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郎平忆起1982女排世锦赛,并表示打球不是个人的事情,女排是一面旗帜,你怎么看?

看球赛的小姑娘


说到郎平指导,我们对她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郎导说,打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女排是一面旗帜。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中国女排精神!

最近郎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背水一战。她说,其实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一直不太顺利,那是在1982年,中国女排在预赛中0-3输给了美国女排。当时的媒体甚至这样报道:美国女排打疯了,中国女排打傻了。

其实中国女排并没有那么“傻”,但是美国队是真的打得很好,算是超常发挥了。美国队不仅有身高优势的压制,她们在快攻的配合与熟练度上也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而当时的中国队在拦网、防守上做得并不好,自己乱了阵脚还频频失误,防守防不住,反击也打不起来。

中国女排的主攻手姜英当场就哭了,而袁指导对她说:“不要哭,我们还有很多场比赛要打,要哭,回去哭!”

输给美国队以后,中国女排的形势变得很糟糕,中国队要不失1局的情况下战胜苏联、古巴和其他强劲的对手,才能保证进入到半决赛中。只要输掉1局,就会成为第5名,甚至更落后的球队。

要知道,中国女排可是在上一年刚拿了“世界冠军”啊。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其实体育竞技运动也是如此,拿冠军不容易,想要卫冕冠军更不容易!因为对手一直在研究你,想方设法的去针对你,自己的压力也会变得非常大。

难道卫冕冠军就这样早早出局了?绝对不能!中国女排只有釜底抽薪,放下一些包袱背水一战。在之后的6天6夜里,女排姑娘们真的是一局不失。而当时“趾高气扬”的美国女排竟然0-3输给了东道主秘鲁队。最终还是中国女排获得了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6天6夜,成了中国女排创造历史奇迹的一刻,成了中国体坛80年代的一个体坛神话。

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再艰难的处境,她们都不会放弃。

郎平指导把这一精神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希望郎平能够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再创佳绩!加油,中国女排!


让足球飞


“打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女排是一面旗帜”,郎平日记忠实的记载了郎平几十年来的排球之路,也使得郎平认识到,在排球这个整体项目中,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这个指导思路一直贯穿了郎平的执教生涯。


中国女排自从1979年亚锦赛击败称霸六七十年代世界排坛的日本队夺得亚洲冠军,而后又在1981年世界杯比赛中登顶,正式开启世界女排的中国时代。

女排作为三大球中率先取得突破的唯一一个集体项目,也从此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拼搏精神”更是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代名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女排出征1982年世锦赛,全国上下都期盼女排再创辉煌。

当时的世界排坛,中国、美国、日本三足鼎立,小组赛中国队以3-0击败波多黎各(15-0、15-1、15-1)、3:0击败意大利(15-3、15-1、15-4)、0-3负于美国(6-15、9-15、11-15)。

客观的说,这并不是中美女排的真正实力对比,外媒也评价“美国女排打疯了,中国女排打懵了。”

进入复赛后,中国女排主帅袁伟民果断的使用了两名替补球员,身高177的副攻、20岁的梁艳,身高172的二传、19岁的郑美珠。

正是由于袁伟民的果断,敢于使用新人,中国女排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以6个3:0的比分,横扫所有对手夺得世锦赛冠军,并且在决赛中把半决赛意外淘汰了美国队的秘鲁女排打的溃不成军(15-1、15-5、15-11)。

从袁伟民身上,郎平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敢于使用新人,信任新人,在中国女排中,郎平从来不谈谁是主力谁是替补,只谈谁是先发谁是后发。

2016里约奥运会对巴西的1/4决赛,在首发主攻惠若琪和接应杨方旭进攻受阻的情况下,郎平果断使用刘晓彤换下惠若琪,用张常宁换下杨方旭客串接应,成为了中国女排反败为胜逆转巴西的神来之笔。

2018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形势远比1982年更严峻,中国女排已经不再有当年一览众山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实力,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及时的站出来,成为梁艳、郑美珠、刘晓彤、张常宁那样的奇兵!


逸飞岭伯爵


对郎平而言,女排世锦赛是至今难忘的,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赛事。她个人参加过1982年和1990年的世锦赛;作为教练,她带队出战过1986年和1998年和2006年以及2014年的世锦赛,可以说每次都能让她受益匪浅。

从1982年开始她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她知道打球乃是国家大事,只要上场,就必须全力以赴。

郎平忆起1982的女排世锦赛,并表示打球不是个人的事情,女排是一面旗帜

郎平翻开厚厚的日记本,这些年来,她的球运仿佛和每四年一次的世锦赛有着完整的且富有戏剧性的联系,郎平把这些看待成一种和排球的“缘”。

郎平表示每次打世锦赛,中国女排都好像不是很顺利。当时中国女排在1977年取得了世界第四名,1978年定下的目标是进前三名,但是队员没发挥好所以只得了第六名。

1982年的那场世锦赛,在预赛的时候我们就以0-3输给了美国队,外国的记者得意报道说:美国队打疯了,中国队打傻了。当时郎平表示美国队的确有超常的发挥,但我们不傻。

当时输球的时候,队友姜英当场就哭了,这让郎平记忆犹新,袁指导还对姜英说:别哭了,我们还有很多的比赛,要哭回去哭吧。

郎平看着日记,当时输给美国队的日期是1982年的9月15日,开始的时间是晚上的8点30分,直落三局(6-15、9-15和11-15),郎平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郎平表示:“虽然是输球了,但无可否认的是美国队在那场球确实打得很好,她们不只是依靠海曼的身高优势作高点强攻,还在快攻上表现出纯熟的配合和技巧。

而海曼她不仅可以打出很多斜线和直线的高点强攻,还打出了许多高点吊球,增加了拦网的难度。反观我们的拦网和防守都不行,每当拦网失误的时候,我们的防守就会自乱阵脚,一下子防守和反击都没了,所以错失了很多得分的机会。”

因为中国女排在1981年取得了世界冠军,在国内郎平的形象都上了邮票,女排的集体照也放在了日历上,还有什么纪念币和纪念章之类的。郎平表示一下子感觉自己成了民族英雄似的,但是只能上不能下,背负的只是更多的压力。

从那时候郎平就明白打球不是个人的事情,乃是国家大事。当时她感觉她自己都不是属于自己的,女排是一面旗帜!

结语

郎平!感谢你为中国女排默默做出的付出,我爱你!

本文为深圳电视台体育主编撰写,专业深度评解体育赛事,还请关注:最爱生活汇!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谢谢你,么么哒。

最爱生活汇


郎平的伟大无需质疑,但她还如此谦虚着实让球迷敬佩。确实个人的力量永远不及集体的能量,一艘巨轮能够乘风破浪是所有海员共同努力才能够做到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缺一不可。而郎平就是这艘巨轮的掌舵人,她的功劳居功至伟。



中国女排这面旗帜代表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她们不怕苦不喊累,凭借顽强斗志和毅力破冰前行,一次又一次为中国体育争夺荣誉,她们是中国骄傲。

郎平作为运动员参加过1982年和1990年的女排世锦赛。作为教练郎平又参加了1986年、1998年、2006年和2014年的女排世锦赛。郎平创造和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伟大。

中国女排即将出征日本参加女排世锦赛,这一年中国女排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她们太不容易了,我相信她们会保持争胜的传统赛出精气神,中国女排的队员们一定会怀揣自信出发,带着笑容回归,她们在大赛的表现不会让球迷失望,你们是最棒的。


小二陪你聊体育


有一种坚持叫郎平,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每当提到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80年代创造的“五连冠”,郎平就是那个年代的领军人物。在那时间段里,女排经历了中国体育史上最残酷的波折,什么大风大浪都让女排亲身体验过,然而所有困难都没有打倒这支队伍,因为在她们眼里,只有一个词——冠军🏆。

俗话讲打江山易,保江山难。1981年中国女排拿到世界杯冠军,然而在1982年的世锦赛上中国女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预赛输给美国,而且输得非常惨,郎平回忆当时队员的心情已经掉到冰点了,巨大的压力几乎要压垮整支球队,这压力更多的来自国家高层。

当时国务院总理都打电话到秘鲁,可见形势的严峻。刚拿的世界杯冠军就这样拱手送人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当时的国情决不允许荣誉落地。但中国女排抗住了来自国内的压力,卸下了包袱,那真的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赢下举世瞩目的“中巴之战”,战胜东道主等强队,6天6夜,中国女排一局未输拿下了世锦赛冠军。

女排夺冠,真的是举国沸腾,女排的夺冠为中国人带来了自信,更赋予了冠军之外的更多内涵,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标兵,换句话讲,那时候的女排夺冠不亚于中华名族的解放。

打球不是个人的事情,打球关乎到民族的振兴,这面精神旗帜一直在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女排世锦赛即将来临,郎平再次将这面旗帜举起。太不容易了,伤病一直在折磨这些姑娘们,她们没有叫一生苦,这就是体育精神,而中国女排精神永远高于一切,这种民族大义或许只有经历过才有评判权利。最后为中国女排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激活能量


是的。郎导说得对,女排不仅是一面旗干,她还代表着祖国的荣耀,也代表着十几万中国人民心声。所以说郎导为了鼓励女排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拼搏和全世界人民的期待她做到了。所以说中国女排就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最敬佩的铿锵玫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相信她们在创辉煌为国争光不忘初心。加油吧!姑娘们我们永远为你们呐喊助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