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江湖最后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难西安,杜月笙见了都要喊声太爷

晚清民国时,民间有三大帮派,青帮、洪门、哥老会,其中,青帮的历史底蕴最为深厚,清雍正年间所创,昔日以漕运为业,帮会人数众多。

相传,在建帮之时,青帮祖师爷就已拟定辈分,留下二十字:“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可能连祖师爷都没想到,青帮能流传如此之久,到了清朝末年,传了二十代,竟把这二十个字用完了。于是,青帮长者又为后续辈分增添了四字:大通悟学。张仁奎是青帮“大”字辈弟子,是传统青帮的最后一位大佬。

江湖最后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难西安,杜月笙见了都要喊声太爷

图片来自影视剧

张仁奎,字镜湖,因自幼家贫,无钱财以供读书,便跟随家中长辈习武。穷乡僻壤出刁民,当时,在张仁奎的家乡,有诸多地痞流氓,他与他们没少打交道,各种实战,这让他的功夫得到了锤炼。所以,在光绪十五年时,县里开武举考试,他毫不费力地就在数百人中拔得头筹。

清末之时,世道纷乱,张仁奎想以一身武功报效朝廷。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尽灭,外国势力纷纷涌向中国,各种趁火打劫,如此,民心激愤,排外情绪日益增长,终于衍生出了“义和团”。张仁奎热血上涌,毅然加入,才结缘于青帮“礼”字辈的马风山。当时,马风山是当地义和团的头领。他看张仁奎武艺高强,身手不错,起了爱才之心,将他收为自己的弟子。就这样,他成了青帮“大”字辈弟子。

义和团大家知道的,刚开始时,备受慈禧看重,愤恨洋人之下,她决心依仗义和团与之开战,可结局却十分惨淡。肉体终究还是没能敌过洋枪大炮。打残之余,慈禧和光绪只好避难逃往西安。当时,张仁奎及马风山,还曾护送慈禧前往。可谁能料到,风向总是转变的很快,当清政府与洋人达成协议之后,就将瞄头转向了义和团,马风山身死,张仁奎机警,躲过一劫。这是张仁奎与青帮的结缘,以及与慈禧的渊源。

江湖最后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难西安,杜月笙见了都要喊声太爷

慈禧

后来,马风山死后,他就跟着同是青帮“大”字辈的师兄徐宝山贩卖私盐,在苏北一带名头响亮,清政府未覆灭前,他们还被任命驻防扬州,手下的编制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团。就在当时,张仁奎自己带人驻守镇江。后来,历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清廷覆灭了,袁世凯也死了,最重要的是,徐宝山也死了,自然而然地,张仁奎就成了江淮一带最牛的大佬。

他从未避讳自己的帮派身份,当时,各行各业,大到军政要员,小到地痞流氓,都希望找人引荐,拜他为师,乃至于到了后来,江淮一带,他的徒子徒孙们数量太多,他就直接用青帮太爷的名号来发号施令。

后来,张仁奎去到上海,上海滩上有名的三大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天,都是青帮门下,其中,杜月笙是张仁奎的徒孙,黄金荣则一直以青帮通字辈弟子自居,听说太爷张仁奎来了,干脆就拜了他为师,张啸天则是他的师侄,是青帮通字辈。

江湖最后一位大佬,曾助慈禧避难西安,杜月笙见了都要喊声太爷

青帮大佬合影

张仁奎实在是当时影响力超强的一位人物。1925年1月份,当他过六十大寿时,前来祝寿的知名人士,竟就多达八百多人,当时,在广州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也曾送上寿联,还想拜张仁奎为师。只有趣的是,当时的张仁奎压根就没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军校校长。谁又能想到,这会是个日后在中国搅动风云的人物呢?

值得一提的是,张仁奎有徒子徒孙三万余人,遍布军、政、商、学各界,多属名流。无论是哪界发生了矛盾,几乎都会找他出面调停。正如电影中所饰演的那样,这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张仁奎的去世,代表着是传统青帮的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