯示,美團經調整虧損淨額持續收窄,從2015年的-59億元縮減至2016年的-54億元,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8.5億元,也就是三年內虧損減半,從側面證明新增業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貢獻,而短短時間內,如此大的收窄幅度只能是生態效應的結果。

這其中的道理也不難推敲,在獲客成本越發高昂的市場競爭中,美團依靠外賣這一巨大流量入口聚攏用戶,而隨著業務擴增,用戶的開發也是多向的,這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環。美團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及平臺的商家越多,則可供消費者的選擇亦會增加,平臺的消費者越多,則商家可進行的潛在交易亦會增加,這正是王興和美團所要講的商業模式。

更進一步,在面對攜程、滴滴這種在單點競賽中已經形成優勢的企業,美團的生態循環在未來也會發揮極大的作用,尤其是時間越長,效應可能越顯著。一則用戶習慣需要慢慢培養或改變,二則用戶數據積累越多,依靠大數據分析瞭解消費者偏好越精準,這對商家、對平臺都是一大助力。

總而言之,從“百團大戰”中走過來的美團,可以說既有單點對抗的極強競爭力,也有其它競爭者不具有的生態優勢,而上市可能會進一步釋放其價值。

美團上市選在了最恰當的時機?

今年4月30日起,港交所上市新規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港申請上市,給互聯網科技企業打開了上市新窗口,小米之後,美團選擇在這個時機上市,也是看中此政策變化,但王興考慮的不止這些。

自美團、滴滴和今日頭條組成新三角局勢,小巨頭陣營的標籤就穩穩當當貼在了王興三人的少壯派身上,看似在資本扶持下炙手可熱,但多多少少還存在阿里、騰訊兩大巨頭的影響。更進一步,即使在網易、京東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面前,美團、滴滴和今日頭條也是被外界當做“新秀”,因此,最直接簡單把美團拉到與互聯網企業“先輩”同一競爭層面的方法,即是上市。

換句話說,也是品牌升級的一次機會。尤其是美團連續投資印度最大外賣平臺Swiggy和印尼最大互聯網平臺Go-Jek,進軍海外市場意圖明顯,這時作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美團不得不考慮對外形象的提升。

去年,王興照舊回應了外界對美團上市時間的猜疑,當時他的回答是,“如果我們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彼時的美團忙於佈局,多線作戰使其分身乏術,而且外界多認為頻頻擴張的背後是資本故事,由此看來,去年絕非上市時機。

但如今局勢已然發生變化。2017年,美團的到店、酒旅業務的年度交易金額達1580億元,其收入佔比達到32.0%,據艾瑞報告顯示,2017美團平臺預訂的國內酒店間夜量共計約2.05億,較2016年增長56%。這些數據已經證實了美團不惜大動干戈、跨界擴張,得到了最直接的市場認可。

顯然,王興佈下的局開始令美團在挑戰對手時處於主動、強勢的位置,而上市所提供的資金和機遇則會加速美團的戰略佈局,進一步鞏固這種優勢。

同樣地,在給了資本市場初步的信心之後,美團藉助上市可能會使這份信任愈加強化。一方面,對資本而言,王興意把每個領域做到價值百億美元所需要的“五到十年”時間,才更有等待的價值。另一方面,這個過程也是美團自身商業模式鞏固和改善的機會。

縱觀互聯網幾大風口,少有像美團一樣能在兩大巨頭之間徘徊但全身而退的創業企業,更少有左右樹敵反而愈顯強大,這背後彰顯的不只是強勁的戰鬥力,而是全新商業模式的遠見。在這點上,王興無疑是勝者,而未來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可能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