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越战地道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世界兵器


越战期间的地道可以算是地道战的巅峰之作,是游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冲突之中,越南地道不断发展,构思极为精巧,美军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

上图是典型的地道构成图,将地上火力防御和地下兵力机动、物资存储以及生活设施相结合,成为一套完善的防御体系。地上设置雷区和侧射火力点,在美军进入雷区之后,出其不意的从侧后方打击敌人,美军受限于地雷的威胁,无法快速逃离伏击圈。

狙击手和己方步枪射手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快速机动到合适的射击点,并且不断变换位置,防止被美军集火打击。地下通道纵横交错,不仅设置了物资弹药的储藏室,还有战地医院和战地厨房,甚至地下水井(防止美军投毒)。这样一整套完善的防御体系足够支撑很长时间的小组独立作战,能够牵制大量美军。

地道内设置大量陷阱和机关,即便美军进入地道,仍然需要面对这些看不见的威胁。各种翻板陷阱以及绊发诡雷布置在地道中,而进入地道的美军无法携带侦测设备,只能依靠经验躲避危险。甚至有些武器缺乏的地区使用毒虫作为陷阱,触发之后,内部的蛇蝎会鱼贯而出。还有些部位的地道做得很窄,仅容美国大兵上半身进入,在进退不得之时可能被越南士兵杀死。美军要想攻进地道的核心功能区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到了战争后期,随着越南军队物资越来越充足,进攻战役越来越多,甚至可以将坦克隐藏在前线地道之中,地道的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向着正规防御工事的方向发展。


武器装备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如果看过电影《越战忠魂》,就会发现一个现象。

当时北越军队都是藏身在地道中的,并不公开活动。

美军空降兵,明明已经降落到距离北越军队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却只看到零散的几个哨兵。

如果北越军队没有钻入地道,给美军空降兵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降落在杜朗河谷。

越南人挖地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越南的近代史非常乱,常年处于战乱中。

19世纪法国人殖民越南,双方战争就不断,中国也曾出兵进入北越助战。

随后又是日本人入侵,将越南人饿死了几百万,越南的抗日战斗从没听过。

日本人垮台以后,法国人卷土重来,占领越南全境。

北越持续作战多年,将法国人打垮。

随后又是南越政府和美军出兵,有稀里哗啦打了十多年。

79年中国又出兵,又打了10年。

可以说,越南在20世纪的100年时间,和平的时间不到30年,其余70多年都在干仗。

无论战争谁赢谁输,老百姓都是要倒霉的。

尤其越南人大量使用游击战,敌人吃了亏以后必然来报复,屠杀老百姓和民兵。

这种情况下,隐藏自己就很重要。

一百年前,整个越南地区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道或者地洞,就是用来躲避战火的。

地道逐步发展广大,成为攻守兼备的利器。

目前最著名的地道,是古芝地道。

它距离南越西贡大约40公里,是对付法国人时候修建的。

这里的民兵花费了20多年不断完善,修建了漫长的地道。

到了越南战争时期,越共你用这个地道作战和隐蔽行军,又加以扩建。

这条地道前后长达200公里,

无数条宽不到80公分的地道分为三层结构交错而成。

地道中建筑有医院、会议场、睡眠房间、作战房间、粮库及军事陷阱等设备,规划极为完备。

在1968年新春攻势期间,大量越共就是利用这条地道,进入南越各个核心地点,一举攻击了当时美国驻西贡大使馆、新山一空军基地(美军、南越政府军指挥部)、越南共和国总统府。

越南人的地道,修建的比我们的地道战有水平。

为啥?

越南人依靠地道保命的,而且是长达几十年时间保命,胡乱修建等于让自己送命。

今天越南作为旅游景点的地道,深度最少1米多,最深高达10多米,深入地下。

地道内部并不高,最高不过1.5米,低的不到1米,人必须弯腰才能行走,甚至爬行。

这主要是地道的长度太大,修建的工作量太大,只能因陋就简。

地道内部都用木头、石块等物体支撑,防止垮台。

南越很多地方拥有优质的黏土,地道根本不需要支撑。


地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笔直一条,而是弯弯曲曲的。

这主要是用于防御,万一美军投入手榴弹或者炸药,地道枪毙可以挡住。

由于南越地区雨季降水量大,地道里面还设有排水沟和蓄水池,防止地道内积水太多。

越南地道最绝的是通风口和出入口的设计。

美军拥有大量催泪弹,一旦发现通风口,地道里面人就完蛋了。

所以,地道的通风口设计最为巧妙。他们通常用毛竹制造,正对这风向,还要巧妙的藏住入口,防止被美军发现。

大部分通风口可以随时切断,以对付美军毒气进攻。

另外就是出入口。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奉命搜查地道。

地道入口非常小,阿甘只能手持一把手枪,拼死爬进去,差一点就被卡主。

越南地道入口确实就是这样,尽量小,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一人匍匐进入。

出入口越小,就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当然,也有一些地道口超过1米长宽,主要是用于搬运军火和后勤物资,以及便于士兵迅速离开地道发动进攻。

不管是什么地道口,都经过精心的掩饰。

他们通常用木板做成活动的门,模板上面还会铺垫植物、泥土之内,同地面正好平行。

即便美军士兵站在傍边1米甚至就站在门上,也不容易发现。

地道口还有很多巧妙地设计,比如水塘岸边紧贴水面的位置、佛龛下面、猪圈里甚至设在厕所的粪坑里。

地道有防御很进攻能力。同我们的地道战一样,由于地道内部弯弯曲曲,枪械用处不大。往往用一根红缨枪就可以防御住,对方有千军万马也杀不进去。

地道出入口外,往往会埋设地雷、竹签之类,附近还会设有交叉火力射击口。

敌人靠近地道出入口,往往就会被杀伤。

自然,地道战并没有那么轻松愉快。

虽越南人身材矮小,地道最高不超过1.5米,有的只有不到1米。通风口虽多,但越南天气非常炎热,地道内不但极度潮湿、缺氧,还有可怕的高温。

长期蜷曲在这种环境下,人真的生不如死,要有非常坚韧的毅力才行。

普通人进去几天就忍受不了,宁可选择开枪自杀了,也不受这种活罪。


另外,地道中的官兵随时还有生命危险。

1967年1月,美军对边水地区扫荡时发现地道网络。随后在地道系统的中心位置用推土机推出一个大坑,里面堆了4536公斤炸药,直接把方圆几公里内的地道炸上了天。

里面的越共官兵,没有一个人幸存。


萨沙


关于地道战我们肯定是在熟悉不过了,日军扫荡冀中平原,当地的抗日武装为保存自己的力量修建了许多地下通道,到后来这些通道愈发晚上,有了一整套成熟的“生态系统”,更是达到了户户相通、村村相通,全长三十多华里,冀中人民也靠着地道战与日军展开了周旋,在抗日战争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而将地道战运用到极致的则是发生在了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越南战争分为几部分)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发动的一场军事行动,最后以美军等国撤军而宣告结束,越南战争能够坚持二十年之久当地的地道功不可没。越南战争中挖出的地道全长累计达250余公里,也是世界上战争用地道最长的国家,其中也以古芝地道最为闻名,那么这些地道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些地道系统大多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前线战壕以及诸多通道的一层,大多比较狭窄,越军会在上方伏击敌人,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从而使敌军摸不到头脑,当然随着后期地道的不断扩大,越军也会在第一层放一些坦克车辆,关于第二层则是用来安置伤员和休息的地方,这部分通常比较宽敞,由许多“房间组成”,第三层是储存食物、武器等战略物资的地方,和仓库的作用相差不多。

关于地道战如何通风及保持不坍塌的问题是这样的,地道战中发出口极多,大多伪装在野外,天然风顺着地道口形成了一套呼吸循环系统,日常的呼吸是没有问题的,不坍塌的话是地道中的“承重梁”极多,大多是没十米一根,由实木架成,所以地面由美军坦克经过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图片来着网络


历史伶俜者


越共的地道在越战中很可能是最令美军闻风丧胆的东西之一。有些地方的地道规模很小,仅仅是作为敌人扫荡时的藏身之所。但有些地方的地道体系庞大复杂、延伸数千米,里面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完善程度丝毫不亚于地面上的大型营地。

最浅的地道只有1.2米深,而最深的却可超过12米。较长的地道结构各异,但一般每隔一段距离就有60至120度的锯齿形转折。地道内的地面一般略有不平,这样一来渗进地道的地下水就会自然汇集到转折处专门挖掘的积水坑里,定期用抽水机或人力排出地道即可。在地道的最上层,每一处转折的角度都很大,且在某些转折处还设有防爆室,实际上就是垂直于地道走向挖掘的一段密室,这两样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地面爆炸和美军将手榴弹、炸药包等爆炸物扔进地道造成的破坏和地道内人员伤亡。

地道的标准横截面是0.8至1.2米宽,0.8至1.5米高(多数情况下比较接近0.8米),地道顶部一般建成拱形以增加强度。如果条件许可,越共会选择在硬土中挖掘地道,这样可以免去承重梁。地道深度取决于当地地质条件。如果越共不得不在较松的图层中挖掘地道,他们便会用竹竿或竹排来加固地道。若强度还是不够,竹竿会被更换为木板或圆木,甚至某些极端情况下越共还曾使用砖头来修葺地道内墙。在靠近地表的小深度上,植被的根系也能帮助加固地道顶部。

地道内部通风依赖于5厘米至10厘米直径的竹制通气管。每根竹管长约10米,但因为地道中的转折,实际使用中竹管都要被裁短成数段分别安装。在地道里,经过的转折越多、层数越深,该位置能获得的新鲜空气越少。因为没有主动通风装置,地道底层即使是能直接连到通风口的地方也严重缺氧。为了防止雨水灌进地道,地表的通风口有时也会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加大从地表发现通风口的难度。通风口尽量朝向东面,这样会有一部分被朝阳加热的暖空气进入地道--地道里潮湿阴凉,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寒冷,而且当风正对着通风口吹时,也能改善地道里的空气循环。通气管一般会伸出地面5厘米左右以防雨水灌入。地道通气管的隐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用灌木丛和草丛遮盖,混杂在竹林或树林里,用乱石堆遮挡,或者干脆伪装成村落中某些设施的一部分。

越共对如何隐藏地道的入口煞费苦心。首先地道的入口必须微微高出地面以防雨水涌入,尺寸也得尽量控制,最小的地道入口只有36厘米高、46厘米宽,即使是更常见的也只有60厘米见方,只有那些用来搬运物资的出入口才会更大一些。遮掩地道的活板门有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这些门板通常都能被完整拆下来,但也有些情况下会由铰链将其完全固定住。地道入口都有良好的伪装,除非越共自己损坏了门板或伪装,否则便极难从外界被发现。如果地道口位于村子中,那么越共便会在门板上堆满米缸、酒坛、瓦罐和水桶之类的杂物。如果地道的入口在灌木丛里,越共就从周围砍伐灌木遮盖。越共在修筑地道时还会刻意把入口设在常人根本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悬崖、牲口棚、肥料堆、贴着水面甚至水面以下、牲口棚里、堆肥底下、神龛甚至水下,有的甚至干脆就在粪坑里。那些位于室内的入口由床铺、竹篮、陶罐和柴堆遮掩,具体如何掩盖则由房屋的主人决定。多数入口是竖井式,但也有少量的会有土砌或木头铺的台阶。那些竖井式的入口通常用哟竹梯、绳索或地道侧壁的支撑点供人进出。

■ 美军战术手册中所描绘的越共地道系统示意图。从上至下分别为单层、双层以及多层结构。


崎峻战史


影片《地道战》可谓是家喻户晓,小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呆在家里,看着黑白电视剧地道战,那时候一直在想,八路军战士们和老百姓们真的很睿智,靠着一条条地道,家家户户相连,把日寇吸引进来后,四面开花,迎头暴打,日寇们进入地道后更是两眼一抹黑,稀里糊涂的做了枪下鬼,地道战,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寇作战的作用非常明显。

说完了中国的地道战,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聊聊越南战争时期的地道战,和我国的地道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打的美军连喊头痛,那我们来看一下越战时期的地道长什么样子的吧!

一,越战时期的北越军队利用环境,地道硬生生的拖住了美军

时光倒退回到五十年代的越南,强大的美军支持南越对北越民主共和国发动了战争,按理说,以美军的实力打小小的北越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可就是这个北越军队,擅长山地战,丛林战,打的过打,打不过跑,再不行就钻地道,像个膏药一样的利用环境,地道等各种有利因素打击着美军,硬生生的将战役断断续续打了20年,美国为此消耗的军费达7000亿美元,然而最终还是没能从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中脱身,终致黯然撤军。

二,北越军队擅长利用地道,那么越战时期的地道是怎么样的结构呢?

1.弯弯绕绕的地道让美军吃尽了苦头:要知道,越南地理位置主要以山林,丛林,山洞,地道居多,因此北越军队长期生活在山林,因此对于山地战异常的熟悉,小股部队不断的袭扰美军,一旦美军深入,就钻丛林入地道,美军在山林中,地道里完全施展不开,一旦进入地道,美军优势全无,只能被动挨打。

2.越战地道的内部结构:

首先,越战时期北越到底挖了多少地道目前无法统计,就已探明的地道来说,深度普遍在1.2米到12米之间,宽度0.8至1.2米,高0.8至1.5米。

其次地道内部弯弯曲曲,上下分很多层,进入地道就像进入一座地下迷宫一般。地道的入口也非常的隐秘,0.46米长,0.34米宽,一次只能容纳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兵进入。(对于身材普遍矮小的北越士兵就有了天然的有利条件,进退活动自如,反之,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进入入口就完全施展不开。)

最后,在地道内部,北越军队还会设置很多陷阱机关,甚至还埋有炸药。而地道外部,则是茂密的丛林,既有高大的树木和竹子做掩护,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藤蔓做依托,丛林里到处都有越军布置的机关地雷暗器。

综上所述,有了天然的丛林屏障,机关重重,美军重型武器装备进不了丛林,即便大部队进入丛林也是也会面临大量的机关地雷,况且北越军队本身又擅长丛林战,因此此消彼长,越军占尽优势,即便勉强越过丛林找到了地道,进入地道后面临的就是各种机关,各种的一对一,身材高大的美军根本施展不开,强悍的美军面对北越的地道吃尽了苦头,第一任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曾把地道称为是:“最棘手的难题”,由此可见越战时期地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