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河北赵州风味名吃咸驴肉,产地在河北赵县固城村。解放初,固城村一不靠大道、二没有集市是个较为封闭的村子,村里人卖咸驴肉必须出外。如果进县城必经瓜家庄村,须走一华里长的深道沟。然后走南北大道进入县城的繁华商贸区。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大石桥村和固城村地界相连,去大石桥村做生意不过村、二不过店 ,比去县城近一半儿,大石桥是水陆码头,集市比县城还大,老字号商铺很多。这在人推肩扛的年代,是生意人的首选之地。

过去,固城村卖咸驴肉的常年在大石桥(赵州桥)南头设肉车,销售很好,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称为大石桥咸驴肉。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固城咸驴肉,嫩香可口、油香不腻,肥而怡口,在周围一带享有盛名。最早开杀锅的人家姓岳,岳家咸驴肉传承五代近二百年。从清末开始,固城岳老坛,小名红毛,小时就跟父亲操起了咸驴肉生意。

父子两人在牲口市练就一观(观察)二摸(模驴的肉头)的技巧,凭一技巧买回的驴杀出肉来赚钱不亏本。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岳老坛的二儿子岳黑旦继承了祖辈的手艺,因为有一技之长,被大石桥乡供销社职工食堂聘用为厨师。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供销社解散后,岳黑旦回固城老家重操旧业,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岳黑旦煮的咸驴肉好吃,生意越来越红火,年岁大了,就把这一祖传手艺传给侄儿岳胜朝和孙辈岳建忠。他去世后,家族中的侄孙们没有丢下从祖辈传承下来的驴肉美食,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固城村岳家咸驴肉还上了《河北饮食大全》,岳建忠的肉坊也已注册了“赵州牌驴肉”商标,成为赵州岳家驴肉基地。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走进岳建忠的肉坊,一口大锅先声夺人,园桌面大小的锅口,焊接了一人多高的钢板,形成两米余深的筒式大锅,足足占据了一间房。岳建忠说,这一锅能装进四五头驴的净肉,出1000多斤的熟肉。咸驴肉的好滋味除了辅以人人知道的“百年老汤”外,靠的是独特的煮制方法。“都知道咸驴肉的做法是“老汤焖肉”,一个焖字,传承百年。驴肉入锅前先将一层驴骨铺到锅底,防止粘锅,再将清水泡好的驴肉分部位下锅,每块驴肉重达十四五斤,然后投入十余斤的秘制佐料袋,用几百斤重的铁篦子将肉块压在汤下,急火猛攻四个小时,煮至六成熟时,撤掉大火,卤汤浆熟。整个过程并不加锅盖,全凭飘浮在汤上那四指厚的驴油形成自然的盖子,既保温又透气,还能使驴肉中的腥味和水分散发。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赵州咸驴肉煮制时间长。午饭后下料,次日晨出锅,长达十五六个小时。岳建忠说:“赵州驴肉不像其他地方切小块、开汤煮,外层入味了,里面没滋没味。而赵州咸驴肉基本是靠长时间焖熟的,入味由表及里,滋味充分腌渍进肉里,里外一样入味。熟肉出锅后,色泽红润,纹路清晰,绵软鲜嫩,肉质细腻,瘦而不柴,醇香可口。是佐酒下饭的上乘佳肴。”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现在固城村已发展到四、五家驴肉作坊,全国各地的游客不但要专门吃上一顿赵州全驴宴,走时还要买上几斤美味咸驴肉,馈赠亲朋好友。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岳家咸驴肉好吃,而岳家的驴肉“芡肠”更是别具一格。旧时,食客们买咸驴肉时,总是多要些驴肉芡肠。固城岳家卖咸驴肉时怕有的食客买不到芡肠,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论谁买咸驴肉一定给一半肉一半芡肠。要是只买肉或只买芡肠那是不能成交的,当然芡肠与肉不能同价。这样食客们都非常认可,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河北赵县风味名吃固城咸驴肉传承五代人,拥有近二百年历史

岳家驴肉芡肠好吃,与严格精细的配料密不可分。主要配料有优质绿豆或红薯芡粉,每30斤至少香油1斤, 6斤老汤驴油,鲜姜2斤制成细末,吃姜不见姜,且掌握好水温泼芡才能使芡肠色好,有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