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老家许昌

文‖葛中山

喜欢豫剧的朋友大都知道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桑振君,熟悉她们的唱腔艺术。但很少有人了解,在戏剧界还有一位融坤生、须生角色为一身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演艺高超,戏路宽广,唱腔高亢激昂、嗓音圆润宏亮,若不早逝,定能形成流派,铸就更大辉煌!

1951年,她和常香玉、唐喜成等一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进入朝鲜,冒着枪林弹雨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5年,她被评为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并于九月赴京参加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也是最早录制木质唱片的豫剧表演艺术家。1954年,她先后录制豫剧木质唱片《黄巢》、《反徐州》,和李素萍合录制豫剧木质唱片《水漫蓝桥》,和崔兰田合录制豫剧木质唱片《秦香莲·杀庙》一折。1955年,她又在河南人民剧团录制了豫剧木质唱片《李自成》。

1964年,她因病英年早逝,得寿32春,葬于郑州西南郊隅革命公墓。

她,就是当时唱响黄河两岸,誉满神州,深受豫中一带老百姓喜爱的梁云芝!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怀着对梁云芝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今年五一上午,我联系上了她的娘家叔伯侄子梁枫,并很快在鄢陵约见了他。谈起他姑姑梁云芝,梁枫神情专注地告诉我们:

“我姑姑梁云芝,又名梁展,生于1932年11月。姑姑出生不满一岁,她父亲就被抓了壮丁,一走杳无音讯,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6岁时,经人求祷拜认给了当地老艺人张合学戏(1982年我去郑州看望她母亲——我二奶奶时,二奶奶还保留着她的拜认契约,红布黑字已色黯旧陈)。”

“学戏四年,到了10岁,被张合师傅送到乐群剧社登台演出。我姑姑14岁就唱响了三县一州加一川(鄢陵、临颍、长葛、许州、洧川),成了有名的小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那年,部队路过鄢陵,我姑姑从容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在第二野战军四纵文工团任演员(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四纵第十一旅文工团)。1949年建国后,她又调到河南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52年我姑姑转业,被安排到河南省歌舞团演出队,最后又调到河南省豫剧院二团。”

“1951年冬,姑姑和常香玉等一批艺术家一起,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奔赴朝鲜,冒着枪林弹雨,跨战壕钻坑道送戏到前线,亲切慰问志愿军战士。她在医院里给伤员们唱的豫剧《黄巢》母亲劝儿的唱段,感动了所有伤员,朝鲜人民军的一位伤员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姑姑留作纪念。1978年我去郑州看望我二奶奶(姑姑的母亲)时,老人家把这顶帽子给我戴上,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恁姑的心爱之物,你要保存好,可别忘记她……”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姑姑不愧为军人出身的艺术家,她对党忠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人秉正、气宇轩昂,处处散发着军人的风采!1955年,她被评选为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并赴京参加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姑姑的戏路很宽,她既能唱坤生、须生,还能唱老旦。她长相漂亮,身材匀称,气质尤佳,被同行们捧为台魁;1954年、1955年她先后灌制了几部戏剧的木质唱片,是豫剧界最早灌制木质唱片的演员,可惜现在这些唱片已经遗失了。去年,我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找到了一张1954年她灌制的木质唱片《黄巢》,听得在场的人都眼含热泪,啧啧称绝!”

“1960年,河南省豫剧院二团来鄢陵演出。休戏期间,我姑姑带领李斯忠、唐喜成、邱云志等演员来到我家。姑姑还给我母亲扯了一块花布,让母亲做件棉袄,又给我父亲50元钱50斤全国流动粮票。这些礼物在当时是非常金贵的!”

“姑姑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我们家弟兄四个,那时候我父亲他们兄妹俩说妥,让她在我们兄弟中间抱养一个。我当时刚满一岁多,她和邱云志(丈夫)决定选我,并于当晚把我抱进被窝,宠爱之至!后来因为我奶奶不同意作罢。”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1959年,我父亲在三区区委任职,因为讲了一句粮食亩产量的真实数字受牵连。到1962年初,父亲因为有病再加上大小会挨批判,又加之接受劳动改造,他的身体非常虚弱。那时候是论工分分配,我们家上有爷奶两位老人,下边兄弟姐妹又多,就靠父母两个弱劳力,工分挣得少的可怜。去生产队里分粮食和其它农物,每次都是最少的;全家的生活非常艰难,几乎断炊,揭不开锅!”

“1962年盛夏,我们家的老房子塌了,生产队安排劳力给我们垛起来三间土墙,架上了梁檩,钉上了椽子,可就是不修缮麦秸。因为没地方住,我们全家也只好就这样搬了进去。天气炎热,每到中午,我们兄弟几个就钻到床底下纳凉憩息。听父亲讲,当时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干部是他培养起来的,他们在1957年犯过一次集体错误,父亲狠狠批评了他们,并对几个主要干部做出严肃处理。这次我家房屋土墙垛好他们不给修缮,就是借此报复父亲!理由是生产队里麦秸少,饲养员的十几头牛还不够吃。”

“一天中午,突然有一位将军走进我家露天的屋里,转着看了看,气哼哼地背手出去了。听我父亲后来讲,他是当时许昌专区军分区的黄司令员。黄司令员让警卫员通知大队生产队干部跑步到我家院子,命令道,我今天去西华县检查工作,后天回来这所房子如果还没有缮起,是谁的责任我撤了谁!如果下雨墙塌了砸死了人,是谁的责任我枪毙谁!说罢拂袖而去。当天下午,生产队派来80个男劳力,没到黄昏就把房子缮妥。”


“父亲后来才知道,黄司令员来我家是受桑振君委托。桑振君和我姑姑在1953年就拜认成干姐妹,两个人都是穷苦出身,非常亲疼!一个月前适逢桑振君(时任许昌专区豫剧团团长)去省里汇演,期间去省豫剧院看望姑姑,姑姑这时候已经患病(肺结核)。桑振君催她赶快住院治疗并帮她一起办理了住院手续(河南省人民医院)。临走时我姑姑告诉桑振君,我有病在身回不了鄢陵了,这两年我哥哥一家过得很苦,我担心他们,请帮我带回去点钱和粮票给我哥吧!姑姑就交给桑振君80元钱50斤全国流动粮票。桑振君回许昌后一直忙于演出,也没有时间来鄢陵。黄司令员他们一定很熟悉,所以就有了黄司令员来我家这个场面!”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唉,在最困境中,是我姑姑帮了我们一家……”梁枫说着,眼圈已经潮湿,能看得出,他也非常怀念他的姑姑!他接着说:

“姑姑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结核医院和病魔抗争了一年多,最终没能走出来,32岁的她,年轻轻的溘然离世在病床上!家里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末了也没有盼到她们的亲人回家……河南豫剧院用厚重的柏木棺木,隆重地把她葬在郑州西南郊区的革命公墓!听父亲说,殡葬姑姑那天,郑州市文艺界及社会各界人士及观众,还有各专区的文艺界领导、知名人士几千人含泪前来,向这位正值青春的艺术家告别。一位副省长在河南省豫剧院举行的追悼会上含泪致言:英年早逝、英年早逝啊!”

梁枫哭了!

我暂停了采访。

下午,梁枫给我讲了一段美丽而又充满神奇的经历。

1980年孟夏,梁枫和弟弟去郑州首次给姑姑扫墓。梁云芝的母亲还健在,但老人从未去过墓地,她只听说女儿是葬在一个大土岗的东南沿,坟墓后面长着一棵大柿树。清晨,老人给他们准备了一叠厚厚的烧纸、香炷和她亲手油炸的面托儿,并一再交待他们兄弟,点燃纸香后一定要把面托儿掰成小块丢进火里……老人心里明白,女儿生前最爱吃这个。

梁枫弟兄俩骑了一辆自行车,驶出郑州市区后,左拐右绕,走着问着,大概穿过十多处荒坟野冢和长满丛生荆棘的土丘,在上午十点多,才来到西南郊区的革命公墓。

公墓很大,也很荒凉,阴森森地,寂静得让人毛骨悚然!大小坟头都隐匿在灌木野草丛中,无处下脚,无路可走;远处冷不丁传来怪鸟的哀鸣,近处突然哗啦啦有受到惊吓的鸟儿飞旋,令人惊魂难定!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弟兄俩一前一后紧挨着往前探寻,土岗太多了,难以确定是哪一片,翻了大小十几处,也没看到哪处岗东南下沿有柿树。不逢年过节,这里见不到一个人影。弟兄俩继续排列搜寻,鞋上缠绕着藤蔓,裤腿上扎满野刺、沾染着花瓣儿花粉……天近中午,还是没有找到目标。俩人又热又渴又饿,非常疲惫与无奈!


突然,走在后面的弟弟举着拄棍指道:“哥,你看——”

梁枫顺着望去,只见前边土岗上长满粗大的苍松翠柏,松柏下,一座水泥砌筑的圆圈墓赫然映入眼帘。二人“咯噔”一震,直接冲上岗顶。

墓体长圆,高有五尺,周围青砖铺地。细读碑文,原来是六十年代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母亲的坟墓。

找到坐标了,听父亲说过,姑姑的墓地和吴芝圃母亲的墓地相隔有几百米。弟兄俩再一次鼓足劲头在四周搜索。可是公墓面积太大了,又有树木灌丛层林叠嶂,踏遍附近五六个土岗,仍没找到目标。俩人泄气地在一棵大桑树下盘地憩息。弟弟说:“咱姑要是化成一只蝴蝶引着咱找到她该多好……”

奇迹发生了,弟弟话音刚落,从旁边野花从中缓缓飘出一只绚丽的彩蝶,围着弟兄俩飞舞一圈,径直朝西北方翩翩而去……

弟兄俩又惊又喜,哪敢怠慢,急匆匆追着蝴蝶飞奔。

真的神奇,蝴蝶时快时慢地舞动着。弟兄俩离得近了它就飞得快,稍远一点它就放慢速度上下起舞,好似在等待着他们。地上杂草丛生,看不见路,梁枫只顾追着蝴蝶奔跑,冷不防“噗通”一下,掉进一个窑里。他在里面试着爬了几次也没爬上来。原来是迁坟人刨挖棺木后遗下的一处大坑!弟弟慌忙过来,手把手用力把哥哥拽了出来。二人朝着西北方向定晴望去,那只蝴蝶没飞走,竟在原处上下翩舞……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弟兄俩跟着蝴蝶来到了一座高岗旁,一眨眼,蝴蝶不见了。他们搜寻着四下环望,陡然发现了一棵桶粗般的大柿树!找到了,找到了!弟兄俩朝大柿树飞奔过去!

柿树附近杂草攀连,看不出有坟头。他们用棍子在草丛中打探,“噔”的一下,棍头碰到了一块石头。梁枫猫腰撩开藤叶,仔细查看。啊呀,是块碑顶!弟兄俩赶忙把周围杂草藤蔓薅拔掉,清理干净;把棍子折断,用棍茬儿贴石碑一棍一棍往下挖……

不一会儿,石碑的正面就露了出来,再用草挽成团把碑面上的沾土刷抹干净,几个楷体大字赫然显现:梁云芝之墓。左竖小楷: 河南省鄢陵县人,生于一九三二年,卒于一九六四年。右竖小楷: 河南省豫剧院立。

弟兄俩把碑周围清理干净,把贡品摆好。碑后的草丛也全薅拔完了,但平坦坦已没有坟头,时间的流水把岗坡的泥土冲涮下来,淤积了姑姑的坟墓……

他俩用棍茬儿划土,用手捧用棍推,一捧捧一拢拢,用了好长时间,又修复起一小座坟丘……

早逝英灵今犹在,流芳百世贯宇圜!

作为早期豫剧表演艺术家,梁云芝圆润的唱腔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品德情操、爱党爱国的亲民情怀,赢得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敬仰,受到了那个年代观众的爱戴,也必将会影响和激励一代代后人!

梁云芝——最美的蝴蝶,永远的青春!

唱响黄河两岸,32岁病逝的她,真化成一只蝴蝶了吗?

【作者简介】葛中山,许昌市鄢陵县人,文学爱好者。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原野》等报刊发表过通讯报道、小说散文和花卉论文。曾任河南省六届人大代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十几年,现从事园林绿化工程工作。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老家许昌”原创图片库,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