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厲害了!市委組織部為忠縣一名黨員點贊!

6月5日,市委組織部“重慶組工直通車”微信公眾號“點贊黨員先鋒模範”欄目推送了忠縣黨員先鋒陶衛東,現小編為大家原文轉發,大家快來圍觀點贊吧!


厲害了!市委組織部為忠縣一名黨員點贊!

今年,是陶衛東從事教育工作的第30個年頭,從最初的村小教師到如今的忠縣中學校長,他始終不忘自己教書育人的責任,堅持奮戰在教育第一線,想出了不少“妙招”來拓展山區孩子的視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1987年,師範學校畢業的陶衛東懷著教書育人的夢想來到忠縣馬灌鄉洛陽村小學,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

洛陽村小地理位置非常偏遠,在那裡,陶衛東承擔了五年級一個班的教育教學工作。當時,村裡條件差,為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課外活動,陶衛東就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全班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利用賺取到的收入為學生們添置圖書及文體活動器材。此外,他還自掏腰包,定期到場鎮的書店購買課外書籍,並在教室裡設置圖書角。圖書讓未走出過大山的孩子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許多孩子還因此愛上了寫作。

1999年,陶衛東被派到三匯鎮初級中學任校長。“學校辦學環境差,硬件設施跟不上,很多學生不願到三匯中學就讀。”一上任,陶衛東便發現困難重重。他又開動腦筋,創新思路,想出了一個“妙招”——大膽向社會融資,最終引入資金3000萬元,將學校建築面積由8000餘平方米擴至40000平方米,並配備了微機室、電化教學室等,徹底改善了三匯中學的辦學條件。

為增加生源,每逢趕集日,陶衛東就帶領教職工到場鎮搭臺表演,用這種被他自己戲稱為“耍猴戲”的方法,對學校進行宣傳。漸漸地,學校的學生人數由原來的1000餘人增至近4000人。

因辦學成績出色,2011年陶衛東被任命為重慶市忠縣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工作一段時間後,陶衛東發現學校部分師生存在自滿情緒。

“有這樣的想法,那永遠不會進步。”為此,陶衛東又心生一計——主動與重慶市一中、三中、八中等重點學校聯繫,選派師生到這些學校交流學習,並倡導成立了三峽庫區名校聯盟,將5所庫區市級重點中學進行資源整合和共享,形成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

“三峽庫區,大都偏遠,這裡的教育要發展就需要更多的堅守者。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陶衛東說。

從業30年來,陶衛東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