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01、

葫蘆娃2歲就被我送去了幼兒園,她每天都玩得很開心。

我甚至認為葫蘆娃更喜歡幼兒園生活,就連週末我都將她交給爺爺奶奶。

可今天刷微博時,被一個視頻弄哭了。

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呢?

視頻中採訪了幾個小孩,只問了簡單的幾個問題,答案卻十分扎心。

第一個問題:“你喜歡玩嗎?”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孩子們是這樣回答的:“喜歡”、“和洋娃娃在一起”、“小人模型”、“溜冰”.....

足以看出孩子是多麼的喜歡玩耍,畢竟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但當問到他們“和誰一起玩耍時”,卻得到這樣的答案:

“只和我奶奶”、“和我姐姐玩”、“和我弟弟一起”……始終沒有聽到父母的出現。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這樣的:

媽媽從來不和我一起玩,經常有緊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總是在寫字...

可見父母們很少陪孩子一起玩。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而後面採訪者讓他們說服父母一起玩耍時,孩子們在歡呼雀躍的同時也在擔心實現的可能性。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他們害怕聽到父母熟悉的推脫話語。他們越是渴望,越表現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他們甚至願意為了說服父母陪他們玩,做出更多討好與改變:

“給爸爸的專屬表演”;

“我跟你發誓,我會表現得很好”;

“刷牙的時候我再也不亂竄亂跳了”;

甚至還說出“別工作了,辭職吧”的心聲;

......

看到一張張渴望的小臉,聽到他們討好的語氣,我真的看哭了,想到了葫蘆娃是不是也如此需要我?

最後採訪者告訴他們並沒有如願說服父母之時,孩子們的傷心難過溢於言表。

但這些懂事的孩子卻都沒有責怪父母,還在為他們找說辭

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了、他們太忙了、自己表現得不好所以父母沒有答應.....

而背後的父母聽到孩子的表達後,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沒想到孩子是如此需要他們的陪伴。

最後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他們的爸媽都出現在他們身邊,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們眼中的不可置信與開心雀躍,流著淚撲進爸媽的懷抱。

看完這個視頻,內心久久無法平靜,我陷入深深的自責中,總以為自己做的是為孩子好,認為他們需要的是小夥伴,需要的是更廣闊的天地。

然而卻忽略了他們內心的需求,他們真正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陪伴,雖然有時我們是在陪著孩子,然而陪著不意味著陪伴,而最好的陪伴就是和他一起玩。

《玩是最好的教養》的作者說過:“兩三歲的孩子如果沒有成年人帶領陪伴,一直是“自己玩”,那麼上學以後,專注的能力、探索的能力、跟人協調的能力以及適應集體規範的能力,明顯都會有所欠缺。”

02、

說到和孩子一起玩,真的很喜歡鄧超孫儷一家。

鄧超孫儷夫婦可是出了名的育兒能手,翻看他們的微博,隨時都可以看到他們和孩子一起玩的場景。

有的是孫儷和孩子一起整蠱鄧超,玩得不亦樂乎。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照片裡,孫儷帶著一雙兒女興致勃勃地用落葉把鄧超堆成“落葉人”,鄧超在微博下留言: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差點被垃圾車收走。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小花妹妹還為鄧超塗抹指甲油、梳小辮子,雖然他表面上一副生無所戀,但其實他是一直變身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玩鬧。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就說前不久,鄧超在微博發了一本《摺紙大百科》的照片,並配文:作為一名偉大的父親,為了孩子掌握一定的摺紙藝術又算什麼呢?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從他們的微博互動中,就能看到他們在用心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玩,一起瘋,一起鬧。

雖然夫妻兩個人紅戲多,事務繁忙,但他們的微博上,隔三差五就有和孩子親子互動的照片:一起畫畫、一起閱讀、一起捏陶藝、一起看兒童劇...…

作為明星育兒界的逗比戲精父母,無時不再向無數網友展示:對孩子最富養的教育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玩。

03、

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玩也是成長,孩子們總是在大人看不見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幹著壞事成長的。

相比做學霸,父母更應該盼望孩子先懂得玩耍。

玩和學習看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實則不然,玩也是孩子學習的一種路徑,而這種方式更加生動活潑。

天后王菲和李亞鵬就一直帶女兒去十三陵參加

說到玩中學習,我朋友就是很好地踐行者,她週末帶孩子去遊樂園玩耍,孩子興奮的來回奔跑,在隧道中來回穿梭。

再看朋友,她也和孩子玩的一樣興奮,甚至比孩子還樂此不疲。

而當他們跑累了休息時,朋友就會和孩子一起探索,還會告知孩子在隧道中跑步距離就是隧道的深度。

孩子就在玩中用身體去體驗,用行動去測量,當然“深度”的概念就很生動的停留在孩子的記憶中。

在玩中就將知識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心理學家皮亞傑的遊戲理論講到:兒童在遊戲中不斷整合自己和外界的信息,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結構,讓自己能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

04、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3》開播時,黃聖依和兒子安迪一度衝到了微博熱搜榜首。

節目中,5歲半的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會感到孤單嗎?”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孤單。”

至於原因,他說:“我習慣了。”

鄧超孫儷: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黃聖依聽到兒子的回答後,瞬間淚目。

那個懂事、假裝不需要人陪的孩子,也曾渴望父母能抽出時間陪他一起玩,只是一次次的失望之後,慢慢接受並放棄了。

我們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給他們報3萬塊的輔導班,為他們買800萬的學區房,卻偏偏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曾看過關於孩子的一筆賬。

按照孩子15歲就有了自己的世界,

你在他們的世界裡面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1年365天,1天24小時,

15年就是131400小時

你每天上班8個小時,一年工作251天。

131400-251×8×15=101280小時

你每天睡覺8個小時,一年365天

101280-365×8×15=57480小時

平時有一些應酬、加班,平均每天2個小時

57480-365×2 ×15=46530小時

46530÷24÷356=5.3年

仔細算下來,其實孩子能夠在你身邊,

每天抱抱你,每天和你親親密密,

其實只有短短的5年。

高質量的陪伴不是放下一切,24小時圍著孩子轉,而是我們理解孩子,陪他們一起成長一起玩。

1、玩不是指導,不是陪著,而是一起。

身邊有很多人都是全職媽媽,可謂一天24小時陪娃帶娃玩,但結果卻不好。

為什麼呢?

在孩子畫畫的過程中,他們的聲音隨時響起:“不對,蝴蝶不是這樣畫的,哎呀,這樣還是不對,毛毛蟲怎麼是藍色的?”

“你這樣玩泥會把衣服弄髒的,太難洗了,我們不能玩了。”

“別人從你這裡拿了玩具,你怎們能不說話,不去搶回來呢?真是膽小鬼。”

漸漸的孩子就不再對玩感興趣甚至也不希望你陪她玩了。

過於熱衷指導孩子玩耍,讓孩子得到的也僅僅是“聽話”的能力,損失的是創造力。

2、專門的親子時間

很多人說:孩子,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 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

“對不起,爸爸媽媽為了掙錢養你,沒時間陪你。”

沒時間陪應該是很多父母尤其職業父母的難題,可是每天只要留出20分鐘專門的全身心的陪孩子一起玩,這樣的陪伴要比你24小時圍著她轉還高質量。

這段時間,放下一切,陪孩子一起玩,她想讓你玩什麼,我們就聽從命令,讓她知道我們愛著他。

即使哭鬧,我們也要耐心的傾聽,這個時間屬於她,我們所做的就是陪伴著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