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關於柴窯存世、柴窯特徵問題,你怎麼看?

民藏踐行者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據記載,柴窯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河南鄭州。 鄭州下屬新密市牛店鎮有個月臺行政村,離市區20多公里,農曆每月單日有集。"月臺"原來叫"陽子臺",還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屬下弭邑城,後來才改名為"月臺",並且與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200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月臺"唐宋瓷窯遺址"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製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

唐氏《肆考》說,柴窯起於汴,相傳在設計這個瓷器的時候,世宗要求道:"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今論窯器者,一定會提到"柴汝官哥定"這幾個窯。然而柴窯已經消失很久了。即使得到了殘器碎片,製為冠飾、絛環、玩具,亦足珍貴。世傳柴瓷片,"寶瑩射目,光可卻矢。寶瑩則有之,卻矢未必然,蓋難得而重言之也。"

歷史相關資料記載:

1、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呂震編寫的《宣德鼎彝譜》記載:"……內府收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其柴、汝、官、哥、鈞、定中並選二十九種。"

2、據傳,明朝權相嚴嵩父子,借皇帝之名,舉全國之力,窮其一生蒐羅到十數件柴窯瓷器。

3、《清稗類鈔》記載,周竹卿藏柴窯小水盂;又記,清人徐應香收藏一柴窯小盂,色鮮碧,質瑩薄,人間罕有。

4、清汪啟淑《水曹清暇錄》記載,有柴窯茶盞。

5、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載,清人何夢華為阮元購得柴窯一片,鑲作墨床,色亦蔥倩可愛。而光彩殊晦,疑為均窯混真。

6、清代劉體仁《七頌堂識小錄》中,記其親眼所見:"柴窯無完器,近復稍稍出焉,布庵見示一洗,圓而橢,面徑七寸,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過天青'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為絳青'。"

7、清宮內府曾有收藏記載,《清高宗御製詠瓷詩》中,有四首詠柴窯器的詩:《詠柴窯碗》兩首,《詠柴窯枕》、《詠柴窯如意枕》各一首。

8、邵蟄民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刊印的《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載:"琉璃廠某古玩肆有殘瓷一片,就琢為園形,周徑約三寸餘,厚分許,釉淡青色,光足可鑑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鏡,雖色光俱佳,而薄如紙一節已屬不符。"

9、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書中記載:"柴窯傳世極少,故宮中尚可見之。"

10、據傳,民國時期,袁世凱的管家、大收藏家郭葆昌以一處宅子、二十畝良田與人交換了一件柴窯器。

附:2011年元月1號至3號,央視尋寶論壇在北京舉辦了有中外人士參加的聯誼會。有一個日本人展示了一件自稱為“柴窯百合花瓶”的器物,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瓷器部主任呂成龍老師被邀觀看,其時呂成龍老師始終未發表任何看法和見解。其實這件所謂的“柴窯百合花瓶”是九十年初河南禹州地區現代仿鈞窯廠生產的,根本就不是柴窯,它的胎釉就是現代仿鈞窯器。





以上相關資料來源:互聯網 百科。 附加,轉載自網易博客 莫林道人日誌。上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


雅識怡趣


柴瓷,並不是說柴燒的窯的瓷器,而是指五代後周柴榮為郭威燒製的官窯瓷器。五代後周皇帝郭威,為了減少百姓的稅負,對日常生活用品,用瓷器替代銅製品,於是命柴榮設窯燒製瓷器。柴榮出身貧寒,十多歲就開始從定州販賣瓷器到各地,所以柴榮對瓷器的製作過程非常熟悉,這也是他負責燒製瓷器的一個原因。同時柴榮與郭威不僅是親戚,後來郭威將柴榮收義子,於是由柴榮負責郭威的後周皇家的一切。

柴榮接受了郭威的命令後,於顯徳初年選擇河南新鄭設窯,燒製瓷器。郭威去世後,柴榮登基做了後周的皇帝,此時柴窯的制瓷工匠們的制瓷工藝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從顯徳年間的偏暗的釉,到柴做皇帝時,巳有著豐富亮麗的色彩,同時瓷胎更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簿如紙”。這時,柴瓷的製作工藝更加嫻熟,不僅器型優雅,瓷器的釉面也比初始更加明亮的玻璃釉,———“明如鏡”,但柴瓷的缺陷,胎土不是很好,白中泛著土黃色,這在器物底部無釉處可以得到印證。

而歷史上所說的柴瓷,主要是指柴做皇帝時柴窯燒製的瓷器。

柴瓷,在中國的古陶瓷上的地位,可以比作皇冠上的寶石。不僅存世量少,更是其精美的製作工藝。近些年,民間偶有柴瓷出現,也有一些人出過柴瓷的專著,但因體制內的磚假們不敢確認,而得不到體制的認可,使得柴瓷流落國外,富華老先生從國外淘到一些,並出了一本柴瓷的專著。

希望體制內的相關部門能儘快對柴瓷給以認定,再也不要如之前,養一些騙工資,騙經費的磚假了。


恆古木斧




樂在瓷中


我不敢肯定這就是後周柴窯,但我敢肯定這是五代越窯精品。唐代的陸龜蒙曾這樣讚美越窯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歡飲茶。越窯青瓷溫潤如玉的釉質,青綠略帶閃黃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湯的綠色。因此越窯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愛。盛行的飲茶風尚對越窯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響。五代越窯青瓷的淡雅,成為宋代瓷器的時尚。











葫蘆一笑1


觀點有三:

一、歷史上的記錄和描述是不是真實的?是否有可信度。

二、為什麼大名鼎鼎的汝窯還要排其後,讓位給柴窯。

三、如果想要去找該往哪裡找?


黑絲帶32437727


柴窯在民間卻時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就有一件蘭色的花口獸耳鏤空雙龍雙鳳詩文帶內膽的花插。底款大周,突出印章款。整體輕盁,明亮做功精巧。內外開片,包漿朋顯以多年收藏老窯瓷的經驗,沒有大幾百年埋在地下的沉澱,開片裂縫之間決沒有凸起的土沁,汽泡上也被土沁包裹住已看不出汽泡。大周款正是五代柴世宗的國號。


光頭老張57447580


這些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柴窯瓷器存世精品。






霍小新69118075


到底有無柴窯,老頭認為是有的,不然就不會有千古傳說,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之說了。柴世宗,是後周,宋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生戰爭而取得政權,改朝換代的朝代。趙氏取得政權以後,對柴世宗發有丹書鐵卷,到後世,宋並不買讓江山的帳,水滸傳中柴進就是柴世宗的後人,由於有祖宗的萌護,自成一家,有孟嘗君之稱。可以說柴氏是有特權的。話扯遠了,柴宋處於交替時期,柴窯成功與否,誰個說得清道得明,只是傳說而已!為柴世宗批示的兩句話,學術界爭論了千年,誰個勝了!?以老頭的看法,說不定柴窯一件瓷器都沒有!原因是樹倒胡孫散,有權力,有財力嗎?對於小編,問答,你首先要夠問,當別人認知不同時,你如何回覆別人?


神一樣的碰磁坐不改名


個人愚見:青如天應該有宋代汝窯或者官窯的天青色,汝窯和官窯應該是仿柴窯的。明如鏡應是釉光可照見人臉(或者隱約見),這在有玻璃質感的厚釉瓷上能解決。薄如紙是形容胎很薄(或者口沿薄),至少應該比汝窯瓷器的胎更薄。聲如磬就應指有類似影青瓷的敲擊聲(這個上面缺乏對磬音的理解,不該再作解釋,有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發生變化)。至於胎色就不好說了。十年前見過一對白釉小杯,釉面滋潤,胎極薄,敲打聲如影青瓷,高年份開門老東西,但找不到對應得著的窯口。近期又遇上一對小杯,疑似宋官窯,天青色(似宋官窯),光可鑑人臉五官(宋官窯中的最瑩潤的也不可照見人臉)口沿與底足極薄,聲也如官窯瓷器,胎色黑也似官窯。開門老東西。上述兩件都很有可能為大家苦尋的柴窯。個人拙見,與瓷友交流。


阿偉子鼎軒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代中原瓷,是一個從唐"南青北白"向多元多彩化迎合宮庭文人化過度過程,民間也是一樣追隨帝王的喜好形成風氣。。唐代邢窯追逐的蛋殼胎也被南渡黃河的工匠所傳承,那可是大唐盛世的官窯。。五代柴世宗天下末定,宮中所用瓷只有就近取材,用最好的工匠和精煉的瓷土,提煉上等的釉藥燒出宮庭用青釉月白藍釉窯變等各色日常用瓷。。黃橋兵變後,初期也只不過傳承以前的工藝,移風易俗罷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也只是文人墨客的無病呻吟溢美之言。確定北官基本可以找到讓許多人瘋掉的柴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