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說了N遍“內向≠膽小≠不自信”,為何一些家長還在逼孩子改變性格?

卜坤波


因為確實很多內向的孩子普遍存在不自信膽小的情況,一個很自信的孩子通常也不會內向了,內向的孩子容易執拗也容易沒有主見,不愛和人溝通,有什麼問題憋在心裡,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並不好,個人覺得改變性格是好事兒。但是如果家長逼著孩子改變性格我並不贊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本來就不自信的孩子被人逼著改變性格,孩子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很失敗,這麼不討人喜歡,連自己爸媽都不喜歡自己的性格等等,只會越來越不自信。


如意如意824


當然是希望孩子在社會上過的再好一點

我發現我越來越像我媽媽了

我媽媽內向,不愛說話,也不常去鄰居家串門,有鄰居來了,她就答一聲,別的沒有了

我媽媽個子很高,人也長的不錯,可是我總覺得她不自信,走路很慢那種,都是低頭走,一直看著馬路

我就討厭像她那樣,所以我14歲就心想千萬別變成她那個樣子,一直想自己改變,我開始變的活潑,開始和別人交流,我盡找些銷售的那些工作……連鄰居們常說,我變的會說話了,以前都不做聲的

我以為我變了,等我過年回家,只要在家呆上一個月,媽呀,我的行為舉止說話都和她一樣,連睡覺時間都是,每天想說話都說不出幾句,每次問她都是沒有回應,再呆下去我就覺得自己已不會說話了,我現在想離家……


可愛的王糰子


我現在對內向這個詞的概念有點模糊了,為什麼呢?我是一名職業學校的老師兼班主任,班上有好幾個學生平時表現,看起來像內向型。班上舉行活動需要他們參加的,都會積極認真完成,就是表現出不愛說話。有好幾次我去查寢,居然是這幾個人帶著班上比較外向的學生在組隊玩手遊,話說的很流利,指揮的也很有節奏,盡然還爆粗口,你說他在自己社交圈裡一點都不內向,而且還很大膽。

所以我覺得在評價是否內向前,應該先進入這個孩子的生活或社交圈或朋友圈,具體瞭解他,做父母的忙著工作,沒有真正瞭解他,就要他改變性格,有點強人所難了。


85IT男


或許是因為害怕,或許這些家長本身是這樣的性格,害怕孩子將來也跟自己一樣不能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聲明我本人就是很內向性格的人,大學畢業前也很自信,自信自己的未來會很輝煌,擁有著自己的夢想。但步入社會融入人群中,發現內向的我很不適應,生活中很多地方過的並不順心順意。

我兒子今年7歲了,從他出生我就有個願望千萬不要像我一樣的性格,可沒想到的事,他完完全全跟我一樣的性格。其實直到現在我一直在想辦法引導他改變,但沒有逼迫。想讓他自然的成長!


守候時光


家長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那麼容改變的。

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它主要是先天決定的。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就曾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表現出內向的性格,那麼他即使長大至成人,他的性格基本還是內向型的。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干預對於性格的變化來說並不會太大。

與其拼命想要孩子從內向轉外向,還不如把關注的重心放到如何利用孩子的性格特徵,去發展孩子更多的潛能。像世界上很多傑出的偉人,他們其實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正是因為內向的性格賦予了他們探索、創新、思考的優勢,所以他們在那些極需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力的工作上,展現出了獨到的天賦。

企業家比爾·蓋茨、洛克菲勒;政治家林肯、羅斯福;藝術家達芬奇、貝多芬;科學家牛頓……縱觀歷史,很多領域的傑出人才都是內向型的性格,更不要說那些科學家了,大部分都是內向型的人才。

很多時候,我們呵斥孩子,拼命推孩子,希望他們跟外向的孩子一樣。但,請不要繼續這種對內向孩子的誤解了。 內向,從來都不是貶義詞,它也不能跟“膽小”、“不自信”劃上等號。。他們跟外向的孩子一樣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只要父母懂得挖掘、培養孩子的優勢和競爭力,孩子就會像金子般發光。

父母們請尊重孩子們的性格特點,不要再去試圖改造他們的性格,因為你們的孩子,或許已經擁有了寶藏。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件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嘿呦喂哦


 

有這樣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

 

在這個世界上流傳千年的古訓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會去真正思考它、把握它、踐行它。

 

這或許是因為人是受強大自我意識支配的生物,如果沒有這樣的先決條件,文明不可想象,也不會有題主和這樣的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少數覺醒的人,大多數人依然沉浸在自我的意識當中而無法自拔。

 

換句話說,古往今來的大多數人往往喜歡“用自己的觀念去度量這個世界”,而不是“用這個世界來度量自己的觀念”。

 

解放什麼都不是難事,唯獨解放思想是難上加難!

 

這正是人性使然,否則這個世界將會一切安好。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的認識逃脫不了這一規律的束縛。

 

少數人的先覺先醒,就像萬事萬物的演進的規律,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進化發端。

 

你可能會問為何會如此“規律”,究其根源就是大多數成年人因為自我意識的侷限,已經喪失了自我意識進化的能力。

 

我們將這種進化的能力稱之為“學習和思考”。

 

就拿題主的問題來說,因為囿於自我意識之中,侷限和滿足於自我的“認知偏見”,對很多問題缺乏獨立、主動和深入的思考,所以,佛說佛的,我做我的。

 

失去了“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實際上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舉個例子,就拿“內向”這個詞來說,很多人聽到這個詞往往想到的只是不愛說話,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等等之類的表象行為,卻並不清楚“內向”是一種意識活動方式的指向。

 

“內向”、“外向”本身並無好壞,只是各有特點而已。

 

歷史上許許多多傑出的人物都是因為具有“內向”的特質,才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而恆久專一,最終取得成就。

 

遺憾的是,大多數父母在還沒有搞清楚一個事物的概念時,就主觀作出或好或壞、或喜或惡的判斷,並將這種不負責任的主觀臆測貼在孩子身上,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及不負責任的。

 

從哲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概念是對一個事物客觀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和解析,是我們思考一切事物和形成思想的基礎和工具。

 

由此顯而易見,倘若我們連對事物的概念都懶得刨根問底,我們的思想和結論又怎麼能站得住腳呢?我們由此指引並做出的教育行為又怎能符合客觀實際呢?

 

所以,大多數成年人因為失去了“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無法自我進化,說大了叫終被滾滾歷史的洪流淹沒,說小了叫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主宰,被自然與社會淘汰。

 

這即是自然規律,也是自然法則。

 

所以,歸根結底,人的一切認識本質上就是對客觀規律的認識與把握,背離了客觀事實,也就背離了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

 

對孩子的認知亦然,對教育的認知亦然。





兒童哲學啟蒙


我小時候就非常自卑、膽小、內向,父母特別希望我能說會道,但我心裡清楚,道理我也懂,可我沒有辦法做到,因為對那個時候的我來說,我還是個孩子,真的太難了。

很多年過後,通過自己的學習成長,逐漸開始突破這個被貼了無數年的負面“標籤”。其中,有負向影響,在沒有能力改變的時候,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也有正向影響,時間久了就想改變下自己,最後才開始突破了自我。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性格,你想改,隨時都可以”。

關於父母對孩子性格的認知

幾乎都喜歡性格開朗活潑的,自己家孩子出現內向性格難免會擔心孩子受欺負,怕孩子太內向影響以後的學習、事業。

父母的想法是好的,做法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所以,有類似想法的父母要自我先成長,可以啟發孩子,但不要逼迫孩子,這樣久了容易適得其反。

我是靈動育兒,一位資深育嬰師培訓講師,正面管教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留言評論。

靈動育兒


說了N遍“內向≠膽小≠不自信”,為何一些家長還在逼孩子改變性格?

孩子們的性格多樣化,有的比較開朗活潑,有的比較內向不愛說話,而對於內向的孩子,許多家長都有些擔憂,甚至有的家長還在逼孩子改變性格。

孩子的性格養成:

1、先天遺傳因素:有些家長本身就是比較內向的,所以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內向的性格,怕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成就。但是,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並非後天影響,而是先天遺傳,家長性格內向,其孩子性格內向機率就會大幅提升。

2、後天環境影響:有的孩子小時是比較活潑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的變化,使孩子的性格受到嚴重影響。如在學校被老師提問不會時,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

家長逼孩子改變性格的原因:

1、對內向性格的誤解: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內向就是不好,覺得孩子內向是種心理,是缺陷。其實內向不是缺陷,也不是說內向就是膽小、不自信,家長要正確區分性格內向、膽小、不自信。內向就是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不與人溝通、總是喜歡獨自一人等。內向的人不一定自卑,也不一定膽小。

2、對孩子未來的擔憂:很多家長認為外向的孩子比較善於交際,人比較樂觀自信,看起來討喜,嘴也甜,將來的成就會較高。但其實,內向的孩子專注度很高,思維很靈活、獨立意識會很高,其自物反省的能力會更好。孩子的性格對其未來成就確實有影響,但並不是決定因素。

3、家長自身喜歡:有些家長比較喜歡外向陽光開朗的孩子,覺得這樣的孩子更加可愛,更加討喜,自己帶出門更有面子。

家長應該學會接納孩子的內向,逼迫其改變,最終只會適得其反,甚至造成孩子心理曲向改變。每一種性格都有著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也有著自身的優勢。許多事情都有雙面性,孩子的性格也是,學會接納,正確理解,認真引導,孩子的成就也能夠不凡。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奶嘴媽媽育嬰師】。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成長髮育、家庭教育、母乳餵養、疾病護理,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奶嘴媽媽育嬰師


性格,這個與生俱來,要改變很困難

首先,內向是一個人性格取向;膽小,是一個人對事情引來的結果的承擔度量取捨;自信,則是一個人對自我肯定的一種認知和評價。這是三種不同的概念,首先要區分開來。

其次,要清楚為什麼要改變!內向和外向。並不能代表社會適應能力的強和弱。

第三,凡事都有兩面性,正確看待孩子的性格問題。培養他們積極樂觀自信的觀念就好。



木言文字茶餘


因為很多家長對於內向者有很多誤解,總覺得內向者是不正常的,而這些誤解通常源於一些陳舊的、膚淺的、帶有歧視性的眼光,源於一些不合理的價值觀。大多數人會認為內向者有以下幾個特點:交際能力弱、不與別人溝通、不友善、不喜歡接近他人、沉默寡言、喜歡一個人行動等等。但是世界萬物都是相對立存在的,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正是內向者有這些特質,所以他們更具有獨立的意識、更靈活的思維、更強的專注度、更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更強大的創造力,他們往往刻苦勤奮,分析能力超強,而且非常有責任心,通常情況下也比其他性格的人更加坦誠。

家長為要知道,外向的人並沒有像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樣完美,內向的人也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糟糕 ,每一種性格的人都具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每一種性格的人都能夠展示出獨特的魅力。所以,不要要求孩子改變性格,幫助孩子挖掘自身優勢,加以正確的引導才是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