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長平慘勝,秦軍坑趙40萬,邯鄲慘敗,秦軍被殲30萬

長平慘勝,秦軍坑趙40萬,邯鄲慘敗,秦軍被殲30萬

策劃合縱抗秦的將軍

長平之戰於公元前260年7月落幕後,次年10月,秦國搶佔了韓國的垣雍,垣雍本是魏國的命門要地,地處魏都大梁上游。從垣雍掘開河堤,可隨時發大水衝跨魏都大梁。前在長平之戰時,秦昭王曾擔心趙國聯合魏國對抗秦國,就對魏王許願說,準備把韓國垣雍割讓給魏國,以阻止魏國增援趙國。此時秦軍乘機東進,且兵分兩路進攻趙都邯鄲,其先行佔領垣雍,主要目的仍是阻止魏國增援趙國。

秦國派大將王陵率大軍20萬攻打邯鄲,趙國此時已是上下一心,對秦國切齒痛恨。《戰國策》記載,白起對秦王說:“趙王放下了架子,臣僚們推心置腹地推薦死士,平原君屬下,皆令妻妾們到軍中搞後勤,臣人一心,上下同力,趙國目前是空前團結。”趙國大臣的妻妾到軍隊裡做後勤,士兵能不勠力同心殺敵嗎?王陵打邯鄲打不下來,總圍著城打轉轉,這萬一拖上二、三年,把秦軍就拖得筋疲力盡了。

王陵打邯鄲沒拿下,秦王就急忙找白起出徵。可白起因與丞相范雎有矛盾,便託病不去。秦王又以鄭安平為將,率兵十萬增援邯鄲,鄭安平攻打了一段,仍然沒能拿下來,秦王又派王齕增援。在圍困邯鄲的過程中,東方五國都同情趙國。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其三,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此時也是暗流湧動,互相聯絡。尤其是趙國平原君趙勝,他南走北竄,決心合縱趙魏楚三國,聯合魏楚軍隊來增援趙國。後來韓國軍隊也加入到合縱之列,將三國軍隊都動員起來了。東方六國心裡都清楚,趙國若被秦國滅掉,自己也將被各個殲滅。合縱一起救援趙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各國的有識之士覺得必須要救趙國。

長平慘勝,秦軍坑趙40萬,邯鄲慘敗,秦軍被殲30萬

秦趙兩軍在前線鏖戰

主持這次合縱的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平原君先是找到魏國,因為平原君妻子是魏國信陵君姐姐,信陵君也是王族。可魏國由於垣雍這個城邑被秦國霸佔著,實際上等於國家被秦國控制著。魏王派將軍晉鄙率10 萬大軍前去救趙,但又怕引來秦國報復,大軍開到湯陰(今河南湯陰)就不敢再前進了。

平原君沒辦法,準備帶二十名門客去楚國遊說,毛遂自薦要當這次遊說的領隊。毛遂帶人到了楚國,他橫眉緊鎖,按劍而立,憑著“合縱為楚,非為趙也”的浩然正氣”,終於說服楚王救趙。然後歃血為盟,使楚王同意派春申君和大將景陽領兵10萬救援趙國。

平原君搞定楚國後,因楚國與趙國中間隔著魏國,楚軍北上救趙,勢必要經過魏國。於是平原君再去說服魏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就發生在這裡。

信陵君魏無忌本是魏王的兄弟,但魏王一直很忌憚他,魏國雖然也出兵救趙了,但大軍由晉鄙率領,在湯陰停著一直不動。平原君作為信陵君姐夫,來魏國首先把信陵君說了一頓,信陵君也覺得應該救趙國,但魏王非常害怕秦國,不敢讓大軍前進一步。

開始,信陵君想組織自己府中的賓客去當突擊隊,直接去攻打圍城的秦軍,可人數太少了,僅僅湊了一百多輛戰車。他出城門時碰到了門客侯嬴,侯嬴給他策劃了“竊符救趙”的計謀。信陵君依計而行,通過給魏王寵姬送禮,從如姬那裡拿到了虎符,然後侯嬴又讓朋友朱亥跟著信陵君,來到晉鄙大營裡,朱亥趁機擊殺晉鄙,掌握了十萬大軍的指揮權。

長平慘勝,秦軍坑趙40萬,邯鄲慘敗,秦軍被殲30萬

增援邯鄲的軍隊奔馳而來

這時候,趙魏楚韓的合縱之事已經形成。平原君又聽從趙國李倓的建議,讓妻妾們去軍營做後勤,這樣終於感動了士兵。當時先組織起三千死士,由李倓率領著這些敢死隊,勇猛地向秦軍發動攻擊,與秦軍決一死戰。此時正好魏楚聯軍趕來,幾路援軍奮勇衝殺,城裡城外內外夾擊,秦國的軍隊先是被衝亂,其後是兵敗如山倒,幾路秦軍全線潰敗。邯鄲城外,屍堆如山,血流成河,除鄭安平率2萬人被團團包圍,投降趙國外,秦軍死傷達30萬人,邯鄲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長平之戰先後打了三年,邯鄲保衛戰也是打了三年,趙國還是長平之戰時的孝成王,秦國還是昭襄王;但雙方統帥換人了:趙國統帥實際是趙勝,秦國主帥由白起換成了王陵。這是邯鄲之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邯鄲之戰的勝利後,趙、楚、魏三國軍隊追殺秦軍到上黨,韓軍則趁機奪回上黨地區。秦軍潰敗後退到侯馬東北的汾城才紮寨休息。直到十年之後的公元前247年,秦國王齕率軍才重新奪回上黨。邯鄲之戰的勝利,也是東方六國合縱抗秦的勝利,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果。邯鄲之戰打亂了秦軍的戰略部署,使秦軍損失達到30萬人。邯鄲之戰後,趙國又很快就開始整修工事,加強訓練,準備迎戰秦軍下一輪進攻。(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通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