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人物名片

叶永烈,著名小说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馆馆员 、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

“这是写温州的长篇小说,希望能先在温州介绍。”去年六月,叶永烈在介绍他的长篇小说《邂逅美丽》时如是说道,“这是上海、温州双城记,是我第一次把故乡写入了长篇。”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小时候的照片

叶永烈出生在温州,上有哥姐,下有弟妹,他居中。第一次背上行囊离开温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时还没有温州,只有永嘉县。”永嘉县因“永嘉学派”的功利之学得名,叶永烈父亲留给他的印象也更接近永嘉学派的儒商。每天早上,父亲把员工召集在一起读《古文观止》。他自小把家中父亲的藏书都看完了,然后到图书馆、文化馆借书,“三个借书证轮流用。”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豆腐干”一般的小诗被刊登在家乡当时的《浙南日报》副刊上

11岁时,他偶然发表在《浙南日报》(《温州日报》前身)的一首小诗,短短的70个字“豆腐干”开启了他的文学梦想。而故乡的一切在他的脑海中种下无数颗种子,等待着在他的笔下生根发芽。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十万个为什么》

在北大,叶永烈开始了他的科普文学之旅,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当时最年轻的、也是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最终有900多个“为什么”,而叶永烈一个人就写了300多个,占全书的1/3左右。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小灵通漫游未来》封面

1978年,叶永烈创作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正式出版。在小说中,“小灵通”漫游21世纪,看到了“气垫原子能船、机器人服务员、人造器官、环幕电影、太阳能照明”等一系列高科技产物。这本书成为科普读物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改革开放后几代人的喜爱,一路伴随着新生代孩子的成长。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编导的科教片《红绿灯下》在1980年荣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在科研所工作期间,他编导了许多广有影响的科教片,其中,《红绿灯下》还在1980年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叶永烈科普、科幻创作的高产期,他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从事科普与科幻创作。1979年3月12日,因科普创作成绩突出,文化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叶永烈“先进科学普及工作者”称号。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不知疲倦的叶永烈又捧出沉甸甸的著作

1987年,他又调到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从科普创作转向文学创作,拿出了许多“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的历史记录作品。近几年,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迄今为止,叶永烈所有出版的作品字数加起来多达3500万字。写作,已经成为叶永烈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作品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与妻子杨惠芬

同年,叶永烈与妻子、长子回温探亲,当时正值“温州模式热潮”之中,一家人被温州模式深深感染。于是,叶永烈写出了万字报告文学《中国改革的试验区——温州模式》,发表于《青春》文学杂志,后被诸多刊物转载。他的妻子杨惠芬也因为回温的感触良多,写下了散文《人老而屋新》,发表于《新民晚报》。而长子叶舟的文章《我看改革中的温州人》,也刊登于《光明日报》头版专栏。一家三口同写温州模式,成为一段佳话。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有“上海、温州双城记”之称的长篇小说《邂逅美丽》

“我早就打算写一部上海、温州双城记。” 2015年,叶永烈转轨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并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130多万字的“上海三部曲”。

《邂逅美丽》是“上海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故事起于上海,结束于温州。小说除了展现褪色泛黄的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风情,还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温州美丽的水城风貌,以丰富的细节勾勒与众不同的瓯越风土人情。作为久居沪上的温州人,叶永烈在描写沪、瓯两地时感情十分真挚,书中大量人文特色、历史风俗的描写,使得小说更显丰富多彩,余味悠长。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叶永烈小时候与父亲在温州铁井栏家门口的合影

“创作时,温州的种种细节,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喷涌而出。那时的故乡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往日双莲桥的荷花,晏公殿巷的小河,洞桥头的大榕树,高盈里的深宅大院……《邂逅美丽》中涉及的当年温州的许多历史见闻、风俗人情,恐怕翻遍温州的文史资料也找不到,因为那是来自我童年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叶永烈说。

“温州是我的故乡,虽然母亲过世后很少回去,但家乡一直在心中。”叶永烈说,离开温州许久,都不认识新温州了。每次回温州,他都住在温州大酒店,因为那一带有他的童年记忆,最为熟悉。

妙笔华章惊风雨,依稀故园入梦来——记温州作家叶永烈

一次回乡之旅,有人问叶永烈:“如果用一句诗句来形容这次故乡之行,应该是句什么诗?”叶先生搀扶着夫人下楼梯,想了一想,回过头说道:

“依稀故园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