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隔離護欄,是一種常見的城市交通設施,對於規範交通秩序意義不可小覷。但它在發揮引導分流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佔用空間等副作用。近來有不少北京市民反映,在狹窄的人行道上也安裝隔離護欄,影響正常通行。

12棵大樹十幾個線杆一堆單車

外加護欄封擋人行道太坑人

“這條人行道太坑人了!”市民莊女士反映,東城區陶然大廈東側小路的護欄設置不科學,一米多寬的人行道上再加上大樹、線杆等各種障礙,常常讓人以為誤入死路而折回。久而久之此路便成了行人不能走的人行道。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6月26日北京日報記者來到現場。

只見這條機非混行的小路,西側是陶然大廈,東側是中海紫御地產項目,人來車往,非常熱鬧。

東側人行道外是一道一米多高的綠籬,內側設置了一米多高的白色倒U形護欄,入口處立著幾根線杆和交通標誌杆,人行道口寬兩三米。

記者沿著人行道才走了10多米,就發現這條道原來是一個“喇叭口”,路面迅速收窄為一米多。這時迎面就是一棵半米粗的大楊樹,行人只好踏進樹坑。

沒想到幾棵大樹接二連三地出現,樹坑佈滿了人行道,只容一人側身而過。由於人行道又被1米多高的隔離護欄圍住,無法翻越,行人只得硬著頭皮向前鑽。

看到前面就是路口,記者以為可以“脫身”了,可是路口竟然被一二十輛共享單車死死堵住了。

一個小夥子罵了一句髒話,踏上綠籬的臺階,翻過綠籬的矮護欄,扒開一叢灌木,繞出了人行道。

後面跟著的一位穿高跟鞋的女士,也只好在同伴的攙扶下,拎著裙子,從灌木叢上邁了過去。一米多高的綠籬由於長期被人踩踏翻越,已經變得乾枯而稀疏。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這條道上沒有共享單車停車區,大量單車不僅堵住人行道口,還在行車道上密集碼放了三四十米,把小路擠成了單行線。

記者沿著人行道繼續向南,只見一塊社區標牌和一棵大樹、2根線杆組成了一組路障,“把守”著人行道口。鮮有行人再次“上當”進入人行道。

在這條小路的南半段還安裝了一排電子收費視頻樁,半米高的柱子戳在人行道上。收費員告訴記者,因為人行道太窄,就把樁子攔在了護欄裡面,所以看上去有點怪,但不影響使用。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這段安裝了護欄的人行道有200多米長,不到2米寬,但沿途有12棵大樹、十多根電線杆和交通標誌杆、19個電子收費樁,以及幾十輛共享單車。莊女士認為,這麼複雜的路況,再安裝隔離護欄,嚴重製約了人行道的使用。

安裝隔離護欄沒留豁口

單車沒地放行人無處走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端午節後,在東單的英大國際大廈上班的吳先生髮現,大廈南側一條小路的人行道也開始安裝隔離護欄。這裡雖是一條無名小路,但它連接著郵通街和崇文門內大街,而且路面較寬,平時車流量不少。原先小路南側人行道行人不多,於是在大廈對面偏西的位置,擺放了一長排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吳先生說,周邊寫字樓的上班族經常到這裡找單車,大家還車都自覺地放在人行道上。這個自然形成的單車點,既不影響交通,又非常方便。

京城裡這個讓人“寸步難行”的細節,你注意到了嗎?

可是人行道安裝了隔離護欄後,共享單車長度剛好是人行道的寬度,擺放一輛單車就幾乎把人行道堵死了。於是路口總是處於被幾輛單車堵住的狀態,人行道基本無法通行。附近的上班族說:“下班高峰找輛單車都難了,只能到附近衚衕裡看看。”“不能騎車就只好開車或打車,這反而加劇了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記者看到,這條人行道在臨近郵通街的位置還有一處瓶頸——一間平房的把角剛好擠佔了人行道,通行寬度只剩半米。附近居民說,原先行人路過這裡,可以到路牙下面走。而安裝護欄時,這裡也沒有開一個豁口。“愣是在人行道上人為製造出一個瓶頸,一個人扛個大包都過不去。安裝護欄時怎麼就不想想呢?”

而在一些街道整治“開牆打洞”後在人行道設置了護欄,但在路口位置缺少開口,導致一些行人寧願在車行道上走,也不願意繞行。如果打開一個缺口,方便通行,大家會更願意走人行道,這讓交通更加井然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