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说起“法西斯”,人们都会想到德、意、日三国,当初就是由这三国掀起战争,给整个世界都带来了莫大苦难。作为中国人,对日本充满着憎恨厌恶之情,但是对于德国,我们反而没有那么反感。另一方面,德国对华态度也一直比较好,从清末到民国,德国其实一直都有援助中国。那么德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八国联军攻入京师

我们不妨先来捋一下两国之间的渊源。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时,这支联合军队的最高统帅就是德国人瓦德西,当时德国也是侵略清朝的国家之一。不过在此之后,德国基本上就和中国没有什么战争了,这倒不是说德国转而同情、支持中国,而是德国的身份变了,成为向清朝出口军火最多的一个国家,毕竟清朝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重点之一就是武器装备。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德西旧照

短时间内想要自行制造先进武器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从国外大量进口,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德国。到了民国初年,德系装备更是大受青睐,德国军火因而一度占据中国市场的主力地位,曾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20世纪40年代,德国输入中国的军火达到顶峰。国民政府一开始与德国合作得很好,关系非常密切,德国甚至曾计划帮中国建设80个高配德械师。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和约签署地——凡尔赛宫

为什么德国愿意下这么大力气帮助中国发展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出于利益因素,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战之后,各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对德国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限制,使其整体经济逐渐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至于中国,虽然是战胜国,却依然面临着国家落后、实力欠缺的尴尬境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得要有一支非常强大的近代化军队。我们缺的恰恰是德国有的,因此德国盯上了这个巨大市场,中国方面出钱,德国方面提供先进的军事工业和技术,两方一拍即合,开始了长期合作。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一战时期德军士兵旧照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军事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其军事技术和大量专业人才长期闲置,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通过对华援助的方式,德国可以将本国军事人才派遣到中国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时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德国而言,这都是合算的买卖。由于往来增多,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中德两方的了解日益加深,情感也越发亲近,因此也就有了中德两国关系良好的基础。

从晚清到二战前夕,德国为何一直对华援助合作?

▲二战时期国军士兵装备

不过尽管两国之间的利益牵绊很深,但是这一切在二战爆发后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德国执意要走法西斯侵略之路,作为一贯喜好和平的国家,中国自然是无法接受的,随着立场转为对立,合作自然也就不可能继续。再加上“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关系迅速恶化,作为日本盟友,德国自然也就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远了,直至二战结束,两国之间几乎再没有什么交易往来。

参考文献:

《清季外交史料》《民国时期外交史料汇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