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科大的小而精,浙大的大而全,哪種教育模式更好?

用戶951997351737


中科大的小而精

中科大從1958年建校至今,沒有合併也沒擴招,中科大常數,即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維持在1800人左右。

按學科評估實力來看,中科大是中國最好的小而精大學,而且不僅是小而精,更是小而強。2018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科大六個基礎學科領域(數理化天地生)均為A級,在國內近3000所高校中僅此一家。特別是中科大近幾年在量子信息領域,擁有世界頂尖級科研隊伍(量子信息的夢之隊),郭光燦、杜江峰、潘建偉多次在該領域刷新世界紀錄,領跑世界範圍內的量子信息研究。

此外,中科大也是一直奉行精英教育理念,不得不說中科大少年班,可謂是牛人云集:截至2014年12月,歷經36年少年班共招收1261人,畢業1070人。這36年走出202位教授,其中106人美國任教且擔任終身教職序列或終身教職助理教授以上。2012年,駱利群(81少)、莊小威(87少)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同時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浙大的大而全

相比中科大,浙江大學經過多次院校合併,整合了大量優勢資源,學科類別更齊全,學科佈局也更為合理,涉及經管、人類、數理、農業、醫藥等多領域。浙大之大既在於學科之大,又在於學科實力之強大,可以說浙大是大而強,不僅僅是大而全,這也是浙大勝過川大、山大,吉大這些高校的地方。


迴歸問題

中科大和浙大雖然走的不同的路子,但目前都已經發展成國內頂尖、世界知名大學。浙大素有東方的劍橋之稱,中科大也是中國的加州理工,兩所學校各有特點,非得論個高低,也是難分伯仲。

非要說哪種教育模式更好

,還得分開來看。從一流學科發展來講,包括一流科研人才的培養、一流成果的產出等方面,中科大教育模式更好;從一流大學建設來講,個人覺得中科大在醫學、農林等領域缺乏必要的佈局,不能和浙江大學相比。

總之,兩所學校都是非常優秀,實力強悍,是廣大學子治學深造的理想學府。


風清揚-逍遙子


坦率地說,中科大的“小而精”,浙江大學的“大而全”,無論小還是大,都不是學校發展追求的目標。

規模上的小和大,是由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現實因素所決定的。無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是浙江大學,其追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強學科實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是想做大的。但這種做大不應該是以盲目擴招,犧牲學科精度為代價。而是要穩紮穩打,做好一個學科,再向另一個學科進發。再者,從辦學規模來說,真要條件允許,中國科大也不排除會合並其他院校。但地處合肥,周圍實在沒有實力能與之匹敵,可供合併重組的對象,自然不得不選擇走特色化、小型化的路子。

當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年堅持不擴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其學科設置以數理化基礎學科為主,著重發展前沿先進技術,旨在培養頂尖科技人才。無論是基礎學科還是前沿先進技術,註定只能是由少數人來從事,所以確實沒必要,刻意增加學科數量,擴大辦學規模。




浙江大學則不然,浙江大學是一所百年名校,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文理兼容,多學科共同發展為特色。事實上,九十年代院校合併,也不過是,把上世紀50年代院系重組中,從老浙江大學拆出的學院,重新收了回來。

浙江省是沿海發達省份,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區位優勢明顯。因此,浙江大學才有條件進行全面的學科佈局,加之一代代浙大人的銳意進取,才能發展成為不僅僅是大而全,更是大而強的浙江大學。從本科教育的角度來看,浙江大學的模式無疑是更好的,多學科交叉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浙江大學之所以不同於川大、吉大和山大,就在於其不僅僅是規模大,學科全,更在於其辦學實力確實強悍,是“大而強”的典範。

從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來看,浙江大學這種辦學模式應該屬於國內名校的主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屬於一種特色教育,更適合理工科方面的偏才或者說天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本科教育在浙江大學綜合性大學完成應該會更好一些。


上庠


我是用人單位的,也曾經是一名大學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看到大學名稱上,有“水利電力大學”、“測繪學院”、“水運工程學院”、“冶金鋼鐵學院”、“紡織大學”、“船舶工程大學”、“建築材料學院”、“醫科大學”……,等等,僅僅從學校名字上就能知道這個學校所屬行業,學什麼的,將來幹什麼,目標明確,專業特色明顯。

從專業設置上來看,在本科層次,僅機械行業專業裡就有“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工藝與製造”、液壓傳動與控制、焊接……等等比較細的專業名稱。不同專業,在課程設計和實習等方面都有側重。畢業後,到單位工作,上手很快。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教育部搞改革後,大學紛紛合併、改名,行業大學大都移交給了地方,少數知名的大學由教育部與所在地省共建。大學瘋狂擴張、擴招,一些大學紛紛合併另一些差一個層次、甚至幾個層次的學校、甚至技校,統統變成了“某某大學”、“某某科技大學”,大學名字越來越大,學校越辦越綜合,已經看不出大學自己的特色。在本科專業設置上,簡單照搬美國“寬口徑”教育模式,液壓、焊接等等這些專業都沒有了,用人單位感覺現在的大學生不如以前好用了。尤其是研究院所及大型企業,他們往往專業分的比較細,這種寬口徑出來的學生,不如以前經過專業重點培養的學生好用了。中國大學教育越來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慢慢地,中國就只有教育部一所大學,乾脆,把全國所有高等教育都合併得了,大學名字我都替他想好了,就叫“中國大學”,絕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綜合的大學!

大學,終歸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需要與用人單位做好專業上的對接。美國以寬口徑、綜合性的大學教育為主,可也不是完全沒有小而精的特色大學,比如,麻省理工學院一直都只叫“學院”,人家幾百年都是世界頂尖也不去追求“綜合”、沒有改成“麻省大學”吧?!再者,美國搞大學寬口徑培養,也是基於美國的國情的。在美國,通用、波音……,企業自身的科研與再教育、再培養的能力非常強,寬口徑培養的學生到用人單位後、企業自身一般都有很強的再培養能力。但我國國情不同,企業主要是以使用人才為主,很少有能再培養的研究、培養能力,簡單照搬也並不符合我國國情。


老蕭在武漢


對於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概念。

1.中科大原來合併了科技情報學校,合肥經濟管理學院,昨年合併了安徽省立醫院成立了醫學院,這也是它在積極擴大,認可擴大的表現,不能選擇性無視。中科大整體規模不大,在同等條件下,比規模大的學校應該更容易發展進步,而它卻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學科小而精,反而比較三十年前沒落了。如果另外的學校全部剔除其他科系只算理科,中科大的理科規模立即凸顯,理科規模全國第一。無論理科規模容量,還是招收理科人數,已經達到極限,如果還要擴大招生規模,錄取分數肯定會掉,中科大不敢也不能。另外整體規模小,是不是更容易管理?是不是更容易發展呢?現實卻不是這樣。規模大學科多,要想發展進步,浙大比中科大難多了,反而浙大進步快發展好,為什麼呢?國家支持,創新思維,加之原來的實力雄厚。

2.學科建設方面,中科大小卻不精,41個大類學科,13個大類沒有參評,比如金融類,在別校比較熱門,中科大卻是冷門,因為很弱。今年自己主動撤銷一些專業碩博培養的權利,怕通不過評審,面子不好看。還有科學技術史,天地學這方面的專業開設學校比較少,比較容易A+,也並不是那麼受考生待見。再看浙大,學科比中科大多,反而學科精度高多了,共61個授權學科60個參評,卻有39個A類,精度比較一目瞭然。

3.真正的小而精,不是在網絡靠嘴造勢的那種小而精。大而全,學科齊全,並且浙大學科多並且普遍強。這兩種模式各具優勢,理念不一樣!小隻有做到真的精,才具有競爭力,比如麻省理工,顯然中科大不具備。浙大學科齊,很多學科很強,但要做到斯坦福那樣的強,還要繼續努力,也不具備。

4.無論這兩種模式,哪一種都對各種類型的考生提供了選擇機會,並不能說哪一種就更好。假如全國高校都只招2000人,與國家的教育理念不相符,也不能最大可能為社會作貢獻,考生沒有了更多選擇,導致更多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

如果喜歡專心立志單純的理科,中科大是好的選擇。如果喜歡順應時代,選擇綜合交叉類型學校,浙大當之無愧。這兩種都很不錯,無可厚非,個人愛好,兩者並不矛盾,和諧存在。

有人會說,你只能讀一個專業,卻不知道不同環境不同專業的人在一起,潛移默化影響著你的人生觀,讓你薰陶感受著整個環境,接受著各種專業文化的碰撞,悄悄浸潤成長,潤物細無聲。入學一段時間後,當你覺得當初專業的選擇不適合自己,一定情況下還可以有更多選擇,學科單一的學校就不行了,你選擇了只能一直走下去,或者不喜歡物理只能去喜歡化學數學。

這兩種模式,都為國家社會及考生作出了貢獻,非要作出一個比較或者強行要說哪一種類型好,都是欺騙忽悠!





手機用戶156963571


我是陝西人,在青海上的學。絕對不是浙吹。應該肯定的是,浙大不僅僅是大而全,也很強。教育部學科評估,39個A類專業,高居全國榜首。70個開設專業,A類專業優秀率一樣位列前茅。就拿醫學為例,當年並非衛生部直屬的11所高校,也不在軍醫四大金剛之列,如今確有3個A類學科。可以說,浙大的發展確實可觀。也獲得了教育部的認可,科研經費位居全國第二。學科建設齊全,教育質量也好,是高校發展的楷模。


學海V無涯


說得好像浙大大而全實力不強一樣,中科大計算機 軟件 臨床醫學這種熱門學科根本就不是浙大對手


佐木佑風


個人比較贊成小而精的辦學理念,雖說大而全可以在很多方面進行交叉,使得學生能獲得更多薰陶,但那些都是理論上的,作為一個大學生你不是還得學好你自己那一種專業?學校規模再大又跟你有什麼關係?都是與個人無關的浮雲。有人一聽說規模大選擇多就不假思索的認為自己機會多,但其實落實到個體上能讓你自己自由選擇的機會很少,尤其是規模大的大學,低分考進的學生只能調劑邊邊角角的專業,學校為了保證這個專業有人學,也不會讓你輕易轉專業。而恰恰是小而精的大學,沒有爛專業,你想學哪科都可以讓你如願。科大就是這樣,我兒子18級壓分進的,專業是可以任意選的,根本無需調劑。另外科大師生比只有1:4.7,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平均對5個學生,而清北是1:17左右,大而全的大學比例會更大。所以科大現在還是班主任制,對學生的關心無微不至,比高中還要細緻,我兒子期中考試沒考好,老師請吃自助餐談心,試問哪一個大學還能做到這樣。另外剛剛看到頭條上爆出科大的人均科研經費全國第一為人均150w,其他高校沒有過100w的。

所以說,學校規模再大跟個人關係真的不大,可能唯一有關的是你各領域的校友比較多而已。真正落實到你個人頭上的教育資源才是與一個大學生息息相關的。


典範西服


首先,對浙江大學等四校來說,浙大合併農大,醫大,杭大是執念,無論是四校的學生還是老師,主流認知上是對歷史的一種糾錯,順勢而為,只是結果上造成大而全,而不是因果倒置,為了大而全,去追求合併,這是與其他一些學校有別的。我失去的,要回來,時間機會合適,誰不想這麼做?奈何,復旦不在杭州,奈何復旦當時事實上更強,勢不可行,你當內心深處,浙大就沒這個念想?

其次,中科大的擁護者,要誠實。一邊鼓吹小而精,一邊為中科大合併這合併那出謀劃策的事也沒少做。說穿了,對大而全的一些得益之處,還是眼紅,有時候只是嘴硬。若真有一天,中科大合併了醫學院什麼,拍手唱好的估摸也是主流,嘴巴可以瞎說,內心總歸是誠實的。

其三,大而全不會跟小而精衝突。哈佛,斯坦福,牛劍等綜合大學的在具體強勢專業上的精度,也是不亞於麻省。或者說,精度跟大或者小沒有本質的關聯,也有看似小而精的大學,並沒有做到精。歸根,學校學科建設精度上的表現,更是取決於歷史沉澱,老師用命,學生爭氣,一代一代人建立起來的。

其四,回答題主。就中國人目前的心態和熱情來說,大而全模式佔優。除非是業內人士,尋常家長學生總歸是跟輿論走,這方面大而全有先天優勢。中科大能與清北扳手腕的場景,似乎也就在20年之前發生。20年之後,沒合併的中科大南大,不要說是與清北抗衡,連在華五的位置都是往後挪了。更遠一點,南開大學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能多條腿走路,幹嘛非要一隻腳去走呢?


荼蘼香晚


中科大國人不認可,只有美國人抬高中科大,因為對美國人有利益,中科大,大半留學生不回,為美國培養人才,欺負中國人,朋友們現在知道美國人把中科大在世界排得很靠前,在國內進不了前十


歲月人生武漢


從培養學生和發展後勁來說,浙大的模式更好,目前都認識到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建國後學習蘇聯的專業性教育培養社會螺絲釘的教育是失敗的,綜合性大學,再加上自由的氛圍一定會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浙大的專業覆蓋很廣,質量也有保障,浙江的經濟又非常強悍,所以浙大硬件上是很好的,如果能夠再自由一些,一定會發展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