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中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強縣(區)”創建、“普高”工作相繼高標準通過了國家、自治區驗收,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評估認定,中衛中學被評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中衛一中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

一項項喜人的成績,一個個有力的數據正在我市教育界迸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我們的最高宗旨!”奮鬥在教育一線上的工作者們擲地有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全市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主攻方向,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以大魄力、大智慧、大手筆描繪了一幅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宏偉畫卷,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軟硬”兼施築高臺

城市發展,教育先行。從2014年起,我市啟動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工程的觸手伸向每一所亟待改變的農村學校。2017年,我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8億元,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31所2.6萬平方米,改造34所學校運動場15.22萬平方米。

沙坡頭區鎮羅鎮凱歌學校是一所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農村學校,經過標準化改造,整個校園環境得到了改善。校長李建虎告訴記者,學校舊貌換新顏,跟市區學校的基礎設施差距變得越來越小。

“今年,學校改造了運動場,建起一棟新的教學樓。校園基礎設施的改善,環境的進一步美化,讓師生的心情敞亮了不少。”中衛五小校長謝彥萍說。

記者瞭解到, 我市在加強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實現互聯網全覆蓋和網絡教學環境初步普及中,為76所中小學購置教學儀器設施3378套、音體美實驗實習設備8332件、圖書3.6萬冊、課桌凳1.18萬套、計算機及多媒體等設備621套。

“咱農村小學娃娃也用上了計算機,跟城裡的老師一樣,我們上課也配備了教學觸摸一體機,教育信息化、網絡化設備不再是城市學校的專屬了。”沙坡頭區宣和鎮何營小學老師焦自強告訴記者,教育設備投放到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明顯改變。

近年來,市財政累計投資10.8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63.59萬平方米,實施了校舍新建、改擴建項目,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學校運動場改造項目等;投資1.51億元,建成了中衛八小、中衛九小、中衛十小、中衛十一小、中衛特殊教育學校和中衛六中,新建、改擴建了康樂(燕寶)學校等13所移民學校;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為中衛五小、中衛七小擴徵了辦學用地,為中衛二小和中衛六小新建了教學用房;新規劃建設的中衛十二小、中衛七中已進入施工階段;積極化解市區學校“大班額”壓力,有效解決生態移民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積極爭取資金,配備計算機8216臺,配備教學儀器311.8萬臺(件、冊),裝備多媒體教室1399個,購置圖書362.4萬冊、學生課桌4.26萬套,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為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特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以前學習不是很好,從老師發了第一個‘團隊卡’後,覺得除了學習,自己還有能得到老師表揚的地方後便下決心,要拿到其他卡。現在我不僅拿到了很多‘綠星卡’,還拿到了‘紅星卡’。”說起自己的獲卡經過,中衛一小六年級的學生宋磊充滿了自信和喜悅。

“劉思敏主動幫家人做家務,記20分;蔣林拾金不昧,記30分;張玥跑操跑得好,記10分……”在中衛四小,六(二)班道德銀行分行“行長”劉海暢正在“道德銀行儲蓄卡”上“記賬”。她記的不是一般的賬,而是學生的“道德賬”。在中衛四小,學生的文明行為可以“存”起來,放進“銀行”。文明習慣好,就可得到積分,拿到一定積分,就能獲得獎勵。這是中衛四小創新推動的“道德銀行”活動,鼓勵同學們存儲美德,引領文明。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衛市教育局負責德育工作的楊永斌說,中衛一小的德育評價教育法,力求每一個學生迸發優點並實現“最大化”,讓學生儘可能地享受成功、快樂成長,從而提振自信、激發潛能,逐步實現自我完善,促進良好品格的養成。同時, “道德銀行”已經成為中衛四小的一張“道德名片”,成為激勵廣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增強道德觀念、弘揚文明風尚的有效途徑。“儲蓄卡”也成為孩子平時表現的“記錄儀”,成為其成長的見證。

近年來,我市各學校創新完善適合學生共性和個性發展的多元評價機制,形成了“日行一善”“道德銀行”“紅領巾電視臺”“對對紅”“黨建帶團建”等為代表的特色品牌,積極拓展素質教育新途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有了這8000元錢,今年孩子上大學的學費就有著落了!”2017年8月3日,在市教育局一樓大廳的沙坡頭區生源地助學貸款辦理點,沙坡頭區興仁鎮郝集村村民王躍明和女兒簽完生源地助學貸款合同後高興地說,希望女兒能安心讀書,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幫家裡減輕負擔。

“兒子有了工作,日子也越來越好過了。”沙坡頭區永康鎮景臺村村民孫守學說,是生源地助學貸款幫他緩解了經濟壓力,這幾年他靠經營果園生活有了起色,今年準備開始還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幫助貧困家庭緩解經濟壓力,讓貧困學生實現大學夢,這只是我市教育惠民政策的一部分。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脫貧的關鍵。為此,我市充分發揮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帶動作用,重點圍繞資助補助、項目建設、技能培訓等工作,讓教育扶貧助力貧困家庭圓小康夢。

近年來,我市積極構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職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助、免、補、獎、貸”資助體系,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精準落實貧困家庭學前教育兩年免費政策、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學生“三免一助”政策、大學生信用貸款資助政策、建檔立卡戶大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學生不因貧困失學,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高等教育發展一直是中衛的短板,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2014年寧夏大學中衛校區的設立填補了中衛無高等教育的空白,圓了中衛人的“大學夢”,成為寧夏大學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區,成為推動中衛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地及經貿合作、科教交流的重要平臺。目前開設軟件工程(雲計算、大數據方向)、旅遊管理、電子商務、化學工程與工藝、市場營銷5個本科專業。預計到2020年該校區學生規模將達到4500人左右。(中衛市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王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