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房價跌!你可能“丟房賠錢”,這是銀行不會跟你說的貓膩

在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相信很多人買房子都會選擇按揭貸款吧。特別是對於剛需而言,按揭買房絕對是非常理想的選擇,否則僅憑自己的工資想趕超房價,憑一己之力買房,有點天方夜譚。但是,樓市指聞跟你說,如果房價暴跌,你的房子就可能被銀行收走,你信嗎?

很多人絕對直搖頭,肯定不相信,你會說“我每個月按時還著月供的錢,與銀行相安無事,怎麼會無緣無故收走我的房子呢?因為我本人確實沒有違約情況,跟放假又有什麼關係。”

房價跌!你可能“丟房賠錢”,這是銀行不會跟你說的貓膩

實際上,只要房價出現大幅下跌,雖然你依然老老實實還款,但由於行業環境變化,已經導致個人違約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分三部分來講:

一、按揭貸款,其實是把房子的產權抵押給銀行。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當初你去銀行按揭貸款買房子時候,簽訂了多少份合同?可還記得合同的名字都有哪些?估計很多人都不記得了,當初只顧著籤合同,眼看房子就快到手了,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小編跟你說,當初在辦理按揭貸款的時候,有兩份主要的合同《按揭貸款合同》和《房屋抵押合同》,這是辦理按揭貸款的主體合同。

1、銀行怎麼評估房產價值放款的?貸款者需要簽訂《按揭合同》和《抵押合同》,貸款才能辦理下來,《抵押合同》就是把房屋產權作為抵押,用於擔保銀行給你的這部分借款。如果你想要從銀行申請100萬元的貸款,那麼在審批放款之前,銀行會根據房價情況,對你抵押的這套房子進行評估,如果估價超過130萬元,那麼就會給你放這筆款項,如果房子評估價值只有100萬元以內,那麼你申請的100萬元貸款100%會被拒絕,或者只貸給你70萬元,總之銀行審批的款項低於房屋實際價值很多。

房價跌!你可能“丟房賠錢”,這是銀行不會跟你說的貓膩

2、在你的按揭貸款沒有償還請之前,你的房子產權是抵押給了銀行的,雖然你是房子的主人,但是你並不具有這套房子100%的產權,怎麼處理這套房子還需要經過銀行審批同意。如果你的按揭貸款出現違約,銀行甚至可以收走拍賣這套房子。

二、如果房價暴跌,你或許面臨著丟房賠錢的風險。

只要你認真閱讀一下《抵押合同》其中條款,你就不難發現以下幾個:

條款一:“房產抵押期間,由貸款者的過失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了抵押資產價值減少,貸款者需要在銀行通知後30天內,向銀行提供與抵押資產減少價值同等價值的新的資產用作補充抵押。”,樓市指聞用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說如果你抵押的房子原來評估為100萬元抵押價值,房價暴跌後,按照新房價行情,你的房子是剩下50萬元了,那麼你就必須提供其他抵押資產給銀行抵押,這個資產價值不能低於50萬元,不然你就是違約了。

條款二:“如果貸款者沒有按期提足夠等值供補充抵押資產,那麼銀行可以要求貸款者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前清償抵押減少那部分貸款的所有本息。”條款三:“如果貸款者無法按期清償貸款本息,則銀行有權全部貸款提前到期。”樓市指聞解讀,如果你無法提供多餘的50萬元資產抵押,那麼就要求你提前一次性還清銀行50萬元本息(相當於銀行只貸給你50萬元。)如果你連50萬元本息都還不上,那麼銀行宣佈你的所有貸款都提前到期了。

結果很明顯,你既不能提供50萬元抵押資產,也還不上這50萬元本息,那麼你總共貸款的100萬元全部提前到期(銀行不貸給你了)。好了,如果你這100萬元本息不能按時還給銀行,根據《抵押合同》,銀行有權拍賣你的房子優先用於償還你的貸款部分,房子拍賣後不足的,銀行會繼續向你追討。

結果就是一句話“房價跌!你可能“丟房賠錢”,這是銀行不會跟你說的貓膩。”

房價跌!你可能“丟房賠錢”,這是銀行不會跟你說的貓膩

三、不可能?歷史上確實發生過這樣的案例。

在當下,我國樓市一片向好,房價也是步步高昇,所以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大家相安無事的還著銀行的月供,房子在銀行的抵押資產也沒有貶值,就算貶值也是極少個別的房子,並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們需要看清楚一點,在銀行面前,個人形同螻蟻,既然《抵押合同》有這樣的條款,那麼實際上就會發生。

網上可以搜一搜就發現的案例:在香港,張某購買一套房子價值200萬元,向銀行申請150萬元貸款,銀行評估房子價值確實超過200萬元,於是就貸給張某這150萬元。不料2年後,房價暴跌,張某的房子跌的只剩下50萬元了。張某依然每個月按時還著月供,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卻出現了巨大風險,因為貸出去150萬元,實際抵押資產只有50萬元。

根據《抵押合同》,銀行提出要求增加100萬元新的抵押資產,張某無奈,銀行又提出限期還清100萬元貸款,張某有心無力。於是銀行根據合同宣佈全部貸款到期,要求張某全部償還,張某雪上加霜。銀行也無奈,把張某的房子拍賣了47萬元,到頭來張某還欠了銀行113萬元貸款。

故事結束了,《按揭貸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不明白的,可以拿出來翻翻看了,裡邊的貓膩估計還有很多。按揭貸款有風險!看完冒冷汗,銀行閉口不談的貓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