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深圳市首个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大鹏新区康复医院设立

深圳市首个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大鹏新区康复医院设立

高级责任护师蒋玲芝正在演示如何操作电动起立病床。

每个床位配有电动起立病床、大小便自动处理器、移位器、平板电脑……这60多套逾10万元装备与8名医生、20名治疗师和16名护士一同组建成新成立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康复医院(原南澳人民医院)植物人促醒科。这是深圳市医疗系统首个植物人促醒中心,人们试图用医学和爱缔造生命的奇迹,促醒完全丧失认知能力和主动活动的“沉睡者”。

阿凤(化名)是这里诞生第一名“幸运儿”,昨日躺在病床上的她已能根据医生指示做出眨眼、摇头、点头等简单动作。近80天促醒治疗使已进入持续植物状态的她“醒”了过来,成为该科成功促醒的首位病人。尽管每天只有6次,每次6到7分钟,但这对于她的家人来说已是如同新生般的喜悦。

一线生机也要争取

41岁的阿凤一直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因此引发肾病综合征和脑病,并陷入昏迷状态。根据植物状态评分表,她只有3分,处于完全性植物状态,加上基础疾病太多,医生认为她的苏醒机会只有5%。

阿凤来自汕尾陆丰一个农村家庭,除了自己13岁的儿子外,她和丈夫还照顾起早逝的丈夫大哥的两个孩子,生活艰辛。“她是2月19日突然昏迷,经当地医院抢救后,2月23日又陷入第二次昏迷,才被送往深圳大医院救治。”阿凤的弟媳清楚地记得阿凤昏迷的日期,因为那天是大年初四,一家人瞬间从过年的喜悦陷入煎熬中。

当时,阿凤因肾衰竭四肢浮肿,对电刺激和疼痛刺激完全没有反应,瞳孔反应也极差,几乎被判了死刑,可家人始终坚持,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去争取。当得知新区康复医院开设了植物人促醒科,阿凤的家人便多次恳求医生接收阿凤。“接收她一是尽最大努力看能不能促醒,二是希望能提高她的生活质量,让她即使走也走得有尊严。”促醒科负责人刘烜玮坦承。

阿凤成为促醒科首批36位病人之一。开科后,促醒科病人每月增加少则两三名,多则五六名,现在已有44名病人。究竟深圳有多少植物状态病人,目前缺乏权威数据,因为促醒科设立前,全市医疗系统还没有专门针对植物人的治疗科室。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增植物人7万到10万名。那么以2000万人口计算,深圳每年新增植物人至少在1000人以上。

“幸运儿”已恢复到康复标准临界值

植物人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曾在哈佛医学院进修的刘烜玮表示,医学上,重度昏迷超过一个月的可称为持续植物状态,而三个月则为永久植物状态。

市二医院和新区康复医院康复医学带头人王玉龙表示,设立植物人促醒科主要是为了给植物状态病人提供更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治疗,8月将有一场国际性康复论坛在大鹏新区举行,他希望能够牵头建立国内植物人促醒的规范和标准,填补目前的空白。

病床上的阿凤常常无缘无故满身大汗,这是因为她神经受损,肌张力越来越高。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治疗师黄瑞香还通过治疗仪,对她进行中正神经的中频电刺激,以及精确到脑部功能区的经颅磁刺激,目前阿凤的上肢肌张力已从4级降到了2级,下肢更降到1级。

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于有了转机,6月中旬一天,阿凤的家人突然发现她的眼睛竟会一路追随家人,“那天把她儿子带到病床前,她竟哭了起来。”阿凤的弟弟说。近半个月以来,阿凤体内电解质基本平衡,同时每天苏醒次数和时长也逐渐增长。

现在病人的植物状态评分上升到8分,也就是康复标准的临界值。”刘烜玮表示, 由于阿凤重度昏迷时间久,目前多数时间仍呈睁眼昏迷状态,生活仍不能自理,若继续治疗,相信会有更加可喜的进步。

高端病房助力病人恢复

“植物人除了脑功能差外,并发症也很多。”刘烜玮告诉记者,正常人7天不动便开始肌肉萎缩;植物人长期不动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融合、肌腱萎缩等问题,还会引发反复肺部和尿路感染。

感染对于植物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为了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出现,病人必须每两小时翻身、拍背、吸痰等。 促醒科病房是全封闭的,防止闲杂人员出入,带来细菌;高级责任护师蒋玲芝说,护师还会结合病人的饮食和饮水规律,结合膀胱扫描进行排尿训练,一旦膀胱容量超过300毫升,病人就能形成条件反射自主排尿。

病房还配备了电动起立病床,病人不用动就能完成直立、侧翻等动作;有大小便自动处理器,可以避免冬季因为处理大小便造成着凉;同时每个床位都有固定的平板电脑,随时播放乐曲、声音、图像、视频等,对病人进行视觉、听觉等刺激。“为了促醒,感官刺激不止这些。”促醒治疗师马景浩告诉记者,病房里还有空气温度湿度表,治疗师可对病人进行皮肤感觉刺激,还可以利用醋、辣椒、黄连等进行酸甜苦辣等味觉刺激。(记者张妍 通讯员徐培光、许浩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