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还会有人相信P2P理财吗?

魔方第七面


P2P平台从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13年的发展。2012-2013年爆发式增长,到2016年累计5000多家,到了2018年底减少到一千多家,其中有1000家左右是合规的。

你问P2P理财还有人相信吗?从2006年到现在13年年头,肯定有好多家是正常运营的,并且这些投资人从中肯定获利不少。2014年时,大的平台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2.5%-15%左右,肯定有很多人赚到钱了,所以这些人肯定是信的。后来出现几千家小平台,连续爆雷导致很多人损失惨重,所以网络上对P2P辱骂声不断。

新事物发展,肯定一条血和泪曲折的发展,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这并不影响新事物的发展,P2P是一个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好东西。所以未来会更加合规化,会走向正规。所以我觉得现在投资P2P还是有前途无量,2019年值得投资,特别是全网排在最前面的20家平台中,选出优质的平台5-8家这样分散投资,风险还是蛮低的。很多人之前为什么损失,就是小的平台,收益达到15%-20%,然后就把所有的资金都杀进去了,为什么不投一些大平台,为什么去投这些小平台,还不懂得分散投资呢?鸡蛋不要全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不懂吗?


雪之道理财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发现现在媒体上,有很多大v谈起P2P的时候也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语气,视之为洪水猛兽。一些普通网友也是一说起网贷就破口大骂,说网贷是害人的东西,我不知道他们说话的时候是否是根据自己的经历,还是人云亦云。

2、但是如果放到P2P以外的行业呢?你会因为淘宝上假货泛滥就会彻底不相信电商和网购?比如你会因为80%以上的股民都亏损就彻底放弃股票投资么?所以,人的很多判断不但要看到行业整体情况,更要有严密的逻辑加上自身的经验,最后才能有更准确的判断。

3、至于我本人,我一直投资P2P很多年了,这么多年来,虽然有逾期的,但每一笔借款都没有没有问题,本金和利息都收回了,我还会继续投资下去,因为只要社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只要银行贷款一直像现在这样不方便,那么P2P就一定尤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再者国家正在整顿这个行业,让其不断走上正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前景不会差的。

4、附上我在陆金服的投资截图,因为这个行业的确有点风声鹤唳的意思,所以去年以来我就没有增加P2P的投资本金。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买了5年P2P,从去年就开始撤,今年所有的资金都撤出来了,虽然我那个平台没有问题,但还是老老实实转到国有银行的理财了


三胖81965979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的朋友看到当下P2P行业大部分是风险,而另一部分朋友看到的是更多的机会。平心而论,当下P2P市场的风险远大于收益,但是,投资策略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1.先谈谈当下风险,主要来自于无法备案被迫清盘。

按照2019年1月份曝光的1号文和175号文,基本上已经为P2P行业的备案工作定了调,备案要求之严格,已经高于大部分人的预期。

按照这个要求,当前超过一千家还在正常运营的平台,最终只会剩余100家左右,也就是有超过90%的平台要退出网贷。对于这些将要退出的平台来说,想要按照监管要求短期内退出,难度非常大,这是当前投P2P最大的风险。

2.再谈谈当下机会,主要来自于头部平台更容易选择。

虽然有大部分平台会退出网贷,但另一方面是优势资源越来越青睐于头部平台,无论是用户端还是资产端都会越来越集中,那么会出现一个结果,大平台越来越安全,越来越良性经营。

对于投资人来说,挑选P2P平台会相对来说变得更容易,只需要关注第三方评级网站排名靠前的平台即可,从中选择出某1-3个平台进行投资,这是当下有利投资人的因素。

对于当下P2P市场,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无论是行业资源、资产资源、还是用户资源都会越来越集中到头部平台,故选择难度上大大降低,对于想投的朋友是好事。但摆在面前一个现实是:大部分平台必将在这轮备案结束后退出市场,这些平台在退出时必定不平静,务必注意风险。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知识,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P2P总规模仍然在1万亿左右,按人均投资10万元计算,总投资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所以当然会有人相信P2P理财!

P2P理财现状

经过2018年的集中爆雷期后,P2P进入冷静期,监管趋紧,业务量减少,收益率降低,投标难度加大。

2018年的洗礼不只是对投资者有影响,对P2P平台的影响更大,毕竟投资者只是投资了部分资金在里面,但是P2P平台却把全部身家押在了上面,平台倒了,就意味着他们彻底倾家荡产,当然,我说的是正规平台,骗子除外。

所以,现在的P2P平台出现分化,优质的平台逐步通过备案要求,成为“金凤凰”;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逐步退出,包括红岭这样的大平台。

P2P还值得投资吗

我一直不认为P2P不值得投资,即便是在风险集中爆发的时候,关键是你要选对平台,知道P2P的运作方式,清楚他们的底层资产,了解他们的风控体系,熟悉他们的管理团队。

从P2P的基本原理看,用于理财还是可行的,因为它类似于银行的运行模式,低息揽储,高息放贷,只要压降中间成本,赚取中间存贷差是可行的。

问题的关键是风险控制,所谓风险控制必须基于平台是正规平台,而不是庞氏骗局,现在看来,经过备案的平台基本可以把庞氏骗局滤除,这样P2P的风险主要来自自身的运营风险,风险水平就会大幅度降低。

要想过滤平台的运营风险,主要把握两个重点,一个是平台的底层资产,另一个是平台的治理结构。底层资产必须是小额分散的,这样可以避免风险集中爆发。治理结构必须是完善的股份公司模式,最好是上市公司,由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进行监督。

如果你够把控上述环节,P2P应该是值得投资的。


互金直通车


谈一谈我对p2p的看法。2014年p2p(投资理财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有工商营业执照,其月息在1.5%左右,约为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四倍。按法律规定,这个利息不算高利贷,应受法律保护。普通老百姓不相信个人,但相信政府。既然这些公司有工商营业执照,说明是政府允许的,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包括我)投资。

可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些公司鱼龙混杂,有的将客户投资挪为已用,有的发布虚假信息,有的纯粹是骗子!于是从2015年开始这些公司或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或相互借挪官司缠身;或卷款潜逃。苦了众多百姓,官司打了数年,胜诉了却迟迟难以执行。

p2p是个新事物,它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解决了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资金流动,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推开前应严密把关,严加监管,先作试点取得经验。

在p2p雷爆声中,少数严把风险关,依法依规经营的公司生存下来了。遵义就有这样一家公司,从2014年至2019年,六年时间里扶持了三百多家中小企业,为遵义老百姓增加了两亿收入,我也是该公司的受益者。


山楂树2094


当然有人相信,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平台的存在。在高额的收益面前永远没有风险二字,一批人倒下,又会有另一批人携带者资金入场。

上图是网贷之家发布的昨日全网排名前20的理财平台的数据成交量。

成交量过千万的平台还是占大多数,平均收益率9%左右远远大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2.1%。

而且,从待还金额数据看,超过百亿规模的平台不在少数。按照每个客户投资10万元资金算,近排名第一的微贷网吸收的客户规模就达到了14万之多。这还是只计算目前存量的客户,加上之前已经结清的客户,这个数字则不低于20万之巨。

这还是仅一家平台吸收的客户规模,在网站上可获取的注册的平台数量达到了803家,综合推算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购买网络理财的客户数不低于1000万。


为什么新闻上几乎每天都会报道有平台暴雷跑路,投资者资金如泥牛入海杳无踪影的案例层出不穷,还会有居民将自己积攒的资金投放到P2P理财平台呢?

究其原因,还是高额的资金回报率的诱惑。

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大额存单也不过2.2%左右,而这些网贷平台平均资金年收益就可达到9%,存一年顶4年时间。

更有胜者这些平台给出了1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存一年几乎顶7年时间。

正所谓不知者无畏,没有经历过资金损失的客户总是抱着侥幸的思想,幻想着捞一把就跑,至于风险在他们眼中完全就是浮云。


财经札记


现在还依然有人相信P2P理财,主要的原因还是它较高的理财收益率,依然有人愿意为了高昂的理财收益率承担高额风险。

P2P现状

大家认为P2P不靠谱的原因可能就是去年的爆雷潮,导致了投资者损失惨重,平台无法生存之后,很多人的本金都无法找回,钱就被这样打了水漂,近些年来,P2P行业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前P2P处于政策空置的地带,所以可以野蛮发展并且不受到控制,可是如今P2P体量庞大,涉及和牵扯到的投资理财者多,政府也开始逐渐强化监管。

最新的P2P行业监管要求是:能退就退,只保留大平台并且加强监管的力度,换句话说,除了一些大的并且合规的平台之外,其他P2P平台一概要退出P2P行业。根据相关的规定,可以把P2P平台分成以下图片里面的六类,其中只有“正常运营”这一类的P2P平台可以继续活下去。


现在应该选择P2P进行理财吗?

小财还是不建议选择P2P理财产品进行理财,虽然一些平台满足了“正常运营”这一类,暂时可以存活,但是是否可以继续存活依然需要“靠政策吃饭”,假如政策突然变化或者外部经济情况发生转变,那么P2P可能再一次发生爆雷潮,毕竟P2P太脆弱了,各方面都不合规以及政策性风险很大。

假如我一定要选择P2P理财,又应该怎么办呢?

小财不建议大家选择P2P平台,但是一些理财可能为了追求高额的收益,并且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那么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小财认为这样的理财方法过于冒险,理财的收益和理财的风险不对等。不过处于一些思考,还是给大家一些理财建议吧。

一,尽量选择头部P2P平台。选择头部P2P平台主要还是在最新的P2P监管文件里面合规,在短期之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动,一定不可以选择不知名或即将面临清退命运的P2P平台,这样的平台最后一定会退出这个行业,可能会对理财者的资金造成不小的损失。

二,选择短期的P2P理财产品。选择了平台之后,下一步是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小财建议大家选择短期的理财产品,因为政策变化太快,可能几个月之内就有新的P2P规定出台,如果选择长期,那么可能会发生“还没有到期就被清退”的情况,毫无疑问,本金或者利息都有一定的损失,短期的P2P理财产品可以让你迅速根据这些政策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避免承担更多的理财风险,也避免遭受理财损失。

更多理财,尽在小财,欢迎关注我,享受投资理财带来的资产增值。


财道


P2P从入市,到被投资者青睐,到暴雷不断,再到监管完善,如今存货量已经大幅下降,经过了不足十年的发展,又被投资者谈之后怕。

如果说P2P会被彻底淘汰,有些过于言重了。而如果说P2P还会再风靡起来,市场也不会再有机会。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会有人相信P2P吗?明确的说,肯定会有。“存在即是合理”,任何市场都是这样,有卖的自然就会有买的,P2P市场对于经营者未来会更加富有挑战,而对于投资者也将不会再有特别大的吸引力。

市场形势的更加严峻,监管政策的更加全面,都会让经营者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而银行方面的调息以及服务完善,也会打击P2P的生存空间。在银监会对于民间借贷利息的管控,对于投资者再也不会再拿到过高的收益。

投资理财,作为财富增长及财产有效管理的途径,从来都有一句警告“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对投资者而言,无论任何时候,保障本金安全才是投资理财的首要条件。


用户3213462982


  只要有网贷和信用贷的存在,P2P理财就不会消失,甚至可以说有多少人进行网贷就有多少人仍在投P2P理财。

  虽然目前的P2P平台数量相较于高峰时缩水了70%,但规模仍在万亿之上,投资人数仍在千万级别之上。但是问题是,仍在投资的不一定相信P2P理财,相信P2P理财的不一定仍在投资。

  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不同,资产配置是存在差异的。仍在投资P2P理财倒不一定相信P2P理财,毕竟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可以获得高收益承担高一点的风险又有何妨呢?就像那些不再相信股市的股民,仍在往股市里堆钱,它本身就存在赌博的性质。

  而曾经在P2P理财中获取过高收益的投资者,他本身偏爱风险,由于资产配置认为股市会涨,从P2P理财转向股市也是很正常的。即他相信P2P理财,但却当下没有配置P2P理财。

  存在银行里一年只能获得1.5%(基准利率,商业银行有所上浮)的利率,而购买P2P理财可以获得10%甚至15%的利率,难道你不心动吗?承担高点的风险是有必要的。

  P2P的资金主要用于网贷和信用贷,某P2P平台值不值得投资主要看其放贷渠道和资产管理。而不取决于到底备不备案,备案只是证明其有集资的条件,就像私募基金备案,盈利与否与是否备案没有关联,它仅是构成集资的条件罢了。即某P2P平台倒不倒闭与备案没有关联,备案只构成可集资的条件(不构成财产安全的保障),而非非法集资。

  当然,购买P2P理财应当选择有备案的平台,因为没有备案的平台它是一种非法集资,对用户财产安全来说风险完全暴露,庞氏骗局或卷钱跑路可能性极大。

  只要我们有效的甄别P2P平台或P2P理财,不一味的追求收益,P2P还是值得投资的,毕竟网贷市场依旧庞大,特别是与央行征信或百行征信,甚至是芝麻信用相关联的网贷,贷款者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也就相对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