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若問我國近代的幾大發現,除了秦始皇“兵馬俑”之外,排在第二位的恐怕就是“馬王堆”大型漢墓了;從某方面來說,“馬王堆”的發現甚至超過了“兵馬俑”的知名度,因為在這座漢墓中竟然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溼屍”,名為辛追。這具保存完好的女屍為我國的考古,歷史研究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據,比之“兵馬俑”中的陶俑意義更加重大;也正因如此,“馬王堆”的名字迅速傳遍世界,一時成了知名度最高的考古發掘工程,但“辛追”卻僅是馬王堆眾多發現的代表而已,還有更多的謎團未被揭開。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在“馬王堆”發現了辛追夫人屍身的同時,她的旁邊還有一個“竹笥”被同時發現,“竹笥”就是漢代用竹子編成的衣櫃之類的東西;專家不僅發現了辛追夫人的“衣櫃”,還從中找到了一件震驚世界的“衣服”——素紗襌衣,這件衣服淨重只有48克,是世界上至今為止重量最輕的衣服,即便是後世的薄紗、絲綢等也不可能有這麼輕的重量;這件衣服的重量還不是最大謎團,關鍵是這種吹彈可破的布料是如何紡織出來的,又是如何裁剪成衣服的,這才是令全世界都疑惑不解的謎團。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如果說發現“素紗襌衣”說明了我國漢代的紡織工藝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這還不至於震驚世界,畢竟中國自古處於世界頂端的技術太多了;可是在“素紗襌衣”中又發現了一種蟲子,這就真的令全世界都震驚到了,這種蟲子叫做“鉤紋皮蠹”,民間稱之為“蠹蟲”。如果單純的從“蠹蟲”來看並沒什麼奇怪的,這種蟲子在民間多得是,典型的一種專門破壞衣服,皮革的“懶蟲”,不飛也不跑,就寄生在衣物之中;乍一看,“素紗襌衣”再名貴也是衣服,生出蠹蟲似乎沒什麼好奇怪的。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恰恰相反, “素紗襌衣”中生出這種蟲子才是“馬王堆”中最不可解釋的千古謎團,因為“蠹蟲”並不是中國的本土物種,原產於美洲,後因海運又傳至英國,最後依然是經過海運才傳至中國,在中國的歷史只有幾十年而已;“蠹蟲”來到中國也是世界所有生物遷移的正常過程,就像中國“鯉魚”入侵美國一樣的道理。換言之,世界不同地域特有的生物,想要在他國繁衍就必須通過人類的活動“轉運”過去;但是“馬王堆”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墓葬,中國遠航對外交流最早的歷史也要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兩千年前“漢代”對外交流最多僅是亞洲一些地區,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美洲”。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洲與中國隔著茫茫太平洋,在兩千多年前,人類的力量還不足以建造越洋的大船,根本不具備“轉運”外來生物的條件;直白的說,兩千年前的漢代肯定連“美洲”在哪裡都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美洲,那麼“鉤紋皮蠹”究竟是怎麼在兩千年前到中國的呢?雖然“蠹蟲”個頭非常小,卻難倒了在場的所有考古專家;誰也不能解釋的情況下,這條“蠹蟲”在1973年被送到了北京的昆蟲研究所,“昆蟲專家”們再次對蟲子的形態進行了對比、辨認,最後確定這就是“鉤紋皮蠹”。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百思不得其解的“考古專家”又向“昆蟲專家”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昆蟲專家”也是一臉懵,後來一個“昆蟲專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似乎也能解釋清楚蠹蟲的來源。這件事同樣有關考古,在成都“鳳凰山”上也曾發現了漢墓,考古發掘中竟然發現了“西紅柿”的種子;“西紅柿”同樣不是中國本土生物,是“清朝”時期才傳入中國的外來物種。乍一看似乎和“馬王堆”中發現蠹蟲如出一轍,但經過專家仔細分析後得出,“鳳凰山”漢墓經過千年水土流失,墓頂已裂開了縫隙,當地居民並不知情,在“漢墓”之上種植了莊稼、蔬菜等;後來又經多年的雨水沖蝕,部分莊稼和蔬菜的種子就被雨水衝進了“漢墓”中。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這麼說,“馬王堆”裡的蠹蟲很有可能也是通過同樣的方式進入墓中的,但是這一結論很快被“考古專家”否定了;“馬王堆”不同與鳳凰山“漢墓”,雖然同是漢代產物,但是一個在容易水土流失的山上,一個卻是深埋地下。況且考古發掘時“馬王堆”墓頂完好,而且距離地面相當深,根本不可能有地表水攜帶雜物滲入墓中的可能,“考古專家”的一番話徹底推翻了“昆蟲專家”的推論;雙方專家為此展開了激勵的辯論,難道“蠹蟲”穿越了?對此“考古專家”竟開始懷疑起“昆蟲遷移史”,但“昆蟲專家”堅持認為:東北虎就在東北,大熊貓就在四川,鉤紋皮蠹就在北美,2000年前的漢朝絕對不可能有“鉤紋皮蠹”的存在!

“馬王堆”發現外來物種,竟引起世界科學大碰撞,但至今無法解釋

最後雙方爭執不下,竟陷入了“越辯論越糊塗”的怪圈,但誰也不能說服誰,可誰也不能說明“馬王堆”蠹蟲的來歷;一條小小的蟲子竟引起了世界上兩大科學的激烈碰撞,對此你又有什麼新穎的解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