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轉危為安的重病患者豎起大拇指點贊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護士

決策探索全媒體記者朱群永

2月20日傍晚,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ICU收治了一名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患者入院時已經神志恍惚,四肢溼冷,脈搏細弱,血壓已測不出,無尿,失血性休克形成;更為危急的是,患者此時仍在間斷嘔血;如不能迅速找到出血部位並有效止血,患者的生命將無法維持。

ICU值班醫生張書娟立即為患者開通中心靜脈通道,快速補液,馬上配血,糾正休克;護理帶班組長王曉丹監測生命體徵、輸血補液、清理嘔吐物,努力為患者後續治療爭取時間;病情彙報給科主任陳培莉後,陳培莉立即啟動急性消化道出血應急救治體系,組織消化內科、肝膽胃腸外科、介入科等多科會診;消化內科內鏡應急小組第一時間到位,許春進主任親自操鏡檢查。

鏡頭下已是一片鮮紅,反覆沖洗,再三搜索,原來是胃底一曲張靜脈持續飈血,狀如泉湧……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已成為唯一有效的止血手段;胃腸肝膽二病區副主任醫師何行昌看到這種情況,決定立即行脾切斷流術。

接到急診手術通知,手術室立即開通急診綠色通道。

手術室內,麻醉醫生、重症醫生、外科醫生、護士通力配合;無影燈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進行。

由於患者既往有過兩次膽囊手術病史,腹腔內粘連嚴重。要把這些粘連在一起的組織分離清晰,並迅速脾切已達到止血目的,無疑是對外科醫生技術水平能力的一個嚴峻考驗。

何行昌醫生一邊提醒自己沉著冷靜,一邊認真分離脾臟及周圍組織。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手術。

出血雖然止住了。但是,此前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的貧血和休克還沒有完全糾正,患者麻醉後還未甦醒,還需要呼吸機和血管活性藥物的支持,患者術後再次被送入重症監護室。

此時,時間已是2月21日凌晨。

顧不上疲憊和睡意,雖然已經經歷連續數小時的搶救和奔波,但重症監護室的醫生護士還是不敢有半點鬆懈。

患者血壓慢慢地穩定了,血管活性藥物減停了;自主呼吸回來了,有力了,撤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了;貧血糾正了,患者漸漸清醒了。

當晨曦初露,看到患者稍露紅潤的臉色,感受患者死裡逃生的幸運,大家顧不上片刻休息,抓緊時間收拾器械和物品,迎接新的一天,迎接下一場生命的救治和挑戰。

在入院前,這名患者已經嘔血5次,嘔吐血量總計約2000ml;要知道,一般成年人全身血液加起來也不過4000-5000毫升,一個人如果急性失血30%以上,即1000毫升以上就可能達到人體代償的極限,進而危及生命;這名患者吐出了全身近一半的血量,其病情的危重程度可想而知。

僅僅幾個小時前,他還是氣若游絲、命懸一線的危重病號,連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日出都是一個巨大的疑問;當看到醫生、護士來查房,虛弱的患者費力地抬起右手,給所有醫生、護士豎起了大拇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