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不出十五还是年”。如今元宵节已过,今年的“年”算是又过去了。

今年的“年”,我们一小家在是潍坊过的。这是我们第二次在潍坊过年,感觉在城市里过年真不如在农村老家过年更热闹、有意思。可是,农村我们还能回得去吗?

我的老家北石砬是一个位于沂山北麓的小山村。

这些年,我也曾参观过不少的“最美乡村”,如浙江富阳的环溪村,近邻九山镇的牛寨村等,但都觉得没有老家的山村美丽、漂亮。我们村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站在沂山水库大坝上往北一看,整个村子白墙红瓦、绿树掩映、依山傍水、层次整齐。村北是高耸的“掉花崖”,像一个屏风一样遮挡着整个村子,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从这里路过时有朵花掉在这里了。村前是一条小溪,溪水从西沟深处的“葫芦头”蜿蜒流淌下来,在村子东边与发源沂山的小汶河汇合后一路向东流去。站在我家院子里,抬头就能望见沂山的“双崮”。以前过年时,曾见到村里人的大门上贴着“门对青山绿,家居福旺地”的对联,形容的倒是十分贴切。

腊月二十九,弟弟从青岛赶来潍坊,和我开车一块儿回老家去上坟、贴春联。如今,老家就只有几间破旧老土屋了,虽然村里还有父母和弟弟的几亩承包地,也早都送给邻居免费耕种了,父母当年辛苦经营的山楂园、栗子园和核桃、柿子、李子、桃等果树也是几年没人管理、采摘了。因为长期没人住,老家院子里长满了荒草,清理了半天才弄出了一条进屋的路。那几间老土屋也更加破旧了,猪圈的墙头掉了几块瓦,被雨水浸塌了大半。院子外的几棵树倒是长得很快,那棵自己发芽长出的梧桐树已经一个人抱不过来了,几棵白杨树栽上没几年吧,也有碗口粗了。我和弟弟一边贴着对联,一边回想起以前在家里过年时的情景来。那时虽然日子穷、缺这少那,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忙着准备过年的各种东西,那种忙忙活活、虔诚团圆的节日氛围是最温馨难忘的。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我想,如果父亲还在的话,我们应该还是都回到这个山村的小院子里过年的,俗话说“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如今,转眼父亲去世后已是第五个春节了。父亲去世当年,我和妻子、女儿都回来和母亲一起过的;第二年母亲便去青岛给弟弟看小孩,春节也没回来,我们一小家便去了七贤的岳父家一块儿过年;第三年,我们去了青岛和小弟一家还有母亲在那儿过的;第四年,也就是去年,就是我们独自在潍坊过的,母亲还是和小弟一家在青岛过春节,今年和去年一样。以后,再想回到这个小院子里过春节或许不太容易了,母亲要给弟弟带两个小孩,短期看几年内是无法“解放”的,长期看年龄大了也不可能在让她自己一个人在老家生活了。

上午贴好春联,中午在大伯家吃完饭后,下午和堂哥一块儿去给爷爷奶奶和父亲上坟。林地就在村西不远的一个山坡地里,父亲去世后第二年清明节栽的一棵侧柏已经长得高大挺拔了。以前过年时村里人都去山上砍一棵松树插在院子里,再折上一些柏树枝绑成一小把挂门口两侧,现在都没这么做的了,所以林地里柏树完好无损、苍翠碧绿。站在林地里向南望去,沂山最高峰玉皇顶的电视转播塔清晰可见,沂山水库像一块明镜镶嵌在群山的怀抱里,这也算是一个风水不错的地方。现在上坟也简单了,供品是我和弟弟从蒋峪超市买的水果、馒头,酒是从老家带的,茶水是堂哥从家里带的,因为林地离林场很近,为防止引发火灾,上坟也不让烧纸放鞭炮,只是把纸钱压在坟头上,证明来过了而已。家里的老林在东沟深处的“红石崖”下,以前每年过年我都和家族堂哥堂弟一大众人去上坟的,如今不在老家过年,我也不去了,听大伯家堂哥讲以前十几人的队伍现在还剩下五六个人了。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下午上坟回来后,我们就直接返回潍坊,弟弟从火车站坐动车回青岛。当大家从天南海北争相返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从老家返回各自漂泊的城市。

算起来,到潍坊来工作生活也有五年多了,但始终觉得自己依然是一个“客居者”。

在我的内心里,还是一直把北石砬的那几间老土屋当做自己真正的家,因为那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走到天涯根永远都在那里。有时也把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临朐县城作为自己的“家”,虽然在县城的房子早已卖掉,但最要好的同学、最知心的朋友大都还在这个小城中。潍坊是我二十年前就来求学的地方,正是三年的昌师生活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虽然毕业前我曾有机会留在这个城市工作,但我还是毅然而决然地选择回到老家去做一个乡村老师,没想到转了一大圈到最后还是又回到了这座城市。如今妻子早已调来工作,女儿也转学到这里后从小学又到了初中,我们全家都工作、学习、生活在这里,但依然觉得这个城市似乎并不属于自己,我不过是这里的漂泊者而已。

虽然是在城市里过春节,但我也尽量按照老家农村的传统习俗去过。过年的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妻子春节前刚刚生产才满月没几天,年三十的下午我就和大女儿和面、调馅,我擀皮,大女儿包,不一会儿就包好了一大盖垫水饺。年夜饭我也是按照传统习俗做的。好多人都是把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晚餐看做是年夜饭,我们老家的年夜饭则是指午夜的那一顿。晚上简单吃过后,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开始择菜,从10点开始下厨,晕素搭配,有凉有热,做了6道菜。期间,大约11点半,我从家里出来去放鞭炮,小区物业专门在大门前给辟出了一个放鞭炮的地方,放鞭炮时看到附近还有几个邻居在“发钱粮”,我又想起了以前过年时母亲要叠很多“宝”,父亲要写好一个“天地三界众神之灵位”的牌位,年五更时在院子里摆上牌位和各种供品,放完鞭炮后到处“发钱粮”,还要领着我和弟弟磕头。如今,我也就只能放一挂鞭炮了,这些“发钱粮”、磕头的程序我不懂也不愿去做了。放鞭回来,我开了一瓶连襟出海带回的智利红酒,大女儿喝了半杯,我喝了两杯,然后煮水饺,每人吃了几个,一直到下半夜两点多,把朋友圈看完,拜年的短信回完我才去睡。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大年初一,在家睡到八九点才起来,然后和大女儿到富华游乐园去转了一圈,人虽然不少,但女儿不喜欢,我也觉得没意思,然后就回到家看电视。初二还是在家蜗居一天。初三我独自回临朐七贤去看岳母岳父,顺便到临朐县城看了一位老同事,见了几个高中同学。初四,和妻子、小女回医院做“出生42天”复检,一切正常。初五,弟弟一家和母亲从青岛回来。初六回临朐,一天走完所有老家亲戚,到今天春节假期也结束了,初七就上班了。

城市的年就是这样的简单而无趣,想想要是在老家,从年五更放完鞭就开始去拜年,有时一夜都不睡,初一拜完年还要去沂山水库大坝上玩一圈,上下村庄的都来大坝相聚,那里是个热闹非凡的所在。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那时也没有汽车,有辆自行车就不错了,有时还要步行,一天就走一个亲戚,家里亲戚多的要一直走到正月十五前,那时虽没有多少的礼物,就是用箢子装几个自家蒸的白面馒头,但一年到头,亲戚们围坐在一起喝喝酒,叙叙家常,亲情就这样增进了。而现在,一天转下来全部的亲戚,带着从超市买的礼物扔下就走了,有时连饭都不坐下来吃,倒是方便了、简单了,亲情也淡了。

围城再现:回不去的农村,走不进的城市!


我的感觉,如今城市中的“年”是越来没味了,超市天天开门,年货也不需要提前大量准备。想起以前过年时,刚进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腊月集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每年的腊月蒋峪大集都是从天不亮一直赶到天黑才散去。现在,我觉得城市里就只剩下鞭炮能区分过年和平日了,如果鞭炮也不让放了,那就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了。在老家,街坊邻居也是互相拜年串门,而城市里同住一个单元有时都还不认识,迎头碰上能打个招呼就算是礼貌的了。单位一领导的女儿在上海工作定居,前年出嫁后,我这领导老两口春节时从潍坊开车去上海女儿那里过年,回来讲在大城市里一点儿也感受不到过节的氛围,没有放鞭炮的,也没有串门拜年的,今年春节前我问他还去上海不,他说再不去了,还是老家过年最热闹,看来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

有时,坐在家中望着窗外霓虹闪烁的城市,我的思绪却常常飞到百公里外的那个小山村,我分不清究竟自己是哪里的:那个小山村自己还能回得去吗?眼前的这个城市自己能走得进吗?我无法回答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