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民间说,哭的跟李三娘似的 李三娘是谁?她跟黄袍加身有何关系?

刘承祐在开封,对老臣大开杀戒,同时又准备起兵讨伐郭威的消息传到邺城。忠心耿耿的郭威,百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起兵反抗。然而这个时候,已经撕破脸的刘承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在京城的郭威全家一门老幼全部杀掉。实际上,这样的举动对于战争本身的走向和结局,不会有任何影响,更多地是出于泄愤和任性。楼主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小学低年级时代,男同学之间的冲突,往往注意力不放在打架本身,转而,去撕毁对方的作业本,或者砸烂对方的铅笔盒。其实这样的冲突,和刘承祐的性质没有太大区别。

由此可见,刘承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能力,不会超过小学三年级。

应该来讲,邺城这座城市雄踞河北,本来就是后汉政权在军事上屯扎在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拱卫黄河南岸的京城汴梁而设计的。所以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从邺城出发,打到黄河南岸地区,这件事情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京城汴梁既无险可守,也无兵可派。愤怒的郭威,率领军队反戈一击,由北向南层层推进,连战连捷直逼首都(河南开封)。城破,郭威随即进入京城。

进入京城的郭威,并没有找到刘承祐,因为刘承祐带着苏逢吉逃跑了,逃跑的途中又被人杀掉。然而即便被刘承祐杀了全家,甚至包括襁褓婴儿在内,但武装进入京城的郭威,依然是那个有底线的人。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也没有对刘承祐的家人进行屠杀。与之相反,郭威首先想到的是稳定帝国局面。

要想稳定局面,郭威首先要请出德高望重的皇太后。

皇太后姓李氏,是刘知远的原配夫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李太后又被称为“李三娘”。民间俗语,说某个人“哭的跟李三娘似的”,其实说的就是李太后。五代那个年代,混社会不容易,谁要是道德水平高一点,往往就成为别人的待宰羔羊。因此五代的男人们多半没有底线,那时候良知尚存的往往是女人。五代短短几十年,出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贤内助。比如后梁朱温的贤内助张惠,郭威的柴氏,刘知远的遗孀李太后也是。

李太后年轻的时候,刘知远因为家贫,到李太后家里上门提亲被李家拒绝。后来,恼羞成怒的刘知远带人去抢亲,强娶了李太后。在刘知远的整个征战和后来的皇帝生涯中,李太后在背后的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并且李太后希望刘知远能够善待人民,以换取民心的支持。刘知远听媳妇的话,执政的大方向上照方抓药,对于当时的乱世来讲弥足珍贵。李太后后来为刘知远生了个儿子,就是这个有些任性和幼稚的刘承祐。

刘承祐的倒行逆施,李太后曾经苦苦劝谏,希望皇帝能够刀下留人。但是最后,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郭威进入汴梁城,第一时间请出李太后,希望她能够协助稳定社会局面。

李太后尽职尽责,不负重托。

公元951年,郭威在澶州(河南濮阳)发动政变,部下给郭威黄袍加身。回到汴梁后的郭威,妥善安置了李太后,李太后后来得以善终。郭威从此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史称后周太祖。

民间说,哭的跟李三娘似的 李三娘是谁?她跟黄袍加身有何关系?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前文,请关注微信号“渔夫读历史”的历史发文;欲知后事,请继续关注本微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