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么认识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现不了隐患,是最大的隐患”这句话?

只有一个老麦那就是我


发现隐患应当被做成一件专业的事,既然是带有专业性而不是随机性,那就要使用专业的手段,对于某一行,一定有一个行业的安全标准,从国家的法律大会上来看也有《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等,要做到专业性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而不能凭借感性认为不危险就没有安全隐患了了,当然有的安全隐患显而易见,而且危害相当大,但是这样的显而易见的隐患被大多数人识别的时候,在它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很多的隐患叠加,做到专业化就是要识别这些被叠加的隐患,把这些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识别的隐患排除掉,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隐患叠加最终形成马上就要发生事故的大的隐患。

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从中央提出来要为风险分级,也就是双重预防体系中的风险分级管控,存在越大的风险,出现事故越大越不能承担的事故风险级别应当被定的越高,那么隐患排查就是围绕这个风险的控制展开的,试想把所有的区域,车间,仓库,机器等等的风险都做了风险分级,从防控大的风险开始排查,与标准、法律一一对照,就能系统的发现隐患。

错在隐患是绝对的,只不过是不去管出现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不同,不存在发现不了的隐患。

走路有可能会摔倒,这里面都包含是否经过安全培训的隐患,培训未落实都是可以处罚的大大的隐患!


工术消防道


一、“隐患”的意义

“发现不了隐患,是最大的隐患”,这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在强调:要重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情况。



俗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征兆、有苗头的。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发现: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并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重伤或死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这就是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也可以表述为:每1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较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相随。

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必然存在大量隐患。

因此,发现排除各种隐患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关键任务、核心任务。

二、发现事故隐患

隐患是导致事故的必然原因。发现事故隐患,重在明确何为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事故隐患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事故隐患表现为: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因此,要想发现事故隐患,必要一双“慧眼”,必要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有足够的认识和熟悉。

发现事故隐患,实际是一种能力。企业经营者不可以看小安全,不要应付政府部门的安全检查和考核,而应该把安全打造成企业实力的一部分。让安全发展的理念,成为公司经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消除隐患,重在落实。

事故隐患好似地雷,随时都可能被引爆。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保障企业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如今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一些隐患来说,企业选择性“眼盲”,甚至视而不见、搞变通,做出些“掩耳盗铃”的事情。追逐利润和效益,本身没有错,关键要深刻明白“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的辩证关系,切勿心存侥幸。

隐患的整改,企业不仅要有资金投入做保障,更要从管理的制度、防范的措施、人员教育等多方面持续发力。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整改重在落实到位,如此企业发展才能安全无虞。


安全随身行


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我也来凑个热闹,谈谈小崔的看法:

1、首先得弄清楚安全隐患的定义,和安全隐患的分类,个人认为目前将隐患笼统的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不科学,需要按行业进一步细化。

2、 电力行业还有一个名词叫做缺陷,当运行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设备的时候会报告缺陷,通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这又与安全隐患存在着某种关联,但不是全部。

3、现阶段安全检查基本上都是靠人的目视检查,很少有借助仪器仪表的,随意行大,与检查人的经验密切相关,有时候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也会影响隐患的确认。

4、政府监管部门一听说是重大安全隐患就挂牌督办,吓得企业很少填报重大安全隐患,其实实际上存在的,大家只是心照不宣。但要做好预防措施,做好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发生。

5、隐患排查治理不应该是安全员的事情,应该是生产一线对所辖区域的设备,设施进行的系统性排查。

6、安全隐患存在于各行各业,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季节性等变化而变化。需要动态管理,总之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

安全永远在路上,安全为了你我他!


小崔谈安全


首先得弄清楚隐患的概念。我们现在很多领导把隐患、问题、和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分不清楚,经常乱下指令,造成了安全生产费的大量浪费。

而隐患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安全专著里的概念并不清楚。我曾经在给员工上课的时候界定了隐患的概念,那就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能量到达失控的临界点”。

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必须有预先判断事故风险和事故后果的能力。所谓的“有果必有因”。隐患所以被称之为隐患,是因为它可能会引发事故,但是所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因”都是隐患吗?当然不是。只有风险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控制手段失效,但是又暂时没有行成事实上的后果,才能将这例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列入隐患范畴。例如:天然气输送管道失效中的管道受损伤但没有破裂泄漏,是形成了事实隐患。而管道安全距离不足,则属于法律法规不允许且潜在安全风险和潜在后果较高,也属于形成了事实隐患。

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必须要由专业人员主导,安全管理人员判断其风险和后果,才能确定其是不是隐患,是不是需要整改。所以安全管理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在隐患排查和整改中担任主要角色。


养鱼中年


两条省道,车来车往,十字交叉路口是交通安全隐患,如果没有红绿灯,就是重大隐患。如果采用立交,则基本无隐患。但不同的人也许判断不一样,这就是安全意识的问题。


牛编88


第一,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处于百分之百的安全状况。也就是说,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安全则是一个绝对概念。安全管理人员听了这话可能会有点沮丧,但这是事实,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第二,既然安全不是绝对的,那么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降低事故的概率,包括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造成伤害的概率。

第三,如何降低事故的概率呢?我们知道,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是多个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减少一个不安全因素,事故的概率就会降低。这些所谓的不安全因素就是隐患。

第四,好了,综上所述,既然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那么隐患的存在就应该是绝对的。即任何一个系统,必然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发现隐患,那就意味着事故的概率没有得到降低,意味着安全管理是无效的。所以说发现不了隐患才是最大的隐患啊!


浮生无记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专业人做专业事”。让掌握、熟悉安全标准、规定的人员处理这些问题,提高隐患辨识率。


品茗听雨33


既然有发现不了的隐患,那就一定有能发现的隐患。能发现的隐患自然就会被重视处理掉,也就构不成危险,也就不是最大的。而往往被忽视掉的才是最可怕的。这句话,并不难理解,我只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例如,某个飞机上假设存在两个隐患或者故障,你只发现了一个,即可着手处理,排除故障,保证安全,这个被发现的隐患就不会太大,甚至人为可以处理,也就后构不成威胁。而另一个隐藏颇深的隐患,很难被发现,或者容易被忽视,那久而久之,这个没有被发现的隐患就会成为影响工作或生命的最大隐患。所以,能发现的,是好事,至少防患于未然。当然,没被发现的隐患,有它的随机性,隐蔽性,艰难性。这就要求自身除了技术扎实外,还要思想过硬,态度认真。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有道理的。


不负卿卿


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条件是动态变化的,需要随时保持监测。


目前安全检查是最主要的监测手段,也是相对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安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隐患,整改隐患使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就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安全检查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发现隐患,不能及时消除隐患。一旦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那时候就无法挽救了;


安全精选


在生产安全过程当中,安全大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任何,工厂,现场,的生产操作都离不开安全二字。特别是在一些国外,对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重视的,如果发现不了,生活工作当中一些安全隐患,就是最大的隐患,就是说明您发现不了工作生活周边的一些安全隐患的话,就是最大的隐患,也就是对自己身边的所处的环境最不了解。所以在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安全始终是放在首位的。希望在您工作现场,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消除,工作上的隐患,就是解决我们生产,过程当中,首要问题。这样的回答,是否对你有帮助的?亲,谢谢!我是做过现场安全教育培训过的,我是有亲自亲身的体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