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据说,世界公认的有四大古都,它们是:巴比伦、开罗、长安、君士坦丁堡;中国自己也有四大古都:西安(长安)、洛阳、南京、北京。

这些历史悠悠的古都中,唯有北京,不但建都几朝都是统一的泱泱大国,而且基本没换地方,保持至今;更有一个别处少有的特点:这几个朝代的当朝皇上分别是契丹、女真、蒙古、汉和满等不同的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乃至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这就使北京具有了民族大掺和的特点和包容性极强的性格。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因此,这座城市里的建筑,也从深厚的历史背景中生长出古雅的气象与极具包容的特性。

在《北京古建筑物语》这套书里,作者张克群从建筑入手,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间风物娓娓道来。让读者重新发现这座古老城市的新面貌。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张克群被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母亲,实际上,她作为建筑大家梁思成的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自有专业建树。

张克群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文化底蕴离不开其家学渊源、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张克群回忆:高一暑假,大学组织教师和家属去北戴河海边避暑,自己正坐在沙滩上写生,住在自家后不远的梁思成先生跟她聊了起来,鼓励她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称“建筑比工程多艺术,比艺术多工程”。后来张克群确实成为了建筑学大家梁思成的学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不同于世俗印象中建筑工程师“严谨刻板”的形象,张克群性格乐观,充满生活情趣。高晓松说:

“记得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并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高晓松

这样一个追求诗和远方的建筑师,退休后跑遍北京城里和远近郊区的大小村庄,写下了这座城的建筑,和她热爱的北京。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北京古建筑物语》内页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张克群“只为此生的建筑情结”而写就的《北京古建筑物语》集结三本:《红墙黄瓦》,说的是皇家建筑;《晨钟暮鼓》,讲的是宗教建筑;《八面来风》,说的是早期洋人在北京盖的建筑。

张克群有深厚的建筑学功底,在书中却没有用晦涩深奥的学术词语堆砌,而是用老北京的口吻把建筑的背景、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亲切又幽默,让人手不释卷。

张克群老师还亲笔绘制了一百多幅图片,更生动直观还原出古建筑的样貌和结构。此外,这套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特意做成精装小开本,便于随身携带,与书一起走进北京古老的建筑。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套建筑书,更是一套渊博有趣的文化读本。

书中有历史变迁,比如写“法源寺”时,就写了这座传奇建筑如何见证了由唐到宋、再到明清的风云变化、王朝更迭:

“法源寺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东,原名悯忠寺。它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公元645年3月,唐太宗李世民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御驾亲征高句丽国,8 个月后损兵折将败回国来。为悼念战死他乡的忠勇将士并抚慰家属,可能也因为有点后悔吧,唐太宗打算建一座庙........北宋灭亡时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获,曾被关在寺内好几天。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 年),宋朝遗臣谢叠山被抓到北京,拒不降元,在此绝食而亡...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 年)8 月16 日,由于崇祯不辨忠奸,听信清皇太极的反间计,竟将屡败清军忠心报国的46岁的儒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头颅被割下。袁崇焕的家人佘义士半夜冒死从刑场上偷回了他的首级,立即带到悯忠寺,向寺庙的主持哭诉其主人的冤屈....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再次重修后改名法源寺并沿用至今。”

书中有民间风物,北京的一桥一墙、随处可见的石狮子和瓦片,都可能包含有趣的知识和传说。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具体来说是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9 年),距今已有820 多年的历史啦。它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因为这段永定河里长满了芦苇,桥就跟着河沟的名字,起了个卢沟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溜达到这里来,估计那天有月亮,那连绵的拱壳,那清澈的倒影,再加上数不清的狮子,立即把小马醉倒。他在他的游记中盛赞卢沟桥道:“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当然啦,他们老外,按慈禧老佛爷讲话,是化外之民,那会儿见过什么呀!中国的好桥多得是。赵州桥,见过吗?不过在北京附近,卢沟桥应该算是最杰出的了...为排水和美观,桥面坡度约为8%,上面铺着当时最耐久的材料——石板。石头桥栏板和石头柱子基本是金代原物。我数了数,北面的石柱有140 根,南面却有141 根,不知为什么不相等。卢沟桥最大的特点是两侧石雕栏杆上有498 只妙趣横生、形态各异的石狮(20 世纪90 年代,原被雷击损失的3 只石狮得到了修复,石狮总数成为501 只)。其实连大狮子带小狮子带母狮子肚子里怀的,那就真是“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啦!1937 年7 月7 号之前,桥西头归日本人占着,桥东头的宛平城归国军第二十九军把守。7 月7 号这一天,日本鬼子借口丢了一个兵,非要过桥来找。二十九军不干,这才有了卢沟桥畔第一声抗日的枪声,也才有了史称“卢沟桥事变”的事件......如果你去那里旅游,可以在城墙上找找,宛平城的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当然,也有野史轶事,比如张克群老师写故宫的时候,就讲了这一段故事:

“从虚的来看,中国人盖房子,大到皇宫,小到百姓私宅坟地,无不重视风水。好的风水要背山面水,即使没有真山真水,也要造它一个出来,才显得平安吉祥,住着踏实。明代故宫在建设之前,城中原有的元代皇宫已被摧毁,所有的瓦砾都堆在了其主要建筑延春阁的头上,形成了一座搬不走的大山。聪明的设计者索性拿它当了新皇宫北山的基础,再把挖护城河挖出来的100 万立方米的土往上这么一堆,挺好的一座山就有了,这就是景山。至于水就好办了,在几座重要的建筑如天安门之南、午门之北挖了沟,再从筒子河里引来水,2000 米长的河弯弯曲曲地在故宫里一流,这就是玉带河。河上架了大小20 座桥,既美观又湿润了空气,还可以用做排雨水的明沟,真是一举四得。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这条河还有一个用处。说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在宫里散步,走到玉带河边。乾隆灵机一动,想要给这个聪明过人的臣子出点难题,就对纪晓岚说:“爱卿,昨日一妃子给我生了个孩子,朕命你以此为题写首诗。”纪晓岚也没问问性别张口便给:“吾皇昨日降金龙,”乾隆摇摇头说:“是个女孩子。”纪晓岚偷偷一吐舌头接道:“化作嫦娥下九重;”乾隆双手一摊:“生下来就死啦。”纪晓岚哟了一声:“料得人间留不住,”皇上说:“扔在玉带河里了。”晓岚道:“翻身落入九龙宫。”是否这条河还可当做水葬之处,也未可知。”

考察历史古籍,采集民间传说、运用建筑知识专业分析...张克群花了10余年时间完成了这套《北京古建筑物语》,将这些浸染了历史风韵的古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讲述自身的风风雨雨。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张克群在《北京古建筑物语》

的“跋:我的北京”中说:

“常常不明白我算不算是老北京。说不算吧,我确实在北京从4 岁长到60 几岁,如果继续活着(这种可能性极大),以后的日子恐怕也多数在北京过。以活到84 岁计,在北京陆陆续续待80 年,还不算“老”吗?说算吧,我不是在北京出生的。论起“生与斯,长于斯”,就有点儿底气不足。加之我生活的地域既不在北京城里,也不在北京乡下,而是在一个不城不乡的地方——清华大学里。对北京城里的好多物事儿,就不大了解。虽然不够纯粹,但我还是爱以北京人自居。我爱北京的一切:那如诗如画的风景、那四季分明的气候、那宏大气派的建筑。更爱北京人的一切:带些儿化的口音、苦中作乐的脾气、南北兼收的吃食。”

张克群在德国留学,长居美国...正是这种多元的成长环境和身份认同,使她能用更多的角度去解读建筑,对各类文化也随手拈来,行文之中,即有“老北京”的热情与飒气,又有一定的距离感,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通过建筑,看历史,看人物,看文化。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张克群说,“北京的建筑明晃晃地戳在路旁,北京的长城弯曲曲地盘在山上,以其雄伟、华丽、端庄、气派,吸引着各地的人,也感动着北京人自己。这其中必有它的道理。看完这本书,也许你能对它的原因品出一两分来。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毕竟,当我们走在鼓楼红墙外的桃花下,走在波光粼粼的后海边,走在大雪纷飞的故宫里,不仅是为景致本身的美而感动,更是为了千年历史风霜与古城中流传的故事而感动。

不妨跟张老师走进北京古建筑的世界,这里不止是“诗和远方”的出处,还收藏着一座古城数百年的沉浮。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END

编/妍书

配图©摄图网

内文图、资料/《北京古建筑物语》


推 荐 阅 读

她笔下的北京生动多情:听梁思成弟子、高晓松母亲讲北京古建筑

《北京古建筑物语》(套装三种)

世家出身的张克群眼中的老北京是怎样的?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