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保护明朝的皇陵?

河苦


普遍认为,清朝皇帝是为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才保护明朝的皇陵。因为中国历史上合法的政权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禅让,第二种是继承,第三种是起义。清朝既未得明朝皇帝的禅让(崇祯皇帝毫无将帝位禅让给任何人的意向,即是在北京城即将被攻陷之时,仍然希望御驾亲征,与李自成的起义军决一死战),而且,清廷的通知也不可能是起义的结果(因为清廷根本不受明廷的统治,不能借用反抗明廷统治的起义一说;更何况已经有推翻明廷的统治的李自成起义军在先,从起义合法性角度看,李自成更为合法)。因此,清朝皇帝只能选择继承这一路径来证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说,清廷是在延续明朝的统治。这样一来,明朝的皇帝变成了自己的祖先们,明朝的皇陵自然也是自己祖先的皇陵,祖先的皇陵当然要保护。清朝康熙帝还去明朝皇陵拜祭过朱元璋。

图1明十三陵之长陵

马上打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尽管汉人被统治,但是汉文化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王朝想要入住中原,最后都臣服在汉文化的统治之下,皆采用汉人的礼仪行事。早在中国古籍《尚书》中就有如下规定:天子如若想得天下,需要以德配位。百善孝为先,孝德即为百善之首,保护皇陵正是清朝皇帝孝德的体现。所以,清廷尽管是以女真族为主体的统治阶级,仍然不免受制于汉人文化,对汉文化看重孝德这一点表示认同。

图2南京明孝陵

除了政权合法性的考量以外,清廷刚刚定都北京之时,离一统天下还有距离,因为东南、西南和西北的大片土地仍然分别在南明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统治之下。清廷仅占有明朝天下的四分之一。此时的清廷,急需各类人才,势必要任用大量的明朝旧臣。保护明朝皇陵可以笼络人心,使得他们归顺清廷,为清王朝服务。而且,此时的清廷不仅需要统治女真族和蒙古族,还要统治汉族。保护明朝皇陵一举,可以在民间制造舆论,清王朝虽为异族,但是其统治与明朝大同小异,其文化与汉人无异,这样一来,有利于安抚民心。皇陵中的人即为死人,那么对清廷自然构不成威胁。构不成威胁又可以为己所用,何乐而不为呢?

图3十三陵中的定陵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年.

[2]孟森.明史讲义[M],中华书局,2009年.

[3]计六奇.明季北略[M].中华书局,1984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章亚军


季我努学社


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

作为明朝的仇敌,清朝统治者保护明朝皇陵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得到汉族的认可。

据史料说:

康熙、乾隆皇帝还都曾经亲自前往明孝陵给明太祖朱元璋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还曾经极力宣扬崇祯皇帝以及袁崇焕等人光辉积极的一面,;

还曾经把崇祯皇帝自缢的歪脖树用铁链锁了两百多年,将它称为“罪槐”,要求所有王公大臣经过的时候都要向崇祯致敬。

为什么清朝皇帝要这样做?

其中一个原因——证明大清统治政权的合法性!

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接受汉族的文化,学习汉族的文化...

这需要对历代王朝的帝王都予以肯定,

这有助于让汉族人承认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合法统治者,

所以对包括明陵在内的历代帝陵均取保护态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所说的那样,需要得到汉族人民的认可。

Why?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

想要统治整个中华民族,巩固其统治,

需要赢得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支持。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

在明朝灭亡后,

汉族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出于民族的自尊心,不认可清朝的统治,瞧不起满族人,对于清朝的统治产生极大的影响、破坏。

所以,清王朝为缓和满、汉两族关系,便对明陵采取保护措施。


以上是我对,清为何对明陵保护的个人看法,如有其它看法,可在评论区发表见解!


历史收集录


清朝皇帝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收买人心,明朝是汉族人做稳的江山,中国大部分民众都是汉人,对明朝有了很强的归属感,清朝时期很多人说的反清复明,就是他们始终认为,明朝才是他们的国家,他们才心甘情愿。清朝这么做也是没办法,总要表面上做做样子,其实他们肯定瞧不起明朝皇帝,但不得不这么做。

1.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被汉族称作蛮夷,是讲礼义廉耻的,被蛮夷窃取了江山对百姓来说接受无能。统治者是要巩固他的统治,需要赢得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支持。明朝是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出于民族的自尊心,不满意清朝的统治,同时仍然怀念着明朝的统治。所以,清王朝为怀柔满、汉两族关系,便对明十三陵采取保护措施,下令保护明朝的统治,以汉治汉也是这个道理。



2.清朝的统治者接受汉民族的文化,对于汉族讲道德那一套觉得很有道理,对历代帝王都予以肯定,承认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合法统治者,要达到满汉一家的构想,所以对包括明陵在内的历代帝陵均取保护态度,十三陵的修建充分体现这一点。


所以,这也只是统治者用来愚民的手段而已,他们想像众人表明不止汉人可以统治天下,满人一样可以。

我是典解历史,欢迎大家评论,点赞,留言,喜欢我的话就关注我哦。


典解历史


两方面理解,不当之处,勿喷。


说的不好听点,做做样子吧。毕竟大明朝没了,满族入关得天下,也不是不想同化汉人,实行剃发易服等制度。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也不能不妥协,毕竟汉族的人口数量、技术、思想等在当时也非满族一时能同化的了的,为了安抚一下汉人的心理落差,对明朝遗老遗少好有些心理安慰,有利于社会稳定。


说的正式一些,这是一种尊重。明朝灭亡后,清朝不仅为明修史,还重修、保护明皇陵,这是很了不起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正统性,所做的铺垫。这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文物古迹。


史说新传


清朝统治者不挖明朝皇陵,主要原因是,满清入关是要一统天下,而不只是来关内抢掠一番,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要一统天下,就要收买人心。

首先,清朝入关,打的旗号就是给崇祯复仇。所以,满清皇帝就要对明朝皇帝很客气,兄弟相称。

其次,满清要收买前朝遗老的人心。满清也用了很多汉人做官,肯定要维护汉人的尊严。


再者,在汉文化里,人死为大。偷坟掘墓,挖人祖坟都是流氓强盗才干的事。满清要是这么干了,太掉粉。民国初期,孙殿英挖慈禧墓,就遭到社会各界谴责。

最后,曹操设置“摸金校尉”,挖人坟墓。主要是为了弥补军饷。而满清,军饷来源充足。也不用挖人坟墓来筹集军饷。这也是不挖明朝皇陵的直接原因。


勇战王聊历史


这关系到王朝正朔的问题。

自汉朝以来一个王朝是不是中华正统,是许多王朝开创者都必须在意的。如何证明自己的正统,基本上走得都是禅让的路子。

就拿明朝来说,许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会承认元朝是一个正统王朝。就是因为,如果元朝不正统,明朝也不正统。

如果元朝不正统,那么上一个正统朝代是宋朝。宋朝虽然被蒙古人灭了,但是他的正统性并没有消失。后来者要想当皇帝就必须要从宋朝手里将正统性接过来,硬抢就是乱臣贼子,正统性大打折扣,不利于统治。除了硬抢外,还有一条路---扶持一个宋朝皇室后裔当傀儡皇帝,然后再学司马昭、王莽等搞禅让。但朱元璋肯定不会这么干,因为就算学司马昭、王莽也会让明朝正统性大打折扣,同样不利于统治。所以朱元璋干脆将元朝当成正统王朝,就是告诉世人--宋朝已经亡了,正统性也已经落到元朝手里了,我推翻元朝将正统性接过来是天经地义的,不用再还给宋朝了。

清朝统治者同样面对着正统性的问题。当时正统性在明朝手里,清朝要想接过来就必须要保证明朝已经亡了。之所以多尔衮会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进关,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明朝已经灭亡了,崇祯之后的皇帝都不算正统。

在当时天下人眼中,清朝是来给崇祯报仇的,报完仇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过明朝正统性,不用再还给朱家人,这样清朝就成为一个正统王朝。如果清朝进关后大肆破坏明朝皇陵,为崇祯报仇就成了一个笑话,进而也很难得到正统性。

所以清朝和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样,都很好的保护了前朝的皇陵。


李任之



满清为怀柔满汉两族关系,便对明十三陵采取保护措施,对残坏的陵寝建筑进行必要的修缮,历代皇帝还主动去十三陵祭拜,康熙曾经五次祭拜了明孝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被汉文化折服。满清自后金立国以来,逐步接受中华文化,内心崇拜汉民族优秀的文化,古代中国没有民族国家的意识,家天下的思想,只要是我家的,其他都可以接受。满清自入关以来,全面接受汉文化,被汉文化同化已是必然。


二是安抚之需。满清是少数民族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要巩固其统治,需要赢得国内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支持。



这彰显了汉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中华文化是四大古文明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化,越被征服领土越大,所有侵略者都被同化。


最近流行的一个段子: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着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战;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而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人一较长短!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而我们的对手却已经换了好几轮!!! 好不夸张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中平论坛


大家好,我是唐人聊历史,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皇帝下令保护明朝皇陵,不但如此,清朝许多皇帝都会去祭拜明皇陵,例如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爷孙都祭拜过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并且是三拜九叩的大礼。而让清朝皇帝们这么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先人的敬仰,对枭雄的钦佩,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想要获得合法性。

我们知道,清朝的统治者们都是满人,和我们汉人不同,他们进关之后,打败了闯王李自成,建立了以满族为首的政权,清朝皇帝们想要政权长存,满人可以长久的统治中原大地,他们当务之急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证明其得位的合法性,让汉人认可他们是统治者。第二,安抚百姓,营造满汉都是一族的氛围。而保护明朝皇陵,就是这些清朝皇帝们为了这两个目的所必须要做的事。毕竟有元朝的前例在那摆着,清朝皇帝们都是对这事十分上心。



我是唐人聊历史,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加关注,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唐人聊历史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要想统领整个中国,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必须要得到其他55个民族,尤其是汉人的支持。为此,清朝采取怀柔政策,而其中对明十三陵的保护,也是为了达到缓和两族关系的目的。


清朝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为正统,通过保护明十三陵的方式,来间接的承认明朝这些君主都是中国的合法统治者,对他们给予肯定。


同时,明十三陵中含有大量的珍贵财宝,文物,这些财富一旦落入非人之手,比如说天地会,会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严重的威胁。

最后,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清朝保护陵墓的这一做法也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不然以后清朝灭亡,老祖宗肯定是保不住了。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哟~

簿君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大清入关取代明朝前后的历史来回答。

大清起源于长白山附近的女真族人,到努尔哈赤祖辈父辈时才慢慢崛起,被明廷赐予建州卫的小官,守卫一方,但因为民族矛盾及明廷的防范意识,明朝大将李成梁袭杀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努尔哈赤奋而起兵,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七大恨”告天,定国号“后金”,走上了对抗明朝之路。

女真族在努尔哈赤带领下统一了各大部落,建立了八旗制度,对明廷采取进攻,经过万历三大征,松锦会战等战役,取得了对明战争的主动权,夺取了山海关外的大部分土地人口,明朝的孔有德、洪承畴等相继归降。

应该说在此时,努尔哈赤和他的继任者皇太极还没有完全取代大明入主中原的野心,他们只是想以山海关为界和明廷分庭抗礼。但明朝内部的黑暗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张献忠对明廷威胁最大。在洪承畴率剿杀起义军主力奔赴松锦战场后,李自成一部如龙入大海,迅速向东杀去,并顺利攻下北京城逼迫崇祯帝煤山自缢,使明朝的遗老遗少对农民军恨之入骨。

由于农民军自身的历史缺陷,军纪不严导致大将牛宗敏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小妾陈圆圆占为己有,引起吴三桂降而复叛的关键事件。吴三桂虽握有五万关宁铁骑,但实力远逊李自成的农民军,为报国仇家恨,或许也有借满清之力复辟的企图。吴三桂给当时清军事实上的最高统帅多尔衮去信,企求缓师抗击李自成。

局势的发展之快完全超出了多尔衮等满清决策者的预期,经过深思熟虑,满清提出吴三桂部必须接受剃发留辫的要求才能出兵。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吴三桂接受了条件(事实已经降清),多尔衮迅速出兵山海关,联合吴三桂大败李自成,并一路追亡逐虏攻克北京,并定都北京,定国号为清。

为了拢络大量明朝官吏、士民,证明自己的江山是得自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非取自大明,满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基本恢复明朝旧制,任用遗留的明朝官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崇祯帝依帝王之礼重新改葬,当时确实感动了一大批明朝遗老遗少。当然为了做得更像,多尔衮下令对明帝陵寝予以保护,以此向世人证明:我们大清是帮助明廷报仇的,我们是你们的恩人,不是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