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经历三种我们讨厌的情绪状态:焦虑、抑郁和愤怒。

德国大诗人、戏剧家兼哲学家歌德曾说:假如让我算算这一生中快乐的日子的话,加起来不到两个星期。歌德的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对我来说,只有当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时候,我才会感到快乐。虽然我离“一生”可能还有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但是到目前的人生为止,我真正纯粹的感觉到快乐的时光,几乎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我总是很焦虑:我担心会从外卖中吃出头发;每次出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总是担心会出车祸;每次考试涂卡交完卷子之后,我总会担心万一自己买到的是假的2B铅笔怎么办?万一涂串行了怎么办?每次我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接听我总会担心他们是否出了意外……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焦虑应该是一种坏情绪。但作者认为,焦虑就像是汽车上一闪一闪的“汽油不足”的警示灯,如果这个时候你切断电源,你确实可以暂时专心的开一段车,但是结局会是“油尽灯枯”,在半路抛锚。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

焦虑能够使我们暂时从忙忙碌碌中抽身,并对你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它会把你的家庭、事业、娱乐逐一排查,直到找到不对劲的地方才罢手,一旦发现问题,它就会竭尽全力的让你意识到这些你忽略的地方。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焦虑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益处。但是一旦你的焦虑没有了理性、焦虑程度过重、对你产生了麻痹性,就要引起你的注意了。

如一个妇女总担心出门会被汽车撞死,所以终日闭门不出;一个销售员总是担心他的客户会挂他的电话,所以他迟迟不肯打电话;一个作家因为害怕被退稿,所以不再动笔写作了……这种对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焦虑,便已经从日常的情绪变成了一种疾病。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焦虑程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阅读本书。马丁·塞利格曼在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测试焦虑程度的测试题,同时也为患有焦虑症的患者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进行渐进式放松训练,必须每天最少做一次,每次至少10分钟,你要先绷紧你全身的肌肉,然后慢慢放松你身体的主要肌肉,直到完全松弛下来。

第二种方法是进行冥想,每天冥想两次,每次20分钟。但是,前两种方式都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使用它们。

第三种方法则可以进行快速的治疗——使用少量的镇定剂,这种方式见效快,但是却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思维混乱、手脚不协调等。在这三种方法中,作者比较推荐前两种方法。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

抑郁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情绪。因为,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考试的失利、被炒鱿鱼……这会使我们变得悲伤和绝望。

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按理来说人们的幸福感应该更强,但实际上现在患有抑郁症的人在逐步的攀升,甚至出现了低龄化的现象。

抑郁是眼睁睁看着绝望、挫败、失落一步步逼近,自己却无能为力。抑郁会使人变得消极被动、优柔寡断,你会感觉什么都和你作对,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

如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因抑郁症而卧轨自杀;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也因抑郁而杀身亡;曾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因患抑郁症于1961年在美国开枪自杀;托尔斯泰在写完《安娜·卡列尼娜》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疾病使他不仅放弃了个人的家庭生活,同时也放弃了文学创作,虽然他没有因抑郁症自杀,但一个作家放弃了他的笔,也就使他作为作家的身份死去了……古今中外因抑郁症而死亡的人数不胜数,那么抑郁症能否被治愈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几种可以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第一种是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愈率达 65%,但是一旦服药就有可能得终生服药;第二种是采用电休克,治愈率达75%,但可能会产生记忆力减退、神志不清的副作用。以上的两种方法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副作用都不小。第三种方法是采用认知疗法,这种方法可以教给你面临逆境时新的思维方式,并且治愈率达70%。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对于抑郁症的治愈率没有达到100%,但对于抑郁是有“法”可依的。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面临对许多失意与挫败,如失恋了、亲人的去世…

除了焦虑和抑郁外,愤怒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情绪。当我们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被他人不礼貌的行为惹怒;被当众挨批评等情况都可能会使我们愤怒。

当我们的愤怒可以受自己控制的时候,它就只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但当它要反噬我们,成为我们的主人的时候,它就是一种疾病了。

愤怒会带来暴戾,失控的愤怒是嗜血的魔鬼。有多少罪犯是在愤怒的情况下,因冲动的行动而导致自己犯罪。愤怒的破坏性也很大,父母间的无休止的争吵会使孩子变得悲观、抑郁,会破坏人际间的关系。

有的人认为愤怒也是有好处的,如在保卫家园时愤怒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愤怒的目的在于追求公正,旨在雪耻和索赔;愤怒是诚实的表现,而且压制愤怒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导致心脏方面的疾病,甚至会得癌症。

在书中,作者只赞同了第一个好处,可以保卫家园。而对其他的观点则予以驳斥,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情绪会使人带上有色的眼镜去看世界,愤怒的情绪使人会站在被害人的角度看问题,具有攻击性,因此愤怒者眼中的公正不是真正的公正;愤怒是一种真实的情绪而不是诚实;压制愤怒不会导致上诉所说的疾病,反而发泄愤怒才会导致。

毫无理性的发泄自己的愤怒只能伤人伤己,那么我们如何给脱缰的野马套上缰绳呢?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首先保证每周写一篇“愤怒日记”把它分为时间、导火线、强度、持续时间、行为表现五个栏,使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愤怒模式。然后从思想、身体反应、行为三方面逐一击破。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情绪外,作者还讲述了一些存在个别人身上的情绪,或者说是疾病。如惊恐、恐惧、不安全感、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时也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