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对职称失望的教师有多少?他们还实实在在工作吗?你怎么看?

用户6318234609492



对职称失望的教师说不准,对职称无望的教师应该说是大有人在。他们中好些人早已把职称的事情抛到一边去了,工作吗,应该说是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只有在工作中慢慢地等待。等待指标比例提高的那一天。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回答一下题主提出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区直属中学。本世纪初学校一批大学本科师范毕业生,在一线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20年,逐步走向成熟,挑起了学校的大梁,相继评上了高级职称。学校新老交替的过渡完成以后,高级职称指标达到饱和。

接下来将近10年间,学校没有评高级职称的指标。连中级指标都少得可怜。这期间个别教师看到本校评职称无望,就申请去了下面的乡镇校。促使了教师的流动。


最近几年个别老教师退休,好比是掉一颗牙补一颗牙,职称才有点松动,腾退出来了几个指标,可够条件的老师还是越积越多,光有竞争力的就有几十人,可谓是狼多肉少。

等到学校第一批老大本毕业生十年左右退休以后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另外,其中好些学校的所谓副科老师在评职称的过程中无优势可言,要排在后面的后面,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我对此的看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增加职称指标。

欢迎您加入讨论留言,谢谢您的点赞关注!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86年只傻乎乎上了个中师,从此与高中无缘从没参加过高考,21岁就开始教学生涯。刚教学时还有点自豪,以至后来到今有的人上了高级有的老了,还未上中级,这样的事在教师队伍中类见不鲜,这才感到有一种沉甸甸的失衡。后来,通过自考拿了专科,当时乡上有个规定在职自学拿上学历的乡上奖励某某元。结果一纸空文,从此不再相信,再后来连后生都上中级了,我还是个初级,觉得有点悬乎,直到二零一四年上面给的中级指标没人上了,才临到了我,上了个中级,而且还把我调到了本乡最偏僻,交通最不便利的学校,至今五年,听同事说,今年把我往下调,让我说说话,开学除口头说了 ̄下,结果还是未动。我再也不想给人说话了,我都五十岁了。想从我这里要点礼物休想,做你的美梦去吧!


长城10500


要说对职称失望的人数知多少?从理论上说,无论评没评上职称,多数人都失望,而且将永远失望下去。

1、前些年,初中及以下学校不投放高级职称指标,那时,这类学校的老师很失望。

接着,党国为了照顾大家的失望情绪,毅然向初中及以下学校投放高级指标,结果出乎意料,多数人没评上,更失望。

失望的根本原因在于,职称需要经过“评”才能获得。只要“评”的程序还在,那就一定有名额限制。只要有名额限制,就注定有人评不上。评不上的人注定失望,从来不会有评不上还很高兴的人。

2、从眼下来看,多数教师的职称梦想就是评上高级教师。假如将来党国再次开恩,对于高级职称来说,改“评”为“赐”,不设名额限制,按中国教师基数投放高级指标,只要教师入职,只要是个教师,便直接赐予高级教师职称,拿着7级工资,这下该不失望了吧?但可以肯定地讲,到时失望的人会同样多,包括:无法晋升6级或5级的人失望,无法评上正高级的人失望,先入职的人失望,干得好的人失望,学历高的人失望,既能上课又能搞学术的人失望,当领导的人失望,等等,不一而足。

3、有人以为取消职称,便万事大吉,天下太平。结果又会产生了新的失望:干得多的教师失望,没同工同酬;干得好的教师失望,没奖优罚劣;干得勤的教师失望,没奖勤罚懒。

4、参照公务员晋级办法,干满时间直接晋一级,会不会失望呢?那就看看公务员有没有失望:

按现行公务员晋级办法,如果25岁从办事员干起,中间没有突出贡献,干满35年满60岁时可晋级为正科级,当他瞥了一眼副处级时,人已退休;再看看同龄人,早已副处级了,好失望。如果25岁从科员干起,中间没有突出贡献,干满42年满67岁时可晋升为副处级,结果没到副处级人已退休;再看看同龄人,早已正处级了,好失望。即使25岁从正科级干起,干满30年,才晋级为正处级,而看看同龄人,早已副厅甚至正厅了,还是失望。纵然一路高歌猛进,跨过副厅、正厅、副部、正部,直达副国级了,当你正准备晋升正国级后就光荣退休,结果发现正国级有名额限制,刚好轮到你时,名额用完了,好失望。

仍以高级教师为例。假如教师参照公务员晋级办法,按民间的高见,干满30年,没有大贡献也没有大问题,直接晋级为高级职称。但看看同龄人,同样是教书,别人已成正高级拿着4级工资,恐怕你是失望至极。同理,有贡献突出的教师,不但评上正高级,而且跨过3级,直达2级,正准备再升一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就终此一生,结果发现院士也是有名额限制的,刚好轮到你那儿,名额用完了。总不可能将全部教师都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吧?所以还是失望。

5、改职称为荣誉,不与工资挂钩,情况会怎样呢?先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教育部会同人社部为乡村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开始不少教师满怀希望。等到荣誉证书颁发完毕,才发现有关部门什么都没说,这时,有些教师不是照样很失望吗?直呼有奖金没有?质疑含金量有多高?同理,当职称只是一种金光灿灿的荣誉时,谁敢保证不失望呢?

6、教师职称简直就是一部人间,有万象,有千娇,有百态。一人一风景,一叶一春秋。每个教师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每双眼睛都看到各不相同的洞天,且没有一方洞天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

笔者没有资格为教师职称背书,但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教师职称,都是不可取的。职称里面有正气,职称里面也有歪风。职称里面有动力,职称里面也有负赘。可供选择的态度有:干多少事,评多高职;亦或,评多高职,干多少事。虽然希望似天上星辰,但毕竟星光依在;纵使失望如杂草丛生,但未必草色常青。攻退自如,看淡风云,一身轻松。长期身陷失望的漩涡,却并不改变身旁的风景,实在得不偿失。


金哥漫弹


什么叫失望,可能就是指对某种希望的破灭吧?为什么会破灭?这原因又一言难尽了,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之中也应包括出于对自己的未来诉求不切实际而致吧。比如,我本来就是一名不是受过什么良好,高层次教育的小知识分子,却执意地谋求冠之以副教授级的高级职称的桂冠,做一名大知识分子,于是,我失望了。在这些失望的人群中,我不敢说占比多大,但我肯定的是,如我一般的人是绝对有的。至于因种种原因失望的教师到底有多少,说实话,谁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全国那么大,教师人数那么多,因为地域,学校层级的不同,各地各校职称名额的差异,必定会造成教师对职称评定认识上的差异,如果你处在各种教育资源齐全,高级职称名额较多的城市名校,对职称评定意见肯定较少,而如果你处于欠发达地区,偏僻落后的乡村小学,本来工资就较低,加之职称名额又少,又直接影响了工资的提升,肯定对职称评定意见较大。如果我们真的想了解广大教师对现行职称评定的真实意愿,就一定要针对全国各地,各层级学校,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科学地,有代表性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搜集,筛选有普遍意义的信息和数据,或许,才能找到了确保有一定说服力,让教师普遍认可的答案。当然,有意见不一定就不好好工作,这又与这位教师的品德素养,责任心,使命感,息息相关。


飞鸟留痕2O16


30多年教龄,还是初级,所以,依然不忘初心,现身教育事业。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来不会想晋升职称之事,因为我们是教师,有着优秀的师德师风,不能晋升职称,必需先从自身找不足。自己努力不够,绝对不会抱怨别人。人家都不容易,10多年教龄晋升中级高级,那是人家工作更努力。人家年轻,精力旺盛,勇挑重担,很受领导的重用,并且还和校长的表姐的老舅的外甥女搞过对象,虽然没有搞成,但是校长非常欣赏,从此建立了深厚的纯洁的友谊。不像自己年轻那会儿,虽然工作上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但是对领导,不够尊重,不会搞好关系,不会和谐相处,不后悔吗?

像笔者类似的人,还有很多,我们一所小微学校,12名教师,4名教龄加年龄超过80的教师,还有4名教龄加年龄超过65的教师,都是初级。但是同事们都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都和笔者一样,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决心用自己努力的工作,去换来晋升职称的机会,决心任劳任怨,坚持奋斗在一线,坚决不给领导找麻烦,决心尊重领导,处处维护领导的利益,和领导搞好关系。

最后,我们感谢职称制度,给了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是我们人生的理想、航标、指明灯,如果没有此世界领先的管理制度,我们的人生啊,怎么会有方向?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对于长年未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老师而言,对职称评聘不满意,甚至失望透顶的十有八九。

因为这些教师,很多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教育教学的能力存在缺陷而评不上职称,而是因为其他与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无关的“非教育因素”引起的:比如有的老师潜心于教育事业,但为人太过“老实”而评不上职称;再比如有的老师不会耍“小心眼”,城府不深而评不上职称;又比如有的老师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职称评聘的要求,但他们所在的地区常年得不到职称评聘的名额而年年与更高一级的职称擦肩而过。

这些老师,一旦听到“职称”这两个字,就会有一种心在滴血的感觉,比如说我——10年来因为我们地区一直没有中级职称的“职数”,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评上中级职称。

再过几天,我又要去参加三年一度的职称考试,不是因为我过不了职考,而是职考证书的有效期是3年。考试通过的证书,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都会在3年时间内失效。这一次考试,是第三个3年,但愿在接下去的3年时间里有中级职称的职数落到我头上吧……

职称的高低,直接和教师的工资卡中的月收入紧紧绑定在一起——越高等级的职称,每个月的工资相比之下就越丰厚。在我们这边,同一教龄,初级教师和中级教师每个月差五六百左右,中级教师和副高级教师每个月相差一千元以上……不仅工资卡上的差距如此,而且每一次有什么好处,都是职称更高的老师优先。但这些已经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老师,真的是“多得多劳”吗?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真的比低职称的老师更高吗?不见得吧!

职称的高低,个人觉得只和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关,而和教学积极性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不排除一些通过真本事评上更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但同样也不能忽视那些八面玲珑,为评上更高一级职称无所不用其极的害群之马。某些人评上高级职称之后,会有传说中的教学积极性吗?当然没有!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他们会如同进了“保险箱”一般,至于教学的成效如何,教学的态度怎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然,已经评上职称的教师,也有一些在职称晋级后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但他们的积极性源自于性格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和评上多么高级的职称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些对现有职称不满意的老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吗?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些吧,毕竟伤得太深,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教学态度和教师个人的性格相关。有些老师耗尽“洪荒之力”评不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他们或许会发一些牢骚,或许会表达一些不满,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可能毫不松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以来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干着自己的老本行。

选择了,就爱上吧!初级职称也好,正高级职称也罢,都要把这个饭碗端好、端平,你们说呢?


微雨润苗


对职称失望的老师我想有很多,但失望却并不代表对工作懈怠!教师是良心活,老师们虽然对职称评定深恶痛绝,但并不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一个体现。

对于职称,我就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吧,每年一到年终考核,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是最大的,因为涉及到职称和绩效。因为考核是领导们说了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学校某中层在学期末考试中成绩倒数,但是最终考核却在前三。而我校进职称评先推优就是从年终考核中来取!想想就知道内幕了!一般教师就算成绩再好,也不一定能轮到你。而一部分进了高职的老教师就开始退居二线,当然,也有一些还是一直站在一线努力工作的。



因此,我认为职称还是取消的好,不然滋生了腐败,也减弱了教育的积极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相信,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们的心声。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我是“山村老师看教育”,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果喜欢请不要吝啬你点赞和关注!


山村老师看教育


对职称失望的教师有多少?

这么说吧,起码98%,剩下的2%还不一定就满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

98%的老师晋级无望,或者说卡在那无法更进一步。很多教师工作了20年,甚至30年,依然是中级职称。最夸张的是,有一位老师工作了32年,连中级职称都没有评上!

你说大家伙能不失望吗?

另外评上职称的2%老师就会满意吗?

我看也不一定!只要你去调查一下,看看他们的晋级之路就明白了。例如晋升个高级,足足有数十个小项。每一个小项都需要全力以赴!(注意:这里不是个人全力以赴努力,而是全力以赴拼关系!)荣誉、论文、鉴定、评比、投票……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少!

唯一能够自己掌控的也就是教学成绩了!

这个中级、高级,晋升的确是异常的艰苦!

那么,职称与工资挂钩,且又晋升无望。老师们还会实实在在的工作吗?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老师们依然在努力的、认真的工作着!

教师是一门良心职业。老师们怨言再多、怨气再多,也不会拿孩子们的前途来撒气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条件异常艰苦,却依然有那么多的乡村教师在坚守!

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它事关一个国家的未来!

可以这样说,正是千千万万的拿着低微薪水的乡村教师,撑起了祖国的教育!

当然了,如果不处理好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必将会影响更多优秀人才远离教育!长期以往,教育的明天真的会暗淡无光!


姑苏讲堂


首先声明我不是老师,无法回答有多少老师对评职称失望。我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也需要评职称,结合我自己评职称的情况,谈谈对我国职称制度一点看法。我国职称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老师和医生来讲,职称晋升比较困难,不过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重技能和业绩,轻论文,取消英语计算机,相对于过去,已经进步很多,我一位同事快退休了,前年因取消英语要求,评上高级工程师。

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一种任

职资格,它不是职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管

理岗位的人员达到一定专业年限、取得一定

工作业绩后,经过考评授予的资格。

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

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

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

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

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

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

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个人认为不管能不能按期评上职称,都要认真工作,也许评职称过程中有些因素让人感觉到不公,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不认真工作的借口,毕竟生活还在继续,工作不只是评职称,要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自己,达到评职称所需要的硬性要求,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老师因平时教学任务重,在论文方面精力较少,但是这也不是评不上职称的主要原因,毕竟还是很多老师评上职称的,凡事要用心,时间挤挤都是有的,你说呢😊


佛山冇影脚


在大多数教师心里,职称是他们永远的痛,尤其是乡村教师和那些老教师,他们只要提起职称,就会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可以说,对职称颇有成见的教师不在少数,但他们也仍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有懈怠情绪。



近年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不少教师对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颇有异议。以乡村教师为例,他们长期在乡村学校中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都是比较差的,与城市教师或者其他行业从业者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在一些乡村教育实践中,全乡镇高级职称仅仅个位数,可是教师的数量却能达到上百人,这种竞争比例着实让人胆寒。


无论是从职称数量上,还是从职称评聘的公平性上,亦或是职称评聘的条件上,都是很多教师失望所在,有些教师甚至直接退出了职称评聘的竞争,这也足以说明职称评聘已经成为教师们心中不可避免的伤痛。

虽然在职称评聘上让很多教师大失所望,但他们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厌恶感。他们将职称上的失落感专为在讲台上的动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没有评上职称的教师,却教出了许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虽然学生的成绩不能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但至少能说明他们在教学上是有很强的能力。

在笔者看来,我们在职称评聘上应该给予一些徘徊在职称评聘条件之外的优秀教师机会,不能因为他们不满足条件就直接拒之门外,让他们对自己从事一辈子的事业而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