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在農村,俗話說的“親家上門,不值半分”,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國農村的各種文化,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流傳了非常多多的俗語文化,其中有非常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農民們從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農民朋友們平時的日常生活除了去田地裡面幹農活以外,人際關係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村不像大城市,同在一個小區一棟樓,都可能連話都沒有說過,相對農村來說,鄰里鄰居的都還經常坐在一起吃完聊天。

“親家”也就是因為婚姻關係而結合在一起的兩個家庭,而”親家“之間的關係也都比較特殊,他們之間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但是因為家裡面的俄兩個年輕人的婚姻而被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在平時的時候,兩家的家長聯繫的並不多,走動的也少,大多數都是夫妻二人以及子女們會走動的比較多且頻繁一點,除非是有什麼大事發生,這個時候兩家的長輩才會聚在一起。

在我國的農村裡面一直都流傳的有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其實非常好理解,就是親家人上門半分錢都不值得。但是在農村會有這樣子的說法呢?其實這句俗語裡面的親家上門,主要說的就是女孩子嫁到男方的家裡面之後,女孩子的長輩們上門並不會受到男方家人們的高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都是和以前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有非常大的關係。

其實我們在電視看古裝劇的時候也能夠發現,古代的時候,除了倒插門的上門女婿,一般的女方長輩們上門,甚至都會受到親家得到冷眼相待,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是非常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女方的父母長輩們一般也都是為了借錢或者是借糧食才會上門,所以自然也都不會得到男方家人的高看。其實同樣的我們也都知道古代的時候的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夫為妻綱“,再加上夫家如果一個不高興就會把自己的女兒給休掉了,那麼對於自己的女兒來說,可以說就是”滅頂之災“了。

在以前那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女子本身就沒有什麼地位,可以說是一點地位都沒有,把姑娘嫁出去以後,女方的父母自然也是不會在夫家的面前有什麼地位的,這種現象在時間長了之後,也就逐漸有了”親家上門,不值半分“的這句俗語了,隨著我們現在社會的發展變化,最顯然的變化就是,夫妻雙方的父母擁有了同樣的地位,女方的父母也不再想以前那樣唯唯諾諾低聲下氣,反而是男方為了娶到一個佳人良配,而需要去百般的討好女方的父母家人們,當然了親家之間保持好一定的距離也是非常的有好處了,畢竟俗話還說了距離遠的親戚出的更好。

如果經常生活在一起,難免會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事情,而產生摩擦,長時間不見面,往往一見面的時候都會相處得很融洽。不過小編認為,作為夫妻,應該同樣的去孝順雙方的父母,不管家庭條件怎麼樣,都應該平等的相處,畢竟大家都已經成為了一家人,也只有抱有這樣的心態,親家之間的關係走動才會更加的自然,和氣,整個大家族也才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