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多少钱才能拉起一支军队?

怪岛


其实要说多少钱,还真不好计算,其中详细说来既要涉及到当时军火的价钱,又要涉及到货币的兑换比率。

纵横作为一个金融本科毕业的历史爱好者,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假定条件

时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地点:中国;

人数:一个三万五千人的军;

装备:莫辛纳甘步枪,以及轻重机枪、火炮、弹药等。(部队军饷这个咱就不说了,各个军队都不一样)

涉及到经济计算的,必须要有假定条件,没有假定条件的任何涉及经济计算都是耍流氓!

符合时间地点人数的部队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真的有这样一支部队,一个军三万五千人,并且拿莫辛纳甘步枪,装备的轻重机枪火炮也都是苏联的武器,这支部队就是北伐军第一军。

关于北伐军第一军多少人,纵横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得到确切的人数,可以肯定的是北伐军初期只有10万人,分为7个军,24个师加上四个旅,四个旅算两个师的话,一共可以算作26个师,每个师也就四千多人。

第一军也就是黄埔军校生组成的部队,也被称为党军,一共5个师,18个团,第一军又大都是主力师,所以人数应该比四千要多一些,再加上补充兵团和炮兵的话,估计会有三万多人;另外从叶挺独立团2500多人来看,第一军18个团,每个团1500人,也接近三万人。

所以,基本和题干说的三万五千人左右相符。

从北伐第一军的装备来分析

这一点,纵横就偷个懒,将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武器搬出来,从1923年到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包括步枪2.6万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这些装备总共价值大约三百万卢布。

三万多人的队伍拿2.6万支步枪那是不可能的,其实只用八千支步枪就够装备两到三万人的军,也就是说,这批装备的大约三分之一就够第一军装备的,折合一百万卢布。

一百万卢布是多少钱?

卢布有很多种,因为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俄国国内政局变动,到1924年正式成立苏联,1924年2月发行新币卢布,估计北伐军的军火应该都是用这个卢布来衡量的。

当时的货币并不是现在信用货币时期,而是金本位制下的货币,虽然新卢布不和黄金挂钩,但是这个货币和切尔文银行券挂钩,一个新币10卢布等于1切尔文银行券。

这个切尔文银行券则是1922年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和黄金直接挂钩,每个切尔文银行券的含金量为7.742克。

由此可以得出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军火,一百万卢布的话,等于10万切尔文银行券,等于707420克黄金,按照现在黄金大约三百元一克的价格来算,100万卢布就等于今天的212226000,也就是两亿人民币。

用现在的两亿人民币兑换成黄金,到苏联去购置军火然后中国去组建军队,假如要是三百万卢布的话,或许你就能重新组建个北伐军,一统中国了,也就是现在的六亿人民币。

PS:文中有几个数据切换的时候估计太大,一个是北伐军第一军得到苏联军火总数的三分之一,还有就是新卢布是按照1924年苏联新发行的计算,此三百万卢布不知道和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三百万卢布是否等同。

当然,本文也只是用最严谨的态度来娱乐一下而已,不能作为任何参考。


史论纵横


我们以孙中山为例子吧!孙先生在1907年组织镇南关起义,就算了一笔账,要想拉起一个4000人队伍,一个月各种花销军饷就要12万大洋。在1908年,光复河口的时候,3000士兵一天光粮食,就要1000块银元,而且还要发奖金花红4500块银元。

毕竟夺取炮台,斩杀清军哨官,杀死清军督办这些战功都需要奖励。没有银元,这些士兵就要跑光了。据史家估算,辛亥革命前十次起义,各方捐款总额约62万港币左右(约31万美元)。

1912年,设立南京留守府,黄兴任留守,南京当时有十余万军队,但军费没有来源。黄兴无奈,军队的伙食从干饭改为稀饭,以后连喝稀粥都不能保障。最后只能裁军,就剩下了1个师。

如果,要搞一次1911年广州起义那种规模的武装暴动要花18万银元,如果像“护法战争”、成立“军政府”、准备北伐战争,这样的大行动,都至少需要上千万大洋,甚至几千万大洋。

第一次在广东成立“军政府”,才1年就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当时,广东各项税收,均为地方军阀把持。如果想要队伍,就要花钱给这些军阀,他们就会出动一批健壮士兵,背着好枪,让你看看。但是打仗?那是万万不会去的,除非给的奖金非常高。

几十年下来,钱花了确实不少,先生也没有拉起一支真正的自己的武装,直到与苏联合作建立黄埔军校,从排长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架构,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军队。


深度军事


按照题目描述,关于这只军队的定义是,这只军队属于那种拥有三万五千人数目的军队,并且要求全员配齐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至于轻重机枪、火炮、弹药军饷都要考虑在内,一共需要多少钱。


我们首先计算全员配齐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得多少钱,按照当时的实价,老套筒或者毛瑟不过才13元一杆,所以比较受军阀欢迎,而这种莫辛纳甘枪属于纯进口货,很贵且很难买到相应的子弹和保养工业线,有多贵呢,一杆40元,三万五千就需要一百四十万大洋,如果去买老套筒或者毛瑟,就可以省一点钱了,但是可以归可以,可能没必要,在那个时代确实有军阀超爱纯进口的外国货。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算一下如果买老套筒或者毛瑟,可以省多少钱,经过我的计算,如果这样居然可以省接近九十五万大洋。啧啧啧,要是我是军阀,我也选老套筒或者毛瑟!用什么莫辛纳甘啊,那么贵的东西,反正都是步枪嘛。


好了,我们说完了枪,再来聊一聊子弹,考虑到之前花了一百四十万大洋买枪,现在需要给这些纯外国进口的枪配子弹,就按照一个基数500发子弹的量配吧,由于这子弹也需要进口,所以也不便宜,一个基数500发就要20多大洋了,所以毫无疑问,子弹支出需要七十万大洋。 现在已经花了多少大洋了?一共花了二百一十万大洋了。

现在可以考虑军装的事情了,就按照一个人平均两块大洋的服装费(应该不过分,毕竟军官服装可能要更多),那就需要支出接近十万的大洋了,此时支出已经需要二百二十万了。


接下来需要考虑重机枪和火炮的事情,由于这属于重型武器,列强实施的都是禁运政策,想买到真的很不容易,基本上都是有价无市。最多允许购买轻机枪,被欧洲淘汰的布伦式轻机枪列强直接售价320美元,结果军阀们还打破脑袋抢购。

按照当时的美元换算,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一美元就相当于三到四块大洋,所以轻机枪就按照960块大洋进行计算,毕竟三万五千人的军队,怎么着也得要买上个几百挺吧,就按三百五十挺计算,那就是一百个人里面有一挺,那就需要四十万大洋,如果是十个人里面有一挺,四百万大洋就出去了。


至于说重炮,除非您买工业生产线自己回家造,否则得话,列强拒绝出售。这个工业生产线嘛,当然很贵啦,就按照张作霖当年购买的火炮生产线,还建立在日本人刻意扶持以及俄国人刻意支持下,也花了接近六十万的银元。

如果你的军队不想受列强太多扶持,这个花费至少需要乘五,没个三百万绝对拿不下来。 好了,我们现在可以看看军饷问题了,三万五千人,至少要有三百五十个人属于军官吧,对军官可不能太抠啊,比较北洋政府公务员鲁迅一个月三十大洋,你的军官干的是卖命的工作,一个月至少五十大洋起步吧,不然人家挖你墙角你就哭死了。

寻常小兵一个月发个十块大洋也属于正常水平,这么一来,一个月的军饷就达到了四十万的开销。 那么,答案就出来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要多少钱才能拉起一支军队?最多的可能性(坚决不和列强合作)是960万大洋,最少的可能性(效仿张作霖)是340万大洋,注意,这仅仅是一个月的花费哦。所以啊,也难怪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夏目历史君


根据标题给我们的要求,首先组建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人数在三万五千人,装备最起码是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然后和一些机枪,弹药军饷,这一共需要多少钱呢?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是个什么枪?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可是大家常用的枪械是那种老套筒或者毛瑟,而这种枪的价值在当时大约是13块大洋,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是当时的进口货,价格是毛瑟的3倍,大概是40大洋,这样三万五千人筹备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则需要一百四十万的大洋。


有枪可不行,枪里面可是需要实打实的子弹的,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里面的子弹也是进口的,每一把枪最少需要配备500发的子弹,500发的子弹的在当时的价格的20大洋,那么三万五千把枪就需要70万的大洋来购买子弹。就光是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和它所需要的子弹就要花费两百一十万的大洋。


军人不仅仅是需要军需装备的,军装也是军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可能军需有着进口和本地之分,可是军装却没有这么多的要求,军装的价格就是一个人两块大洋左右,总共就是需要七万大洋。而除去莫辛纳甘水连珠步枪之外还是需要一些重轻机枪,一把机枪的价格大约在八百大洋左右,一个军队最少需要个几百把机枪,那我们初步就定在300把机枪,那么所需要的钱就是二十四万大洋。

这样算下来组建一支军队只是简简单单的军需就大概累计两百三十多万的大洋,还有这很多的弹药军饷和平常的吃喝拉撒的费用,可见组建一支军队真的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司徒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条件不足,比如只限定了一个军的规模,但是并未确立编制,军是否直属炮兵部队,每个师配多大规模的炮兵部队,机枪下到哪一级都没有具体说,不过既然是精锐,我们就按照抗战后美械化的74军为基础,架空一个部队。

这个军下属三个步兵师、一个榴弹炮营和工兵营、辎重团等单位,每个步兵步兵师辖三个团和一个野战炮/山炮营,步兵团辖三个步兵营、反坦克/步兵炮连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步兵营下属步兵连三个加一个机枪连,步兵连辖三个步兵排,步兵排下属三个班,每个班配备轻机枪一挺。

参考74军武器配属,这样一个军大约是3.5万人,装备榴弹炮12门,野战炮/山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08门,反坦克/步兵炮72门,重机枪216挺,轻机枪729挺,冲锋枪2000支,步枪12000支。74军还有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60毫米迫击炮,不过2、30年代这些玩意还没有,就省略了。

我们再来看下采购这些武器需要多少钱,因为当时军阀购买武器途径不一,所以价格来去差距巨大,比如进口的98K价格每支从30至50美元不等,所以我们姑且取平均值:

步枪每支配1000发子弹,大约需要50美元,12000支就是60万美元。

冲锋枪在二战前价格很高,比如像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大约要200美元一支,这个价格很辣手了,而且选择余地不多,2000支冲锋枪配子弹,起码也要40万美元。

轻机枪可以选择捷克的ZB26式轻机枪,价格大约400美元一挺,子弹每千发大约50美元,而苏式的DP机枪单价是225美元,子弹每千发25美元,按照每挺机枪配1万发子弹算,729挺机枪用ZB26式轻机枪方案是65.61万美元,而用DP机枪方案则是346275美元。

重机枪可以用马克沁重机枪,大约500美元一挺,也按照每挺机枪配1万发子弹算,216挺马克沁重机枪需要16.2万美元。

反坦克炮选苏联的37mm反坦克炮,按照39年给中国的价格是1330美元一门,每门配炮弹1500发,每发炮弹3美元,合计就是一门反坦克炮加炮弹需要5830美元,72门合计约419760美元。

81毫米迫击炮大约1000美元一门,炮弹价格没有查到,不过肯定也不便宜,姑且算108门迫击炮加炮弹合计价格50万美元吧。

野战炮/山炮价格来去很大,德国造的75毫米炮价格从4800-12000美元不等,所以还是用39年苏联的76.2毫米野战炮来算吧,苏联的76.2毫米野战炮6580美元一门,炮弹13美元1发,每门炮配1000发炮弹,合计一门6.2毫米野战炮加炮弹,36门合计704880美元。

榴弹炮德国造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大约15000美元一门,而苏联115毫米榴弹炮是12000美元一门,炮弹30美元一发,德国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大约29000美元一门,炮弹50美元一发,按照每门炮配1000发炮弹算,最省的苏联115毫米榴弹炮方案也需要504000美元。

另外野炮和榴弹炮需要汽车牵引,48辆汽车大约也需要36万美元左右。

以上方案按照最省钱的苏式武器计算,也大约需要350万美元,而美元和银元的比价按照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约定的每银元相当于0.381美元计算,也就是折合918万银元,加上运费、手续费等,光这3.5万人的武器就需要耗费差不多1000万元,而根据编练新军时的开销,武器费用大约是占3/4,其他是军装、器具等,所以编练这么一支部队,就最少需要1300万元的经费,手松一松或者遇到黑心点的军火商,1500万都打不住。

另外招募士兵还需要给安家费等,这也是很大一笔开支。而且总要预备一年的维持费用吧,20年代吴佩孚的第三师大约1万多人,不打仗一个月需要开支20万元,按照3倍半计算,那么一个月就需要70万年,一年就是840万元。所以要练一支精兵,还是很费钱的。


不沉的经远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打仗那打得其实就是钱。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几乎成了有枪就是草头王。那么拉起一支军队来要花多少钱呢?这得看什么情况之下,还有在什么地方。



军饷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地方军阀的一大难题。然而军阀打仗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抢地盘筹军饷。以民国前期的军费开支来算,一个士兵每月军饷十块大洋,你拉一个3000人的团,每月就是3万块大洋。当时汉阳造26块大洋一支,每人一支就得7万2千,子弹一千发80块大洋,虽然不说人手一千,人手一百总要吧,就是2万4千,还需要后勤补给。简单算下来,没有30万大洋开不了张。

但是,谁也不是有了30万大洋才去当军阀的。而且当时的军阀们几乎都有着自己的地盘,有收税的权力,所以他们并不担心自己的队伍会有什么问题,除非是打了败仗,地盘让人给夺了去,这就得考虑一下军饷的问题。但是很多军阀倒人不倒架,例如吴佩孚,即使丢了地盘,也还保留着五省联军总司令的牌子,四处筹钱发饷。



还有很多军阀,其实是从土匪收编而来,他们其实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一开始都是穷得没有办法了,打家劫舍弄到了钱,再买来了枪和子弹在山上拉起一支人马,最后被招了安成为一方军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川军的范绍增。



因此,你说一个军阀,只要他敢打仗,想要拉起一支军队,在那个人吃不饱的混乱年代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有地盘的刮地皮,没地盘的打家劫舍,手里有枪还怕弄不来吃食。就像刘湘这样的,自己打了败仗,就剩下两个连,让他幺爸刘文辉给他带着,自己想到辙了,回头又靠着这些家底继续打出个四川王来。


傅斯鸿


一支军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武器装备、军饷和驻扎营房。拉起一支独当一面的精锐部队,人数最少得一个师。当时兵荒马乱,中国人口有好几亿,兵员问题不大,口碑好的军队现场征兵随便都能招募几千人。
武器装备是大头,一个师装备齐全需要二百万元。


其次是军饷,每月三四十万元,最少准备三个月的,也就是一百万元。
营房情况弹性比较大,一般一百万元基本够了。再加上其他花费和流动资金,装备一个精锐师大概需要五百万元左右。
如果杂牌部队一个师,至少减半,糊弄糊弄二百万元基本够了。拉队伍,占山头,既有有钱的做法,也有没钱的做法,钱只是个基本条件。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谢谢!


养车智多星


在战争年代,想要打胜仗就需要有军队,如果没有一定的作战实力什么都是空谈,可是组建军队也是需要成本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虽然当时的物价不如现代社会这么高,但是当时资源匮乏,而且战争频发,无法和资源充沛的现代社会相提并论,对此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当时想要组建一支军队需要多少钱?

可以通过孙中山组建军队的实例来了解当时成立军队所需要的成本,当时孙中山在1907年时就曾经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军队,虽然在当时这个军队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在组建之前就已经准备出十二万块大洋,这些钱主要用于购买粮饷等物品,其中并不包含人员补贴等费用,武器的采购也没有算在内。所以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当时组建军队就是烧钱,没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根本就谈不上行军打仗。而且到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物价上涨速度更快,军饷也开始涨到十块大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军队组建成本。

组建军队需要考虑到的费用项目是比较多的,其中饱含了工资、粮饷和武器装备等方面,而武器装备属于硬件,不能缺少,也是需要大量花费的部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国内的军阀在购买武器装备时,大部分都只能通过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购买,其中很多国家都因为曾经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他们卖给中国武器并不是出于支援,而是为了将那些没用的武器处理掉,所以势必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而且购买的武器装备也未必都是品质上乘的。

再来看当时武器的价格,想要购买三八式步枪一般需要八十左右大洋,包含一百发子弹在内的话就需要大约九十块大洋。购买一门机关炮需要耗费大约九千左右的大洋,坦克的价格在两万块大洋左右,飞机价格更高,一般需要十万左右大洋才可以配备好。

在当时想要组建一支军队还需要考虑到人数,想要有一定的规模,在作战时有影响力,那么势必要超过一万人,而这样的军队就要有几千大洋的储备,否则即便军队组建好了,也无法坚持太长时间,在战争年月,打仗不仅耗费心力体力,关乎性命,也是十分烧钱的。


紫禁公子


我这里有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统治广东时期,每年的军费预算。数据如下:

1916、 1917年: 1370万元

1918 、1919年: 2700万元

1920: 2570万元

军费中包括陆军费、警卫军费、兵工厂费用。

民国初年,货币单位可不是人民币,而是大洋!大洋是非常值钱的,顶现在几百块人民币。

当时桂系在广东的军队,数量还不到35000人呢。因为陆荣廷一共只有5万军队,他要统治广西、广东两个省。在广东估计只有25000人。民国初年时候,各路军阀的兵力还都不多。

陆荣廷在广东不到一个军的兵力,一年就需要两千多万大洋。养军队实在是太花钱了!

另外,1916-1920年间,广东并没有爆发战争。所以以上是和平时期的军费。如果要是打仗的话,军费数目肯定还是要翻好几倍!

到20、30年代,军阀之间的混战更多的,军队数量也更多了。军费开支绝对比上面的数字要高。


国史拾遗


辛亥革命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在中国大地上混战不止,他们为了保住地盘,扩大势力,花了很多钱在自己的部队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我整理了一点,能让大家有个大概的感受。

要想拉起自己的队伍,首先要有兵源。幸好,那是特别乱,因为打仗,到处都是流民。这些人为了吃上饱饭,是愿意跟你打仗的。只不过,这些流民的军事素养普遍不高,需要花大力气训练。

至于军饷,因为各地军阀的实力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会有差距。比如当时实力比较大的冯玉祥,算是比较有钱的。他在北伐以后,普通士兵的军饷每个月5元左右,后来物价飞涨,普通士兵的军饷涨到了每个月10元。当然,军饷是随着级别上涨的,你官职越大,军饷越多。

然后就是要有枪有炮,当时国产的枪炮质量和产量都跟不上,所以军阀们都是想办法买“洋货”。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1922年的时候,张作霖从溃败的白俄“捷克兵团”手里,廉价收购了一批二手武器,其中步枪有30000支,每支13元。同年,张作霖从美国人手中购买装甲车100辆,每辆20000元。

1921年,张作霖从丹麦购买了制造野炮、炸弹的机械300套,共花费3,000,000元。(人家财大气粗,自己买设备造炮造炮弹。)

1928年,奉军第三军第四军又从挪威购买军火2400多箱,包括步枪、手枪、子弹,共计1,000,000元。

当然,这只是张作霖购买武器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上图为“狗肉将军”张宗昌)

为了让大家对价格更了解,咱们再看看“狗肉将军”张宗昌,他在1926年向德国洋行购买了1,800,000元的子弹,每百发售价13元。1927年的时候,张昌宗又购买了步枪500支,刺刀5000具,肩带5000副,子弹500盒,手枪40支,子弹43000发,共计39405金元。

再看看冯玉祥,他在1926年从英国购买的步枪10000支,每支售价85元;子弹2,000,000发,每百发12.5元;机关炮24门,每门7500元。

另外,在1927年张作霖曾经在苏联驻北京使馆,搜出了两张冯玉祥购买军火的清单收据,其中一张显示:步枪3530支,子弹23649455发,马克沁炮80门,三英寸野炮18门,榴弹炮8门,炮弹38箱计17654发,化学炮弹9360发,战地摩托车18辆,火药柱1800支,防毒面具30000具,燃烧器10架,纳门特手枪500支,军刀4000把,手枪子弹5000发,总计货价4,501,999卢布。

因为不知道当时卢布的汇率,我也无法计算到底折合多少钱。

当然,以上例子都是能找到价格的,还有很多军火购买并没有说明价格,也就无法得知到底花了多少钱了。但是很容易发现,军阀所需的军火量非常之大,除了步枪手枪,轻重机枪、火炮、装甲车、飞机甚至化学武器都有。

因为子弹和炮弹都是消耗品,必须不断地补充,还是很花钱的。

所以你想当个军阀,只是拉起一支队伍,简单算一算,手里头有个一千万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啊,后续的花费太大了,必须要打仗,抢到好地盘才能有进账。一打仗,要花的钱就算不清了,万一抢不到地盘,别说钱了,说不定命都要搭进去。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打起仗来,那就是大笔大笔的钱,花钱多,赚钱也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