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血压高压高是怎么回事?

骑士摩羯1


人们常说的血压高压就是收缩压,血压高压高就是收缩压高(≥140mmHg)。单有收缩压高而舒张压正常的高血压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动脉硬化明显的患者,老年患者(也是动脉硬化严重)。

为什么会高压(收缩压)高?

我们说,血压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管壁的侧压力。正常的血管有一定弹性。当心脏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流向全身血管时,血管就会扩张,扩张的血管缓冲了压力,血压就不会那么高。动脉硬化时,血管弹性差了,扩张性差了,心脏泵血时血管扩张有限,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大了。而且血管硬了,扩张差,回弹的速度却是快了,也会叠加增加高压水平。

还有,心脏收缩会引起血管壁的震动形成脉搏波,脉搏波传出去之后会有反射波传回来。动脉硬化时,硬化了的动脉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加快的,这样反射回来的脉搏波就落在收缩压的高峰期,这样收缩压就更高了。

这就是高压(收缩压)高的形成原理。

所以,高压(收缩压)高、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大,提示了动脉硬化,预示着心血管病风险和靶器官损害增加。

单纯高压(收缩压)高、甚至还有高压(收缩压)高、低压(舒张压)低的情况,给降压治疗带来了困难(这在老年人特别常见)。因为没有一种降压药是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的,所以降压治疗时既要注意降高压,又要避免舒张压降得过低,以保证心肌供血(心肌在心脏的舒张期供血,是有赖于舒张压水平的)。这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明显增大、甚至舒张压偏低的患者,比如动脉硬化严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就带来了用药的困难。这就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降压水平和用药,以防止降压治疗中舒张压过度降低。

单纯高压(收缩压)高时,五大类降压药都可以选用。降高压(收缩压)效果比较好的药物有“地平”类的钙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高压高,低压正常,或低压偏低是高血压吗?

肯定是高血压!

尤其我们总能看到好多老年人都是这种情况,高压高,低压正常,或低压偏低,这可如何是好?到底以高压为准?还是低压为准?降压药都不敢吃,吃降压药会不会低血压啊?



甚至很多人以这个为理由,认为这不是高血压,无需控制。因为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我们先说说老年人的高血压从多少开始降压:

65 ~79 岁的普通老年人,血压≥150/90mmHg 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

≥80 岁的老年人, 高压≥160mmHg 时开始药物治疗。

不能以高于140为标准啊,记住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在高压高,低压正常呢?


血压简单理解就是血液的压力,就像水管子里的水也是有压力一样,正常的压力我们正常使用,压力小就没水,压力大水管就会爆掉。血压一样,高血压就容易脑出血、脑梗死、心衰、肾衰,低血压就会休克死亡,正常血压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命。我们血管有一定弹性,心脏收缩,血液进入全身血管,血管就会扩张,动脉硬化时,血管弹性差了,血管扩张性差了,心脏还是那样往外射血,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大了。动脉硬化,硬化了的动脉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加快的,高压就更高了。

简单说动脉硬化是高压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所以很多高血压就表现为高压高,低压正常。年轻人就不一样,经常高压正常,低压偏高。所以,单纯高压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血管老化一种表现。



不管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是高血压,都得降压,但没有单纯降高压或降低压的药物,所有的降压药高压低压一起降。尤其老年人,在选择降压药以及降压时候要慎重,不能着急降压,要缓慢、平稳降压,五大类降压药,除了洛尔类不作为老年人单一降压的首选外,其余四类都可首选,比如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利尿剂,当然一种降压药不行,还需要联合两种降压药,但一定不能着急,多监测血压没坏处,只要没有160以上的高血压,可以慢慢降,观察两三周,甚至更长时间再决定是否加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发生低血压造成的危害更大。总之,不管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得重视,高压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动脉血管硬化的一种表现。


心血管王医生


在张大夫的门诊上会这样的朋友,他们高压(收缩压)高,但是他们的低压(舒张压)确是在正常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朋友存在这样的困惑,也不清楚这样的患者是不是需要治疗。今天张大夫就在这里和大家统一介绍一下。


首先,出现高压高,而低压不高,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容易出现在老年患者中。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动脉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粥样硬化,此时小动脉内膜出现了肥厚,胶原基质形成,动脉血管顺应性及弹性降低。当左心室泵出血液时(此时是收缩压),大血管弹性降低而不能够及时的扩张,因此导致了血管的压力收缩压升高。而左心室舒张时(此时为舒张压),大血管回缩的却正常或者比较快,而出现了舒张压下降或者正常。


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高压高的情况,尤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那么是否需要治疗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考虑严格改善生活方式,如果血压仍控制仍然不佳给予药物治疗。


张之瀛大夫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需要重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在高血压的持续损害下,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重者在数年、数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并发症。那么,血压高压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压分为高压与低压,高压又称为收缩压,低压又称为舒张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血压升高的类型可能有所差异。年轻的患者通常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舒张压可能会逐渐降低,收缩压可能会逐渐升高,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多数老年人舒张压正常,但收缩压却显著升高。可能部分朋友会问,单纯收缩压升高能诊断为高血压吗?当然能。收缩压与舒张压任一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应诊断为高血压。舒张压位于60-90mmHg,收缩压达到140mmHg时,医学上称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动脉扩张性降低,对血压的缓冲减弱,从而导致单纯收缩压升高。由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大约60%-8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单纯收缩压升高为主。



那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如何治疗呢?这类患者制定降压方案时应结合舒张压共同制定,如果舒张压低于60mmHg,当收缩压低于150mmHg时不建议使用降压药,否则可能进一步降低舒张压,会减少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舒张压低于60mmHg但收缩压超过150mmHg时,可使用药物降压,用药剂量应根据收缩压升高的幅度而定。在选择降压药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ACEI(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ARB(如厄贝沙坦、缬沙坦)。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因为这类药物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一步降低舒张压,但如果合并了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由于倍他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脏获益,因此可经专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需要药物降压,均应改变生活方式,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为主,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由于部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低血压,因此饭后应限制运动、变换体位时应缓慢进行。



综上,单纯高压升高常见于老年人,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这类患者在制定降压方案时应结合舒张压共同决定,选药时慎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同时应改变生活方式,注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如果问到血压高压高是怎么回事,言外之意应该是虽然高压有点高,但低压却是正常的或是偏低的,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调控血压水平呢,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青年人,初步出现高血压问题时,往往是相反的状态,低压偏高,而高压反而正常,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血压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血管弹性、心脏健康状况往往也还不错,这种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调节饮食,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等方面的生活调节,往往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有些时候,甚至不用使用降压药,也能够把偏高的低压降下来,甚至在长期的健康生活调理下,保持血压正常不超标。

而高压高,低压正常的情况,则往往更多的出现在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情况也不怎么好的老年朋友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的高血压影响,血管的硬化程度比较严重,血管弹性下降,原来的低压高压都高的高血压情况,就会逐渐转变为高压高,而低压不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血压的低压已经调理好了,这种低压的降低,往往是基于血管硬化的生理基础上出现的低压降低,而并不是我们的身体恢复了健康的表现,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朋友,应该更多的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和预防。

还有一些高压高,低压不高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血管的弹性下降导致,而是由于心脏的所造成,比如一些冠心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时,同样也会出现高压高,而低压正常或偏低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已经属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情况,就更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

因此,对于单纯高压高,压差大的高血压患者朋友,更要注意高血压的合理控制,最好的情况是,尽量的减缓这种情况的出现时间,在高压低压都高的阶段,就做好生活上的调理控制,并通过合理的服用降压药物来保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高血压早控制,早达标,因为血管硬化而导致高压高,低压不高的情况的出现时间就越晚,身体的健康获益就越大。

但如果已经出现单纯高压高的问题时,一方面要排查心脏有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另一方面就更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单纯高压高,首先要看高到什么程度,如果是超过了150mmhg这样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耐受,还是要尽量去采取措施来降压的,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一般控制目标可以定在140mmhg以内,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则可以结合身体情况,适当的放宽控制目标,在身体耐受的范围内,把血压高压控制到150以内,甚至有时候控制到160以内,也是可以的,具体控制到多少,应该考虑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需要提出注意的是,单纯收缩压高的高血压朋友,在控制高压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低压的水平,大多数的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是不能分辨高压低压的,因此,很多时候,在降低高压的同时,低压也会随着下降,因此,在控制好高压的同时,尽量的也要把低压控制的不要过低,一般以不低于60mmhg为原则,如果低压低于60mmhg,会影响心脏舒张时多个器官的血液灌注,同样也会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

在加强生活控制的同时,如果血压的高压值仍然超过了我们的目标值,甚至引起了身体的不适状况,也应该通过合理的用药来控制血压水平,常见的几类降压药,利尿剂类降压药、地平类降压药,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药的首选,单种药物血压控制效果不好的,可以考虑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控制目标以控制高压达标,控制低压不低于60mmhg为原则,当然一些特别高龄的老年朋友,低压可能会低于60,甚至会达不到50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强求,这种情况下,只要高压不超过160,也不必非得去控制高压,主要以保持身体健康舒适,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李药师谈健康


单纯高压高的现象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者,其对身体的危害程度最大。





血压是指人们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主要受心脏收缩力、外周阻力和血管内的循环血容量的影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mmHg,其中这个前面这个较高的数值(140)表示的是收缩压,后面这个稍低点的数值是舒张压(90)。如果只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或偏低的情况,就是单纯收缩性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发病年龄较晚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中青年的高血压病患者很少有这种情况。

发生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降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动脉的顺应性下降,当心脏收缩时,外周阻力增大,导致收缩压增高。而中青年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血管的弹性较好,所以血压升高主要是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升高对人体的影响最大,更容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积极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发生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的患者,舒张压多较低,所以降压治疗时注意不易把血压降得过低而影响舒张压,一般舒张压不宜低于60~65mmHg。至于降压药的选择,可以小剂量单独或联合应用ACEI(如洛丁新等)、ARB(如代文等)、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利尿剂等降压药。


医患家


段医生答疑在线🚀高压高的原因🚀

很多人量血压时发现:收缩压(高压)明显升高,但舒张压(低压)正常或者轻度升高。

高压高,与动脉硬化直接相关,是高血压中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血压的产生原理:

心脏的规律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大,称为收缩压或者高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小,称为舒张压或者低压。

高血压的定义是:高压≥140,和/或低压≥90。

高压升高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高压高≥140,但是低压<90,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

在年轻人群,低压升高幅度高于高压;而在50岁以上人群,高压开始超越低压;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高压进一步升高,而低压则呈下降趋势。

高压高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直接相关,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所以,高压常作为血压控制情况的主要观察目标。



对于高压升高,低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有一定难度。

既要降低高压,又不能使低压过于低,建议:①当低压<60,而高压< 150 mm Hg,先观察,改变生活方式,可不用药物治疗;如高压150~179mmHg,可谨慎给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如SBP≥180mmHg,则给予小剂量降压药 治疗。

②降压药可选择小剂量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地平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等。


段医生特别提醒:

(1)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可以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高压重要,但并不是说低压就不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压和低压都应该控制达标。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血压高压高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个病情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人类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病例都会出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病情都要从它的根源去探视诊断,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发病的原因和治疗,认何病种都是一样的。说起高血压这个病情,在我们人群之中大多数的中老年的人群之中可能已经达到了70%~80%以上。作为我个人来说本人不是医疗工作者,就是因为我不懂得医术才对这些事情感到疑惑,可是我想问一下明白这方面的专家和知情者们,为什么高血压病人到认何一个医院看医生医生都是给病人开一些不同成度的降压药,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医生给病人解释和查看这些高血压的病根在哪里,把病根找出来是不是就非常好的给病人治疗了呢?从此不在会有这样的病种呢?

我认为高血压这个病情是非常非常复杂的病种之一,和糖尿病这个病种是一样的,都是全世界上医疗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在全世界国际医疗组织之中也只是在研究和探索,还没有能够彻底的把这些非常难缠的病给治愈的,都是给药抗压和预防。

愿全世界医学工作者们早日的把人类之中的各种不治之症的抗病药物研制出来,早日为人类解除病痛困惑和不想看到的悲哀,但愿早日成功,把全人类得病的病人们彻底的治愈,盼望他们早日康复。

以上是本人的思想看作,可能有的地方不对朋友们的思意,因每个人的思想不同而不能一统,望好友们多多的海涵谅解,拜谢各位权人之友。

谢谢。


保驾护航2534


首先,这个称谓非常的业余。血压高压高,描述的是个什么意思?细想一下,应该指的是收缩压高吧!不过呢,收缩压的简称不能叫做高压,而是叫做上压!

收缩压高、而舒张压正常在临床上被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种情况一般多见于老年人的高血压,所以也有医生将其称为老年性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和老年人血管壁弹性下降、或者存在血管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家切不可大意,不要以为舒张压正常就不属于高血压了,临床上划分高血压,只有舒张压或者收缩压有一个升高就可以进行诊断了。

在治疗的时候,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佳的治疗药物就是钙通道拮抗剂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CB类药物。比如常用的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等。

这其中,最常选用的药物就是氨氯地平,因为硝苯地平和非洛地平引起心跳加快的副作用比较明显,而氨氯地平则比较温和,降压比较平稳。


阿卡酱医生


血压是衡量人体健康的基础指标之一,血压偏高即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导致心脑肾等器官受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压高压高是怎么回事?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心室收缩和舒张时的压力,也即高压和低压。一般而言,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即为高血压。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可能仅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或是舒张压升高,其中单纯高压高,临床称之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情况。

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下降,更脆、更硬,常有脉压差大,高压高、低压低的情况。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指出“ 65 岁以上人群收缩压控制率低,收缩压达标更有难度, 但更应努力达标, 50 岁以上的人群,治疗重点应放在收缩压达标上”。

2、疾病因素:如贫血、甲亢等高动力循环状态,疾病发生时常致循环加速、心排出量增大,收缩压因此增高;而因血管阻力降低会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3、青年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β受体反应亢进症,也称为原发性高动力循环,属于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有心慌、气短、脉压差增加等。

总之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最常见于老年人群,而其危害是不容小觑的。无论是收缩压增加还是脉压差增大,其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相对于正常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应及时治疗,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以控制血压稳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