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福州话是闽语正宗,厦漳泉是福州莆田移民过去的,为什么厦漳泉不讲福州话而讲闽南话呢?

chenchulian


谢谢🙏,首先我想说你的问题是听谁说的,说明根本不是很了解福建这边的民俗渊源。福建这边语言基本是以福清为界分为两开,福州以上闽北地区说话口音字词基本差不多(当然各地都会有差别)我说的是大概。闽南地区泉、漳、厦,绝大部分是闽南语(客家语)和台湾差不多。闽中像莆田讲的是兴化语,与闽南语有差别的,跟闽北地区语言有点接近,这就是福建这边的语言构成。


大众议事


闽语,其实本不存在,这是一百多年来语言学家在不断比对、探索和调查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极其笼统的概念。


之所以有闽语之称,并不是福建内部方言的统一性。

福建省内方言冗杂,彼此之间差异甚大无法互相交流,但放之全国,与粤语、吴语、湘语、官话和客家话比起来,这种省内的差异又显得没那么重要,于是,为了凑数成十大方言,硬生生多出了闽语这一以省为界的分类(之前的七大方言、八大方言,闽语是以闽南和闽北两个分支独立存在的)。

或许,这是方言研究的进步,确实,福建省内除了客家话之外,基本上都是表亲关系,比如国内少见的“厝(cuo)”、“鼎”都是闽语各方言的通用字。

如今,有人把福建闽语分成六大子方言,如闽北话、闽中话、闽东话、莆仙话、闽南话、龙岩话,这种分法是照顾到市级及沟通难易程度而定的,有一定道理,但其内部还可以求同存异重新划分。


闽中话是闽北、闽东、闽南等三支闽语与客家话杂糅的缓冲期,各有各自的特点在其中,可以不必将之独列,尽管它有着鲜明的个性。

龙岩话,按理说是闽南话和客家话的过渡,但事实上,正因为龙岩的存在早于客家形成和其特殊性,它却是地道的闽南语成员,是漳州话偏山的代表音,也可排除。

莆仙话,在福建是绝对的特殊存在,从语法结构上看它的底层基础和闽南话基本一致,只是发音有差异,因莆仙的前身兴化军早在北宋初年便已独立。

莆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独立自主发展的,故而人们愿意将它独立考虑,不过从根本上说,莆仙话就是闽南和闽东的过渡,但带有极强的个性,互不归属。


因此闽语的真正独立分支事实上就是闽北、闽东和闽南三支而已。

而以闽语正宗论,只在这三支中,只不过闽语太特殊,风云际会,很难能有千年屹立不倒的地位稳固。

以圭海君的正宗认知,一在正源,二在延续,三在影响。

闽语中的三支各占其一,因此无所谓谁是正宗之说。

福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汉之际的闽越国,但经历了汉武帝的攻伐后,闽越人已然绝迹,仅留守冶县的三两官兵。

此后,便进入北人南迁的漫长历史,获得人口滋繁优先权的是闽北,特别是从闽浙赣边区沿着闽江顺流而下的山谷一线,而其中中间位置者为建安县,即今日的建瓯,故而闽北话的中心区也在建瓯。


人口日繁,北人继续南下,或海路或山路,于是他们第二站到达了闽江下游的福州盆地,这里有着闽越国先年经营的基础,发展迅速,一下子就成了早期福建的双核之一。

在汉晋时期,以建安为代表的闽北,和以福州为代表闽南(非今闽南),呈现一北一南之势,那时没有闽南话和闽东话之说,这种平衡一直维持到东晋,闽南、闽西都被记入福州的历史中,诚如当时的晋安郡。

但从南北朝开始,闽南开始异军突起,特别是以南安和龙溪为代表的南方县,他们以木兰溪、晋江、九龙江为基础发展迅速,成了北人的新归宿,于是到了隋开皇年间,福建呈现四县的格局,闽北为建安县(邵武当时被划给江西,否则算两县),闽东为闽县,闽南为南安和龙溪二县,在此格局下,闽南的范围被扩大了,虽然龙溪还包含了现在的闽西。

可以这么说,闽北萌芽并繁荣于汉,两晋看闽东(衣冠南渡的主要目的地),南北朝轮到了闽南。

以至于在经历唐代大发展及五代休养生息之后,福建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分层。

根据成书于北宋初年宋太宗时期的《太平寰宇记》记载,福建当时存在三种文化,建州一种,福州一种,泉漳两州一种,而汀州在当时和福州是一致的,莆仙和泉漳是一致的。

这种格局,便是闽语三大支的基础。

只是从宋亡之后,人口稀少的汀州发生的变化太大,以至于自成一派,而闽北、闽东和闽南即使有陆续不断的新移民由北进入,却好似石沉大海融入其中了,因山水之隔及政区不同,这三个地区渐行渐远罢了。

故从正宗的角度看,闽北成形最早,算是正源最远,而福州历来处于福建的首府,延续最长,然闽南人口最具,移民最多,在全世界、全国影响最深远,甚至是福建话的代称,故而闽语无所谓的正宗之说。

自然也没有提问者说到的福州话应该是闽语正宗的假设。

以上观点,圭海四记原创,并无地域歧视之意,如有造成误解,还请指正。


圭海四记


提问者设问是极大的错误!



闽南话就是闽语,在东南亚,在北美欧洲福建话就是闽南话!!

福州话并不能代表闽语,首先福州话就是福州小区域内的语言而已,周边的莆田,宁德,南平与福州话是不相通的,不能认为是同一种语言。

而闽南话也叫福建话或者河洛话,分布于泉州漳州厦门和龙岩小部分三明小部分莆田小部分。除了这些地方外还有同一语系,能基本交流的潮州话,雷州话,湛江话,和部分温州人,部分汕尾人。

所以从使用面积和使用人口来说闽语就是闽南话,就是世界上所说的福建话!


超大苏7


先澄清一下提问者的问题。第一,福州话是闽语的正宗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讲,福建话指的是闽南话而非福州话。第二,厦漳泉是从福州和莆田移民过去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从人口迁徙上来讲,闽南多来自于山西、河南等地。

再来介绍一下闽语。总体来说,闽语以福清为界限,分南北两派。莆仙话和闽南话较为相似,如果两者用缓慢的语速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学起来也较快。而闽北则以福州为主,与福州话较为相似,福州周边的县市也能够简单听得懂福州话,但闽南话与福州话沟通起来困难却较大。

福建多山的地形导致了福建很多地方的方言不能进行沟通,有着“十里不同音”的现象。


彬彬彬啊


先有福州建州(今南平),再有泉州漳州,这是没错的。但是语言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个人这样认为:

1.闽北是越闽土话+河洛汉音融合的产物,闽南是中原官话为主的产物。福州早于泉州,当地古属越国,很多语言自身带有越国的腔调。但是中原人口的迁徙为主又是从浙江和江西进来的,所以福州话本身经过最早期的融合。而闽南语众所周知,是从西晋时期汉人大举南迁开始的,那时候当地没什么土著,所以汉人以宗族等结构形式进入以后,河洛官方语言基本保留。

2.交通不便导致语言变化不大,所以长期以来,两地方言各自存在,融合度较低,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3.海上丝路为闽南带来语言融合,但福州没有。


八零年代大猪


有一些闽南人特别逗,说,我闽南人都是河南山西来的!搞得好像其他地方人不是河南、山西来的一样。

可惜,全福建人祖籍都是北方来的!

以福建林家为例,福建林氏(西河堂、济南林),祖籍地分别为:河南、山东!

福建陈氏,祖籍地分别为:河南、湖北,安徽!

所以,我们福建人,祖籍地是一样的!

再看姓氏结构:福州四大姓氏(陈、林、黄、郑),泉州四大姓氏(陈、林、黄、王),莆田四大姓氏(陈、林、黄、郑),漳州四大姓氏(陈、林、黄、张)。

也就是,全福建的来源几乎一样!

我们看福建城市成长史,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除历史最为悠久的侯官县以外福建其他城市先后设置时间分别为:

建安八县(除个别县外,主要在南平,闽南第一次设县东安)。

西晋晋安八县(主要都在闽东、闽中,新罗是闽西第一次设县,闽南增设同安县)。

五胡乱华后,北方大量难民进入南方,但,对福建的影响是有限的,区划未做大调整。

隋唐时期征南蛮,福建本地男性被大屠杀,北方士兵娶本地女性为妻,福州、闽北、闽东地区称男性为“唐部人”始于此时,福建第一次迎来大发展!建州上升为旺郡!这是福建省第一次有城市进入旺郡行列!

同时,武则天时期,从泉州(今福州)划出南安、莆田、龙溪、清源4县,设置武荣州(今泉州),这是,闽南设州之始!

从行政区划可以看出,福建人口的变化恰恰是由北往南移动的。

这个过程中,各地方言夹杂进原有的北方官话,变成了今天的福州方言、闽南方言、莆田方言。

如果,我们把词句进行分解,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

以“吃”字为例,福州音:虾,莆田音:下,泉州音:加。

这恰恰说明了,福建语言的渐变过程!但,福建方言确实有北方古语的“骨”,这是与福建先民由北往南发展有关!


秀show榕城


福建闽南千古流传着: ‘’未有同安(闽南),先有🌹🌹🌹许督🌹🌹🌹‘’!

西汉时代,汉武帝刘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命左翊将军许濙率兵5万,自中原许州入闽平叛。闽越之乱平定后,朝廷为了消除隐患,强迫闽越土著迁徙江淮一带。平叛后许濙奉旨“永镇斯土”,驻军同安营城,任“镇闽都督”,永镇闽越全境 (图 1)。

可见许濙将軍带领的5万中原将士及他们来自中原的家眷‘’永镇斯土‘’(闽越),对福建、对闽东、对闽南开疆劈土的历史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许濙将軍及其5万将士,乃汉人历史上,开发福建东部、中南部、开发闽南的开山鼻祖,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比于衣冠南渡的晋人,开发晋江、莆仙、闽东、闽南地区的北来汉人早了几个世纪 (图 1)。

公元十世纪 (唐末) 伟大的阿拉伯航海家日记详细地记载着他们一路东来的最真实的历史境遇。当他们的船队路过南洋的苏门答腊时,发现那里已经有闽南话定居的居民点,可见闽南话定型至少不迟于唐代(公元十世纪),而且其传播与使用的范围早早超过现有的中国国境 🇨🇳 (图 2 国内闽南话人口分布图 ) 🇨🇳了。

至于陈元光(唐初)、王审知(唐末) 这些迟来整整800年、1,000多年的后来汉人,反而挂着什么"开漳圣王"、什么‘’开闽王‘’之类堂而皇之桂冠的北来汉人,充其量只是其本族姓氏,而绝非真正历史意义上的大汉民族入闽、入漳开疆拓土的开山首领!

值得庆幸与巧合的是: 这些后来汉人与先前披荆斩棘的许濙将軍5万将士及他们的家眷全是来自中原,都是古代河、洛语系,更是产生叠加效应。他们源自一脉,语言自是一脉相承、一脉相传!来自故乡的后来者加盟无疑壮大闽南人向外扩张的实力与气势。

那种说‘’福州话是闽语正宗,厦漳泉是福州、莆田移民过去的‘’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




海蛮牛


如果有人说中原河南是汉族正宗,福建人口是北方中原移民来的,为什么福建不说河南话?为什么香港广东人早先不说普通话?其实问这类相似的问题都陷入了名词的陷阱。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我们要讨论的本就是语言之间的渊源和本质的相似性,而不是讨论现如今的命名和差异。求同存异你懂吧?差异导致了张三和李四名字不同,那么张三李四是不是都长着五官四肢一脑袋属于一类生物呢?


唯野视界摄影师


福建人基本上都是中原地区移民过来的。在历史上统称为河洛地区,福建的方言也被称为河洛方言。不管是福州话、闽南话,还是莆仙话都是分支。

因为福建多山,交流不便,方言俗成,在大方言里面因腔调不同还有小方言。拿福州话来说,闽侯、福清、闽清、罗源各有不同的腔调,但大家又基本听得懂。在小方言里面还有小小方言,一个县里,乡镇里各村话都不一样。


可爱花生米


这个题目是个伪命题。什么福州、莆田人迁往厦漳泉?简直本末倒置。我是福清人,可是祖先来自南安,始祖是唐代随陈元光入闽到漳州的“府兵队正”方子重(后封昭德将军)。福清县城以西大多数乡村的主流方言曾经是闽南语,渔溪、音西、宏路等镇街至今仍通行闽南语。福州东岳寺旁边的庙后村方氏,也是260多年前从闽南迁来的。总之出题者缺乏历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