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歷史上北非的柏柏爾人各國,再說說摩爾人

歷史上北非的柏柏爾人各國,再說說摩爾人

阿拉伯帝國i的廣大版圖,圖中綠色部分是其早期領土

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不同,北非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與柏柏爾人。

話說從頭,622年,幾乎與唐帝國建國同時,在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632年阿拉伯帝國建立。阿拉伯帝國,自632年到1258年,共計六百餘年,先後經歷了四大哈里發時期(632年到661年)、倭馬亞朝(661年到750年)、阿拔斯朝(750年到1258年)三個歷史階段。帝國極盛時期,其疆域從帕米爾高原到西班牙半島,地跨三大洲,東起印度河,西到大西洋,面積1340萬平方公里。1258年,阿拉伯帝國滅於蒙古人之手,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率軍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中,攻佔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殺哈里發,滅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同為閃含民族中的閃米特人。阿拉伯帝國建立後,阿拉伯輕騎兵,以其宗教狂熱,殺出阿拉伯半島,四面出擊,騎著阿拉伯馬與駱駝的阿拉伯騎兵,走位飄忽,殺法驍勇,分別在北線、西線和東線,大肆擴張,連連得手。

首先,在四大哈里發時期,阿拉伯軍隊對北線的東羅馬帝國和薩刪波斯,分別展開進攻,635年,人稱“安拉之劍”的阿拉伯大將卡立德·本·瓦利德,進攻東羅馬的敘利亞,擊敗東羅馬軍隊,奪佔大馬士革,東羅馬歷史上的著名皇帝希拉剋略發出了千古之嘆:“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從此,敘利亞脫離了基督教徒,永歸阿拉伯人之手。

在北線,阿拉伯軍隊左右開弓,在擊敗東羅馬之後,又向薩刪波斯發動猛攻,先是於637年奪取了伊拉克,巴格達成為帝國首都,然後,642年,在卡迭西亞會戰中,擊敗波斯軍隊,奪佔了伊朗。波斯末代皇帝耶茲底格德三世逃往其中亞領土,於651年在那裡去世,他的子孫,前往長安,投奔了唐帝國。波斯人信奉祆(音XIAN,一聲)教,即拜火教。1981年,兩伊戰爭期間,美國人支持的阿拉伯人的伊拉克,拍攝了歷史巨片《血戰卡迭西亞》,意在震懾伊朗,鼓舞士氣,中國也引進了此片,由長影廠譯製。

東羅馬帝國和薩刪波斯打了幾百年,兩敗俱傷,最後意想不到地被異軍突起的第三股勢力阿拉伯帝國摘了桃子。

在西線,阿拉伯人的另一支龐大軍隊,也獲得大勝,於640年,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奪取了埃及。

之後,阿拉伯軍隊又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奪取了利比亞,征服了當地的柏柏爾人。

被阿拉伯人征服的西亞、北非的這些地方,其人口都變為阿拉伯人,比如,埃及原住民是科普特人,利比亞原住民是柏柏爾人,最後都變為阿拉伯人。

倭馬亞朝建立後,八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又在東線大舉擴張,出生於敘利亞的阿拉伯名將屈底波·伊本·穆斯林,於701年到710年的十年間,連續征服了阿富汗和中亞。713年,漠北的後突厥汗國,派出軍隊前來爭奪中亞,他們在中亞召集當地的西突厥各部,聚集了二十萬軍隊,但卻被阿拉伯名將屈底波一戰擊敗,西突厥各部投降,後突厥殘部逃回漠北,阿拉伯帝國進一步確立了對中亞的統治。此時,距唐帝國滅西突厥汗國只有半個多世紀。

屈底波使得原先信奉佛教與祆教的中亞,改信伊斯蘭教,使得中亞地區伊斯蘭化,被後世的中亞穆斯林奉為“聖人”。在後世,天山南北的伊斯蘭化,乃至伊斯蘭東擴到黃河之濱,皆與阿拉伯人使得中亞伊斯蘭化有關。

715年,新哈里發繼位,他在當皇子時,與屈底波有私人恩怨,即位後,他可不管屈底波曾為國家立下大功,立即找茬要報私仇,那屈底波也不甘俯首就擒,於是起兵造反。但是,此時,新哈里發不再是以前的皇子了,現在他已經掌握了整個國家機器,屈底波饒是名將,離開了國家的支持,嘛也不是,和皇上及其掌握的國家機器叫板,結局可想而知,很快屈底波就兵敗被殺了。其實,屈底波腦子太一根筋了,君不正,臣投外國,他如想活命,其實可以投唐,把中亞獻給唐帝國,倒不失為一條活路。或許是他的信仰,使得他從不考慮投奔異教徒吧。

屈底波去世後,唐帝國趁機出兵中亞,中亞各國又歸附唐帝國。

此後,在北線,阿拉伯帝國三次進攻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皆被頑強的東羅馬人擊退。

在西線,阿拉伯帝國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在北非的殘餘勢力,繼續向西進軍,佔領了從突尼斯到摩洛哥的廣袤土地,也就是說,阿拉伯帝國吞併了整個馬格里布。馬格里布,阿拉伯語,意為“日落之地”,包括現在的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五國六方。阿拉伯人收服了當地的原住民柏柏爾人,使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然後,阿拉伯帝國動用以柏柏爾人為主力的軍隊,越過海峽,進入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即現在的西班牙,征服了那裡的西哥特王國,西班牙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省。

這個西哥特王國,就是五世紀前後日爾曼人民族大遷徙、在歐洲各地建立的眾多日爾曼國家中的一個,這些國家,笑到最後的有三個,其餘的,或者是亡於自相殘殺,或者是被東羅馬帝國所滅。

笑到最後的三個日爾曼人國家是:法蘭克人、薩克森人的法蘭克王國,後來形成法國、德國、意大利;盎格魯人、薩克森人、久特人的盎格魯薩克森王國,後來形成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西哥特人的西哥特王國,後來形成西班牙。

征服西哥特王國之後,732年,阿拉伯帝國又向比利牛斯山以北的法蘭克王國發動進攻,這一次他們遇到了勁敵,阿拉伯軍隊被法蘭克名將、法蘭克宮相鐵錘查理擊敗,從此,阿拉伯帝國與法蘭克王國以比利牛斯山為界,此國界即現在西班牙與法國的國界,阿拉伯帝國一個世紀的擴張,就此結束。鐵錘查理是法蘭克王國莫羅斡朝的宮相,是曹丞相一類的梟雄,他擊退穆斯林,捍衛了歐洲,使得歐洲保持了基督教信仰,免於被伊斯蘭化,居功至偉。

750年,阿拉伯帝國改朝換代,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後裔,推翻倭馬亞朝,建立了阿拔斯朝,只統治了亞洲部分。倭馬亞家族幾乎被斬盡殺絕,只剩一個青年,逃到西班牙,建立了後倭馬亞朝,而穆罕默德女兒法蒂瑪和女婿阿里的後裔,在埃及建立了法蒂瑪朝。

751年,法蘭克王國也改朝換代,鐵錘查理的卡洛林家族,取代莫洛斡家族,推翻莫洛斡朝,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的卡洛林朝。和曹丞相的兒子曹丕一樣,鐵錘查理的兒子矮子丕平,正式完成了改朝換代的步驟,成為卡洛林朝首任國王。800年,矮子丕平的兒子查理,由羅馬教皇加冕稱帝,是為歷史上著名的查理大帝,查理大帝的帝國,包括現在的法國、德國、意大利。

在751年這一年,東線也發生大事,阿拉伯名將濟雅德·伊本·薩里,在中亞擊敗了唐帝國名將高仙芝。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帝國自顧不暇,永遠退出了中亞。此後,吐蕃王國崛起,與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但被擊退。

卻說那北非柏柏爾人,屬於閃含民族,人種與阿拉伯人接近,但也有一些不同。柏柏爾人主要生活在北非的馬格里布,即,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河和利比亞等國。

北非東部的埃及,其原住民是科普特人,也是閃含民族的一支。

至於摩爾人,則是柏柏爾人與黑人的混血裔,有些摩爾人還混有一些西班牙血緣。最早的摩爾人,是羅馬帝國毛里塔尼亞省的黑人。毛里塔尼亞,意思就是摩爾人之國。莎士比亞著名戲劇《奧賽羅》,其中的中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將領奧賽羅,就是摩爾人,因為他膚色黑,娶了白人老婆,心裡面總是不自信,疑神疑鬼,最後把白人老婆幹掉了,一了百了,終於心裡不煩了。

現在的毛里塔尼亞,全國人口幾百萬,其中主要是摩爾人,其餘還有一些黑人。

再解釋一下貝都因人,他們是阿拉伯人中的牧民,原在阿拉伯半島,後隨著帝國的擴張,來到北非,生活在沙漠荒野,性喜自由散漫的生活。

當初,阿拉伯帝國對西哥特王國的征服,是由帝國的柏柏爾人將領塔裡克·伊本·濟雅德率先進行的,阿拉伯名將穆薩·伊本·努塞爾征服了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人,塔裡克被抓為奴隸,他改信伊斯蘭教,參加了阿拉伯軍隊,屢立戰功,節節高升,最後,完成了從奴隸到將軍之路。

就在屈底波在東線開疆拓土、征服中亞之際,西線也沒有閒著,711年,穆薩起兵進攻伊比利亞半島,他命令塔裡克,率領七千柏柏爾人步兵和三百阿拉伯騎兵渡海,作為先頭部隊,進攻歐洲的西哥特王國。塔裡克勇猛善戰,帶著先頭部隊,登陸安達盧西亞,不用等主力到達,就於712年滅了西哥特王國。穆薩率領阿拉伯軍主力趕到後,仗已經打完了。

塔裡克可說是阿拉伯帝國的鄧艾,穆薩誣衊他反叛,將其關押,解送大馬士革,後來他在那裡去世。

西班牙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省,帝國派埃米爾(省督)進行統治,省會科爾多瓦,受馬格里布總督節制。伊斯蘭教從此傳遍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只有半島北部一線之地,由西哥特王國的餘部駐守,他們建立了阿斯圖裡亞王國,保持了基督教的信仰,保留了日後復國的希望。(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