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濟南是個大縣城?

鋒聲影像


山東一直被壓制,證明1就是被要求重建難度最大的北川縣城,怎麼不是經濟體量最大省建呢;證明2是十八年前山東對外的宣傳語是建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結果被拿下了不讓這麼宣傳。如果任由山東發展,什麼長三角京津冀不在話下,連珠三角也都會被超三個大街。這就是犧牲精神,我們山東革命老區放棄發展機會,讓給其他更需要發展的省份,這麼高的姿態和格局,也只有本分的山東人才會有,這是種大度。山東含蓄不代表沒有實力,如果哪年需要山東冒頭了,不超兩年,經濟體量全國第一增長率世界第一,我們喊出這樣的話不是自大,我們確實有高傲的資本。山東地處華北平原,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極為豐富;產石油和黃金的省份有幾個;煤炭資源全省遍佈只是不想開採而已;海洋資源有漫長的海岸線還記得威海衛嗎在山東;金屬冶煉、機床加工、重卡、大巴、柴發、動車、高端製造、光電傳輸、電子大數據等等工業基礎健全;黃河下游在這裡入海並且是地上河,可以實現自流灌溉萬畝良田;畜牧農產品土特產瓜果蔬菜糧食供應無論量還是品種無省出其右;旅遊資源泰山曲阜就不提了,其他省份有可比性嗎;山東是人口人力資源大省並且我們是響應國家生育二胎政策最為積極地省份,二胎生育率超一胎,現在全國各城市正在苦逼般的瘋狂挖人落戶爭搶人力資源,可以說山東光靠人口幾十年後還是無敵的。

其實國家並沒有把我們忘記,修建南水北調東線過山東全境既是明證,這是為山東蓄力為山東長久發展做足準備,國家把山東看成了最為堅實可靠的後盾,俗話說把最好的東西要留到最後壓軸出場,山東不出場便是但一出場即驚豔全球!


angke2008


首先感謝“螞蟻拴小雞”網友的邀請,鑑於本話題的特殊性,本人認為有兩種可能性:

①這個提問涉嫌地域黑,關於“為什麼有人認為濟南是個大縣城”是缺乏最基本的認識。或者是“有些人”對濟南完全不瞭解,才會造成這種錯誤的理解。本人曾有幸去過濟南,而且次數較多,每一次去濟南就是滿懷期待,每一次離開也是意猶未盡。因為濟南的高層次的規劃、大格局的規模以及現代化的都市區,根本不是所謂的“大縣城”。

②濟南是全國十個副省級省會城市之一,擁有超高的政治地位及全省資源統籌兼顧的能力。儘管經濟實力排在山東省第三名,但是濟南的綜合實力卻是山東省數一數二的。


資料圖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規劃圖,從濟南都市圈

就能看出該市的影響力和實力。

眾所周知濟南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名城,本市擁有“泉城”美譽,是國內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還過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殊榮。

在我的認知裡,濟南是非常有潛力的時尚大都市。因此我可以判定提問者地域黑的成分佔比達到90%;或是真的對濟南不瞭解、對濟南有偏見才會這樣說,這成分佔比只有10%的可能。


看鑑襄陽


濟南的城市建設的確是一刻沒有停止,但比較不是和自己的過去相比,而是和其他同級城市對比。濟南如果本身就是一個縣城,那麼現在一定會被譽為世界上最繁華的縣城,可濟南不是縣城,這是一個副省級城市,中國第三經濟大省省會,那麼發展成如今這樣,的確不算快。

相較於其他副省級城市,甚至是蘇州、無錫、東莞這些地級市當中的後起之秀,濟南的城建沒有任何優勢,反而是落後於絕大多數城市。此外就是規劃亂和主路數量少的問題。濟南已經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堵城前三位,前提是濟南在國內機動車保有量排名當中並不靠前,而且多路段修了高架的情況下,堵成這樣正是道路規劃不夠充分所導致,而非一味的埋怨車多。城建規劃就更不用說了,濟南的主要方向是在由老城區向外延展,所以即使有些大型商超和高樓的建設也都以老城以外為主,老城本身還是顯得比較破舊,高樓少,小路多,缺少高大上的商業和金融中心。

在濟南市地標建築綠地普利大廈腳下,看看這漫天的電線、參差不齊的平房和小二樓,像不像縣城?圖片這條路後方兩翼不遠處就是五龍潭和趵突泉,在這樣黃金地段三角區尚且如此,莫非還不是規劃理念問題?就算保護老建築也該統一包裝一下吧?去看看哪個城市的地標附近不是城市重點建設區域?相比之下,濟南的確顯得與東部沿海省會身份不相匹配。


城市發展報告


說濟南是個大縣城應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吧,濟南全運會之前,有幾個歌謠在民間流傳,比如說高架橋修短了,三環路修遠了,小清河混濁濁。xxx真能幹,誓把濟南變成縣,等等。為迎接全運會,濟南在高架橋建設,城運會場館建設,城市廣場建設以及市容市貌的改造上是下了功夫的。特別是近年來,結合創城治堵,城市面貌和交通道路有了很大的改觀。城中村改造速度也是很快的。元旦期間,晚上駕車在高架橋上一走,從表面看確實也有了大都市的味道。但是修了路,建了樓,人多了還不能說濟南是大城市。還有很多地方能和小縣城有一比。比如綠化樹種單一,綠化帶管護不力。路邊垃圾桶無人管理,城市商業佈局欠合理,城市新區沒有人氣等等。成熟的都市應該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和消費能力,晚上看看小區的燈火程度、看看公交車的運營時間和運營能力,公園、博物館等公共場所免費開放的比例等等,才是區別都市和縣城的細微處。還有大明湖本來就不大,那水泥的大船,再加上蜜蜜麻麻的燈光水幕設備,把個大明湖水面佔了一個滿滿的。和杭州西湖相比,確實有點小縣城的感覺。


無關風月10334


其實濟南在三十多個付省級城市裡應該是非常有特色的,正因為這些特色才造成了如今的改造升級的瓶頸!

首先,歷史悠久,建市可考約在公元前164年,因位濟水之南而名。文化、古蹟是其特點,她雖古但不拘,城市發展隨性而建,非常符合孔孟之禮儀,雅之高尚卻近人情,用現在話說就是幸福指數爆棚。

其次、自然資源豐富,泉韻溪水托起一座漂浮之城,觀中華唯有濟南。枕泉而臥,依泉笙歌,其樂綿綿。亭臺樓榭,朱椽綠瓦,竹影飄逸。趵突聲震,明湖蓮花,千佛共朝。那一塊,那一片,都是畫,都是詩。

其三,民風淳樸,民俗入髄,儒雅學風,瀰漫入世,說他土,是因為你不解風情,說他是大縣城,是因為你沒文化。

誠然,古老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丰姿是好,但發展確實受到了制約,狹長的地理,錯綜的泉脈,讓城市改造似乎無解。其實只要想做,辦法總會有。從郊區到郊區、上天入地的“地鐵”不正是濟南人智慧的又一例證,相信新思路會層出不窮。

願濟南老城依泉保泉,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園林之城,新城環繞其周,呈現代與古老共輝,老城是肺、是睛,新城是手、是腳,整個濟南就是一位婀娜的美女,人人讚頌。


漁丈人2


有一個真事,江浙一帶的地方領導到濟南開會,開了幾天會,經十路也走了好幾趟,臨走的時候問了一句:你們主城區在哪裡?

說濟南是大縣城的有外地人,更多的還是濟南人的自嘲。並不是說濟南多起來幾棟大高樓就能改變,有這樣的評價,還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讓人對濟南留下了固有的印象。

濟南思想保守,缺乏創新,最後體現在城市建設等方面,確實有些江浙地區的中型城市看起來都比濟南發達了。 市場經濟那種開放、創新的思想在濟南一直不是主流,儒家思想的保守和農業經濟的封閉經營理念一直佔據上風。年輕人嚮往朝九晚五,看報喝茶的工作。這種思想層次和小縣城的人一模一樣,所以建設出來的濟南也就是這個樣子。

好在從省裡到濟南現在都開始重視思想解放的問題,並且在想方設法的推動。藉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歷史機遇,希望濟南能真正解放思想,扭轉“大縣城”的形象。


山東百曉生


隨著城鎮化進程和世界歷史經驗看,大都市化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山東省是中國經濟社會的縮影,目前看青島都市圈和煙臺都市圈已逐步形成,青島為主,煙臺為輔,共同組成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圈;濟南處在寧滬杭、京津冀、中原都市圈之間,即是劣勢又是優勢,說劣勢三個都市圈因區位優勢不可撼動,對濟南周邊產生虹吸效應,應該說算上青煙集群,處在四個集群包圍之中,說優勢是指濟南周邊方圓500裡是典型的內陸地區,而且濟南又一家獨大,只要濟南下定決心做大做強省會龍頭,積極強化大省會作用,加大省會輻射和虹吸效應,及時將周邊齊河、禹城、臨邑、平陰、鄒平劃入行政區,做強省會都市規劃,兼顧內陸地區和都市產業群交融特點積極作為,在未來的發展競爭中就會大有可為。如果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大潮,還羞羞答答,拿不出開天闢地的闖勁,濟南將會在四大都市經濟圈中只能碌碌無為,被歷史和社會所閹割,成為空有文化傳承、行政功能的沒落城市。奮起吧大濟南!


俺看的透透滴


都是濟南人自己的自嘲,用於自嘲的才是真自信。


Ma艾倫


認為濟南是大縣城的都源自他們的無知,濟南GDP排名全國第二十五,加上城市建設、科教文衛綜合實力排在全國第十八,這樣的水平怎麼也無法跟縣城聯想到一起。一個縣城能是全國第二個舉辦全運會的非直轄市的城市嗎?一個縣城能舉辦全國藝術博覽會會嗎?能舉辦世界園林博覽會嗎?



泉城小熊貓


在山東省內,縣城的建設發展都比濟南設計,建設的好的多,濟南省會城市如果沒有趵突泉撐門面恐早就真成縣城了,在看看趵突泉的周邊的撐門面的各小區回民小區,趵突泉小區,原山水溝周邊的小區,爛樓成堆,橫七豎八,還有泉城廣場南邊小區太不眼了,外地人來一看,都說真不如縣城建設的好。趕緊規劃改造,提升濟南的外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