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城市生活汙泥可以用來發展什麼產業?

環球文旅


汙泥處理千億市場紅利靜待釋放,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硬道理

由於我國汙泥處理處置起步較晚,自主研發的汙泥處理處置技術還在不斷完善,汙泥處理需要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處理處置,這五化都需要先進的技術來支撐。

如今汙泥處置越來越受到重視,汙泥處置的技術、政策及運作方式在不久的未來將有所突破,汙泥處理處置行業在政策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從曾經的無人問津到現在的炙手可熱,汙泥處理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掘金,千億市場紅利靜待釋放。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站穩腳跟,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硬道理。

汙泥怎樣資源化 資源化的汙泥能做什麼?

瑞新小編通過對城市汙泥相應處理方法及對應資源化利用舉措予以分析:

城市汙泥不僅是汙染物而且也是一種資源,當前大量汙泥急需處理同時也是我國需首要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而對其實施資源化利用且結合汙泥處理,乃是一種更為有效且全面的處理方法。資源化處理城市汙泥,不僅可實現自然資源損耗減少的目的,還可更為有效的促進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不僅現實意義凸顯,且社會及經濟價值巨大。

1.城市汙泥處理技術分析應用

1.1 汙泥溼式氧化法

所謂溼式空氣氧化技術(WO)實質為,將城市汙泥於密封反應器中予以放置,且於高壓及高溫狀況下,充入氧氣或空氣,且將其作為相應氧化劑,依據浸沒燃燒原理,對汙泥當中所具有的有機物,實施相應氧化分解操作,至此達到將有機物向無機物完成轉化的目的。此種方法對於各種難降解的相應有機汙泥的處理更為適用,設備複雜及維護費用高乃為其缺點。

1.2 蚯蚓處理汙泥

波蘭Zambrow等首次運用蚯蚓,對汙泥及廢水篩餘物實施有效處理,最後得到一種具有豐富營養、類似腐殖質及無氣味的蚯蚓肥料。而一些學者則運用蚯蚓,對汙水廠當中相應消化汙泥進行淨化處理,獲得良好效果。當蚯蚓對汙泥實施淨化處理操作之後,則其中的Ni、Zn及Cu等在具體的含量方面則會顯著下降;而當處理汙泥之後,則會將原本汙泥向高效、疏鬆及無臭的有機顆粒肥料予以轉變,然而當蚯蚓對汙泥處理之後,則其體內便會富集重金屬,所以,不可將其當作飼料,防止及避免進至人體食物鏈。

1.3 膜生物反應器

所謂膜生物反應器乃為一種將膜分離技術當中相應膜系統,結合於汙水生物處理工程當中相應生物反應器,最終構成全新工藝類型。對於膜生物反應器而言,在其內的汙泥,則具有很長的停留時間,更甚者則可對排泥予以避免,然而對此種方法在應用推廣方面造成限制的乃是膜材料價格及膜的堵塞。

1.4 汙泥酸化

所謂汙泥酸化實質為利用剩餘汙泥具有較高的有機物含量特徵,以此為基礎所開發的相應處理方法。其處理原理為水解酸化剩餘汙泥,然後重新返回至廢水處理系統當中,同時進行代謝處理,以此來實現無汙泥排放減少或無汙泥的效果。

1.5 汙泥熱幹化

熱幹化工藝在歐洲比較流行,目前中國一些沿海發達城市也有一些採用熱幹化技術處置汙泥。熱幹化是採用直接或間接的方法對溼汙泥加熱,汙泥中的水分在加熱過程中被蒸發。該工藝的主要優點是汙泥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徹底。熱幹化的缺點是投資較大,能耗高。

1.6 汙泥焚燒

焚燒工藝在日本比較流行,日本的大部分汙泥是採用焚燒工藝處置的。經過完全焚燒的汙泥,完全可以達到汙泥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但其缺點是投資較大、能耗與運行費用較高、不利於下一步資源化利用。

1.7 汙泥堆肥

汙泥堆肥在世界各國均有使用,是比較成熟的工藝。汙泥堆肥的原理是將汙泥堆放在好氧的條件下使汙泥內部的生物質發酵,產生熱量,除去部分水分。堆肥工藝的投資較小,運行時能耗很低,成本很大一部分來自添加有機質的成本,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汙泥處置工藝。汙泥堆肥的主要問題是佔地面積大、汙泥處理處置週期長,同時由於汙泥中可能重金屬超標,在實際運用中會受到限制。

1.8 汙泥低溫碳化

幾年來,瑞新通用技術團隊調研很多個汙泥處理工程,基於汙泥的特性研發出汙泥的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衛生化及資源化熱解低溫碳化處理技術。

熱解裝置

工藝流程

熱解低溫碳化處理技術採用較低的溫度(250℃左右),中壓(10MPa以下),將汙泥中的細胞破壁裂解,其中水分自然析出,經機械脫水汙泥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再經乾燥或自然風乾(3-5天)使含水率可進一步降低至30%以下。在細胞裂解過程中,水分始終保持為液態,沒有變相,能耗較低;裂解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汙泥中的碳值,為汙泥資源化提供了可能,同時本技術還具有投資低、工藝設備簡單等特點。

2. 城市汙泥的資源化應用分析

2.1 汙泥農用資源化

若將汙泥用於農用,則具有運行費用低、能耗低及投資少等優點,而汙泥當中的有機部分,可向土壤當中的改良劑成分進行轉化,所以,此種利用途徑則被當作一種最具發展潛力的處置方法。對於汙泥相應利用而言,其不僅可用於農田,還可用於嚴重擾動的土地修復、育苗基質、市政綠化、林地、菜地、草地及農田等領域。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採用汙泥堆肥及汙泥,對諸如蔬菜、棉花、小麥及玉米等作物進行栽種,採用汙泥栽種的植株,無論是品質、產量及生長狀況相比於不施肥,均顯著好於後者,其在具體的肥力方面則相當於優質農家肥及施用化肥。此外,施用汙泥還可對土壤具體的物理性質給予顯著改善,如對於團粒具體的保水能力及水穩定性具有提升作用,對於團粒形成具有促進作用。此外,還可對土壤相應化學性質給予顯著改善,比如對土壤在有機質、鉀及磷等含量方面可明顯提升。而在城市園林綠化當中,通過對汙泥堆肥或汙泥予以運用,可提升綠化的總體效果,而其相比於那些施化肥等,則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無論是開花量、樹高還是灌木的花期等,均可達到增大效果。

2.2 汙泥的建材利用

2.2.1 汙泥製取水泥質材料 對於汙泥而言,其往往具有含有較多的灰分,特別是採用混凝法對廢水當中的汙泥實施處理當中,其中含有非常多的Fe及Al等成分,其還是可用於建築材料的相應添加劑。此外,由於此中具有較高的成本,且其安全性不明,因此,其僅在少數幾個國家有所運用。

2.2.2 汙泥製陶粒

對於輕質陶粒而言,其通常情況下,可當做花卉覆蓋材料或者是混凝土骨料及路基。針對汙泥制輕質陶粒方法而言,其依據使用原料方面的差異,可劃分為兩種,其一便為厭氧發酵汙泥在具體的焚燒灰完成造粒之後所形成的燒結。此種方法現已發展成熟。而採用焚燒灰制輕質陶粒,則需對焚燒爐單獨進行建設,而在汙泥當中所存在的有機成分,則未能得到較為有效的運用,而伴隨近些年來的開發,研發出了自脫水汙泥當中完成製陶粒的相應新技術。

2.2.3 汙泥制磚

相關研究表明,下水道汙泥可用於製作在建築方面使用的生態磚,此種磚實質為,於黏土當中,將10%汙泥混入其中,然後在900℃溫度下進行相應燒製,便可實現效果的最佳化。此種方法不僅可實現汙泥處理的目的,還可在實施燒製過程中,實現有毒重金屬在磚當中的封存效果。還可將全部有機物及有害細菌殺死。另外,此種磚還沒有異味。

2.3 汙泥制動物飼料

在汙泥當中,具有較多有用價值的相應物質,比如其灰分佔比為26.1~46.3%,脂肪酸為0~3.5%,粗蛋白28.4%~40.8%。此外,在具體的汙泥蛋白當中,則具有的氨基酸,全部家畜飼料均可用,另外,在所具有的各種氨基酸間處於相應平衡狀態,所以,可將其經過處理,可作為飼料蛋白。

2.4 汙泥作為燃料

汙泥本身富含有機質,採用汙泥低溫碳化處理後,汙泥碳值損失小於8%,低位發熱量可達2000-3200大卡/千克(晉中市城區汙泥處置試點項目),熱值與褐煤相當,可作為低熱值燃料使用。

3.結語

城市汙泥如若不予以處理,使其進至環境之中,則會嚴重危害周圍環境,而對汙泥實施無害化、穩定及減容等處理操作之後,則可將其當作有價值資源,應用於多方面之中。雖然城市汙泥具有較多處理方法,但應依據汙泥具體性質及泥量,開展綜合性分析,此外,還應對處理成本、經濟效益及環境生態等問題予以考慮,最終實現整體效益和價值的有效提升。

汙泥熱解技術是一項很有發展潛力並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汙泥熱解方法可以製得有利用價值的氣體和固體,操作系統封閉、無汙染氣體排放,幾乎所有的重金屬被固定在固體剩餘物中,對環境影響大大減少,並且熱解運行成本低於焚燒。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汙泥熱解技術大有發展前景,是一種有前途的固廢處理方法。

【更多可在瑞新通用官網上http://www.sqruixin.com/留言諮詢】


瑞新通用


土地利用

是指將經處理後的汙泥或汙泥產品用於土地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料。土地利用在發達國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與農業實現了緊密聯繫。反觀國內,汙泥土地利用的道路走得異常艱難,由於以前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長期混同處理,出於對汙泥中重金屬風險的考慮,汙泥製成的“有機肥”被農業部禁止進入農田,只能用作綠化土、填埋土、路基土等。

多個城市填埋場超負荷運行

填埋場\t廣州興豐\t上海老港一期\t南京水閣1 號\t北京高安屯\t北京阿蘇衛\t武漢陳家衝

設計處理能力噸/天\t2000-4500\t3000\t2000\t1000\t2000\t1000

實際處理能力噸/天\t6000-8000\t4000\t2800\t3400\t3800\t1800

填埋

作為最“便利”的汙泥處置方案,目前面臨的阻力愈發增大。脫水後的汙泥較為黏稠,無法堆積,會影響垃圾填埋場的機械作業,導致縮短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其次,汙泥很容易堵塞垃圾填埋場的滲瀝管道,影響其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再次,有機物含量高的汙泥散發惡臭,還會產生甲烷等溫室氣體,影響垃圾填埋場的穩定性,延長封場的時間。近年來國內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愈發突出,多個城市的垃圾填埋場面臨提前滿填封場,因此填埋場拒絕接收汙泥的案例屢見不鮮,而這些汙泥往往被不當棄置,帶來巨大的二次汙染風險。

建材利用

是指通過將汙泥固化,製作特殊用途的材料,包括煅燒陶粒或磚、水泥基交通降噪材料、垃圾填埋場覆土材料、吸附材料和建築材料等。建材化曾經以低成本方式在國內出現,但由於在實際應用中發生普遍的品質低劣和二次汙染現象,也已不被行業所普遍認可。從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可以發現,建材化如果想做到足夠的安全,成本並不具備優勢。

焚燒

是使汙泥中的可燃成分在高溫下充分燃燒,最終成為穩定的灰渣。焚燒法具有減容、減重率高,處理速度快,無害化較徹底,餘熱可用於發電或供熱等優點。近年來,焚燒法採用了合適的預處理工藝和先進的焚燒方法,滿足了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要求。歐美國家進入八十年代末期,由於汙泥在農用、填埋、投海方面的各種限制條件和不利因素日益突出,汙泥熱幹化及焚燒技術在歐美國家得到了成功應用,使得汙泥幹化和焚燒技術在國外發達國家廣泛推廣開來,目前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處置方式。在國內,雖然汙泥處理處置普遍程度低,焚燒處置案例也相對較少,但最近幾年明顯迎來了較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