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MC飘飘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晏子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虽然如今住在小县城的城郊结合部,但经常还是要回农村的老家看一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晏子所在的地域是北方农村,农村住房多是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但近年来经济条件好的村庄,经常可以看到一拉溜的二层或三层小洋楼,也有的村子集中盖起了城市市的楼房,村民们集体搬入楼房居住。

住进楼房里的村民,往往都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告别了过去的三大堆,告别了脏乱差,用上了统一的自来水,集体供上了暖,靠近城区的供上了天然气,日子过得舒舒服服,除了个别老人不爱爬楼,从来没听说住了楼房后悔的,更没听说““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样的所谓农村俗语!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用以抵制新农村建设的,咱不说其险恶之心,但起码这个人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心里有抵触。

什么是农村俗语?就是农村民间流传的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这里面有三个条件,一是流传时间久,二是流传范围广,三是通俗上口好读好记。“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 这句所谓俗语的创造者,利用了俗语通俗上口的特点,但是,由于农村楼房建设是新生事物,这句所谓俗语显然没有达到流传时间久和流传范围广的特点,所以这是一句伪俗语!

有些答主,站在所谓农民的立志上,从”农民“的角度考虑,给出一些说法,说农村人上了楼,不能烧热炕了,不能养猪养鸡了,农具没地方放了,不能种树种菜了,等等等等,俨然是站在农民立场上,替农民说话。但是,这些人显然没有综合考虑问题,而只是偏面的、局部地认识问题。

在我们胶东农村,世世代代是平房式建筑,一家一户都有独立的院子。但是,在清末民初,有些外出经商发财的商人,回农村老家建起了二层小楼,民间都称做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无疑都是被人羡慕的。时至今日,在农村能盖了楼房的村民,也都是日子过得好的村民。而集体统一规划盖楼的村庄,都是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幸福指数非常高的村庄。比如我们这里有个中国黄金第一村,集体在城市盖了楼房,每户农民都分了一栋楼房,村民白天回农村工作,晚上到城市居住,享受城市市民一样的文化娱乐及其便利的生活。难道这些村民,好日子到了头?何况,南方一些地方,农村住房一直是楼房式建筑,难道他们的好日子都到了头?

什么是楼房,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区别于平房。并非一提起楼房就是高楼大厦。农村建楼房,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一般的是建设二层或三层别墅式楼户,每家每户都独立成院。偶尔有建四五层以上的多层建筑的,每户也都会在一层分到面积不少的储藏室。所以,农民舍不得扔掉的旧东西,或者农活需要的基本农具,都放在储藏室里。

至于有人说农民住楼不能养猪养鸡了,请问,现在农村哪户人家,还在自己院落里养猪养鸡?至于说农民住了楼不能种树种菜了,种树是为了绿化,如果村集体统一盖楼,楼区都绿化的非常好,还用你自己种树吗?

农村别墅式的楼房,一般都还是独门独院,院子里种棵树也好,种点菜也好,都是完全可以的。何况,农民除了承包的土地,往往都会分一点菜园,即使住了楼,谁会剥夺你种菜的权力?我们这儿所在的农村,集体分的菜园,现在都很少有人种了,多数是放上了丰产树,农民种菜,都是果菜间作或粮菜间作,种点就吃不了,晏子每年都会去亲戚的果园里拿菜吃,从没看到他们种在院子里或者菜园里。

我们看待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更要看主流。新农村建设集中建设楼房,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以节约土地,也可有更好地美化农村,统一供水供气供暖,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这些好处也是显然易见的。何况,组织农民上楼居住,肯定会考虑到农村的农机等问题,许多存庄都有专门的农村存放场所。有些人一时认识不到,或者习惯了住平房不愿意上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编造出“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样的俗语,就有点挑事的意味了!而做为三农问题的答主,我们遇到问题,也应该好好地分析,不能为了迎合或者媚俗,而随意解答问题。


齐东晏子


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吧。在我们老家农村,现在适龄男青年如果想相亲,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在县城有一套楼房。必须是商品房,农村自建的楼房不算数。如果没有,连帮忙说媒的都没有。在男多女少,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农村男青年打光棍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农村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娶上媳妇,就必须咬碎了牙在县城买一套楼房。县城房子最小面积在70平米左右,单价在8000左右,一套房子至少也要五十多万。对于靠种地和手艺吃饭,家庭年收入只有三万左右的农民来说,这也是要花光所有积蓄,甚至背负上巨额的负债。

留在农村的孩子,不论是种地还是上班,收入其实也很微薄。再加上刚结婚、买房、生小孩,手头都很拮据,偿还债务或者贷款的重担很多都落在了父母头上。而且农村普遍都不是独生子女,父母可能要背负好几个孩子的债务,甚至一直要忙碌到闭眼的那天。

我们家附近卖豆腐的和蒸馒头的都是三个儿子,这两家的老人都是天天起早贪黑、全年无休为孩子们偿还贷款,五十多的人看起来像八十多。而且按他们现在的偿还能力,恐怕真的要等到八十多才有可能把贷款还完。

所以老话说“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住楼的是孩子,好日子到头的是老人们。


希望以上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夕荣Siron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城市楼房比一般的农村平房配套设施完善很多。楼房有天然气,做饭更清洁。有上下水,用水更方便。有座便器,不用出屋就可以上厕所。而且,北方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生活更舒适。农民朋友们住进楼房里,应该感到十分幸福才对。可是为什么有人说“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呢?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书君觉得,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为什么呢?

一、农村人住了楼,往往要面临着债务或者贷款,生活压力增大。

农村人在城市买楼房,可能是因为做生意赚钱了,想改变一下家庭居住环境和条件。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经济实力,而是为了儿子能娶上媳妇,才不得已买的楼。

在农村,由于男女比例失调,农村小伙子娶妻难现象特别突出。而且好多农村的女孩子出嫁,讲究要“一动不动”。“一动”就是要男方买汽车;“不动”就是要男方在城市买楼房。

现在全国楼市的价格都普遍偏高。就是一般的县城,楼房的价格也在每平米七、八千左右。这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就要七、八十万块钱。这对于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一般农民家庭,单靠种地根本没有多少盈余,主要还是出外打工的收入。但是农民朋友们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挣五、六万块钱,就是10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一套房子的钱。何况平时还有一家人吃穿用度的消费呢!但是为了儿子能娶上媳妇,好多人家砸锅卖铁也得把楼房买上。于是他们把不多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还要东挪西借,才能凑齐首付,好多人还办理了商业贷款。

要想住进楼房,还要装修,买家具、家电等。接下来还要交物业费、电梯费、公摊电费等各种费用。

背负着如此重的经济压力,农民朋友们就是住上了楼,生活肯定捉襟见肘,可不就是一时半会儿没有好日子了吗?

二、农村人住了楼,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或者小生意,日子会更加艰难。

农民朋友们虽然种地没有多少收入,但是他们种的粮食、蔬菜,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起码这些不用掏钱去买,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

但是到了城里就不一样了。在城市,一天不花钱,日子也难以为继。吃喝拉撒都需要钱,没钱真是寸步难行。

而且,有的农民朋友们在地里种了一些经济作物,比如北方有些地方,种植苗木、花卉等,一年下来也有不少的收入。如果住到城里,照管这些都不方便,只好把土地承包出去,这部分收入就微乎其微了。

而且,有的农民朋友们可能在村头开个小卖部,或者修理店之类,甚至有的赶集出售自己家的农副产品,都可以换点钱。住进楼房以后,这些原来可以贴补家用的小生意,可能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农民进城后,开源的种种措施都较难开展,所以说日子相对来说更加艰难。

三、农村人住了楼,会有“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伤感。

农村人住进城里的楼房,原来农村这些较为笨重的家具、农具等,根本派不上用场了,于是不得不送人或者扔掉。

而且,原来农民朋友们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可以供给一家人吃。自己家养的猪、羊等,也可以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杀了吃肉。如果搬到城里的话,这些家禽、家畜都要处理掉。这些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损失。

再者,在农村,大家可以互相串串门,或者凑在街头巷尾,说说家长里短。邻里之间有个大事小情,也好有个帮衬。但是农民朋友们进城住以后,谁也不认识,感觉就像一棵生长了多年的老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没着没落的。

离开了熟悉的院落,以及熟悉的乡里乡亲,他们心里肯定是有些失落的。

四、农村人住了楼,不熟悉城市生活,感觉与城市格格不入。

原来在农村生活多年,一下子搬到城里住楼房,好像生活习惯上也很难适应。

穿着上:以前在农村,穿着随便,哪怕破破烂烂也没人笑话。因为天天去地里干活儿,大家穿戴都差不多。进了城以后,出门就得衣着整洁,否则会让人笑话。

进城以后,吃的所有东西都要去买,天天得去菜市场。不像在农村时,自家院子里就种着茄子、黄瓜、豆角等,想吃什么摘下来,从采摘到上桌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

城市的楼房一般最多三室,而且有的还是一个厕所。一家三代人居住,十分不方便。倒不如住农村的平房,宽敞大院,男女厕所分着,也没有儿媳妇在洗澡,老公公急着上厕所的尴尬。

在城市,车多人多。人们上街,还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否则会十分危险。倒不如在农村时,走在小街小巷上面,没有车水马龙,心里更踏实。

综上,说“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确实是比较有道理的。因为住了楼,农民以后要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有经济压力;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等,可能就要转包给别人,收入锐减;他们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也很不适应;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有许多的介怀。

其实,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优势还是很多的。城市的医疗条件好,尤其是人上了岁数,有个急症发作的话,还是住在城市,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及康复;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优质,孩子可以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城市配套完善,休闲娱乐的场所比较多,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农民朋友们不用搬离原来的村子,就会住上漂亮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房。到那时候,“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的说法可能就过时了。

有书君期望,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乍一听这“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好像不是什么好话,谁不希望好日子源源不断没头没尽,这“到了头”可不是大家所希望的,但实际上在农村人的眼里,能住上楼房这就是好日子来了,没有比这更好过的时候了。

因为在我们传统观念里,农村人能上城里去买楼还是很不容易的,虽然说现在的房价已经比较稳定了,但是即使在我们这个二三线小城市也得1万左右一平,买个百八十平的房子就要100万,哪个农村老人能承担的起,他们一辈子在黄土地上耕种,住的是农村的平房,如果能搬到城里去住楼房,冬天也可以享受无比温暖的地暖,那肯定是好日子了。



其实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不知吃了多少苦,就是现在40岁往上的人,也是个个都吃过苦头的,别说住楼房了,爷爷奶奶辈的那些人连被子都盖不上,我还记得老妈给我讲,她小的时候去她奶奶家住,晚上跟姑姥姥抢被子,一个小小的土炕睡着四五个人,被子也不够,几个人盖着一个小被子,根本就盖不过来,冻得瑟瑟发抖,互相抢被子盖。那个时候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一人能盖一床暖煦煦大棉被,也想不到住上干净整洁的平房,甚至是楼房。所以在他们看来能够住上楼房,那真的是过上最好的日子了。



只不过现在住楼房没啥稀奇的了,很多村子进行旧村改造,村改居也都住进了电梯楼房,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现在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一大截,人们不需要为了挨饿受冻而担心,也没有什么想吃又舍不得买来尝尝的东西,尤其是这大过年的,家里年货备的满满的,猪肉排骨29一斤,都几十斤几十斤的买,鸡翅二十六十一斤,一会功夫一两千块钱造进去了,这还不是好日子吗,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们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经常听姥爷说,现在过的日子真的是,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哪里能想到现在汽车满大街都是,猪肉海鲜管够吃,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楼,好像是过上了“神仙”的日子,他们很是满足,过的也格外开心。


一品小十六


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是真的。

农村农民,不种地,搬城市楼房住,电费,水费,物业费,冬天暧气费,可以说上一次侧所,不花钱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家人都上班挣钱,可能家里开销还能缓解,要是象在农村一样,四五囗人就靠一人打工挣钱,根本难生活。

农村农民打工,没啥技术本领,一月也就三四千元,想吃两颗葱,三个土豆你都得花钱才能吃上,哪象农村,邻居家菜,打声招呼,就能提回一蓝子,好几天都吃不完。城市楼房,进门得敲门,不象农村,端个饭碗还能串门。这种随便行为,城市人叫没有礼貌,一次行,再二再三没声气了,你自已也很无趣是不?

农村人住了楼房,窗净房间亮,环境卫生上了挡次,衣服不可能到处扔,鞋子得收拾个样子,洗澡刷牙习惯得养成,总之,钱到生活质量就上挡次。

农村人种地自由贯了,想闲转就去闲转,想不干活就不去干活,天天打牌玩个麻将,住上楼房,你首先得考虑好每天吃穿住行生存开资哪里来?买油,买面,买菜,买水,买电,买气,买一家人吃喝拉撒,还得准备明天的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象在农村一样,一天只管三顿饭吃饱,在城市,是不可能的,要不,那么多农村老人咋不愿随儿女来城市楼房上生活呢。

住楼房有住楼房的好处,高大上的前题是你手里得有票子,买啥都得有钱才行,不想干,不想拼命干,住在楼房里也不自在,因为好日子是苦出来的,住楼房都是人家辛苦打拼来的。

只有经历了风雨,你才能收获踏实的新生活,不是吗?

感谢大家支持!


开心151933790


农村人住了楼,这句话说的是农村人在城里买了房住进了高楼大厦。为什么会有“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种说法呢?那我们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们分以下几点来说明一下农村人住了楼房不方便之处。

1.干活工具没地方放,农村院子,工具到处都可以放;现在住上楼房了,工具放在楼房里,本来房子就不大有点不合适。下地干活不方便,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干活,拿着工具上下楼梯很不方便,有电梯还好,如果没有电梯,干完农活还要爬楼梯,那是一个累呀。

2.农民丰收粮食没地方放,粮食丰收的时候又要发愁了,住在高楼里,粮食放哪里呢?腾出一间房子放粮食,也有点不合适,就算把粮食运到屋子里也是一个问题。



3.在农村生活习惯了,住上楼房会很不适应。在农村都是独门独院,房子又大又宽敞。吃菜自家地里种的,粮食也不用发愁了,吃都吃不完。农闲的时候还可以串串门、吹吹水,日子人虽然不怎么富有,但是过得舒坦。 可是一旦进城住进了楼房,生活成本就高了,住得也不称心。在城市买什么都要钱,如果有钱还好,没钱那可就愁死了,农民也没有稳定的收入。



4.感到孤独寂寞,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在农村生过了几十年,进城住进了楼房,找人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连对门都不认识,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孤独寂寞,这日子过得憋屈,这也就是好日子到了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农村人还是适合“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句话。


农人伯伯


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句气话,形容的话,俏皮的话,调侃的话,那么我说句心里话,不是农民不想住楼,不想让生活环境变得干干净净,而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

比方说,让广大农民住楼,这样可以省出大量的土地资源,换句话说,起高层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地皮,因为我们国家的地皮还是很紧张的,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毫不过分。

所以能盖高不盖矮,能不设计院子,尽量不设计院子,网名叫“齐东晏子”的这位答友,在配图当中使用了带个小院子的样板房,但像这种全国能有多少?占的比例应该非常小,虽然院子不大,但有这么一方小院,生活就方便得多了,卫生间可以设计在小院子里,小院子里可以放点农具什么的,平房上面还可以晒粮食。

那如果没有院子,盖那种七八层、十几层、甚至二三十层的电梯房,交物业费不说,杂七杂八的往哪放?那么几个平方的地下小棚能放开吗?

就算能放得开,就算有的农村已经脱离土地了,不靠这个吃了,那么贫穷偏远的地区呢?好多贫穷落后偏远的地区,现在还指着养点“鸡鸭鹅”下蛋吃,养点“猪牛羊”卖钱花,那么住上楼以后,这些东西怎么养?只能放弃了。

如果这方面考虑不周到,顾前不顾后,后续保障跟不上,甚至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就怪不得农村居民反对呢,因为他们能找出很多反对的理由,而且句句在理,头头是道。总不能如前几年新闻报道,有的地方农村规划之后,农民扛着大铁锨,坐着电梯上楼了,总不能这样式吧?!


海岛鹅卵石


现在在农村流行这一句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主要的意思是说农村人如果住了高楼大厦,过着幸福甜蜜的好日子就像到了头一样,剩下的就是苦日子了。其实这句俗语说的是不对的,只是一个农村传统小农意识的一种想法。现在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农民住楼房也属于应该的事情。也许有人说住楼房就像一个鸽子楼一样,在那面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或者是空气不流通等原因的想法,其实这是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想法是一样的。



楼房不只是城里人的专利,在农村住楼房的人现在越来越多了,特别农村盖的二层小洋楼,城市里的人叫别墅,也成了农村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专利了。因为在城市里的别墅是非常的昂贵,而在农村盖小别墅那就比较便宜了,至少地皮不要钱。我国正在推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大部分的模式,就像城里的社区一样,建设的那么漂亮,那么干净卫生,基本上也都是楼房的建筑。农村的农民的的确确也住上了楼了,现在已经不稀奇了,但是农民的日子却变得越来越好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农民的环境卫生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一天一个样,可以说现在农民的日子是更上一层楼。



我国正在推行城镇一体化建设,就是鼓励农民进城居住,以改变农民的居住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现在农村人在城里买房居住的非常的多,每个村至少有1/3上的农民已经在城里购置楼房这不仅仅是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或者是因为工作需求的问题,正是因为现在城市的生活的确比农村要好一些,城市的交通也非常的发达,城市的医疗条件教育条件都非常的好,城市的娱乐环境更多一些。只有日子过得好的农民才能够在城市里卖楼房,而且在城市里买楼房的人日子过得越好,并不是好日子到了头了,尤其是在10年20年前在城市里买了一栋楼房,现在可以说老家翻了好几番成了百万富翁,有的甚至成了千万富翁。



也许有人质疑在农村盖楼居住不适合,因为农村种地需要有一定的地方晒粮食,放一些耕种的器材、机械等等。但是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推广和普及农民都住上了楼,也没影响到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的利益依旧没有出现撂荒的现象。因为现在小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基本上属于机械化种植,而且在农村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在推广,还有一些大型的机械。在农村也适应了种植一些人即便是没有机械化,也可以花钱让人家去种地,而且比自己购置机械要省很多,还省事省力。从此农民改变了那些脏乱差的形象,住上了干净清洁卫生的楼房,住上了现代化的小区。



总之,对于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尤其是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逐步的提高。现在农村住上楼房的人非常的多,不再是老观念农民住上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的说法。现在的农村住上了楼房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才能住楼房,而且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每一年都有更上一层楼的好日子。其实农村人住楼房更能够节省土地资源,使得土地资源增加,便于发展农业生产,这样更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不像这句俗语所说的好日子到了头的结局。时代发展了,一些观念也必须改变了,所以这句俗语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农村的发展。


宗元三农堂


最近这些年农村的经济条件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也越来越富裕,生活越来越安康。而且大家都知道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对于农村人来讲现在的生活,跟10年前或者20年前相比,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农村人稍微条件好了一点,第1件事情就是要改善自己的住宅条件。所以各地的农村都有新建房屋的热潮。但是在农村盖房子的过程中,却有这样一句俗语在流传,叫做农民上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其实,农村俗语,农民上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说,在过去农村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建成一层,最多也就两层,而且可以有一个小园子,这样的话有地方存放家里的东西,毕竟农民干活有很多工具,也有很多杂物要堆放。不管东西好不好,农民都舍不得将其抛弃扔掉,全都会收在家里,所以需要的场地也比较大。这是他们的传统风俗习惯,所以适合在农村里面生活。

所谓农民上了楼指的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外出到城市上去购买商品房,购买楼房,或者电梯房。虽然看起来比较光鲜,经济条件住宅的舒适条件都比较好,但是对于依赖农事业生产的农民来讲,却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在城市购买的商品房面积都不会太大,不像农村家里的庭院。所以很多东西是摆不下的,而且住起来也显得比较狭窄。根本不像过去在农村院子里住的那么宽敞,那么舒适。



很多住惯了院子的农民,尤其是老人,他们对于楼房也有一定的抵触,尤其是需要上好几层楼的情况,如果身体条件差或者是有病的情况下可能都无法每天上楼下楼,这对他们的生活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民要买房的时候会选择1楼的重要原因,因为要方便家里老人的生活嘛。

另外更重要的事如果农民买房子需要花费大量的钱,大家都知道哪怕是一个小县城,现在要想买一套房子,也要花好几十万。再加上装修和其他的购买家具等乱七八糟的,加起来至少要50万以上的。而一般的农民家庭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如果要买房的话,也大多是借债或者贷款购买,这对于他们来讲就需要常年的去还贷款或者是还借别人家的欠款。



过去在农村里面改一套房子也就是几万块钱十块钱,通过两年的努力,可以轻松的赚到,但是要想在城市里面买一套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资金的房子,那就不是几年之内能够挣来的,可能需要一辈子。当自己在城市里面购买了房子之后,就相当于背负了巨额的债务,那么他们的以后的生活就会压力很大,所谓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

如果不买房子的话,他们可能在农村里生活,每年虽然挣的钱不多,但是足够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但是一旦在城市里面买房,每个月就有固定的房贷,这就要求他们每个月都要挣钱,每个月都要还钱,对于他们的压力很大,再也没有好日子过,必须辛辛苦苦努力工作,打拼才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维持家庭的开销。



当然这句俗语也不完全的有道理,毕竟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农民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注重条件,到城市里面去买房也是情有可原,并且应该鼓励和支持。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在城市里面买房生活居住的生活环境改善之后,那么他们的好日子才会刚刚开始,并不是到了头。

所以这句话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总要从自己的的切身实际去看待。大家说对不对,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止茶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有人说,现在很多农村开始合村并镇,那些散居的村民陆陆续续开始搬进社区的楼房,宽敞明亮,家电家具比城里人差不了多少。可是,有人却开始吐槽, 说什么农民上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他们的依据就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田,而上楼对种田的农民来说有着诸多的不便。那么,农民上楼到底是不是像他们说得那样?且听小编为您分解。

1、农民到底应不应该上楼?

有人说,农民上楼是大势所趋。要不然你看看欧美那些发达国家农民都是住楼房的,住平房只不过是以前农村发展慢,农民没有钱的结果。如今,农民富裕了,即便是你不让他们上楼,他们也开始在宅基地上建楼房了。你去发达地区比如说江浙或者广东去看看,农民都是住楼房的,有些还是住3层小别墅。你先别羡慕他们,为什么有人反对住楼,其实这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有些农民就喜欢有个农家小院,可以种菜养花,可以散养家禽家畜,你要是让他们住到楼上,他们怎么办呢?

2、为什么让农民上楼,他们开始吐槽?

其实,之所以有些人吐槽上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楼以后经济负担重了。比如说,农民搬进楼房以后,发现竟然要缴纳物业费。甚至每年冬天供暖费就好几千,更别说电费增加了。水费也不少,甚至装修也要好几万甚至十几万,可是不住楼的话就不会有这些费用。殊不知,社会是进步的,你不可能永远住在那个土坯房里面,即便是你愿意,你的子女总要结婚成家,没有楼房这些都不可能是不是呢?

3、有人说,农民上楼无法种地了?

有人说了,农民就应该种地,生产粮食,可是住了楼房以后怎么种地?这不是断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吗?其实这种说法有严重的问题。这些人的依据就是,既然要种地就得有农机农具,住楼是没有地方放置这些东西的。就连粮食也没有地方放呢。其实,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即便是距离农田远,可是谁家没有三轮车或者电动车呢?说农具农机没地方放。其实,只要是你出钱农具农机都来了,现在农村的分工很细。有人专门干这个,你买那么多农具农机干什么。还有,粮食干嘛要存放呢?收了就卖出去换成钱,不是一样吗?

4、那些拒绝住楼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其实,一些人一开始是拒绝住楼的。因为,他们认为政府给他们的平房打价不公平,甚至有些人家本身就是楼房,拆了换成套件不如他们现在宽敞。可是,随着时间的推演,最后他们都求着搬进楼房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大面积拆除旧村以后,那些所谓的老邻居们都搬走了,剩下一家一户开始孤单寂寞冷。其次,楼区买东西,小孩上学方便,一家一户孤孤单单的对孩子上学不利。再加上,孩子总会长大,谈婚论嫁人家来看看你家这样子,就不会愿意,最后逼着这些人求着领导往楼上搬,这是有些人绝对没有想到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