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江湖最後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難西安,杜月笙見了都要喊聲太爺

晚清民國時,民間有三大幫派,青幫、洪門、哥老會,其中,青幫的歷史底蘊最為深厚,清雍正年間所創,昔日以漕運為業,幫會人數眾多。

相傳,在建幫之時,青幫祖師爺就已擬定輩分,留下二十字:“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可能連祖師爺都沒想到,青幫能流傳如此之久,到了清朝末年,傳了二十代,竟把這二十個字用完了。於是,青幫長者又為後續輩分增添了四字:大通悟學。張仁奎是青幫“大”字輩弟子,是傳統青幫的最後一位大佬。

江湖最後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難西安,杜月笙見了都要喊聲太爺

圖片來自影視劇

張仁奎,字鏡湖,因自幼家貧,無錢財以供讀書,便跟隨家中長輩習武。窮鄉僻壤出刁民,當時,在張仁奎的家鄉,有諸多地痞流氓,他與他們沒少打交道,各種實戰,這讓他的功夫得到了錘鍊。所以,在光緒十五年時,縣裡開武舉考試,他毫不費力地就在數百人中拔得頭籌。

清末之時,世道紛亂,張仁奎想以一身武功報效朝廷。甲午一戰,北洋海軍盡滅,外國勢力紛紛湧向中國,各種趁火打劫,如此,民心激憤,排外情緒日益增長,終於衍生出了“義和團”。張仁奎熱血上湧,毅然加入,才結緣於青幫“禮”字輩的馬風山。當時,馬風山是當地義和團的頭領。他看張仁奎武藝高強,身手不錯,起了愛才之心,將他收為自己的弟子。就這樣,他成了青幫“大”字輩弟子。

義和團大家知道的,剛開始時,備受慈禧看重,憤恨洋人之下,她決心依仗義和團與之開戰,可結局卻十分慘淡。肉體終究還是沒能敵過洋槍大炮。打殘之餘,慈禧和光緒只好避難逃往西安。當時,張仁奎及馬風山,還曾護送慈禧前往。可誰能料到,風向總是轉變的很快,當清政府與洋人達成協議之後,就將瞄頭轉向了義和團,馬風山身死,張仁奎機警,躲過一劫。這是張仁奎與青幫的結緣,以及與慈禧的淵源。

江湖最後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難西安,杜月笙見了都要喊聲太爺

慈禧

後來,馬風山死後,他就跟著同是青幫“大”字輩的師兄徐寶山販賣私鹽,在蘇北一帶名頭響亮,清政府未覆滅前,他們還被任命駐防揚州,手下的編制基本上相當於一個團。就在當時,張仁奎自己帶人駐守鎮江。後來,歷經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清廷覆滅了,袁世凱也死了,最重要的是,徐寶山也死了,自然而然地,張仁奎就成了江淮一帶最牛的大佬。

他從未避諱自己的幫派身份,當時,各行各業,大到軍政要員,小到地痞流氓,都希望找人引薦,拜他為師,乃至於到了後來,江淮一帶,他的徒子徒孫們數量太多,他就直接用青幫太爺的名號來發號施令。

後來,張仁奎去到上海,上海灘上有名的三大人物杜月笙、黃金榮、張嘯天,都是青幫門下,其中,杜月笙是張仁奎的徒孫,黃金榮則一直以青幫通字輩弟子自居,聽說太爺張仁奎來了,乾脆就拜了他為師,張嘯天則是他的師侄,是青幫通字輩。

江湖最後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難西安,杜月笙見了都要喊聲太爺

青幫大佬合影

張仁奎實在是當時影響力超強的一位人物。1925年1月份,當他過六十大壽時,前來祝壽的知名人士,竟就多達八百多人,當時,在廣州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也曾送上壽聯,還想拜張仁奎為師。只有趣的是,當時的張仁奎壓根就沒注意到一個小小的軍校校長。誰又能想到,這會是個日後在中國攪動風雲的人物呢?

值得一提的是,張仁奎有徒子徒孫三萬餘人,遍佈軍、政、商、學各界,多屬名流。無論是哪界發生了矛盾,幾乎都會找他出面調停。正如電影中所飾演的那樣,這是個德高望重的人物。張仁奎的去世,代表著是傳統青幫的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