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01、

葫芦娃2岁就被我送去了幼儿园,她每天都玩得很开心。

我甚至认为葫芦娃更喜欢幼儿园生活,就连周末我都将她交给爷爷奶奶。

可今天刷微博时,被一个视频弄哭了。

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呢?

视频中采访了几个小孩,只问了简单的几个问题,答案却十分扎心。

第一个问题:“你喜欢玩吗?”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喜欢”、“和洋娃娃在一起”、“小人模型”、“溜冰”.....

足以看出孩子是多么的喜欢玩耍,毕竟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但当问到他们“和谁一起玩耍时”,却得到这样的答案:

“只和我奶奶”、“和我姐姐玩”、“和我弟弟一起”……始终没有听到父母的出现。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这样的:

妈妈从来不和我一起玩,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总是在写字...

可见父母们很少陪孩子一起玩。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而后面采访者让他们说服父母一起玩耍时,孩子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担心实现的可能性。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他们害怕听到父母熟悉的推脱话语。他们越是渴望,越表现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他们甚至愿意为了说服父母陪他们玩,做出更多讨好与改变:

“给爸爸的专属表演”;

“我跟你发誓,我会表现得很好”;

“刷牙的时候我再也不乱窜乱跳了”;

甚至还说出“别工作了,辞职吧”的心声;

......

看到一张张渴望的小脸,听到他们讨好的语气,我真的看哭了,想到了葫芦娃是不是也如此需要我?

最后采访者告诉他们并没有如愿说服父母之时,孩子们的伤心难过溢于言表。

但这些懂事的孩子却都没有责怪父母,还在为他们找说辞

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他们太忙了、自己表现得不好所以父母没有答应.....

而背后的父母听到孩子的表达后,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没想到孩子是如此需要他们的陪伴。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的爸妈都出现在他们身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眼中的不可置信与开心雀跃,流着泪扑进爸妈的怀抱。

看完这个视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总以为自己做的是为孩子好,认为他们需要的是小伙伴,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我们的陪伴,虽然有时我们是在陪着孩子,然而陪着不意味着陪伴,而最好的陪伴就是和他一起玩。

《玩是最好的教养》的作者说过:“两三岁的孩子如果没有成年人带领陪伴,一直是“自己玩”,那么上学以后,专注的能力、探索的能力、跟人协调的能力以及适应集体规范的能力,明显都会有所欠缺。”

02、

说到和孩子一起玩,真的很喜欢邓超孙俪一家。

邓超孙俪夫妇可是出了名的育儿能手,翻看他们的微博,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和孩子一起玩的场景。

有的是孙俪和孩子一起整蛊邓超,玩得不亦乐乎。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照片里,孙俪带着一双儿女兴致勃勃地用落叶把邓超堆成“落叶人”,邓超在微博下留言: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差点被垃圾车收走。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小花妹妹还为邓超涂抹指甲油、梳小辫子,虽然他表面上一副生无所恋,但其实他是一直变身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玩闹。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就说前不久,邓超在微博发了一本《折纸大百科》的照片,并配文:作为一名伟大的父亲,为了孩子掌握一定的折纸艺术又算什么呢?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从他们的微博互动中,就能看到他们在用心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闹。

虽然夫妻两个人红戏多,事务繁忙,但他们的微博上,隔三差五就有和孩子亲子互动的照片:一起画画、一起阅读、一起捏陶艺、一起看儿童剧...…

作为明星育儿界的逗比戏精父母,无时不再向无数网友展示:对孩子最富养的教育是陪伴,而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玩。

03、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认为:玩也是成长,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

相比做学霸,父母更应该盼望孩子先懂得玩耍。

玩和学习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实则不然,玩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路径,而这种方式更加生动活泼。

天后王菲和李亚鹏就一直带女儿去十三陵参加

说到玩中学习,我朋友就是很好地践行者,她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玩耍,孩子兴奋的来回奔跑,在隧道中来回穿梭。

再看朋友,她也和孩子玩的一样兴奋,甚至比孩子还乐此不疲。

而当他们跑累了休息时,朋友就会和孩子一起探索,还会告知孩子在隧道中跑步距离就是隧道的深度。

孩子就在玩中用身体去体验,用行动去测量,当然“深度”的概念就很生动的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

在玩中就将知识不知不觉的学会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讲到:儿童在游戏中不断整合自己和外界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让自己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

04、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开播时,黄圣依和儿子安迪一度冲到了微博热搜榜首。

节目中,5岁半的安迪被问到:“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孤单。”

至于原因,他说:“我习惯了。”

邓超孙俪:最好的陪伴,就是跟孩子一起玩

黄圣依听到儿子的回答后,瞬间泪目。

那个懂事、假装不需要人陪的孩子,也曾渴望父母能抽出时间陪他一起玩,只是一次次的失望之后,慢慢接受并放弃了。

我们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给他们报3万块的辅导班,为他们买800万的学区房,却偏偏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曾看过关于孩子的一笔账。

按照孩子15岁就有了自己的世界,

你在他们的世界里面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1年365天,1天24小时,

15年就是131400小时

你每天上班8个小时,一年工作251天。

131400-251×8×15=101280小时

你每天睡觉8个小时,一年365天

101280-365×8×15=57480小时

平时有一些应酬、加班,平均每天2个小时

57480-365×2 ×15=46530小时

46530÷24÷356=5.3年

仔细算下来,其实孩子能够在你身边,

每天抱抱你,每天和你亲亲密密,

其实只有短短的5年。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放下一切,24小时围着孩子转,而是我们理解孩子,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玩。

1、玩不是指导,不是陪着,而是一起。

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全职妈妈,可谓一天24小时陪娃带娃玩,但结果却不好。

为什么呢?

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他们的声音随时响起:“不对,蝴蝶不是这样画的,哎呀,这样还是不对,毛毛虫怎么是蓝色的?”

“你这样玩泥会把衣服弄脏的,太难洗了,我们不能玩了。”

“别人从你这里拿了玩具,你怎们能不说话,不去抢回来呢?真是胆小鬼。”

渐渐的孩子就不再对玩感兴趣甚至也不希望你陪她玩了。

过于热衷指导孩子玩耍,让孩子得到的也仅仅是“听话”的能力,损失的是创造力。

2、专门的亲子时间

很多人说:孩子,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 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

“对不起,爸爸妈妈为了挣钱养你,没时间陪你。”

没时间陪应该是很多父母尤其职业父母的难题,可是每天只要留出20分钟专门的全身心的陪孩子一起玩,这样的陪伴要比你24小时围着她转还高质量。

这段时间,放下一切,陪孩子一起玩,她想让你玩什么,我们就听从命令,让她知道我们爱着他。

即使哭闹,我们也要耐心的倾听,这个时间属于她,我们所做的就是陪伴着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