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漢朝是華夏民族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在終漢一朝,中國大地完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集權統治,並且深耕郡縣制,加速了民族融合,消弭了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殘餘勢力的影響和亂政。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大漢威武

秦始皇火中取栗為兩漢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文化制度基礎,所謂漢承秦制正是如此,熱心腸的始皇帝書同文車同軸等一系列為了維護統一的龐大帝國而做出了光耀千古的業績和成就。而這些恩澤後世千年的舉措卻在很大程度上是便宜的兩漢的統治,為劉邦和他的子孫們執掌這個龐大的帝國掃清了文化和認知障礙。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真千古一帝

劉邦從布衣躍升為天子之後還算是比較有血性的,敢於直面匈奴的挑釁,統帥大軍親自出徵匈奴,雖然後來白登被圍,又不光彩的逃脫,但這份勇氣和膽略隨著基因傳遞給了後世子孫,是以西漢諸皇幾乎沒有孬種,而且大多擁有血性和勇氣,具有天子的威嚴和氣魄。

七國之亂的時候,梁王劉武孤軍面對叛軍的圍城沒有畏懼,景帝劉啟力排眾議直面叛軍的威逼沒有妥協,到了漢武帝,更是把一代帝王的英明神武和威猛霸氣發揮的淋漓盡致。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漢武帝諡號一個“武”字。

武: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

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闢土斥境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除奸靖難曰武;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敵無避曰武;德威遐暢曰武。

武帝拓邊,殲滅強敵,保境安民,除滅敵國,橫掃西域……這一件件一樁樁的震耀古今的豐功偉績足以令後世大多數的帝王羨慕和自愧不如,作為皇帝,只要完成一件這樣的大事都足以稱得上是有為之君了,而漢武帝卻似乎一個人做了所有。這就像一個學霸面對學渣的碾壓和降維打擊,把人壓迫的透不過氣。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漢武帝劇照

反觀漢武帝時期拓邊之後對新地的命名,亦能強烈感受到煌煌大漢的威武和霸氣。

武威。武威地處漢羌交界處,民風剽悍,悍不畏死。漢武帝征服西域後,為了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也曾是中國第三大城市,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

武威多霸氣的名字,耀武揚威,武功軍威,你能奈我何?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武威站

張掖。張掖也是甘肅的一個城市,漢武帝時期,驃騎將軍霍去病進軍河西,戰敗了匈奴,渾邪、休屠二王率眾歸漢。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

張掖的意思就是張大漢之腋,預示大漢的赫赫武功和強有力的統治力。

從這兩城的命名可以看出煌煌大漢的威武霸氣

張掖

煌煌大漢,威武霸氣,不愧是中華王朝裡璀璨的一顆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