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具体有什么作用?

书侠剑客


每当那些影视剧上出现某位“一品诰命夫人”的时候,总是能给人一种这个女性很“威武”的感觉,让他人不由得畏惧三分。其实,所谓“诰命夫人”,就是旧时对一些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之后的称呼,也是唐、宋、明、清各朝等官方称呼的“命妇”。

其实,为官员的妻、母授予封号,是在唐代以后才形成的制度。像《国语·鲁语》中说:“命妇,成祭服。”韦昭注:“命妇,大夫之妻也。”宫廷中嫔妃称“内命妇”,外廷官员的妻、母称“外命妇”。其实,“诰命夫人”的等级与待遇,跟其丈夫的官职级别高低有关。并且,她们虽然享有一定的“俸禄”,却没实权,也就是不能像丈夫那们以自己的官级与处理或管控一些事情。

在唐代,对于“命妇”的定制分为三个等级:一品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命妇的定制又有了一些变化: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

据《大清会典事例 吏部 封赠》里,清代的诰封制度,“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赠安人。”所以,“诰命夫人”是有严格的品级之分的,级别最高的待遇更高,如“一品诰命夫人”可在重大节庆日子等时候,受到皇帝或皇后邀请,到后宫里去参加一些由皇后主持的宴会等。而以下级别的诰命夫人,往往没有这种资格。

其实,“诰命夫人”这种女性称谓,从唐朝一直延续到了清末的民国时期。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女主周莹,因捐资有功,被慈溪太后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那么,我国最后的一位“诰命夫人”是谁呢?其实,她是一个“蒙旗时代”的女性——大福晋乌云陶德,由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亲自封授,她的丈夫是草原上的“末代王爷”——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孙——奇渥温·孛儿只斤·雍仁诺日布,又叫奇世英。据说,乌云陶德与末代王爷雍仁诺日布的相遇结合,到成为“诰命夫人”,还有一段感人的佳话呢:

在1946那年的夏天,内蒙古“乌审王府”突然传下一道“谕旨”,要“普选美女”与王府的小王爷——“多罗贝勒衔位”的雍仁诺日布“成亲”。

为乌审小王爷选美娶亲,当时可是全旗最大的事情,整个“乌审草原”都为之轰动了。于是,草原上有名有貌的美女,无一不争相报名。初选结束后,在众多美女中筛选出来十二名,小王爷的母亲大福晋拿出这些美女的照片,让小王爷看看喜欢谁,然后从中挑选三个,之后再请请重审一下这三个人的生辰,才可以从中确定最后的一个,与小王爷成亲。可是,小王爷雍仁诺日布,却气呼呼地说:“给我娶媳妇,不让我看本人,从照片上能看出什么好赖,我不要看!”说完就将照片丢在了地上。

原来,乌审小王爷当时正在省城里读中学,头脑里接受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念,所以他要追求婚姻自主。什么自主婚姻,大福晋自然是不同意,只是她自己也拗不过自己的儿子。最后,由“令管旗章京”向小王爷传达了旨意,允许他可以自己去寻找心仪的成亲对象,但是必须得有仕官陪同。

于是,乌审小王爷在仕官等人的陪同下,便四几处到大型庙会上,亲自去“选美”。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叫“乌审召”的庙会上。小王爷先去大殿里进香,但当他走上台阶的时候,突然感觉眼前一亮,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从对面浅笑盈盈地走来……女孩虽衣着简朴,却有着无法用形容的美丽神态——让小王爷不由怦然心动……

这个女孩当时只有十五岁,名字叫“乌云陶德”,是乌审旗一个贫苦牧民家的女孩,父亲早丧,只有母亲领着她和个哥哥,给人牧羊为生。但贫苦的生活,也给她善良幸运与美丽,使她一下子成了多少乌审草原女少们梦寐以求的小王爷的意中之人。

乌审小王爷雍仁诺日布,要成亲了。仕官们与大福晋等,赶紧召见参领、佐领等相关人员,详细了解了乌云陶德的家庭背景及情况,最后在众人的见证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王爷雍仁诺日布和美丽女孩乌云陶德,在佛像前抽了签,两人终于合缘要结婚了。

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对乌审小王爷的婚事格外看重,总统蒋介石特意命人送来贺仪。随后,蒋介石又发来亲笔签发的贺函电传,授多罗贝勒雍仁诺日布的福晋乌云陶德“诰命夫人”尊号,并拨款二十万元作为国民政府的贺仪。于是年方十五岁的,乌云陶德成了蒙旗时代最后一位诰命夫人,也是我国的最后一个“诰命夫人”

关于,乌审小王爷和福晋乌云陶德的爱情故事,曾一度成为人们的美谈。据说,

多年以后,已经当了爷爷的小王爷奇世英还在自传里动情地写道:“……那一刻,天上的月亮掉在了我的跟前,我一下意识到是万能的长生天把她送给了我”。


超能博士


古代的“诰命夫人”说到底还是依靠着男人的官职权势,皇帝为了拉拢人心而施展的一种手段!

女子被封为“诰命夫人”后便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诰命夫人也是有等级的一般跟受封者的丈夫或者儿子的官职有关系,一品二品为诰命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皆是孺人。受封诰命夫人后可以获得朝廷俸禄,但它只是一种荣誉而非官职。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遇重大节日往往会举行宴会,这时候诰命夫人也可以有权利参加,若是和皇后关系处的好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也是一种帮助。

“诰命夫人”既然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就免不了变成皇帝施恩的一种手段。毕竟古代女子没有官场晋升的空间,而这时候皇帝下旨给予封号,难免不是为了拉拢重臣之心。

我对你家女子都能封赏,说明我对你是多么的倚重啊!你可要卖力支持我!——皇帝心声

唐宋明清皆有册封“诰命夫人”,在古代,女子一般地位低下,若能得到诰命封号,也是提升自身地位的比较好的途径。但前提是,你的官员老公或者儿子,受皇帝恩遇!


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诰命夫人?就算老梁不说,小伙伴都应该清楚这其实是一官,专门发给半边天妇女同志的一大官。至于这官有多大?能干嘛?是个啥意思?啥情况下发?估计一大半的小伙伴就不明白了。

那么老梁这民科毕业的老好人,就带着大家伙了解了解。

估计说道这里,有小伙伴要发话了:“就你?还老好人?拉倒吧!那天地球不转了,回头再信你个大头鬼!”

别介啊!这话唠的,这可就尴尬了不是。咱还是把这话头掐了,拉回来瞅题主的问题吧!

咱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要想了解这诰命夫人,老梁感觉咱还得从字面上先了解一下。

夫人

先把这字拆开,分成诰命和夫人。咱先说这夫人,这是对男性配偶的一个尊称,用咱大白话讲就是外人对别人老婆的一个称呼。

当然这是现在的意思,这俩字要是搁过去,那也得看品级。比如汉代之前,皇帝的小老婆叫夫人,大老婆叫皇后,诸侯的大老婆可以叫夫人,那小老婆就不行了。

您比如说汉高祖的小老婆,倒霉孩子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棍),汉武帝的卫夫子,先做了夫人,后做皇后。

这事到了汉代以后,那些个王公大臣的大老婆也开始叫夫人,慢慢的这普通人的妻子或者下人对主人大小老婆的称呼都开始叫夫人。

所以这夫人是这么来的。

那么诰命又是咋回事呢?

这诰命搁过去他也叫诰书,是皇帝瞅着那个人挺顺眼的,捎带着感觉是个人才,于是写一文书告诉他,您被大华夏集团聘为啥职位,这一摊就归你管,某年某月开始上任,“啪”一大印往上一按,这诰书就齐活了。说穿了其实就是一聘书,聘请你当官的一聘书而已。

这是字面的意思,这要是往深了说,这诰命中的诰字有着上边告诉下边的意思,这命就是任命的意思。这合起来您自己个琢磨一下就知道是啥意思。

所以这诰命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曰聘书,二曰告诉你任命。

当然这诰命不是是个人就能用的,明清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受得起诰命二字,六品以下您只能用敕命,这都是有讲究的。

诰命夫人

那么诰命夫人这俩词凑到一起使用,这是唐代之后的事,以前是没有。而诰命夫人她的等级和待遇,跟她男人有关。

您可以想象自己个的丈夫就是三品,您这当老婆的来一个一品诰命夫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这不是打自己男人的脸吗?所以诰命夫人的品级和她男人挂钩。

咱前边也说了,这诰命夫人她大小也是个官,所以她也是享有公务员待遇的,有工资可发,当然是不管事的。

您要知道那年月尤其是嫌贵家庭的女子那叫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您要真给她一摊子事,,这叫不受妇道,天天的和一帮子下属办事这也不叫个事。

所以诰命夫人是个官,但政府只是象征性的发点工资表示一下。有了这帽子能够参加一些象征意义的活动。

比如皇帝家的那个公主或者大老婆皇后过个生日,政府举办个祭祀,搞个庆典,老外过来窜个门子咱整个仪式啥的,就有权利出来遛个弯充充场面。

如果这事办完了,皇帝领着一帮子傻大黑粗的男人玩,这皇后就可以带着这帮子一品,二品,三品的诰命夫人逗乐子,寻开心,两不耽误不是。

她们这品级分九个品级,拿宋朝为例咱说道说道,一等是国夫人,啥宰相拉,使相啦,三师啦,三公啦,还有中书令的大老婆都有这衔。二等叫郡夫人,啥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的母亲或者大老婆有这资格,三等叫淑人,这得尚书以上的官的母亲和大老婆才行。四等叫硕人,大夫以上人才有,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的大老婆才有,六等恭人,散大夫以上到中大夫的老婆,七等叫宜人,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的大老婆。八等叫安人九等孺人是通直郎以上的大老婆才有的封号。

这好处,如果身上有了诰命的头衔,您要是犯了啥错误,地方的衙门口是不能朝您开的,这得报到皇帝的案头,让皇帝定夺。

皇帝觉得这事过了,啪的一下先把这诰命夫人的帽子摘了,您这地方官员这才能动手查办。

其实说穿了,如果是啥小事,没那个衙门口吃饱的撑得,把你这事一层层的往上递,递到皇帝的案头。

这一个不小心让皇帝感觉你这衙门口没事瞎嘚瑟的玩意,这仕途也就完蛋了。

所以这诰命夫人就相当于一个免责的帽子一样,这就是一保护伞。

所以诰命夫人是没有实权,但是是有特权的,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品级,在一些个政府看来的小事上也是有些话语权的。

这是很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所以一般的女性还是喜欢自己个的男人或者儿子,替自己挣口气,挣个面子的,毕竟戴着诰命夫人的帽子,这死了以后还能被追封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要搞清楚“诰命夫人”是什么什么情形,那么我们首先要来理一理“诰命”的意思。

诰命,实际上是圣旨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圣旨其实是制、诏、诰、谕、旨、批的统称。其中诰跟敕是皇帝对臣僚赐予官阶或者封赠爵位兵赋予一定特权的凭证文书。

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谓之诰。诰作为王命文书始于西周,秦时废掉而不用,汉代偶尔用一下。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遇文武官员升降赏罚的时候,即按官员品级给本人一种文书,称之“告身”,上面记载着官员品衔、任官事迹等等,相当于现在的任免证书。

到了宋代,这种单纯任免证书性质的“告身”,不仅可以用来任命官员、而且同时封赠官员的先代、妻室和子孙。生者为封,死者为赠。元朝时又对封赠官员按品级做了区分: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用白色纸缮写,叫宣命;六品至九品官员以红色纸缮写,谓之敕牒。

明朝时,沿用唐宋之制,同时又吸纳了元代的做法,从封赠人员的条件、范围、品级、称谓、袭次,到诰命的颜色、图案、质地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而清代则基本沿袭了明代的制度和做法,但也结合满族特点,有所变化,这种封赠制度一直使用到清朝灭亡。

至于两朝的诰命制度本文在此就不做赘述,单讲讲题主所问的“诰命夫人”。

诰命夫人是一个统一的俗称,它实际上是官员受封者祖母、母、妻封赠的称谓。明清基本相同,在称谓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品官的曾祖母、祖母、母、妻称一品夫人;’二品官祖母、母、妻称夫人;三品官祖母、母、妻称淑人;四品官母;妻称恭人;五品官母,妻称宜人;六品官母妻称安人;七品官母、妻称孺人,八品九品官妻分别称为八品孺人、九品孺人。但不论几品夫人,只要获得封赠,俗称都叫“诰命夫人”。诰命夫人没有实权,但按照品级享受俸禄。

从上面这段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么几个要点,其一,诰命夫人的品级跟官员的品级是一致的,不可能出现一个七品官的母亲或者妻子成为比他品级还要高的诰命夫人;其二,诰命夫人受封赠的范围随官员品级而变化,一品能够封曾祖母、祖母、母、妻,而到八品九品就只能封妻了。

但如果官员因为犯事被降级了,或者升官了怎么办呢?

清朝时有这样的规定。顺治十四年定授封者如果授封期间遇到升迁或者降调,只要不是犯有贪酷之罪,或者已下诏给予诰。敕命之日后不幸身故者,均按原诰、敕命给予封赠。如果恩诏内有加级者,按照新加级给予封典。

到康熙五十二年又规定,加级请封人员其级多者,限七品以下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得逾四品,三四品不逾二品。

事实上,到了清代,诰命的范围是相当广的,上至一品公卿下八九品的低级官僚,都被囊括在了诰、敕的体系之中。包括了父母,妻子,儿子。以及授封官员本人(没错,官员本人也是有诰命的,分文武诰命),有时候一家子可能祖母、母亲、妻子、儿子、儿子的妻子,乃至于官员的生母(嫡母封了,生母也会受封)都可能俱有诰命的情形。诰命是一种表示朝廷恩赏的褒奖,除了名义上的尊重外,实质上的东西就是按品级发钱了。

到了清朝中叶以后,国库余银不多,但也继续广泛封赠,只是诰书的材质质量下降了而已。


江畔初见月


“诰命夫人”是唐代以后对于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者妻子加封的称号,特别是在明清时代,诰封制度很完备,诰封的等级和儿子或者丈夫的官职精密相连。朝廷给“诰命夫人”一定的俸禄,但是不给她们实际权力。

用"夫荣妻贵"来说这个事情比较合适。在汉代以后,王公大臣的妻子就被称作夫人。比如汉高祖刘邦的戚夫人,汉武帝刘彻的李夫人,汉文帝刘恒的慎夫人等等。唐代以后之所以把高官母亲或者妻子的称为“诰命夫人”,简单地说,是因为五品以上的大员任命都是“诰命”(诰就是皇帝对臣子的任命)。对于不同品级的官员,诰书的之地色彩也有严格的区别。

官员职级有了区别,诰命夫人自然也有了品级差别。比如清代,正从三品的官员,其祖母、母亲、妻子就被封赠为淑人。正从四品的官员,其母亲、妻子,就被分别封赠为恭人。正从五品的官员,其母亲、妻子,就被分别封赠为宜人。比如电视剧《那年花好月正圆》中的主人公周莹,就曾经被慈禧太后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其实,不是因为周莹的老汉——吴氏官高,而是因为周莹对慈禧的捐赠。

从名义上看,诰命夫人似乎有了级别上的差别,这不过是一个脸面上的标签而已。他们不参与任何管理活动,只是跟着自己的老汉、儿子享享清福,永远不可能走向前台。但是诰命夫人可以参与皇后组织的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在古代,哪个夫人能被皇后邀请出席宴饮、游乐活动,脸上似乎很有一些华彩了。

今天,不见了诰命夫人的名誉称号了,但是民间还有把去世后的妇女成为“夫人”“孺人”的情况。


文踪旅迹


“诰命夫人”是古代封建社会中体现女性身份和地位的最高荣誉称号。它既是封建统治者对臣下的肯定和恩宠,又是被封女性显赫身份的凭证。能获得此称号的女性,上能光宗耀祖,下能福荫子孙。

“诰命夫人”是自唐代以来的各朝对官员母亲及妻子的一种加封。诰命又被称为诰书,是皇帝代表朝廷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这种文书有着严格的程式及鲜明的等级,五品以上官员授给诰命,健在者称诰封,已逝者称诰赠;六品官以下则授与敕命。

诰命夫人的称号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一般跟随丈夫或儿子的品级,一品、二品皆为夫人、三品为淑人、四品为恭人、五品为宜人、六品为安人、七品以下为孺人。五品以上均可称为“诰命夫人”,六品以下则称“敕命夫人”。

“诰命夫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会有俸禄和赏赐,并没有实权。她们有朝廷配发的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级的服装样式和头饰也不相同。一品、二品诰命夫人的身份就比较尊贵,她们可以参加由皇后主持的一些宫廷大典或有进入后宫的权利等,也会对于一些女性方面的事务,比如立贞节牌坊等事宜有发言权。

“诰命夫人”的服饰按其品级的高级进行赏赐,冠饰东珠数量、朝服质地及纹饰图案均有严格的规制,绝不可僭越使用。朝廷的诰命、敕命一般为卷轴式,诰命为五色相间的提花锦缎,敕命则为单一的纯白色。文书通常以“奉天诰命/敕命”开始,这些都代表着皇家的最高荣誉,以及诰命夫人本身地位的尊贵。

“诰命夫人”的封赠资格和程序也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在清朝,主要是以官员的功绩和为官年限作为首要标准。首先,官员必须是有超群的功绩,达到相应的年限及不得有不良记录;其次,被封赠的女性必须是名门正派出身的妻子,且必须遵行先母后妻的程序;最后,被封赠的女性不得改嫁,否则剥夺称号并驱逐出家。

其实“诰命夫人”的称号,是对封建女性的最高肯定,同时又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其影响类似于贞节牌坊,也是对官员嫡母及正妻家庭、社会地位的一种巩固与突显。同样,古代女性要想获得此称号,就得鞭策自己的丈夫或儿子好好做官,力争进入五品官员之列,才有希望获得“诰命夫人”之称。

“诰命夫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有诰命夫人称号的女性犯法,首先得上报朝廷,在剥夺其称号之后,方可进入司法环节。“诰命夫人”称号,对朝廷来说,可以鞭策官员多做功绩;对被封赠人来说,是尊贵身份的体现,可光耀祖宗;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种无尚的光荣与无形的正能量。


野史也是史


每当那些影视剧上出现某位“一品诰命夫人”的时候,总是能给人一种这个女性很“威武”的感觉,让他人不由得畏惧三分。


诰命夫人,实际上是人们对封建社会中受到朝廷封赠的官员嫡母或正妻的一种习惯称呼,也称为“命妇”。


诰封制度

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


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从夫品级,


故世有“诰命夫人”之说。诰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职有关。有俸禄,没实权。


所谓的“诰命”


就是皇帝在对官员的迁改职秩、追赠、贬乏、封赠其祖父妻室时所采用的文书形势,一般都写在特制的材料上,明清两代主要是写在绢帛上。


而“诰命夫人”,自然也就是皇帝批准你为夫人了,从此可以称之为“贵妇”了。

封建时代,女性需要遵循严格森严的礼法,即便是诰命夫人,也仅仅是附庸于自己的丈夫、儿子。明清时代,身有诰命之人与寻常女性是非常不同的,地方官员也要尊敬礼让三分。

在诰封制度之下,人们对女性的称谓也产生了等级之分。如明代,对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就称为“夫人”,嫡母称为“太夫人”;同理依次递减,三品的是淑人,四品的是恭人,五品的是宜人,六品的是安人,七品以下的是孺人。而那些无封无品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才称为娘子。


古代的“诰命夫人”有什么作用?


事实也没什么实际作用。


“诰命夫人”会有俸禄和赏赐,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级的头饰和服装不同。一定品级的命妇还可以参与宫廷大典、进入后宫等。

她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也有一定的发言权。在世时叫封为诰命夫人,死了后叫追赠,封赠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虽然“命妇”有一定的政治身份,跻身于社会上层,但依然是从属和依附于丈夫或儿子。她们主要还是由于相夫教子持家取得了成绩,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封赠。


总结:古代妇女若想要成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诰命夫人”,就得鼓励丈夫好好当官,努力升到五品以上,争取当上夫人;从小教育儿子,把“封妻荫子”作为人生目标,做老妈的才有可能被封为“太夫人”。


路之意


“诰命夫人”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这里面讲究的名堂还真不少。所谓“诰命”,就是朝廷以皇帝名义颁布的命令。从唐朝开始,直至清朝,其中各代多有诰命夫人,这一般都是朝廷赐给朝中高官的夫人或者母亲的头衔。按照律例,一品至五品的官员授以诰命,夫人跟随丈夫的品级,所以有了“诰命夫人”的说法。


诰命夫人之间也是有品级之分的,毕竟丈夫的官职从一品到五品这个范围。像一品诰命夫人,她们就有资格在重大节日进皇宫,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就像这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赵丽颖扮演的盛明兰,最后就成功的成为了正一品的诰命夫人。

有了诰命夫人这个头衔,就算你犯了错,地方官员也无权审问你,只有层层上报,最后上达天聪。经过朝廷查证属实以后,才能取消她的诰命封号,而一般来说,能够得到诰命夫人的封号,背景都挺深的,所以想取消她的封号很难。取消了以后地方官员或者朝廷三法司的人才能够查办她,也就是说有了诰命夫人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多了一层保护环。

因此,虽然诰命夫人没有实权,但因为有特权,有俸禄和赏赐,还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衣冠服饰,对公共事务也有话语权,死后还能被追封。所以古代的女性十分希望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诰命夫人”是一种称呼,就如同古时男子叫他们老婆为“娘子”一样。

那为何不直接叫“娘子”而叫了个什么“诰命夫人”呢?这其中就有一些名堂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官员的大小以“品”来区分,一品最大九品最小,在明清时期的诰封制度里面又把一品到五品的官员称诰封,五品以下的官员则称敕封,所以五品以上的官员的夫人就被称为诰命夫人。

  • 虽说“诰命夫人”只是一个称呼,但是她们有钱拿呀。

你想,他们除了可以拿老公的钱外,还可以领朝廷的“工资”,也算是“双职工”了,而且又不需要为朝廷出力,只需要挂个名头就可以了。

  • 并且呢,诰命夫人还可以在国家重大节日时,到后宫去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这也不为是一种福利。
  • 当然还有最让普通女人羡慕的一项福利,那就是诰命夫人可以穿戴带有凤凰图案的衣物,而凤凰图案在之前只属于皇后,是无数女人梦寐以求之物。

虽说诰命夫人没有实权,但光光是上面所说的三种福利就足以让人羡慕。



史匠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诰命夫人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没有实权。

要清楚诰命夫人的含义,首先需要弄清楚“诰命”和“夫人”两个词。

在古代,皇帝任命、册封官员都有相应的文书,有以上告下之意,是一种王命文书,通俗来讲,这个就是诰命。

《尚书》中就有《大诰》、《汤诰》等。“夫人”这个词在今天就是老婆的意思,男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但在古代等级森严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叫的。周代礼法制盛行,有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也就是说诸侯的老婆才能被称为“夫人”,这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后来这个称呼出现了下移的现象,进入封建社会后,官员、读书人也常用这个称呼,但其依旧是高贵身份的象征,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下人或者奴仆对女主人的称呼就是“夫人”。

将“诰命”和“夫人”加一起组成“诰命夫人”这个词,由上面的解释可见,诰命夫人是统治者(皇帝)给官员妻子的一种荣誉。诰命夫人的赐予取决于其丈夫所授的官职,丈夫是一品官员,则夫人可为“一品诰命夫人”。

其实这个称号并没有实权,但也不是一点用也没有,有一点工资,另外诰命夫人可以进入皇宫参加皇后主持的宴会。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