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清炒儿菜

在南方吃的蔬菜,一般我都见过它们长在地里的模样。但有一样菜,吃了几年,我还没有见过整棵植株。这种菜,叫儿菜,学名“抱子芥”,西南云、贵、川、黔四省市皆有产出,但似以川、渝多见。我就是在成都知道有这么一种菜,一吃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到了季节,就像牛郎约好织女那天要见面,心里便忐忑起来,盘算着搞些儿菜回来吃。我的取向可能不太正常,人到川渝,想的是美女,我想搞的却是一口菜。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儿菜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每个地方的产出尽不相同,滋养着当地人。一个人,一辈子没见过的东西多着呢。我也算去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闻所未闻的好东西,大多顺水推船,享受一番,心里感谢上帝一声,产出如此美味的东西。但吃过了也就吃过了,决无念念不忘的道理。如果有些可以包装好带走的特产,我当然会带些回去。回去吃完了,也就算了。从来没想到要为什么美味,把家搬到产地去。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吃的主要是中间的芽包块

唯独儿菜,自从一吃上瘾,便再难相舍。每到川渝,如果正好当令,不管在哪个角落吃饭,务必上一道儿菜。有次在成都,为了吃上一口儿菜,出了宴席饭店的门,就拐进一条充满人间烟火的小巷,一路上问了几家小餐馆,直到有一家正好备有儿菜,于是坐下,点了盘素炒儿菜,要了两瓶小二锅头就着,从容吃完,擦嘴而去。有人比喻偷情,说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以我对儿菜的深情,偷不着还有个鸟意思!每到秋风吹起,我的心便被撩起来,盘算着儿菜季如何快活一番。李渔嗜蟹,每年蟹季到来前便积攒吃蟹钱。吃儿菜倒用不着攒出专项经费,但还是要花些心思。广西不产这东西,南宁更很少有卖。一直到今年,我才在超市里见到有一点儿,拢共三斤多,我全要了。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还没摘下牙包块的儿菜颗

前些年,我是死皮赖脸,请托川渝的朋友给我寄,每次寄个十斤八斤,多了吃不完会坏。每位朋友只能请托一次,这事情并不是很光彩,说出来也让人难为情,为了吃口菜,去欠人家一个大人情。朋友肯定不会收我的钱,这东西也不值钱,但快递费比菜钱还贵。在一些汉语语境里,“吃菜”是属于“吃饭”这个大范筹里的,请人吃饭主要就是吃菜,我这样挨家挨户讨菜,实际上就是讨饭。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这样讨得两年,突然恍然大悟,翻开淘宝,发现里面卖儿菜的遍地都是。此前我一向不从网上购买食品,从不相信洪洞县里有好人。但儿菜属于未加工过的新鲜食材,最大的风险顶多是农药残留,这问题就算我到家边菜市买菜都解决不了,于是放心下单,开创了本人网购食品的新纪元。当然,也仅限于买儿菜。价钱其实很便宜,一般五斤一份,十几块钱就包邮,算来也就三块钱一斤,比菜市大部分蔬菜都要便宜。

儿菜属于芥菜一一种,长得非常奇特。幼苗生长到一定时候,从叶腋处长出的芽不断膨大,以至以膨大的芽块代替,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块包,如同一个老母亲抱着无数孩子。每个芽块小的一二两重,大的三四两,每株菜约有近二十个芽块,呈宝塔形,非常美观。所以,四川当地又叫娃儿菜、笋苞菜、抱儿菜。因为一母多子,还被叫做“超生菜”,这确实是人民群众对一些政策的反讽。须知四川人嘴皮损人的功夫,甚是了得。网商做广告,往往吆喝说,只卖“儿子”,意思是说只卖这种芽块包,不是整棵卖。其实其他部分的菜茎味道和芽块包也差不多,只不过口感略粗。卖儿子本来是人间惨剧,但商家如此叫卖,倒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儿菜猪杂汤,火候没把好,儿菜夹不起来了,但用勺子舀着吃也甚美

儿菜营养丰富,品质细嫩,味道鲜美,吃法多样。其味道,也似其他芥菜一样,有着一股清苦味,但比常见芥菜的苦味要淡,而且这种苦味是一种带着清香的苦,甚至还能隐约吃出一点清甜的感觉来,非常清爽。我有个朋友,因为嫌苦从来不吃芥菜,但在我家吃到儿菜后,还想打包。儿菜有一个更好的品质,就是质地非常细嫩。这东西不经炒,下锅滑几下就熟。吃进嘴里,肉脆筋少,毫无渣滓。所以,切片不可太薄,否则筷子夹不起来,一夹就碎。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今年年夜饭老娘做的儿菜炒鸡杂

儿菜的吃法很多,炒、烩、涮、拌、打汤都可以,而且是一种做泡菜的上等材料。别看这东西下锅后容易烂,但下坛子泡后,生脆得很,那种脆生生的口感,其他蔬菜很难泡得出来。我每年头次网购儿菜,一购两份,其中五斤先下坛子腌着,剩下五斤慢慢下锅吃。

我自己的吃法,即可单独成菜,也可作为配菜。素炒儿菜最吸引人,就下点油盐,拍几颗蒜米,锅里颠两下就成。清炒的儿菜片,色泽漂亮,外皮碧绿,芯内洁白,绿白相间先养一回眼。每次收到快递,我都先炒这么一大碟,油热以后,炒香蒜末,将儿菜片倒进去,迅速翻搅几铲子,撒盐起锅,吃起来软中带脆,太带劲儿了。其他什么菜都不做,饭也不做,就一碟儿菜,吃两个大肉包子,真是爽煞人哉!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前几天泡的儿菜,这一茬正在收市,要明年请早了

凉拌来吃也很来劲。烧滚一锅水,芽包块大的一分为二,小的整个,扔进滚水锅,滚两滚就熟透了,赶紧捞出来。焯熟后的儿菜,仍然很嫩,味道清甜,隐隐含着一缕芥菜的苦味,若有似无。清油下锅,下蒜末炒香,再倒点生抽煎香,就成了一份美妙的蘸水——吃这样清纯的菜,味道不宜搞得太复杂。我是好吃辣椒之人,但吃拌儿菜就从来不蘸辣椒。夹一块儿菜一蘸,送入口中,那种爽口的感觉,真让人马上魂飞魄散。清雅的味道,既有点脆口,又有点软糯,嚼几下送入肚子,长吁一口气,筷子又伸向了下一块。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泡儿菜

儿菜作为配菜和其他肉菜一起炒也可以。肉菜是香,但吃起来腻人,添了儿菜一起,儿菜可从肉菜中借其香,肉的俗腻也得以稍感。我多是切点肉丝一起炒,把肉炒得差不多熟了,再下儿菜片儿,抡几下,起锅,上桌。有时候也拿来炒腊肉,更觉其妙。腊肉切大薄片,先下锅煎出油来,然后把儿菜片倒进去划拉几下,连盐都不用放,因为腊肉本身就是咸的。有个小朋友喜欢拿菜汁拌饭,有回随爹娘来吃饭,做了个儿菜炒腊肉,还有一小半时,他就全部倒进他碗里,拌几下就吃完了。他爹惊奇地说,从来没见过他吃饭这么积极主动。后来,他不断地动员爹娘,到我家吃饭。我知道为什么,但叔叔家里也不是天天有这菜的呀。一年里,我吃儿菜炒腊肉也不过那么几次。今年的年夜饭,刚好冰箱里还有几棵儿菜。杀了个大肥鸡,鸡杂碎有大半斤。老娘就把儿菜切片,炒了一碟鸡杂。我以前没吃过这吃法,如此一试,觉得甚是可以。

儿菜打汤也不错,还是清爽。因为太嫩,须得很注意火候,不然就烂得夹不起来。水滚后,放下去再滚一滚就要赶紧关火。有一回,我突然很想吃猪杂,便去买了些猪大肠、粉肠、猪心、瘦肉和猪肝回来,小火熬了半天,香味已经飘得满屋都是了。不知怎么犯了邪,拿出几个儿菜切片倒进去。接了个电话,应付了很久,匆忙关火时,里面的儿菜都融了。不过,味道仍然鲜美极了。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泡儿菜

儿菜最好吃的是做泡菜,我很少见过什么蔬菜做成泡菜后,能够那么持久地保持着生脆的口感。脆是对泡菜的最高要求之一,很多菜泡起来,有段时间很脆,再泡下去,就会泡得很软烂。儿菜就不会这样,有次我清泡菜坛子,发现还剩一颗儿菜,顺手塞进嘴里,仍然是那么脆生生的,一算起码泡了半年了。泡儿菜既酸且咸,开胃不说,有时候夜里无事,掏几颗出来,开瓶酒独酌。酒喝完了,仍意犹未尽,再掏几颗泡儿菜出来,吃了一口就想着下一口,收不住手。每年我都是买到儿菜先泡一坛,中间泡一坛,到快落市时再泡一坛。第三坛就要悠着点吃了,可以吃到五一节前。

儿菜一般要到十一月深秋才能上市,春节过后正月里大概都还能买到。李渔是螃蟹上市前准备好“买命钱”,他把吃蟹视同保命。我则是秋风起,洗坛子,准备泡儿菜。虽不像李渔一样视同性命,但也断然不能哪年有所缺失。儿菜嫩,不好留,有时候收到,已经有些烂了,赶紧收拾,把能吃的放进冰箱。而泡起来,是最好的保存办法。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对待小姑娘也一样,唯一的保鲜办法,就是一直泡着她。

我思念的,是他乡的菜

(前两张图片引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