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鴉片戰爭時為什麼不大量製作弓箭壓制敵人?

巴蜀泊客


清朝從乾隆時期開始,就只有八旗弓騎還使用弓箭了,其他部隊都是火器為主要打擊武器。到了道光時期,就連八旗都已經完全火器化了。
誰還會每天練力量,練射箭,去操場上放鳥槍抬炮多輕鬆啊!想要訓練好弓箭水平,一年365天,都要進行力量和射箭訓練,而使用火器,在清軍一個月去三天,一天發15發就可以收工回家了。
到道光時期,早就沒有合格的弓箭手了,就是八里橋的蒙古騎兵其實也是火槍手為主。我們以太平軍永安保衛戰的一次戰鬥為例子,來看看,清軍是怎麼打仗的。
清軍每戰必先釋放2000斤大炮,每次數百炮,炮子如雨。衝鋒那是不可能的,畏縮不前,就是軍官騎馬持刀,也只能驅趕士兵前進1,2裡地。清軍圍攻永安外圍的水竇村,都是先發射火箭,隨後士兵拋擲火球火彈。
太平軍3000多人反撲,清軍二線部隊立刻上前,與第一線部隊一起從三個方向,距離百步距離,開始一起槍炮連環施打3個小時。隨後再緩慢前進,太平軍火力弱,只能撤退。
清軍打仗就是集結大量槍炮,抬槍,集中兵力,以人數優勢和火力優勢,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敢輕進,來彌補自己素質底下的缺點。太平軍最後突圍以後,清軍還連續炮擊7天,才向前開進。
清軍這種打法在國內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鳥槍,抬槍,抬炮,西瓜炸炮,2000斤大炮組成了遠中近多重火力。但是,遇到了英軍這一套就不管用了,因為英軍火力更強,白刃戰能力更是超過清軍太多。

歷史救生圈


答案很簡單,管你擁有再多的羽箭、再厲害的弓箭手,面對殺傷力更大、訓練要求更低、射程更遠的火槍等現代兵器時,也只有被屠殺的結局。

與火槍相比,弓箭有著以下劣勢:

一、弓箭殺傷力小

弓箭的殺傷力遠遠比火器射出的金屬彈丸差。古代很多勇猛的武將往往是身中數箭,還能繼續參加戰鬥。而相比較而言,一旦火槍射出的子彈擊中身體任何部位,被命中的武將再勇猛也會基本失去戰鬥力。差別如此巨大的殺傷力,又豈是增加弓箭數量能解決的事情。

二、弓箭手訓練要求高

想用大量的弓箭去壓制敵人,那麼相對應地也需要大量的弓箭手。但是優秀的弓箭手訓練起來卻十分困難。

比如在訓練時間要求上,弓箭手的訓練至少需要持續一年以上,而且命中率還低;而火槍手經過幾個月的簡單訓練,就可以開火,並且射擊精度還不會太糟糕。另外弓箭的殺傷力、射程等都取決於弓箭手的臂力。假如要在一場戰役中頻繁地使用弓箭參與戰鬥,那就需要弓箭手頻繁地進行拉弓射擊,這樣也直接導致了弓箭手對士兵的臂力基礎要求極高。而火槍對於士兵的要求卻很低,隨隨便便一個普通的男性,只要經過訓練就可以進行扣動扳機、參加戰鬥。

三、弓箭射程不遠

另外從弓箭射程上看,使用弓箭壓制敵人也不現實,因為火器的射程遠遠比弓箭遠。

現代複製的長弓輕箭的射程只有320米,重箭250米。另外,弓箭的殺傷力也是會隨著射程而逐漸變弱的。現代弓箭的有效射程也就是有殺傷力的射程,最多也只有150米。而早期火槍的有效射程就早已經達到了80到100米之間。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使用的米尼彈,有效射程超過500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清軍擁有再多的弓箭,也無法壓制敵人。畢竟英軍可以在弓箭射不到的地方,隨意使用火槍等現代兵器壓制清軍。

總結來說,弓箭在冷兵器時代,確實是殺傷力極強的戰爭利器。但早在朱元璋時期,我國便已經開始大力推進火器裝備的使用,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專門使用火器作為武器的神機營。康熙平定準噶爾靠的就是大炮和火槍,而不是弓箭。鴉片戰爭中大部分清軍已經裝備上了火器,但是這種火器的水平對比起英國來說,落後不少。


WarOH協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懂的不要亂說。

鴉片戰爭時期,八旗和綠營士兵,裝備火器的有百分之五十,剩下還有大量士兵裝備弓箭。

客觀來說,當時的弓箭相對於英國佬的前裝滑膛槍,沒有代差,甚至還有射速和不在乎陰雨的優勢。

但使用弓箭對付英軍火槍,就有兩個前提。

第一,得要弓箭手不怕死。

因為火槍的射程比較比弓箭遠,這就要清軍弓箭手不怕死,冒著槍林彈雨衝到較近距離射箭。

自然,這一點不具備。

當時八旗鬥蛐蛐養小狗100多年,早已不能作戰。

綠營薪水微薄,死後撫卹金也沒幾個錢,不願意作戰。

那麼,弓箭再厲害也是白搭,沒人敢這麼用。

第二,需要弓箭手具有較高的訓練水平。

眾所周知,火槍隨便訓練一二個月,就能開火了,射擊精度還不會太差。

但弓箭手的訓練,至少要1年以上,優秀弓箭手需要二到三年的不間斷訓練。

就算練好了,還必須平時不斷射箭鞏固。

如果訓練不好,射箭比放火槍要難多了,受到風力、陽光、射角等多種影響,命中率會比較低。

那麼,當時清軍射箭水平怎麼樣呢?

所有清軍中,訓練水平最高的八旗大內侍衛,去表演射箭,也是10發只中一二。

這種水平,和火槍對射完全是找死。


其實,有使用弓箭的時間,真心不如用一些老式火銃,徵集大量民兵作戰。

關鍵在於,清軍不能用弓箭作戰,而又不願意把武器發給人民(怕造反),那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薩沙


因為鴉片戰爭中根本沒有弓箭的用武之地啊……

鴉片戰爭的大多數戰役,都是英軍的移動艦隊對陣清軍的要塞炮塔。

以鴉片戰爭中第一場的正式戰役定海之戰為例。7月5號下午開大,英軍的幾次艦炮齊射,就摧毀了清軍的戰船和要塞的還擊能力。然後英軍在炮火的掩護下,登陸上岸,又建立了一個炮兵陣地;第二天他們開到定海縣城,發現所有的清軍都已經逃竄,很輕鬆地佔領了縣城。

這是很典型的、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戰術,重點是大量密集的炮火壓制,摧毀敵人的反擊能力。

所以你說清軍要怎麼用弓箭壓制?論射程,大炮可比弓箭遠得多了,人家打炮你射箭,你夠得著嗎?論威力,大炮更加完爆弓箭。你更加得考慮到,清軍的要塞和戰船都脆弱不堪,架不住英軍的齊射,但英軍的船隻,不僅龐大,而且表體還包有金屬皮,清軍的實心彈,弓箭,燃燒油還有槍彈,都無法打穿。就這麼個情況,弓箭根本不管用啊!

更重要的還是炮火在心理上的摧毀性作用。一陣齊射過去,船毀人亡,牆傾樹倒,硝煙瀰漫,這種視覺上和聽覺上的打擊,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所以,在第一天戰鬥結束之後,定海的士兵全都逃跑了。

對了,我突然反應過來,題主為什麼說的是大量製作弓箭?可能是以為弓箭可以形成數量上的壓制?不不不,這完全是錯誤的。實際上,如果你玩過弓箭的話,你就會發現,弓箭的使用門檻比火槍高多了。先不說拉弓開箭需要很強的臂力,如何穩定地上弦就是一個技術,上弦之後如何穩定地射出去更加是難題,如果操作不好很容易傷到自己。相反,火槍,只要你會上火藥,就能射出去,簡單多了。總之,靠人海戰術,用低一層次的軍事技術,是沒辦法壓制英軍艦隊的。


敦復


弓箭之所被火槍淘汰,有以下幾點原因

空16世紀時,歐洲各國就普遍列傳板甲了,這種鎧甲可以保護全身,而且非常厚重,普通弓箭難以穿透。在著名的阿金庫爾戰役中,英格蘭長弓兵的弓箭打在法國重甲騎兵的身上,如同撓癢癢,無奈之下英格蘭長弓兵只得射擊法國騎士板甲的縫隙處或者戰馬,使其喪失戰。

而火槍則可以輕易穿透版甲,這是由於弓箭的動不及火槍,以英國軍隊曾經大規模長時間裝備的棕貝絲火槍為例,這種滑膛燧發槍一般發射的是直徑0.71英寸的球形鉛彈,重約35g左右,槍口初速會因為裝藥量,裝彈鬆緊程度等等原因有很大的浮動。但是普遍也能達到200m/s-300m/s的水平,對應這個數據,槍口動能有800-1500焦,而弓箭,普遍不到200J,火槍彈丸的動能比起箭矢,起碼翻了四倍。

其二,對於天氣的依賴程度不同,在寒冷天氣下,弓箭手體能消耗極大,且四肢僵硬,無法持續射擊,而火槍手需動動手指頭,便能射擊。著名的帕維亞戰役,就是神聖羅馬帝國軍隊趁著暴風血天氣向法軍發動突襲,由於法軍弓箭手因天氣寒冷無法射擊,導致法軍火力輸出不足,衝鋒的騎士被隱藏於森林的西班牙僱傭火槍手殺的打敗。此戰役決定了意大利王國的命運,使意大利免於被吞併,而拯救意大利的,就是火槍。

其三,對於兵源素質的要求不同以及訓練週期不同。弓箭手要求青壯年,要身強壯,臂力過人,而火槍兵只要不是殘疾人,不是六十以上的老年人,稍加訓練,都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火槍手,著名的拿破崙旗下精銳部隊,法國老近衛軍,平均年齡有四十多歲,都可以持續射擊幾個小時。而訓練一名弓箭手,至少要幾年。英國的長弓手,都是從小訓練,而滿族的八旗兵,也從小鍛鍊。所以相同時間內,能訓練更多的火槍手。

其四,弓箭造價高於火槍。弓箭需要的原材料,比如弓箭很難享受技術進步的造價紅利,膠,漆,牛筋,牛角,鵝羽都得靠農業提供,不光成本高,而且產量低下,價格高。而火槍的彈丸只需些硝石鉛丸,價格低廉,而且受技術革命影響大。

以上,就是為什麼火槍會取代弓箭的原因。


冷兵器研究所


鴉片戰爭的失敗不是武器的原因,而是清軍腐敗的結果。清軍經常性的一觸即潰,戰鬥意志不堅決,戰術上更落後,死板。除了熱衷於陣地戰,幾乎不會別的戰術。這種水平,跟土匪強不了多少。


slience36896972


這些箭支是短時間內建造的嗎?設計師在哪裡?工程師在哪?工匠在哪?誰來組織?林則徐從1840年6月3日的虎門銷煙以後,已經對海防進行整頓,蒐集情報,蒐集海船,但是,林則徐怎麼也想不到英軍的炮艦如此兇猛,但是,林則徐還是擋住了英軍對廣東的進攻,可是,英軍卻繼續北上攻佔浙江的定海,最終,從浙江突破清軍的防線。就在林則徐對英軍作戰的同時,道光皇帝卻派琦善來與英軍議和,你說說,這個仗怎麼能打贏?連仗都不想打了!哪有會有人想起來強弓硬弩這一利器呢?


用戶16127664691


呵呵呵,這個問題有些幼稚了!

鴉片戰爭是冷兵器時代與熱兵器時代強弱對比最有代表性的戰爭之一。就戰爭模式而言,是有化時代的意義!當然,這對於積貧積弱的中國而言是徹底的悲劇!

為了更簡單的說明一下冷兵器弓箭是否可壓制持有熱兵器的八國聯軍,不防先舉幾部歷史性電影大家看看。

第一部,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電影《最後的武士》……

這裡面清楚的表明了弓箭與大炮,機槍,步槍的對抗過程,持弓箭和刀劍的武士們被團滅。

第二部,由劉曉慶,梁家輝主演的《垂聯聽政》……親王僧格林沁率領的三千鐵騎被水冷式馬克沁機槍團滅的過程不過是一頓飯的功夫……

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所以,在弓箭與槍炮這些熱兵器對比之下有兩大短板……射程,射速都無法與熱兵器去比擬!

試問有幾種弓箭可以射程超過三百米?在這射程中滑鏜槍或許沒有優勢,可馬克沁機槍和克虜伯大炮卻可完全履蓋……弓箭排陣的陣式更是送點心!


碧玉青蟬


好問題,期待各位大神的精彩回答。

先拋磚引玉。

弓箭在冷兵器時代,作為有效的遠程攻擊武器,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當火器技術特別是燧發槍技術成熟並普及後,弓箭和弩箭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我覺得與燧發槍相比,弓箭有以下缺點:

一、殺傷力不足。單兵的弓箭只有在近距離平射時,在著力點完美的體現情況下,能穿透騎士們厚重的板甲。而將中世紀騎士送進墳墓的就是燧發槍。

二、製作工藝複雜,成本巨大。

每支弓箭都是一件藝術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燧發槍的成本則小很多。

三、成熟的弓箭手訓練難度大。

弓的張力大小直接關係弓箭的殺傷力,而拉開一把張力大的弓,需要驚人的膂力,而在一場戰役中,需要弓箭手數十次的拉開這種張力的弓,這需要長期的訓練。如著名英格蘭長弓除了張力大之外,在構造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這種弓能夠揚名立萬的原因就是每一名英格蘭長弓手都是精挑細選,且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而燧發槍的訓練則簡單得多,一名普通的男子,只要經過簡單的訓練便可參戰,當燧發槍裝備歐洲軍隊後,其軍隊規模和戰爭規模便呈現幾何式的增長。


有酒則戰


我不知道從哪裡得出的結論古代弓箭殺傷力比火槍大。很多人說弓箭射程有幾百米遠,那是最大射程,到最後都是強弩之末;公認的威力最強的古代弓箭是清弓;清軍在與明軍對戰時常在距離明軍20-30步下馬用弓箭射,而不是200-300步。

弓箭殺傷力比金屬彈丸差太多,楊再興死的時候身上箭頭足有兩升。早期火繩槍有效射程80-100米,是有效射程不是最大射程。這個要比弓箭的有效射程大了一倍有餘。而且一枚火槍子彈直徑20mm 以上,被一枚子彈擊中身體任何部位,立馬失去戰鬥力。

清軍平定準噶爾靠的是大炮和火槍,而不是弓箭。兆惠將軍被困黑水營,記載的很清楚,雙方用火槍對射,清軍用樹做擋牆,士兵們從樹幹上挖出敵人射擊的子彈為自己所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的火槍比弓箭就強,更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用的是米尼彈,有效射程超過500米。

現在居然還有人想著用弓箭對抗火槍。這些人是不是電視電影看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