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鄂爾多斯大型國有煤礦被無償轉讓


近日,鄂爾多斯市原礦管局(即現國土資源局)直屬的國有煤礦——伊克昭盟千秋礦業開發公司(以下簡稱千秋礦業。2001年4月,伊克昭盟更名為鄂爾多斯市,企業也更名為鄂爾多斯市千秋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被指在轉制過程中存在利益輸送。

時間回溯到15年前。

2002年,千秋礦業由國有企業性質轉變為私營企業。鄂爾多斯市國土資源局發文以“公司成立以來國家基本沒有投入”為由,將千秋礦業的所有財產劃歸個人所有。

但“國家基本沒有投入”這一說法被質疑?

究竟當年關於千秋礦業的轉制是怎樣進行的?彼時千秋礦業的資產情況如何?為什麼僅憑一紙轉制決定,能將一個儲量數千萬的國有煤炭企業轉制給個人?

千萬噸國有煤礦轉讓給個人

《瞭望》新聞週刊曾於2005年報道稱,千秋礦業“這一個體煤礦資源賦存極好,劃定範圍為4.5平方公里,據礦長稱擁有儲量7000多萬噸。共有兩層煤”。

記者獲得的鄂爾多斯市千秋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2004年10月提交的《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煤田滿來梁井田滿來梁狂煤炭資源儲量核實報告》顯示,該報告有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編制,報告顯示滿來梁煤礦劃定範圍內的煤炭儲量為5767萬噸。

該報告還列出了2004年之前歷年的開採量,分別為:1995年8萬噸、1996年7.2萬噸、1997年13萬噸、1998年33萬噸、1999年27萬噸、2000年26萬噸、2001年19萬噸、2002年40萬噸、2003年57萬噸、2004年1月至10月46萬噸,總計276.2萬噸。

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千秋礦業改制時,4.5平方公里的滿來梁煤礦一同被轉給梁文亮。

記者瞭解到,梁文亮曾是時任伊克昭盟礦管局局長趙敏在1996年前任達拉特旗任旗委副書記時的秘書。

6月29日和7月7日,記者就轉制的詳細情況致電原千秋礦業法人梁文亮,其均表示電話中不方便透露。

根據記者獲得的鄂國土資發【2002】166號文《關於千秋礦業開發公司專制的決定》,該文件顯示千秋礦業公司由國有企業性質轉變為私營企業,由原公司經理梁文亮個人經營。轉制時間從1999年3月份開始。顯示發文時間為2002年10月15日。

該文件第五條稱:“因千秋礦業開發公司自成立以來,國家基本上沒有投入,故轉制後公司的所有財產歸梁文亮個人所有。包括公司成立以來的採礦權和生產經營權。”

《瞭望》新聞週刊對此表示:“有了這樣一紙轉制決定,這樣一個資源富礦就成了個人財產。資源來得如此容易,開採得如此大手大腳 。”

“國家基本沒有投入”遭質疑

“千秋礦業自成立以來,國家基本沒有投入”這一說法,遭到知情人士的質疑:“這麼大個公司怎麼可能沒有投入,沒有投入怎麼開辦起來的呢?”

記者調查發現,礦業公司在1992年成立時,註冊資金為11.6萬元(固定資金9.6萬元,流動資金2萬元),隸屬於伊克昭盟礦產開發管理局(簡稱礦管局)。

截至1995年12月15日,根據《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重點檢查報告》,千秋礦業有固定資產51萬元,流動資金84萬元,彼時行政負責人為梁文亮。

6月30日,記者致電鄂爾多斯市國土局礦管科相關負責人(原伊克昭盟礦管局工作人員),欲瞭解轉制前千秋礦業的資產情況。對方以“時間太長記不清”為由拒絕透露。

前述知情人士稱,2007年,“文玉煤礦”整合了“千秋礦業有限公司滿淶梁煤礦”,現更名為“遠興煤礦”“果園煤礦”。為此,付給了法人梁文亮3.3億元,同時付給當時承包千秋礦業滿來梁煤礦的王滿喜5000萬元,共計3.8億元。

當記者就此事致電向梁文亮核實時,對方表示“面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教授表示,在那個年代,負責監管國有資產的國資委還沒有成立,因此在國企改制中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國有企業在轉制過程中,應嚴格清產核資,查清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人員安置和債權債務,並做好企業資產評估和審計,制定改制方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一位不願具名的企業改制方面的專家對記者稱,該事件歷經時間太長,具體應由當地國資委經行核查。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產業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