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典型人物」胡斌: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典型人物」胡斌: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典型人物」胡斌: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1992年,对于胡斌的人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儿子多多出生的几个月后,一个他没有听说过的词——脑瘫,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2011年3月,胡斌创办了专门为智力及发展性障碍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料、教育康复、就业培训等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成都市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

通过七年多的发展,善工家园已建成7个服务项目,拥有包含专业社工、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生活护理老师等专业人员在内的120多位专职员工,有3600多名注册志愿者,760多位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人和爱心企业资源,每日直接为180余位特殊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无家长陪伴的康复教育、日间托养和全托照料等服务,让更多的家长能回归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善工家园的专职社工,每年为武侯区2200多户残疾人家庭提供10000多项次的社工服务

「典型人物」胡斌: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典型人物」胡斌: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IT公司老总放弃生意 为脑瘫儿子寻找希望

在儿子多多未出生前,胡斌是成都某IT公司的老总,“那时候,完全没想到自己后半生会投身于公益。”

爱越野、爱音乐、爱生活,对于当时25岁的胡斌来说,他的梦想是让孩子在青草的萦绕下去沐浴蓝天和白云。可是7个月的儿子多多,突然有一天被发现是重度脑瘫。这个陌生而残酷的医学术语让胡斌被迫面对现实:儿子可能终身无法生活自理。

那个时候,成都的各家医院、各种诊所和外地脑瘫治疗机构,民间偏方、秘方……但凡一切可能的治疗方案、治疗场所甚至是偶尔道听途说的消息和传言,都曾让胡斌如拿到救命稻草一样兴奋。然而一次次希望,换来的是一次比一次沉重的打击,胡斌崩溃了。“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很失败,看不到未来。”

然而,“最终还是不能放弃,毕竟是自己的孩子。生了他,我就要对他负起责任。”在事实面前,胡斌决定拼命挣钱。他认为,只要给儿子留下足够多的财富,找个像“福利院”一样的机构照顾他就可以了。直到2008年,多多16岁,成都依然没有服务脑瘫、智力障碍患者的专业机构。一种更巨大的恐惧向他袭来:“我们不在人世了,儿子怎么办?”

“我不能再等了。”胡斌毅然放弃已上轨道的生意,到国内外30多家社会福利机构寻找答案。当他在国外看到不少智力障碍孩子都托付给依托政府的专业化公益服务机构时,他有了新目标——在成都创建公益机构,也为那些具有同样遭遇的家庭点亮希望。

2011年3月1日,胡斌创办了全国首个为重度智力障碍和脑瘫等残疾人提供托养和教育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成都武侯区善工家园助残中心。儿子多多和其他13位患有重度脑瘫、智力障碍和自闭症的孩子,是第一批学生。

创办公益机构 让更多残疾孩子受益

参加社区助残培训,确认孩子们一周的外出实践各个环节……如今,50岁多岁的胡斌很忙碌,自从创立善工家园以来,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个小时以上,“现在除了白天上班,下班后还要学习特殊教育、医学康复领域的最新理念,学习公益机构管理知识,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

“看,这是我们美美的大创作!她可是我们这里的绘画天才。”“这是我们的四大金刚,可以拆房子的。哈哈,孩子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穿珠子进步了不少。”胡斌对这里每一位孩子的变化都记在心里,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能给他幸福和满足。其实,胡斌口中的孩子,最小的3岁,最大的40岁。

20多岁的丁丁是善工家园走出去的孩子。在这之前,善工家园的3位老师对丁丁进行了半年的职业训练和两个半月的陪同上班。如今他已经独立在成都一家连锁水吧做奶茶调配。

18岁的小松患有轻度智力障碍,在善工家园职业重建项目“第二人生”咖啡馆中,他成为了一名咖啡师……

“我为他们骄傲!”胡斌说,没有接触过这些孩子的人,很难理解康复中的艰辛。说话、喝水、上厕所、吃饭,这些最基本的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

“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因为善工家园的出现,生活得更幸福。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善工家园的出现,看到残疾孩子的明天,加入到公益中来。”为孩子们拼搏,已成为胡斌生命的一种本能。

胡斌说:“我谨记自己的使命,这也是创建善工家园的初衷, 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协同工作,从而让另一群人,能有尊严且有品质地活着 。”

胡斌所获荣誉

2014年5月,胡斌荣获国务院残工委表彰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接见。2016年10月25日—10月27日,第23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在英国爱丁堡举行。受中国智协委派,胡斌有幸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一名智协代表参加。其他部分荣誉:

2014年9月:荣获武侯区区委区政府表彰的首届“感动武侯十大人物”;

2015年4月:荣获成都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6年1月:荣获成都市文明办指导的“2015年度十佳正能量志愿者”称号;

2016年3月:荣获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明办主办2015年度十大“成都榜样”称号;

2017年9月:荣获中华慈孝文化节组委会颁发的“2017中华慈孝人物”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