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紅孩女:王定國奶奶出閣記

後來,奶奶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兩位志同道合、有著過命交情的戰友,在八辦簡陋的平房裡組成相濡以沫的家庭。


紅孩女:王定國奶奶出閣記


(定國奶奶和她的孩子們。左起:謝飛、謝飄、謝烈、謝定。攝於1945年)

1913年2月4日,王乙香(定國奶奶原名)出生在四川省營山縣安化鄉爬山村的一塊岩石旁邊。在那裡,從民國開始到紅軍入川前的二十年間,軍閥戰亂平均半個月一次。為籌集軍費,最誇張的田賦稅竟預徵到100年以後。

定國奶奶家境況很糟,棲身之地只有借別人的一面牆搭起的茅棚。妹妹餓死;三歲半的弟弟被賣掉以置辦病逝父親的棺材;尚未懂事的玩伴么妹誤入嚴禁女性露面的封建場合,被視為不祥,遭同村成年男子圍著毒打,還要浸豬籠……唯一真正的快樂就是幫舅舅和他那些幽默、進步、博通的朋友“聚會”放哨。其中就有高臺一戰義氣沖天的楊克明和奶奶日後的初戀:張靜波。

主張男女平等的奶奶嚮往他們口中“山那邊”(蘇區)同齡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張靜波他們就半開玩笑:裹小腳,跑不了,還留著辮子,大人一抓就抓住了。打那起,奶奶成了爬山村裡第一個剪髮、放腳的女娃娃,無視全村的非議。

她爺爺怕孫女不走尋常路,將她送走當了童養媳,洗衣、做飯、砍柴以及做不好捱打,成了她全部的生活內容。好在定國奶奶放了腳,果然逃脫得十分順暢。她找到了舅舅和他的朋友們——這些長征後奉命西渡黃河組建成的華夏戰爭史上義薄雲天的西路軍壯士,一起湊了四十幾塊銀元替她了結了那段荒唐的童養媳關係。

可以想象,此後奶奶是鉚足了勁參與各種革命運動,從宣傳到送子彈,甚至帶婦女直接剿匪,所得槍支武裝出一支國內最大規模的娘子軍。值得一提的是在進文工團之前,定國奶奶已經多次女扮男裝混進正規部隊打硬仗,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人。

1933年10月,許世友將軍率紅九軍解放營山,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剛滿二十的定國奶奶出任內務委員會主席,與紅軍史上唯一的女將軍張琴秋相識(說來唏噓,張琴秋成“虐俘狂”馬步芳的俘虜,尚能獲救,西路軍全軍覆沒,她也活著,最後卻慘死在“四人幫”手裡)。

在迅速“升職”的過程中,奶奶因革命能力過人,被送進巴中婦女幹部學校接受培訓。在那裡,她驚訝地發現副校長就是舅舅的朋友、兒時革命征途的啟蒙人:張靜波。

張公又成了尚未識字的奶奶通過考試的指導者,怎奈高臺一戰他壯烈犧牲,也成了奶奶今生一大痛憾。

亞旭叔叔(定國奶奶與謝覺哉爺爺的幼子)說:“我母親學完就在巴中保衛局工作。當紅四方面軍準備長征的時候,保衛局的工作實質上就沒有用了,因此保衛局的人就被分配到各個部隊裡去。我母親就被分配到文工團(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我曾想,把一名正規軍分配進文工團有點專業不對口,但正是這個身份日後救了奶奶一命,也救了她的老大姐張琴秋一命。


紅孩女:王定國奶奶出閣記


(前排左二王定國,前排右二謝覺哉,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合影)

其間,她邂逅到一生的伴侶——謝覺哉爺爺。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會師,為過雪山做準備。

一天,奶奶正和劇團的幾位夥伴在卓克基的一條小河邊洗衣服。河的拐彎處有座小橋,謝爺爺就從彼岸山坡拿著一包衣服走來,他第一眼就注視著定國奶奶,微笑道,“小同志,請幫幫忙,要過雪山了,請幫我把兩件單衣縫合起來,裝上羊毛縫一件羊毛衣。”

奶奶不知道這個人就是中央重磅人物謝覺哉。第二天她去送羊毛衣,謝爺爺正和徐特立、董必武、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在一起。爺爺一見她,大老遠就開始招呼。當他接過衣服,直誇:“謝謝你,縫得很好。”同時向她介紹了身邊的人物,還叮囑她要多準備辣椒,過雪山時可禦寒。

1936年11月,中央軍委命令以西渡黃河的部隊組建成西路軍。定國奶奶的劇團也就更名為“紅西路軍前進劇團”。

12月,劇團奉命去慰問紅九軍,路上卻被專門來打紅九軍的馬步芳錯認為“目標”,開足馬力打。文工團都是些婦女孩童,也沒像樣的武裝,更沒有思想準備。儘管如此,奶奶他們竟然能和他們鏖戰一天一夜才被俘虜!我想,這臨場發揮的底氣得歸功於她第一階段豐富的軍事經歷。

甘肅軍閥馬步芳是出了名的虐俘狂,手法堪比日本鬼子。奶奶舅舅的朋友楊克明烈士就是被他折磨死並梟首示眾。奶奶命大,馬唯獨認為“劇團有用,留著不殺”,只強迫他們唱歌跳舞,並要求擴充人數——藉此名頭,奶奶正好把沒暴露身份的女紅軍掩護住,張琴秋就是其中一位。

這些事蹟後來傳到謝覺哉爺爺的耳朵裡,對奶奶更是心生敬意。

8個月後,黨中央在蘭州成立八路軍辦事處,由謝爺爺出任黨代表。爾後,定國奶奶和戰友們被“八辦”奮力營救出來。月老就安排她和爺爺在這樣的情況下重逢了。

謝爺爺在當天日記中寫道:“被俘人員中有個女支部委員叫王定國,等見了面,才知道她就是長征途中替自己縫過羊毛衣的姑娘”(摘自《謝覺哉日記》)。

許是連日裡謀劃營救的操勞,謝爺爺一直髮著高燒。“八辦”處長彭加倫跑到他跟前探口風,要不乾脆娶了王定國,好有個人照顧生活。爺爺表態同意。彭處徵得同意後,文縐縐地去問奶奶:“願不願意照顧首長,和他結為伉儷?”

奶奶一口答應——眾所周知,她的一手好字是由大清末代秀才謝覺哉親授,彼時一字不識,彭處長用的這“伉儷”兩字無疑就是挖個大坑給她。

果然結婚當天就捅了大婁子。奶奶不知道是自己的婚禮,只當組織派她去幹活,於是出現了罕見的一幕:新娘子結婚當天親自燒飯、上菜加洗碗忙得不亦樂乎。直到最後,自己被送進了謝爺爺的臥室才覺察出不大對頭,打起退堂鼓。

爺爺問奶奶,為什麼?

奶奶說她只答應了照顧首長,怎麼還要一起睡覺?自己心裡一直有喜歡的人,在四方面軍姓張,只要他沒有死,自己就不能嫁。

爺爺問,當時為什麼不說?

奶奶就請爺爺幫忙找張靜波,謝覺哉爺爺何等氣概!當下應允。幾個月後組織查清:張靜波,四川人,西路軍99師295團參謀長。1937年1月,在甘肅高臺縣戰鬥中犧牲。沒有照片。

定國奶奶十多年前託四川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和黨史研究人員查詢、論證到張靜波烈士的家鄉,也至今未果。我想,張公當初是地下黨,系隱蔽戰線,很可能和楊克明烈士一樣,用的是別名,實為無名烈士。

後來,奶奶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兩位志同道合、有著過命交情的戰友,在八辦簡陋的平房裡組成相濡以沫的家庭。從蘭州、延安到北京,奶奶幾乎一直守在謝爺爺身邊工作、生活;而謝爺爺雖然日理萬機,每天仍會抽出時間親自教奶奶識字,學文化。以奶奶如今出版過上千萬字的修為,上門求書法、求畫的客人絡繹不絕,誰會想到她就是百年前爬山村裡那個梳著辮子裹著腳、大字不識一個的女娃娃呢?(紅孩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