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慈禧去世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剑花烟雨风情


按照正史记载,说其是“年已衰老,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没有说明他是因何而亡,但在清廷档案中,记载了李莲英下葬时有头无身。1966年“红卫兵小将”挖掘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李莲英墓时,发现只有人头一颗,肢体用珠宝之类代替,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见李莲英并非自然而亡。

李莲英的崛起

李莲英是清末慈禧太后的总管太监,他得势是在安德海被杀之后。

同治八年,清廷为皇帝大婚忙活着,安德海自告奋勇要出宫亲自为同治皇帝亲自采购衣料。他出宫后乘坐着插有龙凤旗的大船,沿途招摇,对所过州县大肆勒索,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遂缉捕安德海,以清廷祖制“太监不能私自出宫40里”为由就地正法。

安德海一死,李莲英成为慈禧身边最得力的太监,不久便升任敬事房总管之职。李莲英既得宠,便在慈禧面前卖弄乖巧,甚至出谋划策,哄的老佛爷对其言听计从。


李莲英干政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李鸿章奏请慈禧太后请求御驾亲临检阅。不料李莲英在得势后,不想锦衣夜行,于是便央求慈禧代为检阅北洋舰队。众臣得知后哗然,一片反对声,其中御史朱一新更是上了一本奏折严词对其驳斥。

总管太监李莲英,随醇亲王奉旨赴天津阅兵,将恐遭玄宗宠宦为监军而使唐亡之覆轍……从古阉宦,巧于逢迎,而昧于大义,结党营私,拨弄是非,在宫廷之内,售其小忠小信,窃取作威作福之柄。我皇太后、皇上明目达聪,岂能受李莲英之欺骗乎?

慈禧太后阅后,勃然大怒,认为御史朱一新是污蔑朝廷,着降级降薪,以儆后效。以此,朝中大臣对李莲英更为敬畏。


1893年,李莲英势力大成。“奔走李莲英门路者,络绎不绝,凡能设法辗转与李莲英互通声气者,无不因而发家致富。”此时李莲英不仅势力庞大,甚至仅以太监之位,居然谋得金银财宝数百万两。醇亲王得知后,也认为李莲英恶贯满盈该杀,但是始终被慈禧所庇护,气焰越发嚣张。

中日甲午战争后,慈禧郁郁,李莲英对其进言,若能大肆举办六十大寿,可提升国人士气,振奋人心,慈禧听后觉得可行,于是在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还大肆操办大寿,花费不知凡几。到了大寿前两天,由于要演习祝贺大寿仪式,光绪帝早早到了颐和园,演礼官李莲英却未到,演习迟迟不能开始,于是光绪帝派人去催。李莲英对光绪帝甚是轻慢,两个时辰后才姗姗而至,光绪帝再也忍受不了李莲英的狂妄,于是派人重责其四十大板。李莲英从此深恨光绪帝。


此后,李莲英不但没有收敛其行为,更是借着慈禧的势组建起了“老母班”,专门跟光绪帝身边的太监作对,不断剪除光绪身边亲信。1908年,慈禧太后觉得自己身体快不行了,于是派李莲英对光绪帝下了手。第二天,慈禧太后亡。

李莲英的没落

靠山慈禧死了,宣统皇帝登基。李莲英惶惶不可终日,他深知自己仇敌遍天下,遂搬出皇宫,躲避在私宅内,闭门不出,谢绝探访。

裕隆太后垂帘听政,宠信着新宦官小德张。宦官们天生的心理变态导致小德张对李莲英的巨额财富眼红不已。于是小德张状告裕隆太后,说李莲英在位时贪污受贿多达数百万两之巨,于是裕隆便命清宫内务府严查李莲英。

李莲英得知消息后马上把银子源源不断的送往小德张和袁世凯爱将江朝宗府中,二人虽然收了好处,但仍然不断敲诈李莲英,导致其每天活在惶恐之中,可见其晚年过的并不好。终于在宣统三年的一天晚饭后,莫名被杀于后海河边。第二天家属寻到时,只有头颅不见身体,这就是为何墓中只有头颅之谜。


他的死因也是也是众说纷纭的。

  • 史书记载是“吸食大烟后患痢疾而死”。这种说法源于他的家人,死因真实情况存疑。
  • 仇杀。他在慈禧后期干涉朝政,卖官鬻爵,仇人可谓是遍天下,仇杀一点也不稀奇。
  • 小德张与江朝宗所杀。二人一直对李莲英百般勒索,花了三百多万两银子也没摆脱此二人骚扰,他们看到李莲英实在无利用价值时,便杀掉以除后患。而李莲英被杀当天,也确实去步军统领衙门江朝宗处吃饭,饭后被杀。所以二人更显得嫌疑重重。
  • 被光绪之弟载沣所杀。慈禧既死,李莲英便不足为惧,因其实毒杀光绪的元凶,所以被载沣派人所杀。但这种说法存疑,为何慈禧死后三年才杀?
总之,李莲英在慈禧死后,他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安逸,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作为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掌握了太多的秘密,贪得了大量的钱财,他能好过反而是怪了……

望风瑟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她对清政府长达47年的统治,此时对于李莲英而言,已经没有后半生可言了。

1908年的李莲英已经60岁,他在慈禧死后仅仅过了2年多便也一命呜呼了。

那么,他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佛爷死后,他又是如何度过人生中最后的两年时间的,过得怎么样?

李莲英生于1848年,他后来之所以被家人送入宫门,说起来得亏于一个拉骆驼的却装作会看相的江湖骗子。

这个拉骆驼的看到李莲英腿上的疮后,为了骗点钱,故意吓唬李家人说:“哎呀呀,这是人面疮,将来会长眼、鼻、耳、口,这要是长齐了,他这条腿也就保不住了,兴许还会搭上小命。”

李家人一听,赶忙掏钱让拉骆驼的给李莲英开药,拉骆驼的一看这李家人的钱好骗,又故意端详起了李莲英,便又开始忽悠,说是要给李莲英看相:“哎呀,这孩子犯了扫帚星,将来上克爹娘,下克兄弟姐妹,李家可就要倒霉咯,不妙,不妙呀!”

李家人被拉骆驼的这一吓,更慌了,又依着拉骆驼的意给了钱,拉骆驼的这才说出了李莲英这“扫帚星命”的破法——

一是出家入佛门当和尚,二是净身入皇门当太监。

最终,李家人决定让李莲英净身入皇门当太监,于是“咔擦”一刀,李莲英断了命根。

1856年,8岁的李莲英被送入了皇宫。

说来也巧,这一年,入宫已有4年的慈禧也恰好生下了一个儿子——载淳,她也因此母凭子贵,从懿嫔晋封为懿妃,或许李莲英的命运在冥冥之中便注定了要和慈禧勾连在一起。

李莲英也在颇得慈禧喜爱的太监刘多生的推荐下,被慈禧点名要到了储秀宫,成为了慈禧的贴身太监,此后伺候和陪伴了慈禧52年。

他能够在慈溪身边一待便是52年,慈禧曾经的心腹太监安得海早在1869年便已经倒下了,可是他却始终屹立不倒,手段和能力可见一斑。

李莲英在宫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没有后台,也没有靠山,究竟是怎样讨得慈禧的宠爱,然后凭借慈禧的宠爱成为一代权宦的呢?

他的得宠,离不开他的一双巧手,他的手上功夫简直让慈禧欲罢不能。

慈禧于1852年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一个妃嫔,不过这个女人却颇为自信,曾经很是自恋地对人说:“入宫后,宫人咸以我为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她这话说的已经很明显了,她入宫以后,是咸丰皇帝所有女人中最美的一个,所以遭到了她们地妒忌,想要对付她,可是,没有一个人是她的对手,统统成为了她的手下败将。

可见,慈禧如此自恋的一个女人,也定然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不爱美又如何能让咸丰皇帝对她感兴趣?

她爱美,便少不得要好好地拾掇打扮,对于发式发饰更是要求极高,偏偏李莲英一双巧手能够给慈禧梳一头漂亮好看的发式,由此讨得了慈禧的欢心。

李莲英得宠还得因为他“能办事”,很有眼力见。

当时,慈禧故意让李莲英去拜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安德海为师,说是让他去学艺学做事,实则是想通过李莲英和安德海勾结,然后再通过安德海去获取关于咸丰皇帝的情报。

慈禧后来能够成功发动“辛酉政变”也有安德海的一份功劳,所以慈禧掌权后便让安德海做了总管太监。

李莲英在拜安德海为师之后,事情办的是滴水不漏,也因此让慈禧更加地欣赏他和信任他。

辛酉政变之时,安德海负责回京联络恭亲王奕訢,李莲英则奉慈禧的命令去找荣禄,然后让荣禄入行宫接受慈禧的训话,此后荣禄便是通过李莲英将咸丰皇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的动向告诉慈禧。

所以,李莲英在辛酉政变中的功劳也不小,只是他当时不过只有13岁,所以得到太多的封赏,但是慈禧却已经对她极为信任,称他为“小李子”。

此外,李莲英也是一个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又生了一张颇能讨人喜欢的巧嘴,也让慈禧愈加宠信于他。

1869年安德海一死,21岁的李莲英便成了最得慈禧宠信的太监,唯一一个。

李莲英受宠之时,手里权势可谓滔天。

1886年,慈禧突然下令让醇亲王奕譞和“小李子”李莲英去巡视北洋海军,不论是操办北洋海军的李鸿章,或者是奉命巡视海军的奕譞和李莲英,皆是慈禧的心腹,是慈禧能够信得过的人。

但是,李鸿章实际上却与李莲英不太和睦,所以听说李莲英也要来,李鸿章便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李鸿章可不敢得罪李莲英这个在慈禧身边红得发紫的太监,所以处处巴结和讨好李莲英,让李莲英在阅军中出尽了风头,李莲英既赚了名声,又将钱赚得盆满钵满。

李鸿章之所以这么怕李莲英,是因为他在李莲英的手上吃过亏。

李鸿章曾经奉命入京觐见慈禧,可是,他因为没有打通李莲英的关系,没给好处费,所以他到京的消息被李莲英给“屏蔽”了,待在宫里的慈禧连他来没来京城也不知道,他也因此见不到慈禧。

当时李鸿章已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可李莲英不过是一个四品太监,慈禧知道后也没有追究李莲英的责任。

慈禧移住颐和园之后,别说官员要见慈禧得给李莲英“好处费”了,即便是光绪皇帝想要见慈禧,也没能例外。

李莲英的受宠程度和权焰之盛,可见一斑,他之所以当得上“权宦”二字,也正是因为如此。

只不过,1908年慈禧一死,李莲英知道溥仪即位之后,载沣不可能再让他总揽宫中之权,当然,他更害怕的是载沣会对他下手。

所以,慈禧一死,他便打通了隆裕的关系,又主动将总管太监一职让给了小德张,这才换来了隆裕对他的一时庇护。

1909年,慈禧的葬礼结束之后,经隆裕批准,李莲英心惊胆颤地离开了皇宫,住进了南花园,凭借几十年来所捞到的钱过着富贵生活。

1911年3月4日,李莲英死后,随后被家人安葬在了恩济庄。

1966年,李莲英墓被刨开,棺椁打开后却只发现一个头颅和一条辫子,他的死因也由此变得扑朔迷离。


宁糊涂


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老佛爷对他可谓是极为荣宠。在慈禧当权的时代,身为清宫第一大总管的他,无论是在品位、权势,还是财富上都达到了巅峰。倚仗着慈禧,李莲英一度成为了历代太监中的佼佼者。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1908年冬,备受时人指责的慈禧终于熬到头了,次年春,李莲英在处理完丧事后,带着一丝不舍被迫离开这个他曾生活了52年的紫禁城。那么失去慈禧这个大靠山的李莲英后半生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由于近代史对这位宦官出宫后的事迹基本无从记载,而民间又是野史遍地,众说纷纭,因此笔者就只能结合李莲英的身份和性格来谈谈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千场纵博家仍富

在此之前各位不妨先抛去往日心中对于太监的芥蒂,客观地了解一下李莲英。古人有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李莲英"这个名字其实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在他进宫14年后,慈禧赐予他的新身份;至于他之前名字,史书中唤作"李进喜"。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汉人,李莲英的童年其实过得并不太顺利,虽然早年还是无业游民的父亲在远房叔父的接济下,通过辛勤劳作实现逆天改命,但是天不遂人愿,李家的小康生活很快又随着这个叔父的去世而重返拮据的状态。

在那个子女成群的年代,也就意味着有人可能要早早离开这个家庭,独自谋生,而这个特殊的人选恰恰落在了排行老二的李莲英身上。1855年,时年8岁不到的李莲英净身为太监,永远失去了男儿身。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那个穷困潦倒的时代,李莲英不过是众多社会底层的一份子,在旧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被迫混口饭吃的人。入宫后的李莲英凭借个人出色的能力和亮眼的表现,在19岁的时候便受封二总管,别人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到的位置,李莲英却只用了10余年。

两年后,前任大总管安德海被杀,李莲英捡了个大便宜,被慈禧经受为大总管,顺势坐上了这清宫宦官的第一把交椅,自此也开始了在朝野之上如日中天的太监生涯。

至此,这就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那就是李莲英的晚年肯定是不缺钱的,且听笔者分析:

首先,古之为官者皆爱财,21岁就喜提大总管之位的李莲英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众多敛财和中饱私囊的机会,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及百官出逃,吴永在随驾西行途中任粮台会办,掌握钱粮大权。他回忆,到山西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太监们则趁机勒索钱财。像李莲英这种总管级人物,敛财数目不在大贪官之下。

其次就是李莲英的身世,终究是穷人家的孩子,他可能是真的穷怕了,所以为了不再重返揭不开锅的日子,他只有拼命"搞钱",除了上述的记载外,李莲英同样将敲诈的目光放在朝野之上的官员上。借此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

最后隆裕太后为了表彰他为大清王室的兢兢业业,准其"原品休致"。就这样李莲英领着未曾打过折扣的原工资"退休",回到了北京的一处宅邸安享晚年。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李莲英出宫后也决对可以算的上是满载而归,至少不愁没钱花。

几度报仇身不死

铁打的职位,流水的官,李莲英能稳坐钓鱼台凭借的不仅仅是时运,更是对官场之道的独特理解。太监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笔者暂不揭晓,但纵观历史,李莲英这类人似乎都有一个特点——舔。

作为首称慈禧为老佛爷的第一人,李莲英可谓是将"舔"这个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李莲英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老佛爷到",然后跟太后解释说,先帝已然驾鹤西去,新皇还尚年幼,还得请您垂帘听政,所以您就是老佛爷。

自此文武百官也争相模仿,"老佛爷"这一称号也不胫而走。由此并不难看出,李莲英这口才(或者叫做情商)还确实不是盖的,对他而言,舔也是一门技术,盲目地拍马屁只会招人厌倦。胆大心细的他敢于揣测慈禧的心思,他知道慈禧的欲望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母仪天下的太后上,而是想像其它男性皇帝一样做天下的王,追求这至高无上的权力荣光。

这种在深宫院墙中看似步步攀升的口舌之技,实则也埋下不少的隐患。

虽然李莲英不是那种小人得志的庸碌之才,也却也懂得将心比心,照顾那些因生理上受歧视的小太监,这种礼贤下属的行为也被刻录在他的墓志铭中:"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有懈。"但是,他却"越级"了,接触到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事情。

甲午战败,举国一片哗然,愤怒的国人由于不敢直接批评慈禧太后,于是所幸将针对的矛头直指总管李莲英和朝廷中枢李鸿章,指责李莲英从中左右太后的思想,甚至朝野中的官员也纷纷上书说"和议出自皇太后,李莲英实左右之",这句话也一度成为人们抨击李莲英干预朝政的一大证据。就连之后的反对变法,也总能爆出李莲英又从中作梗了的消息。

至此,关于李莲英的后半生也就又出现了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李莲英或殒命于仇家。仇家是谁?是视其为心腹大患的朝野官员?渴望变法的维新人士?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者?亦或是对他羡慕嫉妒恨的无名之辈?都算!上文笔者也提到过,李莲英自从干政以来,确实得罪过不少人,不过由于当时慈禧太后尚在人世,又对他宠爱有加,这就导致他的仇家略有顾虑,迟迟不敢下手,只待他失去靠山的那一刻。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出宫后仅仅三年,李莲英就恍然离世。此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学家佟洵就发表了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还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可想而知,若非深大恨,又会有谁背负着"断子绝孙"的报应去挖别人的祖坟。

死因之谜最终推论:

病逝:

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笔者仔细查证后,发现这一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李莲英"病逝"的季节为初春,而稍懂病原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痢疾这种病在春季感染的几率并不大;其二,如果是病逝,那么又该如何解释李莲英的棺椁中只见头颅不见身的奇怪现象呢?李家后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闪避,似乎并没有也并不想给出一个颇为合理的解释。

横死:

民间传言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这种说法简直更是无稽之谈,一个财富用之不竭,出门带保镖的花甲老人用的着亲自出去讨债?还落得横死的下场。这要是在现代,估计李家的后人隔着网线就能把这造谣者给怼死。

仇杀:

当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外,剩下的就算再怎么出乎常人意料,那也是既定的真相(笔者能力有限,并不能将所有干扰因素排除,所以以下纯属个人见解)。

将李莲英推上干政这一风口浪尖的标志就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明明经历了洋务运动,大兴军事,为何还是会轮到到北洋海军团灭的下场,清政府该反思,国人更该觉悟。在这种情况下,幕后的主使者就该出来谢罪,慈禧太后吗?不行,有被杀头的危险,李鸿章吗?似乎也有点不太合理,再怎么说他也是为大清的国运操醉了心,甚至在签订《马关条约》后,还当场吐血。

所以在全国的舆论下,就只能将李莲英献祭出来,让他成为国人的口诛笔伐的对象,无意之中也就埋下了祸根。哪怕是在之后根本就没有他参与的事件,已经被当时甲午战争带跑的国人也愿意相信就有他李莲英从中掺和。仇恨值又被拉到满满。

要知道,中国从来不缺那些正义之士,长此以往的火药积累,只待慈禧去世的火星一点燃,他们就会对李莲英下手,借此向全国人民谢罪。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猜测,关于为何不在李莲英出宫后就痛下杀手以及尸首异处之谜,笔者也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出生确实卑劣,但是慈禧太后的抬爱却成就了他一生的权力与荣华富贵。在服侍慈禧的半生时光里,他表现地也确实是尽职尽责。乃至慈禧太后死后,念及往日恩情的李莲英也为她守孝百日、吃斋念佛。

关于他出宫后近两年的日子究竟如何,以及那扑朔迷离的死因,随着岁月的逝去,多半要永远找不到唯一的真相了。


历来现实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清朝算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尽管这个朝代曾经鼎盛一时,但最终的结果却很让人痛心。

众所周知,慈禧是中国最后的统治者,她虽然不是皇帝,却是皇宫唯一的重权者。想要将权力牢牢的抓在手中,那就一定少不了帮她做事的亲信。其中,就有一位太监总管李莲英,可在当时谁也不知道中国清政府会灭亡。

清政府倒台后,慈禧也慌于逃难,最后继光绪皇帝后的第二天随之离世。那么慈禧的亲信李莲英最后的结局怎样了呢?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他是怎么做到成为慈禧手下,认识时间最长的太监的呢?

其实李莲英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他六岁时就被父亲送进来郑亲王端华的府邸,后来因他为人比较机灵,最后就在皇宫当差了。

他当上大总管的时候,才20岁。他从安德海事件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不仅学会了揣摩慈禧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慈禧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所以逐渐被慈禧赏识,当上了宫里的大总管,且被赐名连英。随后李莲英便开始了长达37年的官宦生涯,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内忧外患,很多爱国大臣都十分痛心。

可是当权者慈禧却是他们得罪不起的。于是,慈禧身边的李莲英就成了替罪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历史对他的记载,反而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好宦官的形象。

其中,《德宗遗事》一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足见李莲英的高情商:在慈禧带着光绪帝逃难过程中,慈禧一行人在某处歇脚,毕竟是逃亡,即使是皇室也是很狼狈的。(右一为李莲英)

但慈禧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人,所以她的寝宫由大又好。而光绪帝的住处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没有太监伺候,床上连个被子都没有。

李莲英看到后心痛不已,便将自己的被子抱给了光绪,光绪也一直都记得李莲英的帮助。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他守了一百天灵后便辞去了职务,三年后病死于恩济庄。

也有人说李莲英是被人暗杀致死的,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死因,不过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操劳,李莲英也算是真正的休息了。


搞史人


咱先说一下李莲英到底有多牛。

李莲英的本名叫做李英泰,河北人。

父亲是个皮货商人,但这种皮货商人是指那种特别特别底层的个体户,所以他家里其实很贫穷,再加上经商失败,所以就把儿子李莲英送进宫中,净身当了太监,当太监时候的李莲英只有6岁,进入的是郑亲王端华的府邸。

然后因缘巧合,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进入紫禁城,改名李进喜,得到了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的青睐,逐渐受到赏识,在1867年被封为二总管。

1869年的小李子,才只有21岁,已经是宫廷中首屈一指的大宦官了。当时正值大总管安德海因为在偷偷出宫期间,在山东行为不轨,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一刀给咔嚓了。

权力进入真空期,大内主要太监们都对最高的大总管职位翘首以待。在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更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不仅把他调入内宫,还在不久之后把大总管职位,交到他的手中。

1871年,李进喜因为受慈禧太后宠幸而被赐名连英。至此,开始了李莲英长达37年的晚清皇宫中,太监总管的生涯。这37年间,他一直陪伴在慈禧的身边。

这37年,他见惯满清皇室和宫廷以及后宫之间的斗争,但是这些斗争从没有波及这位从23岁到60岁,一直待在慈禧太后身边的男人,一直到慈禧身死,李莲英始终都是慈禧太后最为宠爱的太监,在慈禧时代,连英在朝臣面前向来是一言九鼎,很多人都拿银两来贿赂讨好他。

真实历史中的好太监

在历史上,常常有很多野史丑化李莲英的形象。而事实上,李连英,在正史中的形象却迥然不同,竟然是以一种心地善良,谨小慎微的,好太监的形象让人大跌眼镜。

李莲英的墓志铭上写道: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德宗遗事》里记载,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在光绪西逃,在保定的时候他们停下休息,当时的慈禧太后卧室精美,准备周到,可是,光绪的卧室里,却一个伺候太监都没有,而且十分简陋,睡觉躺在床上,甚至没有被子。

李莲英伺候完慈禧睡下之后,便去看望光绪皇帝,发现皇上的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之外,连被子都没有,他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

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最后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说,这是奴才的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光绪再回到北京时,还常念叨这件事,感激道:

若没有李安达,朕恐怕活不到今日。

在光绪和慈禧的争执中,李莲英从没有依仗慈禧的宠幸,对光绪落井下石,反而常常对光绪皇帝颇有照顾。

更有人说,李莲英仰仗慈禧的宠幸,在宫外为非作歹,收受贿赂。

但据光绪年间的维新人士王照所说:

事实上是在光绪20年,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后,朝臣们不敢批评慈禧,就将舆论的矛头指向宫外面的李鸿章和宫里的李连英。

事实上对李莲英来说,多有污蔑之词。

李莲英生活上极其谨小慎微,他既不敢买官鬻爵也不敢贪赃枉法,他在地安门内黄化门大街东口酒醋局胡同有座住宅,只不过是比当时的中层生活的条件稍微好一点,而这对于大内总管来说也应该是基本的相当的水平,但是要说相比于豪宅,那却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说他广置妻妾,但是事实上李莲英只有一个老婆,而且是在很多年前因为家中琐事,需要人来处理,才经过朋友的介绍与一个没有子女和没有产业的死了丈夫的苗氏结了婚,而与她结婚,既能帮助这个女人继续为丈夫守节,还能让她有了栖身之所,在当时反而是一个很罕见的,有情有义的厚道好太监。

就连宫中一般的嫔妃,宫女触怒慈禧太后,李莲英也常常尽量帮人美言遮盖,使得很多人免于处分,保护了不少人,所以宫中上下从来都是对他有正面评价,并称他为“恭慎”。

后来由于后世对慈禧太后的评价普遍负面,而导致李莲英也时常被人丑化成一种曲意逢迎,仗势欺人,令人讨厌的跋扈太监形象……

死因成谜

但是历史真相还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李莲英在慈禧死后,就请求当时掌权的隆裕太后,让自己回家,隆裕感念他一生勤恳谨慎伺候慈禧太后,劳苦功高,于是准他出宫返家居住。

在慈禧太后去世100天之后,一辈子都在宫中度过的太监李莲英出宫,三年后,李连英病逝,安葬在恩济庄,一般认为李莲英死于痢疾。

但是,后来李莲英墓被发掘时,发现坟中没有尸身,具体死亡原因也因之成谜,又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桩悬案,有人说李莲英可能是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也有人说是被摄政王载沣刺死,这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历史是充满了悬念,而李莲英的死亡之谜,也就沉睡在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好奇怪


一位陪伴着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的大清最有权势的权宦,为了他慈禧打破了“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祖制,慈禧封他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后宫所有宦官,他亦是清朝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这个人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咸丰七年(1857年),8岁的李莲英因家境贫困,由郑亲王端华府送入宫中做了太监。入宫后,他先是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因乖巧懂事,做事认真,李莲英被调到了长春宫去服侍慈禧,自此李莲英开始了凤凰腾达的一生。



当然,此时李莲英并不是慈禧最宠爱的太监,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太监,这个时候最受宠的莫不过于总管大太监安德海。但是安德海这人太过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所以朝中上至同治,下至文武百官都十分厌恶于他,最终在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反“太监无故不能出宫”的祖制将其就地正法。



而后,随着安德海的伏法,李莲英随之开始崛起。李莲英这人自小就聪明乖巧,且知道“和气待人”,他从安德海的事件中明白了“自己始终是个奴才,主子始终是主子”的道理,正如李莲英的墓志铭所说“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日后李莲英终其一生对任何人都十分友善,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做事从不会嚣张跋扈,而从来都是谨小慎微,正是基于此李莲英才能辉煌近50余年,而从未受到任何的惩罚。



当然李莲英之所以能够辉煌五十余年,除了他做事谨小慎微外,还有的就是他十分善于揣摩人心,知道该如何讨主子的欢心。

比如在一次慈禧看京剧的时候,因为一位叫杨小楼的京剧名角唱的十分的好,慈禧十分的开心,于是就把他召到跟前,然后指着桌子上的糕点,说道“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杨小楼听后赶忙跪在地上磕头谢恩,紧接着他说道“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在听到这个请求后,心情大好的慈禧并未发怒,而是接着问道“要什么?”。



而后杨小楼就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慈禧听后笑着就说好,然后拿起太监端上的笔墨,就抬手写下了一个“福”字。 可是在慈禧写下这个“福”字之后,他身边站着的一个王爷就赶往跟慈禧小声说道“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这下跪在地上的杨小楼顿时觉得不好,他现在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拿回去要被人看到引起非议,那就是欺君的大罪,可不拿,那更是欺君之罪,毕竟这是他求慈禧写的,不接就是欺骗了慈禧,慈禧一发怒他绝对小命不保啊。



而反观慈禧亦是如此,她也知道自己写错了,这下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不给吗,可自己之前已经答应给了,君无戏言,给吗,可字写错了,传出去可就是要被人笑话死了。 如此,此时的气氛就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谁也不说话,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就在这时,李莲英站了出来,他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此时杨小楼一听,聪明的他瞬间就想到了解决方法,他连忙再次叩头,然后说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敢领呢!”,如此,慈禧一听,也就顺势下坡,赶忙说道“好吧,那就隔天再赐你吧!”。


再如,有一天李莲英陪着慈禧游颐和园,李莲英为慈禧安排了放生鸟鱼的节目。在慈禧将鸟鱼放生后,这些鸟鱼却在一分钟后相继又回到了笼子中,此时李莲英就是十分开心的跪在地上与慈禧说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这句话哄得慈禧是无比的开心。

但是谁都知道,鱼鸟怎么可能认识慈禧呢?其实它们会回来完全是因为李莲英特意训练了它们,“把鸟鱼饿一天然后打开让其飞出,然后又在笼篓里放入食物引其而归”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就把慈禧哄得服服帖帖的。



从以上的几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这人的确是一个很聪明,而且也很会讨好别人的一个人,他十分善于揣摩主子的脾气,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主子开心,因此才深受宠信。

当然,李莲英这人也并非全无缺点,比如他就十分贪财。据曾任怀来县知县的吴永曾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所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逃出北京时,李莲英就千方百计的向地方官勒索钱财。不过,以慈禧的精明老练,他肯定是知道李莲英的作为的,可是对于她来说只要能伺候好她,这点小钱不算什么,因此她根本不在乎李莲英是否贪财。



就这样,知道伺候人,又不得罪人的李莲英越发受到慈禧的重视,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就被升任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本来这个职务按照规矩只有满30年的老太监才能担任,可是此时入宫才17年的李莲英却被委以此职,这足以说明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有多重。

光绪五年(1879年),31岁的李莲英升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四品是清朝太监所能做到最高的品级,也就说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不过四品并不是深受慈禧宠信的李莲英的顶端,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慈禧赏戴二品顶戴花翎,如此李莲英成为了自皇太极建大清以来,清朝品级最高的太监。

之后,李莲英就接着伺候着慈禧14年的时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而后李莲英在料理完慈禧的后事后,就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1911年3月4日卒,享年63岁。



之后因李莲英出宫后史料缺乏,围绕着他身后事的事情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死后,宫中的太监纷纷抢夺他的遗产,后来隆裕太后出面将李莲英的遗产全部充公。还有人说出宫后的李莲英怕被仇人报复,所以一直深居简出,但最终还是被仇人杀害在后海附近。

当然目前为止,关于李莲英的结局存在着四种说法:

1、据李莲英过继的孙女李乐正所说,李莲英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是这种说法被部分人质疑,因为1911年3月4日正是初春时分,这个时候得痢疾让人难以相信。

2、吸大烟患“烟后痢”在家病死。

3、拜谒东陵慈禧陵时,被仇人所杀。

4、在赴步军统领衙门正堂江朝宗的宴席时,回来的路上在途径后海河沿被土匪所杀。



总的说,人们对于李莲英的死因并不明确,现在还是处于众说纷纭的态势,谁也不知道李莲英到底是怎么死的,关于李莲英出宫后的事情始终都一个谜。


澳古说历史


李莲英生于 1848年,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进宫。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慈禧赐名莲英。

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慈禧与李莲英几十年形成的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女人。

李莲英:


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最能理解老佛爷心意的,只有李莲英了。

晚清太监刘兴桥等人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能化解慈禧的烦恼并最会服侍她的只有李莲英。

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

慈禧出殡:


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慈禧死后,据《李氏家谱》载:(李莲英)“百日孝满,出宫养老。”

李莲英出宫后住在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三年后,李莲英去世。

据李家后人之说,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他发病很快,得病后三四天便去世了。

可是为什么清史和墓志铭对他的死要用个不好的“殒”字呢?

剧照: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把李莲英的墓挖开了,发现棺材里却只有一颗人头,却没有身体。

可以肯定李莲英不是正常死亡的。

为什么李莲英会身首异处?

有人说是革命党人杀了李莲英。

因为李莲英在帝党和后党之争中,支持了慈禧太后,使得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

但是,也有人认为李莲英并没有参与党派之争,他身居深宫,也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

他是退休出宫的,死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人,干预不了政治,革命党人杀他没任何意义。

也有人说是被江朝宗和小德张所杀。

时任九门提督的江朝宗请李莲英吃饭,然后在席上杀了李莲英。

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亲信,李莲英曾得罪袁世凯;小德张则是被李莲英在宫里压制了多年。两个人都有杀李莲英的动机。

但又有学者考证,当时江朝宗正在陕西汉中当总后,怎么可能请李莲英吃饭呢?

李莲英受宠时,并没有得罪过小德张,小德张杀他的动机理由不充分。


第三种说法是被土匪所杀。

说是李莲英去山东讨债,途中被土匪杀人劫财。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说,李莲英曾有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

李莲英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刚走到山东便被土匪杀死。

他带去的两个仆人只把李莲英的头颅用包袱包了回了北京安葬。

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李莲英之死确实很蹊跷,李莲英身首异处的事实,是他死于非命的铁证。

李莲英到底怎么死的,还是个未解之谜。

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本不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使他不步青云,拥有了权力和地位,也拥有了大量的财富。

但随着慈禧的死和清王朝的覆灭,太监们已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刚日读史


清代200多年里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太监专权,把持朝政。但也有类似于李莲英之类的权监,在清末政局中具有微妙的作用。

道光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48年,在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一位名为李进喜的孩童出生了。没有祥瑞,没有异象,这是一个穷苦的家庭。

1855年,在李进喜7岁之时,他净身进入郑亲王端华府服务。两年后也就是咸丰七年,正式进入皇宫做了一名小太监,此时他年仅10岁。



底层生活的经历,李莲英善于察言观色,并且特别精通梳头技术。在同乡太监沈兰玉的帮助下,得以接近咸丰妃子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李进喜被慈禧赐名莲英。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就做到了首领大太监,为四品花翎总管,可谓升职极快。

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宠爱,李莲英的权势炙手可热。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死之后,他就成为众人巴结的对象。老太后甚至破了例,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赐予46岁的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统领全宫所有宦官,这是从前没有过的。



客观来说,李莲英的权力欲并不旺盛,也不擅长结党营私,只忠于慈禧太后。他长期陪伴慈禧太后,两个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关系,每天说说话谈谈心,傍晚遛弯,谁也离不开谁,彼此依赖,也算是美好的生活。

李莲英小心谨慎,为人圆滑,吸取了安德海血淋淋的经验,即使被派遣出去办事,也不自大,与人为善,因此除了少数御史弹劾之外,很少有官员和他过不去。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病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



真正的靠山没有了,新人也要起来了,大内总管李莲英自然也该退休了。过了不到半年,李莲英完成了守孝百日,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李莲英离开生活了52年的紫禁城,获得了自由。

但是,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世俗的自由。1911年3月4日(宣统三年),李莲英痢疾去世,埋葬于北京的恩济庄,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秦右史


难以想象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因为膝盖受伤而阴差阳错进入皇宫,成为晚清最为大名鼎鼎的太监,他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贾村,因为家庭贫困,一个小小的膝盖受伤也无法治愈,终于导致伤口发炎,为了孩子能早日治愈,他的父亲就去了北京求医问药,说来也是巧合,正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个卖草药的人,并信誓旦旦说用他的药可以药到病除,但是看这个孩子的面相却不适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会克死父母子女,并给他的父亲指出了两条路。小李莲英的腿伤好了之后,父母也决定听那个卖草药的建议,送他进宫。

小小年纪的李莲英开始了他蛮长的太监生涯。

因为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做事勤快,他很快被慈禧太后慧眼识英才,开始调到内宫负责主子的日常起居。为了迎合慈禧,他特地花时间学习了梳头的本领,让慈禧十分高兴,成为慈禧贴身的梳头小太监,慢慢升为总管太监,也凭借着他低调的行事风格,做事一丝不苟的耐心,在大太监安德海被杀以后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

1908年慈禧太后一命呜呼以后,李莲英也就失去了靠山,在皇宫里也意味着李莲英时代的结束,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于是自己主动向宫里请辞,而隆裕太后也准许退休回家,并且拥有以前的工资和待遇,每个月有60两银子的养老金,李莲英51年的太监生涯也画上了句号,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来安度晚年,因为自己没有后代,于是过继了两个侄子来继承家业,给李莲英养老送终。回顾自己的这一生,小时候贫困潦倒,却因为自己膝盖生疮求医问药而进入了皇宫,在老佛爷身边一伺候就是几十年,没想到老佛爷会先自己而去,大清王朝也奄奄一息,自己在老佛爷走后再也不能待下去,就自己退休出宫过完自己的余生吧。

其实李莲英的退休生活过的也算滋润,一个月几十两银子的工资,还有他当太监几十年的积蓄,置办宅院,过继后代,然后还买了一酒楼股份,生活条件也是美滋滋,只不过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和威风的样子,往事不堪回首。

在慈禧去世后的三年,1911年李莲英也追随老佛爷的脚步而去,他的侄子们也给他修建了超豪华的陵墓,只是到如今只剩下了墓志铭的残片,他的侄子也败光了他的家财。

李莲英的后半生其实还是比较好的,他的家财足以让他安度晚年,只是不同的是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风光依旧,自己也垂垂老矣,而他死后,继子也贫困交加,露宿街头,在抗战时期去世。


月下论古今


李莲英是晚清的传奇人物,他在慈禧身边工作,发挥过特殊作用,也见证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大事,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经历与见识,就是一部浓缩的清末史。

如果说慈禧是一棵大树,那李莲英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叶。树在叶在,树亡叶落,随着慈禧的离开,李莲英也不可避免地退出前台。

1908年底,大清即将迎来巨变。光绪龙体欠安,慈禧凤体违和。宫廷的御医感觉情况不妙,立刻通知军机处,皇帝、太后的脉象不稳,需要名医妙手回春,以免耽误病情。

军机处加强皇宫的戒备,所有出入之人都要严格搜查。慈禧行将就木,最着急的当属李莲英,因为他是凭借着这位老佛爷才能身居高位。所以,他要谋划之后的事情,要重新买码下注,更换跑道。于是,李莲英的目光投向了隆裕皇后。

光绪的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弟弟桂详的女儿。由于这门亲事是慈禧指定的,光绪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隆裕皇后女大三,光绪也并为抱金砖,他们婚后情不投、意不合。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听说光绪病入膏肓,隆裕皇后也很着急,想去探望自己老公。

当时的光绪是一名皇宫中的“高级囚徒”,任何人没有慈禧的批准,都不得探望。就在隆裕皇后在离光绪不远处左右徘徊、来回踱步时,被路过的李莲英看见。

李莲英先上前请安,接着问道:“主子怎么不进去看看皇上?”

隆裕皇后回答说:“没有老佛爷的批准,我不敢去”。

李莲英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就不必拘礼于这些细枝末节。”李莲英大包大揽,说一切都有他负责,让皇后放心去看光绪。在李莲英的怂恿下,隆裕皇后赶在光绪临终前,和他见了一面。李莲英为何将筹码押注给隆裕皇后?

光绪马上就要归西,慈禧也将不久于人世,自己的后台马上就倒,形势急转直下,自己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当时,慈禧已经立了年幼的溥仪为新皇帝,将来的太后必定掌握权柄。到那时,现在的隆裕皇后,就会水涨船高。自己现在给她恩惠,说不定将来会得到眷顾,攀上新凤凰,就算看不上自己,也不会得罪她,算是一条后路。

1908年11月14日下午3点,慈禧听闻伺候光绪的太监禀报,说皇上不行了。慈禧立即带着皇后、瑾妃前往。

依据大清的祖宗之法,皇上归天时,必须穿长寿礼服,否则对皇上升天不好,因为只穿寻常便衣,不会引起玉皇大帝关注,也会被先帝斥责。太监们正要为光绪更衣,却被他制止。慈禧看到这一幕,也心生恻隐,随了光绪的意愿。下午5点,光绪去世,身边只有慈禧、隆裕皇后、瑾妃和几个太监、宫女,场景凄凉。

第二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也走完她的一生。李莲英参加了慈禧的入殓,而且做过比较详细的记载。

慈禧入棺材后,李莲英痛哭不已,甚至比爹娘去世哭得更悲伤。其他人哭,可能是碍于情面不得已假哭,而李莲英是真的悲伤,他伺候慈禧几十年,从基层太监做到了大内总管,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来源于慈禧。其次,靠山倒了,别说荣华富贵,能保住小命都不容易了。

光绪去世后,溥仪继位,隆裕升级为太后,初涉朝政的她,渴望有人协助。她曾对李莲英说:“老总管,你能不能再帮我几年”。但李莲英深知宫中失去主心骨,鱼龙混杂,差事不好当,便婉言拒绝了。

李莲英已经准备好安全地“跑路”,慈禧死后,他把宫中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德张那儿。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可谓一石二鸟,一来自己让路,给别人上位的机会,小德张自然感恩戴德;其次是远离是非之地,求个平安。

为慈禧守丧100天期满后,李莲英于1909年2月21日请求离开皇宫。

临行前,他向隆裕太后磕头谢恩时说:“我前后伺候太后52年,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不了,只有下辈子再报答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3年,稍尽奴才的一点孝心。”

李莲英还将慈禧所赏赐的珍宝,全部交给隆裕太后,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应该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奉还给主子。”

隆裕太后为了感谢李莲英多年来为宫廷的付出,准许他“原品休致”。就是可以带着原来的薪俸退休,这个待遇在当时对于一个太监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

从此以后,李莲英没有显山露水,很少与外界交往,只有到了清明与慈禧忌日,李莲英才会去东陵给他的主人慈禧烧纸。

1911年正月,李莲英也病入膏肓,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召集几个嗣子和诸弟兄于床前,交代他们谨慎持家,并安排身后事:发丧等事,不要随意行事,需听从朝廷安排,请隆裕太后批准才可照办。此外,他还将自己生前的积蓄分给嗣子。

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李莲英去世,享年63岁。他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嘱咐,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请求隆裕太后降旨发丧。

隆裕太后对于这个一辈子为宫廷当牛做马的顺奴颇念恩情,于是下令,赏赐祭坛和治丧银一千两,赐茔地于西郊恩济庄之大公地内安葬。

李家接旨,随即安排发丧日期和丧事。李莲英的丧葬规格,是清宫太监中最高的,丧报发遍京城内外,李莲英的生前好友纷纷前来吊唁,连被迫退休的袁大头也派长子前往。

秋媚说:高手不在于得意时的高度,而在落幕后是否平安。李莲英生前是慈禧的工具,混迹宫中五十载,后来还能平安落地,由此也能看出他为人处世的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