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湖南省長沙市。  

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三座漢墓。  

三座漢墓中,一號墓是利蒼之妻,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三號墓是利蒼之子。  

本章介紹的是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逆天文物。  

一、最早的地形地圖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3幅古地圖。其中“地形圖”是目前世界上傳世下來的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地圖,“駐軍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彩色軍事地圖。  

這個墓的下葬年代是西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所以圖的繪製時間當在2100多年前。是目前地球上現存最早的繪在絹帛上的地圖。  

"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圖”,簡稱“地形圖”,是我國湖南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其中一幅地圖,繪在帛絲綢上,邊長為96釐米的正方形。  

這幅地圖的方位為上南下北,與現在的地圖上北下南恰恰相反。地圖所包括的範圍是東經111°至北緯26°之間,地跨今湖南、廣東、廣西三省,具體地點大致是今天廣西全州、灌陽等地以東,湖南雙牌縣 以南,廣東連縣以西,南至廣東珠江口外的南海。  

地圖有主區和鄰區的明顯劃分:主區說細,鄰區簡略。主區是漢初諸侯吳氏長沙國的南部,即今天湖南汀江第一大支流水域地圖上叫深水和九嶷山一帶。鄰區是漢初諸侯南越國的轄地,主區的經例大致為17萬分之一至19萬分之一,如果用當時的度量制計算,大約圖上一寸相當於實地十里,即為一寸折十里的地圖。  

鄰區的比例大致為主區的三倍,地圖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作為自然地理要素的山脈、河流,又有作為社會;經濟要素的居民點、道路等。而山脈、水系、居民點、交通網四大要素, 正是現代地圖的基本要素,所以,這應是一幅相當於現在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圖。   從地圖的內容看,這是一幅經過實地勘測的地圖。但地圖主區所繪的是一個萬山磅礴、高山深水的地帶,地形是如此複雜,但地圖比例的準確性很高,例如河系的平面圖形、山脈的走向、城市的方位與現在同一地區的地圖大體相似。  

兩千年以前,繪出瞭如此高水平 的地圖,在世界地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二、最早的天文專著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天文專著《五星佔》和《天文氣象雜佔》,都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來最早的天文專著。  經研究考證,《五星佔》所記載的金星會合週期為584.4日,比今測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誤差只有萬分之幾;土星的會合週期為377日,比今測值378.09日只小了約1.09日;恆星週期為30年,比今測值29.46年只大0.54年,其精確度令人驚訝。  

帛書中還談到金星的會合週期“五出,為日八歲,而復與營室晨出東方”,也就是說,金星的5個會合週期剛好等於8年。並且,帛書還利用這個週期列出了秦始皇元年到漢文帝三年之間,共70年的金星動態,也就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177年的金星動態表。  

1965年我國翻譯出版的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弗拉馬利翁的《大眾天文學》第2冊裡說: “8年的週期己經算是相當準確的了,事實上金星的五個會合週期是8年減去2天10小時。”弗拉馬利翁還利用這個週期預報了20世紀後半1期到21世紀初金星的動態。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中國在2200多年以前,一個沒有留下名字的中國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個週期,並利用這個週期列出了從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間共70年的金星動態表。  

《五星佔》的成書年代沒有準確定論,但根據帛書中“考惠元”、“高皇后元”的明確紀年,可知這卷帛書的抄寫年代不會早於漢文帝初年。且據考證,《五星佔》的內容是戰國時期《甘石星經》的內容,而《甘石星經》成書的年代為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270年,比世界最早的天文學家伊巴谷還早兩個世紀。  

帛書《天文氣象雜佔》全件長150釐米,高48釐米,內有圖約250幅,包括雲、氣、暈、虹、蜃景和星等,其中以雲、氣最多,暈象尤為豐富。  

《天文氣象雜佔》裡的精華就是它有29幅彗星圖。20多年前,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他統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部分《天學》中談到彗星時,引用公元1644年我國手繪的一幅彗星圖時說,他不知道北京明清兩朝的檔案中,是否還有這種手繪的彗星圖。  他認為公元1644年這幅慧星圖就是我國最早的彗星圖。但他根本沒有想到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繪出了29幅彗星圖,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馬王堆漢墓內。  

這些彗星圖都繪在彗核、彗發和彗尾,十分科學,而且這些彗星圖都是頭朝下,尾朝上,這是因為著尾總是揹著太陽的緣故。  

這一規律在國外直到公元1531年才由歐洲人波特爾• 阿畢安發現,我國比他早發現1700多年。在國外,直至公元66年才有一個出現在耶路撤冷上空的彗星圖;歐洲人直至1528年還把彗星畫成一個怪物。而我國的彗星圖還早了 200多年,比西歐則早了1000多年。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三、最古老醫書  

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藥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  

書中提到的病名現存的有103個,所治包括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所載尤以外科病所佔比重為大。《五十二病方》對藥物學、方劑學亦有一定貢獻,書中收載藥物247種,其中有半數為《神農本草經》所不載。在處方用藥方面,則已初步運用辨證論治原則。  

《五十二病方》的出土,填補了《內經》以來我國未有臨床醫學著作的空白。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四、最早的烏紗帽  

考古專家在馬王堆三號墓中,發現了一個木盒子,拿在手裡,輕得像裡面沒裝任何東西似的。  

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打開盒蓋,當他們看到裡面的東西時,無不驚訝,裡面竟裝著一頂烏紗帽,一頂來自兩千多年前的烏紗帽,比東晉時出現的烏紗帽還要早。  

這種紗帽的學名叫漆麗紗帽,用網眼粗大的紗加工而成,外面漆上黑漆,非常精緻,可以說找不到一根線頭。  這頂烏紗帽,可以說是烏紗帽的“老祖宗”,因為太過珍貴,故此,根本無法展出,只能存在無光、恆溫、無聲的地下保險櫃中,別說是一般人,即使是文物界的高官,想看一眼,都是很難的。
馬王堆三號墓逆天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