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廣泛動員,嚴格把關,築就百姓“安居夢”——記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駐村工作隊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廣泛動員,嚴格把關,築就百姓“安居夢”——記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駐村工作隊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西莫瑞嘎查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鎮西南8公里處,是全旗107個重點貧困嘎查村之一。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西莫瑞嘎查駐村工作隊真幫實扶,精準施策,村裡的貧困狀況有了極大改觀,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27.35%降為11.13%。但是,受限於資金短缺,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危房改造工作進展緩慢。面對嚴峻的脫貧攻堅形勢,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亞傑的帶領下,每天走村入戶,瞭解社情民意,關切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因戶施策,危土房改造工程有條不紊的推進。

一是深入走訪,因需而改。工作隊嚴格執行“五天四宿”駐村工作制度,按照職責分工,分組進行調研走訪,逐戶建立臺賬,詳細掌握每戶危土房戶的基本家庭狀況,在不違反危房改造相關政策的前提下,做到因需而改,實現政策的剛性約束和百姓的實際需求有效銜接。同時,積極組織工作隊員、發動廣大群眾宣傳危房改造相關政策,一對一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切實提高貧困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二是分門別類,建檔立卡。工作隊始終堅持把精準作為第一要務,對有改造意願的群眾,儘快動員施工建設;對無改造意願的群眾,認真留存好相關佐證材料(包括簽訂放棄改造承諾書、留存入戶視頻資料和電話錄音記錄等),真正做到明明白白、公平公正,把危房改造工程打造成“陽光工程“。

三是多方協調,降低成本。面對全旗統一的4萬元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大多危房戶雖有改造意願,但算下來自籌部分仍需2-3萬元費用,便打了退堂鼓。工作隊第一時間找到鄉鎮領導協商解決辦法,經過多方協商努力,最終確定一家施工隊主動讓利於貧困戶,降低貧困群眾建房成本,房屋改造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此外,工作隊還積極幫助危房改造戶協調剷車、土方等環節,僅用土方一項就戶均節省800元費用,切實減輕群眾經濟負擔,促進減支增收。

四是創新模式,嚴把質量關。對缺少資金的改造戶,工作隊採取統建的方式幫助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為確保工程質量,督促改造戶與施工方簽定正規施工合同,統一建築標準,讓改造戶全程參與監督施工,每個環節滿意簽字後方可進行下一項工作,參與建房全過程,從“局外人”變“監理員”,真正做到“自己的房子,自己來驗收”。既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又提高了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滿意度,實現一舉多得。

下一步,該駐村工作隊將繼續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一心致力於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用心訪民情、知民意、惠民生、安民心,與當地群眾一道脫貧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